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要点探索分析论文_吕越,盖松涛

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要点探索分析论文_吕越,盖松涛

青建集团股份公司 山东青岛 266000

摘要:装配式建筑施工具有成本低、工期短、节能性强等特点,也是当前诸多建筑工程建设的主选方案。但是,在装配式建筑施工中,也容易受到一些不良因素的影响,造成装配式建筑出现质量问题,干扰建筑后续的安全和功能,亟需改进。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要点

引言

工厂对配件与构件进行预制,在施工的现场利用机械进行装配完成的建筑,我们称作装配式建筑。这种工厂化的生产以及机械装配作业,体现出建筑的现代化以及产业化特点。此种建筑形式使建设速度增快,施工现场的环境污染降低,建设效率有效提升。装配式建筑发展与应用对现代化建筑业发展有关键性意义。

1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

1.1安装尺寸问题

第一,施工人员。同工作经验较丰富、技术发展较成熟的混凝土结构相比。当前装配式项目相对来讲比较少,施工人员实践经验不足,预购件安装与操作技能还有待提升。

第二,施工设备。欠缺高效的精度控制工具,导致墙板拼接误差较大,甚至错台,同装配式建筑生产施工的实际目标相差较远,另外,在吊装构件使,构件易晃动,若想控制安装精度的难度系数较大。现下应用平面镜方式预埋钢筋与注浆比较高效,其他部位依旧需要利用具有较高精准度的定位工具。

第三,施工材料。预购件自身质量不佳,会致使构件安装中出现误差,随着误差的不断累积,会致使装配式建筑整体质量受影响,其中最常见的误差有构件尺寸误差、构件预埋的位置、构件平等度等,不达标的构件运入与运出工场时为及时的刨除掉。

第四,施工工艺。施工放线不精准,致使标高出现误差。

1.2后浇带问题

第一,施工人员。钢筋深化设计人员未对施工现场的装配难度进行考虑,外加预购件生产精度问题,时常出现节点钢筋连接难的问题;深入分析,施工人员欠缺质量意识,专业性不强,模板工人与钢筋工人易出现操作失误。

第二,施工设备。欠缺检验模板工程的工具。

第三,施工材料。叠合板浇筑度不够,配合比不佳,粗骨料太多,易烂根。

第四,施工工艺。模板清理不全面,拼缝不严密,牢固性不强,混凝土振捣不适致使烂根、漏浆、表层平等度差等问题。

1.3坐浆、注浆问题窗体顶端

第一,施工人员。建筑现场内的施工人员相对较少,对注浆料与坐浆料拌制时间与用量与相关标准不符,时间安排不合理,或是拌制太早,温度较高导致浆料失水,预购件同浆层出现缝隙,拌制太多会致使浆料浪费。从思想的层面看,施工人员未给予施工质量高度重视,外加欠缺技能培训,在注浆与坐浆时未严格依据相关规范进行操作,导致坐浆、注浆不饱满,若是出现上述事件是很难对建筑工程进行补救的。

第二,施工设备。欠缺合理且高效的自检工具,质量管理质量不佳,亟待研发检测坐浆层厚度与套筒注浆饱满性的。

第三,施工材料。注浆料、坐浆料的配比、质量同注浆与坐浆质量息息相关,注浆料、坐浆料的配比不但表示浆料初期配置的比例,还代表注浆与坐浆至之前的比例,初期浆料配比相对好控制,而后者因存放时间就与气温对浆料质量造成的影响,物料拌制务必要循着勤拌、少拌的没原则。

第四,施工环境。气温太高会影响结合面质量;施工环境的温度也会导致施工人员的行为受影响,适当的温度对施工人员有效操作非常有利。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要点

