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多层次开展党课教育,使党员有所收获,要从“内容要新鲜、形式要新颖、教师要精选”等方面入手,提高基层党课的吸引力。
关键词:党课 效果 对策
引言:党课作为对党员进行教育最经常、最基本的一种形式,随着“三会一课”的制度化、规范化, 日益成为提高党员党性修养,增强党性观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新形势下,如何推陈出新,创新开展多层次党课教育,提高基层党课的吸引力,使广大党员实实在在受到教育、有所收获,进而自觉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群众,成为目前基层党组织需要思考的难题。
传统的基层党课教育容易存在流于形式,停留于表面,效果不理想等问题。深入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几个方面:一是仅仅把党课局限定位在“三会一课”的固有模式,当成完成任务,容易流于形式。二是党课教育内容单一,经常是根据上级要求学习会议精神、领导讲话、政策文件等照本宣科。具体表现为:党课教育形式单调,念一念、读一读的集中开会学习,台上讲台下听的传统授课方式,缺乏吸引力。理论学习与实践工作结合不够,缺乏针对性。理论学习照本宣科居多,跟生产经营实际结合不够,缺乏针对性和实用性。
教育是一门艺术,新时代党课教育也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完善教学艺术,提升效果和吸引力,有效激发党员群众的学习热情。
党课内容要新鲜。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实现:一是党课内容要与时俱进,始终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始终与形势发展保持同步。二是体现时代精神,突显鲜活性。除了对党章党规、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的学习,对党中央新思想、新部署、新要求的传达解读外,还可以选择当前时政热点焦点问题、社会新生事物作为教育主题,把握住时代脉搏,弘扬正能量。三是要紧跟实际工作,围绕中心任务,注重新知识的拓展和新业务的发展。四是要挖掘工作、生活中的鲜活素材,使党课内容生动直观,贴近党员、贴近工作、贴近生活,进一步提高感染力,引发共鸣和感悟。
教育形式要新颖。当今世界是开放的、多元化的,传统的台上讲台下听的授课方式显然已经无法满足时代的要求。针对不同的教育内容,可以尝试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比如举办知识竞赛,在答题过程中穿插专家评委的点评解读,纠错式的精准讲解可以加深知识点的领悟;编排情景剧,在生动活泼的氛围中,用小故事宣讲政策理论、演绎大道理,场景式的生动展现能够使理解更加透彻;还可以尝试采用翻转课堂、互动教学等方式,激发党员带着问题思考、探究性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参与度和学习效果。另外在教学手段上,注重创新学习载体。可以借助PPT、视频课件、手机、网络等新媒体,突破党课教育的时空局限。随着生产科研任务日益繁重,要想利用大段时间进行集中课堂教育显然已经难以保证。利用好碎片时间就尤为重要。例如 “微阵地”建设,通过微信、QQ群、微视频等手段,实现线上线下教育微阵地。努力形成处处是课堂、时时受教育的灵活教育模式。
授课人员要精选。随着信息化网络技术的发展,当前人们学习知识、获取资讯越来越便捷。加之勘探开发研究院党员(群众)普遍文化程度、知识层次较高,这就对党课教育的授课人员有了更高的要求。授课老师既要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又要有较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和人文素养,能够有效的将方针政策理论与单位实际、社会生活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对党员思想中存在的倾向性、普遍性的问题进行释疑和疏解。个人魅力也是甄选授课教师时应该注重的因素。亲和力和感染力能在无形中拉近授课者与听课者双方的距离,加上具有感召力的语言组织,很容易引起思维的认同和共鸣。能有效避免凑人数、凑课时、完成任务的尴尬,真正实现党员坐得住、听得进、学得懂,切实提升党课教育的效果。基层党课教育,除了可以请专业教师授课、领导宣讲、先进人物巡讲等,也可以尝试发掘身边的“小人物”。每个党员身上都能找到闪光点,工作、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心得体会和感悟,用身边普通人的小故事、感人的一瞬间作为鲜活的教育素材,更“真”、更“实”、更“活”,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社会已经进入互联网+时代,基层党课教育也应该充分整合资源,实现共学共享。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新媒体,基层支部之间可以共学共建,共同组织党课教育;党员个人也可以通过信息共享平台,了解和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教育内容,择机参与学习互动。
结束语:党课作为党内教育的一种重要形式,是广大党员提高党性修养、改进作风建设、提升道德水平、提高能力素质的必要手段。面对新时代、新环境、新问题,基层党课教育要不断探索,提高吸引力和实效性,力争使每一次党课教育都成为一次震撼和蜕变。不断激发党员的学习热情,引导广大党员把学习变为个人内心成长的需要。
作者简介:
张晞(1972—)女,汉族,本科,经济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党群管理.
论文作者:张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9
标签:党课论文; 党员论文; 基层论文; 吸引力论文; 内容论文; 形式论文; 效果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