在新课程背景下,探讨如何改善数学课的课堂气氛,对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都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那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应该朝哪些方面努力,才能有效地改善数学课堂的气氛,使数学课堂生动起来呢?
一、尊重和热爱学生,打造充满关爱的数学课堂。
我认为这一点是最起码的,尊重和热爱学生应当是教师做好教学工作的出发点和前提。课改确立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程理念。将这一理念落到实处,教师就必须尊重和热爱学生,积极创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的教育以学科为主,学生被当作“知识的容器”,是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对象。教师往往凭借自己在专业知识方面懂得比学生多的优势而觉得自己高高在上,是课堂的权威和统治者,在课堂上发号施令,对学生进行“填鸭式”教学。学生因为大大小小频繁的考试的逼迫,往往只能被动地接受教师、接受知识,任教师“满堂灌”,其结果必然导致学生逐渐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甚至对教师心生憎恨和厌恶。
而现代教育提倡“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终身的可持续发展为本,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角,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组织者和示范者。在新的理念引导下,教师应该积极地尝试转变角色,放下权威,平等对待学生,相信和尊重学生。因为学生是具有生命的个体,他们有自我认知、思考和构建的能力,他们只有在获得关爱、获得尊重和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充分发挥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实现健康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发展。
尊重和热爱学生,创建民主、平等、共同发展的新型师生关系,既是新课程实施的前提和条件,又是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和任务。教师只有对学生付出真挚的爱、真正的尊重和真诚的关心,学生才能在学到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温润的情感力量,取得“润物细无声”的教学效果。同时,教师对学生的真情投入必定会得到学生的真情回报,他们会配合教师营造出一种和谐、真诚、温馨的教学氛围。
二、注重情境创设,打造充满吸引力的数学课堂。
数学课堂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主要环境,这个环境是荒凉、贫瘠还是肥沃、富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如果教师在课堂引入和教学过程中能够进行适当的情境创设,那么学生就会在一个充满吸引力的课堂环境中去认真探索数学知识,探究数学规律。
所谓“情境教学”,就是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入或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具体场景或氛围,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理解教学内容,促进学生的心理机能和谐发展,提高教学效率的一种教学手法。
正如诗歌讲究情景交融一样,数学课堂也要通过创设情境来引导学生由情入境,最后达到情理交融。比如上完了概念线段、射线、直线后,为了让学生对它们有更深刻的认识,我们设置了这样的教学情境:教师从头上拔下一根头发,学生很惊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师:刚才大家学了线段、直线、射线的知识,谁来说说看,这根头发是什么线?
(学生议论纷纷)
生1: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头发是一条射线,其中发囊是射线的原点,发梢可以无限延伸。
生2:我们小组认为头发是一条线段。既然头发已经拔下来了,那它也不长了。
师:挺好的,从头发拔下来不再长了这个角度看,是一条线段;从头发还可以再长这个角度看,又是一条射线。还有其他意见吗?
生3: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老师的问题有错误。头发既不是线段、射线,也不是直线,而是曲线,因为老师没有把头发绷紧。
(学生大笑)
师:真是后生可畏,老师真为你们有这样的怀疑精神而骄傲。你们小组认真严谨的学习态度征服了我。俗话说“长江后浪推前浪”,和大家在一起探索数学,老师也收获不少,真是谢谢大家。
由此可见,当学生被引导到了一定的教学情境中后,学习的兴趣就会得到激发,探究的欲望就会得到激活。
三、巧妙运用幽默,打造充满情感的数学课堂。
每年的春节联欢晚会,观众最喜欢的节目是相声和小品,因为相声小品类的节目充满着机智的幽默,这些幽默能让观众在开怀大笑中明白平时不容易让人弄懂的道理。同理,学生也大多比较喜欢幽默的教师,而对拘谨、严肃、死板的教师感到厌烦。
在通过全等引入相似时,我与学生们作了如下交谈:
师(故作神秘):今天,老师衣服口袋里装了两个一模一样的人,大家都很熟悉。
生(惊奇怀疑):啊!怎么装呀?
师(幽默地):把人变小呀!
生:真能把人变小?
师(变戏法模样从口袋掏出两张自己的二寸照片):怎么样!
生:喔(继而大笑)!然后我从全等知识自然引入相似概念,看似简单交流,其实是课堂知识的过渡,并在笑声中消除了学生对老师和学习数学的紧张感。
总之,教师在教学中应树立民主、平等的观念,要尊重学生、信任学生、赞赏学生,营造轻松风趣浓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学习活动。“亲其师,信其道。”这样,学生才能喜欢数学、学好数学,营造良好的气氛。
论文作者:刘文涛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29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4
标签: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课堂论文; 头发论文; 射线论文; 线段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6年1月总第229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