2.1预制构件生产质量监督

预制构件主要分为两种构件形式,一种是混凝土预制构件,另一种则是钢结构预制构件,进行这两种构件生产质量监督时,需要根据相应规范进行针对性的生产质量监督。第一,制作混凝土预制构件前,相关质量监督人员需要对混凝土预制构件的原材料进行检查,且检测内容需要包含水泥、砂、石、掺合料、外加剂等合格证明。其次,对于钢筋与钢筋套图的质量检测,需要进行型式检验报告、工艺检验报告的方面的审查。第二,钢结构预制构件生产前,需要对钢筋、焊条、焊剂等配件,进行详细的质量合格报告检查,确认检查结果符合规范要求后,再进行生产的操作确认。

2.2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单位质量监督要点

第一涉及预制装配率、结构体系和部品部件类型、主要受力部品部件的连接方式等设计文件变更,应委托原施工图审查机构重新进行审查。第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工程采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没有相应技术标准或不符合现行强制性标准规定的,应组织专题技术论证,并报省级及以上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审定。

2.3装配式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监督管理要点

第一,测量定位时,采用相应的测量设备和控制方法,使现浇构件尺寸、钢筋加工安装、模板安装的允许差值满足部品部件安装的要求。

第二,部品部件安装前,应在部品部件上标出序号,并在图纸上标明序号位置。安装过程中,按照顺序吊装并及时限位,调整、修正标高,校核垂直度。部品部件间钢筋有冲突时,应按设计部门确认的技术方案调整,严禁切割、弯折。

第三,部品部件就位后,对未形成空间稳定的部位应设置临时固定措施,灌浆料和混爱土达到规定强度后方可拆除。

2.4强化人员培训

人员因素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影响加大,需要从多个角度入手,强化人员的素质水平。培训中,选用分层培训的方式,针对不同工作岗位的人员给予不同的培训方案。对于施工人员,主要从施工过程入手,增强施工人员对装配式技术的了解,加强施工人员对构件的熟悉程度,保障施工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能够正确使用,并严格遵循施工规范,避免由施工人员所致失误所致的安全问题。还需要注意技术交底的全面性,进一步增强施工人员对施工的了解程度。对于管理人员,需要注意对管理人员的管理意识和管理方法的优化,由于装配式建筑属于相对新的技术种类,部分管理人员对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流程不够熟悉,容易造成粗放式管理存在,不利于装配式建筑的施工管理。故此,应加强对装配式建筑施工的培训,增强对施工的了解程度。再结合先进的计算机技术,进一步增强施工管理效果。工程在具体的装配式建筑施工管理中,引入BIM技术,借助BIM模型构建,施工流程模拟,实现施工过程的5D模拟,从而管理人员能够从流程中及时发现存在问题,并实现对问题的有效处置,保障装配式建筑施工的管理效果。

3装配式建筑未来发展

为了不断推动城市建筑的现代化以及产业化,我国需要参考西方国家做法,强化基础性的研究,不断完善健全装配型建筑的技术规范体系,深入研究装配建筑的推广中对目前的施工设计带来良性影响,学习成熟先进技术的应用,加大投入,推动科技创新,形成完善的现代化的装配建筑体系。

结语

综上所述,伴随着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进一步发展与推进,我国装配式建筑工程的市场比例逐渐增大,社会也相应对装配式建筑工程提出了更高的质量要求。因此,切实于做好各项装配式建筑工程的质量监督要点,严格的进行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的有效管控,不仅有利于保障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整体建设质量,也有利于推进装配式建筑工程的深入分析,且同时对于改革建筑行业市场的建筑发展方向,也具有较多方面的有利之处。

参考文献

[1]刘阳.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18):127.

[2]刘红生.装配式建筑工程管理的影响因素与对策探究[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6(27):14~16.

[3]罗利平.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要点探索[J].工程质量,2016(1):21-26.

[4]丁志成.装配式结构工程质量监督的探索[J].工程质量,2017(6):82-89.

[5]李庆.建筑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J].建筑,2018(12):55-57.

论文作者:吕越,盖松涛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3/25

标签:;  ;  ;  ;  ;  ;  ;  ;  

装配式建筑工程质量监督要点探索分析论文_吕越,盖松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