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民收入差距的几点思考_农民论文

关于农民收入差距的几点思考_农民论文

对农民收入差距的几点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收入差距论文,几点思考论文,农民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以世界7%的耕地基本解决了占世界1/4的人口的温饱问题,农民收入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农民人均纯收入从1978年的133.6元提高到1994年的1220元,年均增长率为15.02%,扣除物价因素,年均增长率达到7.93%。1995年,人均纯收收入1579元,增长29%,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5.3%。但地区之间、农民家庭之间收入增长不平衡的问题也相当突出,甚至一部分农村实际收入还有所下降。因此,正确估计我国农民收入及其收入差距的现状,认真分析产生的原因,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引导农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道路,对于继续发展农村的大好形势,保持农村的社会稳定,实现小康目标,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我国农民收入差距的现状

我国农民收入差距的现状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农民收入的户间差距呈扩大趋势。

从我国农民收入层次的分组比重变化角度分析,我国农民低收入人口比重不断下降,高收入人口比重逐渐上升。农民户间收入差距有不断扩大的趋势。1978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在300元以下的占农村人口的97.6%,其中人均收入在100元以下的贫困人口比重占33.3%。到1994年,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20元,而本年度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500元的低收入人口所占比重10.8%;500——1000元的中低收入人口所占比重占38.5%;1000——1500元的中高收入比重占26.4%;1500元以上的高收入人口占24.3%;1994年底,农村贫困人口7000万,占全国总人口的5.8%。从以上数字分析可以看出,改革开放十几年来,农民在收入水平普遍提高的同时,农民户间的收入差距逐渐拉开并呈逐渐扩大之势。

从农村基尼系数的变化角度分析,基尼系数作为国际上广泛用来衡量收入分配平等与否的指标,一般认为有4个区间;其区间在0.2以下,为收入分配高度平均;在0.2——0.3之间为相对平均;0.3——0.4之间比较合理;0.4以上为差距偏大。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农民收入分配高度平均,基尼系数在0.2以下。改革开放以后,农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基尼系数也不断提高,高低收入倍数也不断扩大。1978——1987年我国农村内部基尼系数一直在0.2——0.3之间,处于相对平均阶段,农民收入的高低倍数由2.88扩大到4.16;1988年以来,基尼系数超过0.3,1993年农村内部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基尼系数达到0.33,收入的高低倍数达到5.54。

(二)农民收入的区域差距呈扩大趋势。

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经济形成东、中、西三大经济带。东中西地区经济发展中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突出表现在农村经济发展的差距上。从农民收入水平增长上看,这种差距还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1980年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218、181和171元,东西部收入差距为47元;到1993年,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222、802和670元,东西部收入差距为552元。如果以东部地区为1,东中西部地区间农民人均纯收入之比由1980年的1∶0.8∶0.72、1985年的1∶0.79∶0.65,扩大为1994年的1∶0.65∶0.52。按当年价格计算,1980年——1993年,东中西三大区域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增长速度分别为14.2%、12.1%、11%,东西部增长差距为3.1个百分点。1994年,农村7000万贫困人口中,中西地区有近6000万,占贫困人口总数的85%。全国列入国家“八五扶贫攻坚计划”的贫困县共592个,贫困人口5889万人,中西部地区有487个县,人口4850万人,分别占82%和83%。国家重点扶贫的327个县中,中部地区有92个,占28.1%,贫困发生率为11.5%,西部地区有165个,占50.5%,贫困发生率为20.7%。因此,农民收入的区域差距,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也应为国家宏观调控的一个重点。

二、我国农民收入差距扩大原因的分析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是我们处理个人收入分配问题的一项重要原则。允许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是正确的战略性选择,也是走向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合理地拉开收入差距,有利于效率提高,有利于推动经济发展。但是收入差距过度扩大,也会起反作用。特别是由于某些不合理因素导致的收入差距扩大,不仅会影响人们生产经营的积极性,阻碍经济发展,甚至会给社会带来一些不安定因素。因此,为了探寻我国农民共同富裕,实现小康之路,必须对当前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合理因素与不合理因素作一些具体分析。

(一)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合理性因素。

其一,政策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农村普遍实行了各种形式的家庭承包责任制。这一制度的实行,打破了改革前人民公社的“大锅饭”体制,为农民收入分配问题,从制度上提供了最基本的起点平等,在这一制度条件下,有的农民勤于劳动、俭以持家,收入水平提高的快一些,与其他农民的收入差距就此拉开,这种农民户间的收入差距的出现是合理的,是应该鼓励的,它打破了平均主义,调动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

其二,体制性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拥有了相对的生产经营自主权,具有一技之长的选择以非农业为主的农户越来越多,这既优化了劳动力的配置,转移了农业剩余劳动力,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的发展,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来平均主义的分配格局,致使农民户间的收入差距拉开。这种收入差距的出现也是合理的。

