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运用效果研究论文_戴燕君

武冈市中医医院 422400

【摘 要】目的:研究分析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运用效果。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50例进行研究,收治时间均在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分别给予患者胃镜诊断及联合病理诊断,将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胃镜诊断检出率为90.00%,联合病理诊断检出率为100.00%,两组未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结论: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高的检出率,但是为提升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应将病理检查与之联合,以将临床的误诊或漏诊的情况减少。

【关键词】胃镜;胆汁反流性胃炎;病理诊断

胆汁反流性胃炎在临床中属于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通常由于患者的幽门括约肌功能存在缺陷所致[1]。通常患者接受胃部切除术后,其十二指肠内容物(胆汁、肠液以及胰液等)反流入患者的胃部中,损伤患者胃部黏膜的屏障功能,胃部黏膜受消化液的粘附,逐渐出现炎症、出血及糜烂等情况[2]。临床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发生概率较高,且疾病具有较大的危害,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及身体健康等均存在不良影响,为此为其开展及时有效的诊断及治疗措施具有重要意义。胃部诊断、病理诊断是我国目前临床中对胆汁反流性胃炎进行诊断较为常用的方式,本次研究旨在探究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效果,为今后临床诊断该疾病提供参考依据,特抽选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收治的50例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详细报道见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基线资料

将在我院接受治疗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患者50例选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均在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期间入院。上述患者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为(19-65)岁,平均年龄为(37.92±5.13)岁;病程最短为3个月,最长病程为5年,其平均病程为(2.08±0.72)年。

纳入标准: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纳入研究的患者;未存在严重器官疾病的患者;精神正常且依从性较高的患者。

排除标准:处于妊娠期的患者;存在呼吸道疾病史及心脑血管疾病史的患者;存在消化道活动性出血的患者。

1.2 方法

胃镜检查:为患者开展检查前,为其进行吸氧操作,随后检测其各项生命体征情况,将静脉通路建立,为其静脉注射0.05毫克芬太尼,随后为患者缓慢静脉推注每千克2.0毫克异丙酚。用药后对患者肌肉松弛的情况进行观察,同时观察患者的呼吸情况(是否平稳的进行呼吸),为达到检查标准的患者开展胃镜检查。取患者的胃窦部位大小弯侧距离幽门2-3厘米的部位开展检查,对其检查结果进行详细的记录。

1.3 观察指标

对胃镜及联合病理诊断的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若在胃镜中可以看到患者胃部黏膜有充血、血肿以及糜烂等情况存在,同时患者的部分黏膜有牛肉红色且有向附近弥漫的情况。胃部的底部粘液湖中有黄绿色或浅黄色的胆汁液体,且清晰可见[3]。胃壁中亦有黄色胆汁的黏液覆盖。其幽门口有持续松弛及开放的状态等,即可诊断为胆汁反流性胃炎。

1.4 统计学处理

本次研究中的相关研究数据均经过SPSS20.0版进行分析处理,两种诊断方式的结果均用(%)表示,组间对比用卡方进行检验。若各项数据在比较过程中存在明显差异,且统计学具有科学意义,即采用P<0.05表示。

2 结果

胃镜诊断的胆汁反流性胃炎诊出率为90.00%,胃镜联合病理诊断诊出率为100.00%,两者比较未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具体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对比两种诊断方式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检出情况

3 讨论

近年来,伴随着人们饮食习惯及饮食结构的改变,胆汁反流性胃炎的临床发病概率逐年递增[4]。胆汁反流性胃炎是目前临床中较为常见的慢性胃炎,患者的幽门括约肌功能出现失调的情况是诱发该疾病的主要机制,若临床未及时发现疾病且未及时开展有效的治疗措施,可导致患者的胃黏膜持续受消化液的作用,进而使得胃黏膜出现炎症及出血症状,对患者的身心健康存在极大的影响。胃液胆酸测定法、胃闪烁扫描法等是以往临床中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较为常用的方式,但是上述诊断技术的准确率较低,极易出现疾病误诊及漏诊的情况,对临床医生为患者开展及时、准确、有效的治疗存在负面影响。

伴随着社会及医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胃镜逐渐广泛应用于临床诊断治疗中[5]。胃镜是侵入性操作的一种,可以一定程度上对患者产生应激反应,同时检查过程中可以对患者的咽喉部位及食管部位产生刺激,可增加患者胃部的体积,对患者的咽喉部位及食管部位产生损伤。本次研究中为患者所使用的胃镜是患者在局部麻醉下开展的,可以将检查设备对患者喉头产生刺激所引发的呕吐及恶心症状减轻,同时可以将患者的不良情绪缓解,提升其检查过程中的配合程度,有利于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率[6]。为患者实施胃镜检查的过程中使用的麻醉药物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镇痛效果,同时药物对患者呼吸不会产生抑制作用,且药物可以将患者胃肠道平滑肌的蠕动能力削减,对胃镜的置入及检查的顺利开展具有帮助作用。将芬太尼及异丙酚两种麻醉药物联合使用,可以将患者的痛苦感减轻,进而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率。

由于疾病诊断受诊断仪器的型号、内镜灯光强度等影响,出现一定误诊及漏诊的情况。此外该项诊断措施可受检查人员的主观意识影响,使其诊断结果出现一定偏差[7]。为此在诊断过程中为提升疾病诊断的准确率,将胃镜检查与病理检查结合为患者进行诊断,可以进一步将疾病诊断的准确率提升,其疾病检出率高达100.00%。本次研究中,经胃镜联合病理诊断患者的胆汁反流性胃炎检出率为100.00%,亦可证实上述观点。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胃镜检查患者中胆汁反流性胃炎检出率为90.00%与胃镜联合病理诊断(100.00%)比较,未有明显差异存在,P>0.05。该研究结果说明,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具有较高的诊出率,同时将其联合病理诊断,可以将疾病的检出率进一步提升,将疾病误诊及漏诊的事件减少,有利于为临床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提供依据。

综上所述,胃镜诊断在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但为进一步提升疾病的临床治疗效果,减少疾病的误诊及漏诊概率,联合病理诊断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今后临床中广泛推广实施。

参考文献:

[1]罗子春.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价值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3,23(5):1059-1059.

[2]衡南桦.无痛胃镜在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临床应用探析[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4,6(7):106-108.

[3]周建立.胃镜在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J].吉林医学,2014,35(29):6511-6512.

[4]王灵宝.无痛胃镜检查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272例的临床价值[J].中国实用医药,2015,10(23):192-193.

[5]王禹霁.胆汁反流性胃炎中医证候学调查及中药治疗胆热犯胃型的临床研究[D].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

[6]张丹.口服莫沙必利片联合硫糖铝片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的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2013,34(29):6044-6045.

[7]宋传君.胃黏膜病理及幽门螺杆菌检查对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诊断价值探讨[J].中外医疗,2014,06(18):184-185.

论文作者:戴燕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2/27

标签:;  ;  ;  ;  ;  ;  ;  ;  

胃镜诊断胆汁反流性胃炎的运用效果研究论文_戴燕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