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善县长城房地产有限公司 浙江嘉兴 314000
摘要:众所周知,对于房建工程项目的施工建设来说,因为其直接关系到后期房屋使用人员的安全问题,所以必须要保障其施工建设的质量,而对于这种质量的保障来说,稳定性又是最为核心的一个指标,而稳定性的控制又需要针对相应的基础结构进行有效的处理和把关,尤其是对于施工过程中遇到的一些软土地基来说,只有经过恰当有效的处理,才能够促使其有效提升房建工程项目的施工质量,避免出现各种稳定性不足问题,因此,加大对于房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的研究也就显得极为必要。
关键词:房建工程;软土地基;施工技术
1、房建工程概括
1.1工程概况
该工程设计基础为桩筏基础,选用先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方桩。在施工前期,经地基勘察单位勘探,发现该工程地质剖面从上而下均为软土土质,(上到下)依次是杂填土、黏质粉土、淤泥质粉土、粉质黏土、黏土、砂质粉土、黏土夹黏质粉土等。基坑影响范围内地基土层主要为软弱土层,开挖深度以内土层具有结构松散、高压缩性、透水性较强、厚度大、稳定性差的特点,且施工场地地下水位高,经过技术勘测小组成员的讨论后,基坑工程重要性等级定为二级,决定根据不同的土层结构来决定施工技术,对该软土地基房屋建设工程的施工技术加以调整。综合考虑施工现场的实际场地条件以及施工成本,采用二级放坡,坡面采用喷锚支护,坡脚压槽钢或木桩的围护方案。降水方案采用在基坑边小间距设置管井续降水至地下室回填,基坑内均布管井疏干坑内地下水,局部电梯井部位及土层液化部位布置轻型井点降水固结后施工。同时委托有资质的第三方基坑监测单位,按二级基坑的标准布置监测点,对基坑施工进行全过程监测,全过程记录。基坑开挖前施工单位编制专项基坑施工方案,组织召开基础施工专题研讨会议,对可能出现的施工风险如边坡坍塌、滑移,坑底隆起,承压水突涌等编制应急预案在人、材、机等各方面保障基坑施工安全。
1.2施工技术应用前分析
结合近几年发生的基坑施工事故的经验教训,本次针对软土地基的施工,旨在通过改良提升软土层的强度来解决房屋建筑施工建设中的软土地基问题。在施工进行前,综合考虑了极有可能发生的不利情况,以及施工过程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方面,切实做好保障与防范工作。
2、基坑降水设计
2.1降水井施工工艺
(1)降水井位测量及布设:由钢卷尺定出孔位,并插入木桩。
(2)钻井:钻机到达孔位后,放置平稳,并使钻头对准孔位,采用回转钻机成孔,孔径600mm,孔要求正、圆、直。
(3)换浆:成孔后换浆并稀释孔内泥浆。
(4)下放滤水管:安装井管时,井管垂直插入托盘的插口,用3-4根竹蔑均匀的围在接头处,再用8号铁丝绑2-3道,使井管与托盘连接牢固。起吊托盘和沉淀管,待兜底绳吃力后,将垫板抽掉后,再徐徐下降,把托盘和第一根井管送入钻孔内,至井管上口超出基台0.5m左右,停止下降,即开始安装第二根井管,如此往复,直至将井管下完。井管居中,不偏不斜,四周灌入滤料。
(5)填下砾料:井管与井壁间填充滤料,分层填入,经常测算。
(6)洗井:抓紧时间洗井,直至含砂量<1/10000。
(7下泵:下入潜水泵,潜水泵位置位于抽水井井口以下约15m,并开始抽水。
(8)联动抽水:直至全部井点施工完毕,投入基坑正常施工抽水。使全部井抽水量不小于设计值,使降水井进入工作状态。
场地值班人员要24h坚守岗位,做好台班记录。配备电机、水泵及其它电器设备零部件。
2.2降水井施工安排
(1)降水井施工时,一边成井,一边洗井,并同时开始下泵临时抽水,当排水管线安装完毕后,由排水管线向外排出;降水井施工完毕,联动抽水7天后可进行土方开挖。
(2)降水井施工的质量、安全要求:降水井井身直径须达到或大于设计直径;井的深度应达到设计井深;成井后必须进行一定时间的洗井工作;井管必须直立,上端保持水平,井管安装完毕后,立即填滤料,滤料规格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地面排水管线必须符合设计排水量的要求,其铺设不得影响其它工作的进行,并不得发生渗漏现象;抽排水使用深井泵,必须试运转后方可下入井内;电器线路安装前必须对所使用的电箱电线进行绝缘测试。
2.3封井措施
深井降水完毕应采取有效措施封堵井孔,避免潜水沿井孔及井壁上涌。±0.00m以下施工完毕后采取“以砂还砂,以土还土”的原则,封堵井孔。
2.4降水对环境影响的对策
(1)为了控制基坑降水对基坑四周楼房和路边地下管网造成不利影响,确保建筑物的安全和基坑工程开挖支护施工的顺利进行,在满足基坑开挖需要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出水量。
(2)严格控制抽水含砂量<1/10000。
2.5基坑降水监测
监测的内容包括:(1)降水过程中,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及平面扩展趋势;(2)降水过程中,单井水管及基坑总出水量随时间而变化情况。
降水开始前,所有抽水井统一时间联测静水位,量测基准点。在降水开始5-10天内,要求每天早晚各观测一次水位、流量,以后改为每天观测一次,并作好记录。进入雨季或出现新的补给源时,增加观测次数。
观测记录应及时整理,分析水位下降趋势与流量变化,预测水位下降达到设计要求的时间。根据抽水情况,研究降水设计的可靠程度或提出调整措施。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基坑支护施工工艺
