锥形束CT图像引导在头颈部及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李为路

锥形束CT图像引导在头颈部及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李为路

临沂市肿瘤医院 山东省临沂市 276001

摘要:目的:研究锥形束CT图像引导在头颈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及其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2例,其中包括41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和41例胸腹部肿瘤患者。采用CT扫描的方式分别对患者进行扫描,记录患者左右、头脚、前后等方向上的摆位偏差。结果:头颈部肿瘤患者左右、头脚、前后方向平均摆位偏差为(1.92±1.37)mm、(1.82±1.46)mm、(1.88±1.52)mm;胸腹部肿瘤患者左右、头脚、前后方向平均摆位偏差为(1.61±1.90)mm、(3.92±2.51)mm、(1.79±1.28)mm。结论:利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的方法,对患者体位进行修正,能够有效提高头颈部及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的精度及疗效。

关键词:锥形束CT;图像引导;头颈部肿瘤;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

肿瘤是当前一种较为常见的疾病类型,在肿瘤的临床治疗当中,主要采用放射治疗的方法,要求做到精确放疗、精确计划、精确定位,因而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十分关键。在肿瘤及正常组织中,可能会发生位移,因而会对放射治疗的精度造成影响,难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对此,可结合影像成像设备、放射治疗设备,在头颈部及胸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采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的方式,提升放射治疗的精度,从而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月医院收治的肿瘤患者82例,男性患者45例,女性患者37例,其中包括41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和41例胸腹部肿瘤患者。患者年龄在34~63岁,平均年龄为(52.1±1.4)岁。所有患者经检查均符合肿瘤疾病的诊断标准,肿瘤位置分别在头颈部、胸腹部。所选患者中,不包括患有放射治疗禁忌症的患者。

1.2方法

采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系统,系统中包括了图像处理软件、计算机工作站、PaxScan、非晶硅数字化X射线探测板、千伏级锥形束CT等部分。在实际应用中,①将患者放射治疗计划从治疗计划系统中调出,对患者摆位野进行调出。②确认计划后,将该计划及摆位野添加到Arial工作站,加速器将患者计划及摆位野从服务器中调出[1]。③将患者计划及摆位野从4D intergated treatment console中调出,利用千伏级影像系统对患者实施断层图像进行获取,同时对三维图像进行重建。④利用软件自动匹配治疗计划CT图像及扫描所的图像,医生根据骨性标志手动进行配准,达到失状面、冠状面、水平面的最佳重叠。⑤通过配准对左右、头脚、前后等方向位移数值进行计算,对于头颈部肿瘤位移超过3mm、胸腹部肿瘤位移超过5mm的患者进行移床操作,病对正摆位误差进行纠正[2]。

1.3统计学处理

研究得出数据通过SPSS18.0软件统计处理,以均数±标准差( ±s)表示计量资料,以t检验;以数(n)或率(%)表示计数资料,以 检验。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结果

在头颈部肿瘤患者中,最大摆位偏差为5mm,在左右、头脚、前后方向上的摆位偏差分别为9.01%、8.12%、6.02%,最大摆位偏差分别为4mm、3mm、5mm,三个方向上偏差超过3mm的均在10%以下。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位移误差分别为(1.92±1.37)mm、(1.82±1.46)mm、(1.88±1.52)mm。

在胸腹部肿瘤患者中,最大摆位偏差为6mm,其左右方向摆位偏差超过5mm的有4.62%,头脚方向摆位偏差均未超过5mm,前后方向摆位偏差超过5mm的达到了20.36%,最大摆位偏差分别为5mm、6mm、3mm。左右、头脚、前后方向的位移误差分别为(1.61±1.90)mm、(3.92±2.51)mm、(1.79±1.28)mm。

3讨论

肿瘤作为一种较为常见的临床疾病,对人的身体健康、生命安全都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威胁。在临床治疗中,通常采用放射治疗的方式对肿瘤进行治疗,而在治疗过程中,放射治疗的精确度十分关键,其将会对治疗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3]。对于头颈部及胸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如果存在摆位误差的情况,将会对肿瘤靶区的剂量分布造成影响,不但无法对肿瘤产生应有的作用,还会对周围正常组织器官造成损害。基于这种情况,在头颈部及胸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当中,可以对锥形束CT图像引导进行应用,对患者肿瘤摆位偏差进行准确的修正,使治疗精度得到进一步提高,最终实现治疗效果的提升。

在临床应用中,锥形束CT图像引导具有很多的优势,其具有较高的图像分辨率、清晰的图像质量,在图像采集当中十分方便,能够三维重建图像。锥形束CR采用的射线装置为千伏级,因而患者的吸收剂量较小,不会对正常组织及器官造成过大影响[4]。在标准模式下,患者进行CT图像采集需要的剂量为头部9cGy、胸腹部3.8cGy。而如果采用低剂量模式,则吸收剂量能够降低到标准模式的20%。因此,每周进行1~2次锥形束CT扫描,其所产生的辐射剂量不会大量积累,因而不会对患者造成较为严重的影响[5]。此外,采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的方式,能够得到更加精确的图像比对,除了利用骨性标志进行配准之外,还能够利用低密度软组织器官影响来进行配准,从而取得更高的配准精度。

综上所述,在头颈部及胸腹部肿瘤的放射治疗中,针对可能出现的摆位偏差问题,可应用锥形束CT图像引导的方式进行修正,从而提高放射治疗的精确度,取得更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参考文献:

[1]刘绪,陆合明. 锥形束CT在头颈部肿瘤图像引导放射治疗中的应用[J]. 中国临床新医学,2015,03:291-294.

[2]甄鑫,周凌宏. CT和信息缺失CBCT图像变形配准方法研究[J]. 国外电子测量技术,2014,06:61-65.

[3]沈奕晨,聂生东. 锥形束CT与螺旋CT图像配准算法及其在放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4,05:5151-5156.

[4]王锐濠,张书旭,林生趣. 肿瘤精确放疗新进展——图像引导自适应放疗[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2,04:3467-3471.

[5]袁峥玺,聂生东. 图像配准技术在图像引导放疗中的应用[J]. 中国医学物理学杂志,2012,05:3628-3631+3637.

论文作者:李为路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2/8

标签:;  ;  ;  ;  ;  ;  ;  ;  

锥形束CT图像引导在头颈部及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论文_李为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