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汉族、维吾尔族人群MBL基因第54位密码突变的研究

中国汉族、维吾尔族人群MBL基因第54位密码突变的研究

王方勇[1]2002年在《中国汉族、维吾尔族人群MBL基因第54位密码突变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annan-binding lectin,MBL)是C型凝集素超级家族胶凝素家族中一种重要的天然免疫防御分子,可识别结合各种病原体表面的糖分子,并通过激活补体凝集素途径而破坏病原体,或通过与吞噬细胞表面胶凝素受体结合介导直接调理作用。然而,MBL功能的发挥有赖于其一定的血清浓度,MBL缺乏或血清浓度过低是引起调理吞噬缺损的根本原因,可增加机体对各种病原微生物的易感性而导致机体反复感染,并且与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erythematosus,SLE)、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发生、发展有关。 现已证实,MBL血清浓度低下主要与其结构基因第一外显子的B、C和D等位基因变异体(分别编码54、57和52位氨基酸)有关,而正常的MBL等位基因为A。每一种变异体均由单碱基突变引起,致使MBL分子的胶原样区发生改变,导致突变个体血清MBL水平低下,有可能突变MBL分子的功能也受损。突变等位基因频率在不同种族人群差异很大,但总体上高的令人惊奇,可达0.29。亚洲人MBL血清浓度低下主要由54位密码突变引起。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人口大国,有必要对各民族人群MBL结构基因的突变情况进行调查,以便为我国MBL缺损的防治(研究)提供决策依据。鉴于此,我们对汉族、维吾尔族人群MBL基因第54位点突变的情况进行了研究。 目的: 1.建立敏感性高、特异性强、简单快捷、适合我国国情(条件较差)的MBL基因点突变和SNP的检测技术。 2.利用该技术对汉族、维吾尔族人群MBL结构基因第一外显子GGC54GAC突变进行检测,并估算其基因频率,比较汉族、维吾尔族该位点突变的差异。 材料与方法: 1.收集汉族、维吾尔族普通人群血标本,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 并建立扩增目的基因片段的基本PCR反应体系。 2.建立聚合酶链反应-单链构象多态性分析*ingle strand conforma- tlonpolymorphlsm analysis ofpol仰erase chain reaction production, PCR-SSCP)方法,初步调查汉族人群MBL基因GGC54GAC突变情况。 3.建立分子灯塔(molecular beacon,MB)技术,检测分析汉族。 维吾尔族人群MBL基因GGC54GAC突变基因。 结果: 1.用红细胞裂解液和 PCR缓冲液/非离于去污剂/蛋白酶K两种自配 试剂成功地提取了所收标本的人白细胞基因组DNA,并以此为模板成功 扩增出预期的 109hp MBL目的基因片段。 2.PCR-SSCP 方法初步筛查166 个汉族样本,共检出MBL GGC54GAC杂合突变19例,占11.45O,未检出突变纯合子。 3.成功建立了 MB杂交可视检测技术,并在 13 8份汉族样本中检出 MBL GGC54GAC突变纯合子 3例,占 2.17%,杂合子 29例,占 ZI刀1%; 120份维吾尔族标本中,检出突变纯合子1例,占0.83%,杂合子22例, 占 18.34%。 结论: 1.MB杂交技术特异性强,简单快捷,能进行可视性检测,完全适 用于点突变和 SNP的研究,技术特点明显优于PCR-SSCP。 2.汉族人群MBL结构基因第一外显子GGC54GAC 突变频率为 0月3,维吾尔族的突变频率为0.10,两民族GGC54GAC基因型分布和突 变频率无显着差异。

王方勇, 陈政良[2]2002年在《中国汉族、维吾尔族人群MBL基因第54位密码突变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采用分子灯塔(molecular beacon,MB)技术,对我国汉族和维吾尔族人群MBL基因GGC54GAC突变进行了检测,以明确这两个民族MBL基因第54位密码突变频率并比较其差异。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从普通人群中取样,均排除了民族间遗传干扰。获得全血标本汉族人138份,维吾尔族120份,按常规方法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70℃保存备

周江[3]2011年在《MBL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结核病的相关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MBL基因的多态性是否与新疆维吾尔族人群结核病发病相关。方法:通过使用引物序列特异性PCR(PCR-SSP)的方法分别对226例新疆维吾尔族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及231例有结核分枝杆菌接触史的新疆同民族健康者进行MBL基因的A/B,H/L,P/Q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统计学分析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分析不同基因型与新疆维吾尔族结核病易感性的关系。结果: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活动性结核病患者中,MBL基因A/B位点AA基因型106例,AB基因型106例,BB基因型14例;新疆维吾尔族人群止常对照组AA基因型则为146例,AB基因型80例,BB基因型5例。MBL基因型突变频率实验组明显高于对照组(OR=3.444 CI95%:1.240-9.566P=0.012 Pc=0.022<0.05)。AA基因型可能为新疆维吾尔族人结核病的保护性因素,BB基因型可能为新疆维吾尔族人结核病发病的危险性因素。新疆维吾尔族结核病例组中MBL-H/L突变基因型频率与新疆维吾尔族健康对照组突变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5.66%、18.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600CI95%:1.020-2.511 P=0.040 Pc=0.052>0.05)。新疆维吾尔族结核病例组中MBL-P/Q突变基因型频率与新疆维吾尔族健康对照组突变基因型频率分别为10.62%、10.8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0.979CI95%:0.541-1.797 P=0.050 Pc=0.994>0.05)。MBL-AB等位基因型与MBL-HL等位基因在病例组和对照组的相交系数分别为0.018,0.228,P值分别为0.006<0.05,0<0.05MBL-AB等位基因型与MBL-PQ等位基因型在病理组和对照组的相交系数分别为-0.095,-0.09,P值分别为0.152,0.172。新疆维吾尔族人群MBL-A/B,H/L,P/Q等位基因型之间共测出4个单倍体型:HPA,LPA,LPB,LQA。结论: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MBL基因A/B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有明显相关性.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MBL基因H/L、P/Q多态性与结核病易感性无明显相关性。新疆维吾尔族人群MBL-A/B,H/L,P/Q等位基因型之间存在连锁不平衡,MBL-AB等位基因型与MBL-HL等位基因有正向交互作用。

参考文献:

[1]. 中国汉族、维吾尔族人群MBL基因第54位密码突变的研究[D]. 王方勇. 第一军医大学. 2002

[2]. 中国汉族、维吾尔族人群MBL基因第54位密码突变的研究[C]. 王方勇, 陈政良. 中国免疫学会第四届学术大会会议议程及论文摘要集. 2002

[3]. MBL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结核病的相关性研究[D]. 周江. 石河子大学. 2011

标签:;  ;  ;  ;  ;  ;  

中国汉族、维吾尔族人群MBL基因第54位密码突变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