其三,劳动者素质不同,劳动效率不同,收入不同。在农村,由于文化科技素质不同,劳动者的经营成果、劳动效率就会不同,由此也会形成收入上的差距。特别是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程中,有些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农村能人,通过发展农村二、三产业、进城经商等途径很快走上了富裕道路,有的甚至达相当的富裕程度,与普通农民的收入差距已经很大。但由于他们的经济活动,优化了农村产业结构,扩大了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门路,活跃了城乡经济,也为国家提供了财政收入。因而这种收入差距的扩大也是合理的,并且是应当大力支持的。

(二)我国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不合理性因素。

其一,区域差别造成竞争起始点的不平等。由历史形成的农户所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的差异,造成了农户在市场竞争中起始点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的起始条件往往是农户自己难以改变的,而这种不平等的起始条件又在很大程度上造成农户的地区收入差距。东中西部地区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是这一因素造成的。城郊农民收入大大高于边远山区农民收入,也主要是这一原因。由于这差距是历史形成的,对其除了默认以外,政府应通过宏观上协调地区差距,加大对历史形成的贫困地区农业生产的扶持力度,逐步形成相对平等的竞争条件,缩小这种原因造成的收入差距。

其二,权钱交易,以权谋私。在发展农村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有少数农村干部利用手中权力,以权谋私,有的强行搜刮民财,有的侵吞集体财产,有的把乡镇企业变成了自己的小金库,“富了和尚穷了庙”,还有少数农村干部经济不清、办事不公,使集体财产流入个人腰包。由于这一原因引起的农户间的收入差距,群众意见很大,是目前农村中最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其三,农村流通领域混乱。假冒伪劣现象严重。市场经济允许一些竞争性商品的价格涨落。但由于目前农村流通领域秩序混乱,有的人乱涨价乱加价,有的人制造假冒伪劣商品,有的偷税漏税,这些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影响了国家财政收入,阻碍农村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也造成了农民间不合理的收入差距。

其四,缺乏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在农村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还处于摸索阶段,在一些比较贫困的地区,有相当部分农民没有起码的生活保障,有的温饱问题还没有解决。这也是不合理的农民收入差距原因的一个重要表现。

三、解决我国农民收入差距问题的基本思路。

由于农民收入差距的扩大从目前看还只是个趋势问题,所以解决这一问题的思路,要以防止差距扩大为主,并根据差距扩大趋势产生的不同原因,采取一些针对性较强的措施和对策。

第一,协调地区经济发展,加大力度扶持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十四届五中全会,把解决地区发展差距、坚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作为今后改革和发展的一项战略任务。当前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的扶持力度,是解决东中西部农民收入差距问题的重要措施。国家扶持的重点,应通过增加财政投入,改善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发展条件;要开辟农业投资渠道,增加中西部地区农业建设资金;要加强中西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增强这些地区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要加大对中西地区农村的科技教育投入,提高其农产品科技含量,为其经济发展培养人才;还要扩大对中西部地区的信贷规模,对中西部地区农村经济给予适当的税收优惠,切实减轻农民负担,提高其收入水平。

第二、保护合法收入,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当前,我国农民户间收入差距扩大是通过个体劳动收入、非劳动收入、非法收入三个途径形成的。三种途径形成的户间收入差距,其性质是完全不同的,因而不能一律对待。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对于个体劳动收入与合法的非劳动收入,应当予以保护,就是对过高的个体劳动和合法非劳动收入,也是个调节和引导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也才能切实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带动共同富裕。而非法收入,特别是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行贿受贿等形式的非法收入,则是对劳动者非法掠夺的结果。对这些非法收入必须依法取缔。在经济上决不能让非法收入者占便宜,直至搞到他们倾家荡产。在政治上该处分的要处分,该罢官的要罢官,对个别恶劣者要绳之以法,认真解决这个尖锐的社会矛盾。

第三、整顿农村流通秩序,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由于我国还处于体制转轨阶段,市场体系还不健全,再加上市场法规建设跟不上,农村流通秩序还相当混乱。这就给某些人非法收入以可乘之机,在农村流通领域,欺行霸市、假冒伪劣屡见不鲜,不正当竞争的现象相当严重,这不仅妨碍了农村市场经济体制建设的进程,也是造成农民收入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为了规范市场行为,必须依法整顿农村流通领域,为农民致富创造一个公平的外部环境。

鉴于目前我国农民收入差距逐步扩大的趋势,在发展农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必须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特别是要搞好医疗、养老和对贫困农民的救助,要加大工作力度,继续解决部分农民的温饱问题;要通过国家扶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使贫困地区农民稳定地解决好温饱问题;在要中西部地区大力发展多种经营和非农产业,积极进行资源开发,使多数农户有稳定的经济收入来源。

第四、加强市场经济道德建设。市场经济是一种等量劳动相交换的经济,提倡的是公平竞争、平等交易,相应的道德水准是信和义,就是要讲信誉、讲道德,当前要加强这个方面的研究、教育和宣传,以道德规范人们的某些市场行为,以促进共同富裕和社会进步。

标签:;  ;  ;  ;  ;  ;  ;  

关于农民收入差距的几点思考_农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