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住根本,做空课堂,提升素养论文_沈冬玲

抓住根本,做空课堂,提升素养论文_沈冬玲

摘要:我县大力实施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五年有余,提出了抓住根本、做空课堂的四把策略,如何理解和实施生本课堂中的“根”与“空”,实施四把策略,即把问题抛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生教给学生、把思考归位给学生,最终达到“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维目标,实现快乐、素养和成绩三丰收。

关键词:科学课;抓住根本;做空课堂;四把策略;提升素养

在郭思乐教授“以人为本,关注生命,激扬生命”的生本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我县实施基于学生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特长发展的生本教育,并提出了生本教育2.0版抓根做空的策略,在课堂中,如何贯彻生本教育的理念,抓住教学的根,真正做空课堂,达成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和核心价值的四维目标,以下是作者一些初浅的认识:

一、什么是根?

关于根,字典里的解释是这样的:①高等植物茎干下部长在土里的部分;②物体的基部和其他东西连着的部分;③事物的本源;④彻底;⑤依据;⑥ 量词,指长条的东西;⑦数学上称一数开平方所得的值为“平方根”,开立方所得的值为“立方根”; ⑧数学上指代数方程式内未知数的值; ⑨化学上指带电的基。

“根”是什么,是事物的本源和依据,郭思乐说:“教师只要能够找到一堂课一章书的最根本的地方,就足以把整个课堂交还给学生,成为他们猜想、探索、创造的课堂。”

那么,什么是生本课堂的根呢?生本课堂的根是知识的本源和依据,是知识生长的地方,是思维发生的地方,是方法形成的地方。小学科学课的根是指向学科核心素养的科学实践或探究活动,是要研究和解决的核心问题,是本单元或本节课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根深植于土壤之中,根深才能“蒂固”,根深才能“叶茂”。从根本上讲,一节好的科学课,在研究和解决核心问题或主干问题的过程中,学生会生发出一连串有价值的小问题,这一连串有价值的问题就是问题群,不管是主问题的设计还是问题群的产生,都要紧扣课标和教材本身,立足于学生学情和教学实际,有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和科学素养的形成,让知识得以生长,让思维得以发生,让方法得以形成。

二、何谓“空”?

1、“空”字在字典里的解释:①不包含什么,没有内容;②没有结果的,白白地。③离开地面的,在地上面的地方。

空是什么?空是什么也没有,空空如也,空是无限的时间和空间,如果把“根”比作一支燃烧的蜡烛,那么空就是未来被蜡烛照亮的无限空间,而老师就是这个点燃蜡烛的人。空就好比宇宙的一点个散发出去的无数条射线,永远没有终点。空即素养,看不见摸不着;空即成长,岁月是最终的见证人;空即发展,是学生思想的发展和思维能力的提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什么是做空课堂?

所谓做空课堂指的是:课堂上,教师不能包办或代替,更不能满堂霸占或灌输,要尽可能少干预,甚至不干预,把课堂活动的时间和空间交还给学生,让学生选择自己的方式主动去探索不明白、想探究的问题,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发展和提升。

三、实施四种策略,真正做空课堂。

我县在生本课堂的研究探索中,提出了通过四种策略,即把问

题抛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把学生教给学生、把思考归位给学生,最终达到“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四维目标,实现快乐、素养和成绩三丰收,在课堂中,教师实施四种策略,是抓根做空的有效途径。

1、把问题抛给学生。科学课上,我们更提倡和鼓励学生发现和提

出问题,问题由学生提出,这样真正体现了学生主体。科学本身是一个实证的系统,通过实证的方法来得出结果,学生不仅要能提出问题,而且要尝试去解决问题,因此解决问题的方案也应该由学生自行设计、反复讨论其可行性,讨论后修改,最后进行实证研究。 

2、把时间还给学生。好的课堂一定是学生“学的精彩”,而不是老师“讲的精彩”,儿童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不是教师教学活动和科学探究活动的助手,教师才是助力他们成长的垫脚石。好的科学教师总是站在讲台下面,学生的中间,通过“你表达的是什么意思”“谁听懂了他的发言”“这样的实验设计可行不可行”等一系列的追问,巧妙地拨开学生心中的迷雾,引导学生走向真理的彼岸。好的科学老师知道把大量的时间留给学生,引领学生在科学假设中明确研究的方向,在观察实验中搜集事实证据,在讨论辨析中走向真理。

3、把学法教给学生。探究和实践是科学课的核心,科学课的探究是科学家从事研究的浓缩版,要求学生在一堂课内完成探究科学家的研究,时间和空间上都有一定的局限性,为了确保学生在科学实践活动中少走弯路,教师的指导和点拨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探究的提出问题、做出假设、制订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八个环节中,都离不开老师的指导和点拨。课堂上,通过明确的任务驱动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指导、引领学生像科学家那样亲历提出问题、猜想假设、搜集事实与证据、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在过程中建构知识、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方法和技能。

4、把思考归位给学生。儿童的心灵世界蕴藏着巨大的探究潜能。这种“沉睡的力量”(马克思语)会不断地产生强烈的、不可遏制的冲动,这就是自发的探究。思维是教学的核心,活动中促进学生思考的载体,科学课中的“做中学”,“做”只是一种手段,思维真正参与才是真正的目的,教师应把对学生科学思维的培养贯穿在科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我们要避免那种为了形式而形式,为了探究而探究的科学课,真正把思考归位给学生,在提问与假设中培养问题意识,在验证中培养学生的实证精神,在逻辑推理训练理性思维。

总之,教师要抓住课堂的根,做空课堂,提供给学生有结构的材料,留足学生探究的时间和空间,通过小学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儿童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探究能力,发展学习能力、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态度,具有保护环境的意识和责任感,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 著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 ISBN 978-7-14473-8

《教育激扬生命:再论教育走向生本》郭思乐著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ISBN 978-7-107-19991-2

论文作者:沈冬玲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  ;  ;  ;  ;  ;  ;  ;  

抓住根本,做空课堂,提升素养论文_沈冬玲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