3.1锚杆支护施工顺序
放线→开挖第一层土方→修坡→人工成孔→制作安装锚杆→注浆→封闭孔→挂钢筋网→焊接加强筋→喷砼→养护→开挖下一层土方→重复以上工序至最后一层工作面→观测。
3.2定位
锚杆采用人工成孔,按设计的孔位布置进行测量放线,标出准确的孔位,然后按设计要求的孔长,孔的俯角和孔径进行打孔,严格注意质量,不合格者重新施工。
3.3锚杆制作安装
锚杆采用直径18mm的钢筋制作,为保证锚杆与注浆体之间有足够的握裹力,锚杆钢筋应设定位支架,支架为3根?6.5mm钢筋成圆弧形与锚杆焊接,沿长方向每隔2m设置一个。
3.4注浆
在安装好锚杆的孔内注入水灰比为0.4-0.5的纯水泥浆,注浆压力≮0.4MPa,需二次加压注浆,待孔内返出纯水泥浆立刻将孔口封堵后,方可停止注浆。
3.5挂网
在修好的边坡坡面上,按各坡面设计要求,铺上一层?6.5@250×250钢筋网,网筋之间用扎丝间隔绑扎,钢筋搭接要牢固。
3.6加强筋的焊接
待注浆、绑扎网片施工完成后,用?14mm螺纹钢将锚杆端部连接起来,焊在杆体上,各焊接点必须牢固。
3.7喷砼
在上述工序完成后,即可喷射砼,厚度按设计要求喷100mm,最小厚度80mm,喷射作业应分段分片进行,同一分段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喷头与受喷面应保持垂直且距离为0.6一1.0m。砼强度相当于C20,要求表面基本平整。喷射混凝土用料称量要准确,水泥、石子、砂按1:2:2配比拌合均匀,随拌随用。基坑四周边沿要将网片和硷面板上翻2.0m,厚100mm,形成护坡顶,以增强支护面的整体作用。
3.8施工作业要求
3.8.1土方开挖协调要求
(1)严格按照支护设计坡度和深度开挖。
(2)基坑开挖时将地面附加荷载减到最小,严禁在坑边堆载或通行重载车。
(3)开挖下层土时,保护上层支护的边坡,不得碰撞止水结构和支护结构。
(4)土方开挖后及时施工锚杆等支护结构,尽量减少土体变形,保证基坑安全。
(5)基坑内各区间台阶先放坡机械开挖,再人工修坡到位。
(6)实施分层分段跳挖施工,先开挖周边土体,出现紧急情况时便于回填反压。
(7)在雨期施工前应检查现场的排水系统,做好基坑周边地表水及基坑内积水的排汇和疏导,防止基坑暴露时间过长或被雨水浸泡。
(8)土方开挖过程中均须分层开挖以分步卸载,减小基坑变形。
(9)实施整体性分层分段开挖施工,先开挖周边土体,出现紧急情况时便于回填反压。首层开挖深度为2.0m,其余每层开挖深度≯1.5m,分段开挖≯15m距离。按边坡稳定情况控制,边坡至少要留有100-200mm的人工清理厚度;开挖土体时将靠近基坑边的地面附加荷载减到最小,即移开地面堆载。
(10)当上层锚杆注浆体及喷射混凝土的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进行下层土方开挖。开挖下层土时,保护上层支护的边坡,不得碰撞支护结构。
3.8.2支护作业要求
支护作业及时跟进土方开挖,相互配合,流水作业,掌握支护时机,确保支护质量。
3.8.3基坑防、排水要求
雨天施工需做好防水工作,防止地面水流入基坑内,及时排除基坑积水,以保证边坡支护。
3.9施工技术要求
(1)按照设计实施方案进行施工,如有变更报请建设单位和承建单位认可。
(2)所有施工用料应符合设计要求,做到钢材、水泥等无合格证不许进场。
(3)选材:砂应选洁净、质地坚硬的中砂;石骨料选用碎石,粒径≤15mm;水的选用应不含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物质,不得使用污水。钢材、水泥应有产品合格证书,符合使用指标。
(4)施工操作:各工序按先后程序展开作业,遵守安全和操作规程,做到文明施工,各工序由技术人员跟班作业,认真检查施工质量,做好施工记录。
4、结语
由于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是一门综合性的岩土工程工作,基坑开挖后土体和地下水的自然平衡状态会发生巨大的变化,对环境或多或少的影响总是不可避免的。因而加强基坑开挖的环境监测,作好应急抢险准备,防患于未然是很有必要的。由于距河较近,单井出水量大,防止基坑周边沉降过大,本工程设计采取了谨慎的态度,合理确定了基坑支护参数,为基坑支护工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障。施工过程中选择了正确的施工工艺,有序地安排各施工工序,达到了预期的支护目的。
参考文献:
[1]林志鑫.房屋建设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分析[J].中华民居(下旬刊),2014,(01):311-312.
[2]赵庆龙.浅谈房屋建筑工程中软土地基的施工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4,(29):232.
[3]任杰.公路桥梁工程软土地基施工中技术处理要点探析[J].黑龙江科学,2014,(06):89.
论文作者:肖秋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6/24
标签:基坑论文; 土方论文; 土层论文; 锚杆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作业论文; 土地论文; 《建筑细部》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