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河池市人民医院消毒供应中心 广西河池 547000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方法。方法:本文选取我院于2013年02月-2014年08月收治的90例冠心病患者,将其按照是否有痛感分为心肌缺血有痛组和心肌缺血无痛组,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结果。结果:心肌缺血有痛组患者的心率、年龄、运动情况、发病时间段、心电图S-T段出现了水平向下偏移不超过两毫米的发病率和心肌缺血无痛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和有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存在明显差异,针对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做好患者的预后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关键词:探讨;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临床特点;护理方法
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在临床中被当作是一种隐性冠心病[1],这种疾病的主要临床特点就是具有冠心病症状,但是并没有出现心绞痛症状或者是冠心病的一些典型症状,其疼痛情况也因个体存在差异性表现,在当前临床中对于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疾病的发病原因还没有统一的定论,有待于进一步加强研究。下面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结果,现资料统计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02月-2014年08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每组各45例。其中男59例,女31例。心肌缺血有痛组,年龄62岁到85岁之间,平均年龄(71.22±2.85)岁。心肌缺血无痛组,年龄62岁到85岁之间,平均年龄(71.63±2.87)岁。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研究方法
90例冠心病患者,在两组患者入院开始都进行全天侯的动态监测,对患者血压、心率等每隔两小时记录一次,保证患者的日常生活正常[2]。
1.3心肌缺血症状诊断
两组患者在入院后全部采用心电图进行检查和诊断,发现这些患者的心电图S-T段出现了水平下移、水平向下偏移的情况,同时向下偏移一毫米的时间持续了一分钟以上,因此诊断患者是属于冠心病患者,当然在检查过程中,不能够将其作为唯一的诊断标准,只有在对患者进行身体检查后,确定不是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心电图S-T段出现了水平下移、水平向下偏移的情况后,才可以确定患者是属于心肌缺血症状[3]。
1.4两组患者临床特点对比
对两组患者的心率、年龄、运动情况、发病时间段等进行统计对比,其中睡眠时间段分别是上午七点到上午十二点,下午两点到晚上九点,发病时间段为晚上两点到上午七点,中午十二点到下午两点,晚上九点到凌晨两点。患者的运动情况主要包括看电视、步行、从事运动类型的工作等。年龄将其分为低于七十五岁和高于七十五岁[4]。
1.5统计学处理
本次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组间对比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显著性,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年龄与临床症状表现结果关系
心肌缺血有痛组中不超过75岁和高于75岁的患者发病情况和心肌缺血无痛组各项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下表所示:
2.2两组患者发病时间段与临床症状表现结果关系
心肌缺血有痛组的睡眠休息时间发病率为8.89%(4/45),心肌缺血无痛组的睡眠休息时间发病率为77.78%(35/45),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3两组患者活动情况与临床症状表现结果关系
心肌缺血有痛组的休息状态下发病率为15.56%(7/45),心肌缺血无痛组的睡眠休息时间发病率为80.00%(36/45),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4两组患者心率与临床症状表现结果关系
心肌缺血有痛组的心率变化为(80.22±5.85)次/min,心肌缺血无痛组的心率变化为(64.22±2.77)次/min,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5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出现了水平下移、水平向下偏移的情况与临床症状表现结果关系
心肌缺血有痛组心电图S-T段出现了水平向下偏移不超过两毫米的发病率为11.11%(5/45),心肌缺血无痛组心电图S-T段出现了水平向下偏移不超过两毫米的发病率为88.89%(40/45),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本文选取了我院进行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对患者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结果,结果发现心肌缺血有痛组中不超过75岁和高于75岁的患者发病情况和心肌缺血无痛组各项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同时心肌缺血有痛组的睡眠休息时间发病率为8.89%(4/45),心肌缺血无痛组的睡眠休息时间发病率为77.78%(35/45),心肌缺血有痛组的休息状态下发病率为15.56%(7/45),心肌缺血无痛组的睡眠休息时间发病率为80.00%(36/45),两组各项指标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这表明了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患者和有痛性心肌缺血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存在明显差异,针对患者的不同临床特点采取有效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的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做好患者的预后管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水平,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祝亚玲.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国医药指南,2013,12:358-359.
[2]高莉梅.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护理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1,25:89-90.
[3]陈晶.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3,22:169-170.
[4]牛迪,王子怡.老年无痛性心肌缺血的临床特点及其护理要点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3,31:219-220.
论文作者:蓝爱文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28
标签:心肌论文; 患者论文; 两组论文; 症状论文; 统计学论文; 冠心病论文; 率为论文; 《健康世界》2015年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