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教学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的研究与探索论文_刘光尧

刘光尧 山东省青岛第五十九中学 266071 

摘 要:《国家基础教育发展纲要》明确指出要突显学科教学的育人价值,而学生核心素养的达成,需要依赖学科独特育人功能的发挥。实践中,本人根据生物学科的特点,从课堂导入、科学探究、知识小结、拓展延伸四个方面,探索了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做法。

关键词:体验教学 核心素养 立德树人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可见,立德树人决非一日之功。由于发展学生核心素养是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这就需要加强学科教学的育人功能,使学生既具有适应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又突出强调个人修养、社会发展、家国情怀,更加注重自主发展、合作参与、创新实践。为此,教学中就需要教师学会从“学科教学”转向“学科教育”,这是个巨大的挑战。生物教学强调教学做合一,同样,立德树人也是如此。实践中,我根据生物的学科特点,探索突显学科育人功能特色的体验教学,让学生在鲜活的体验中感悟生命的意义,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突显学科独特的育人功能。

一、“课堂导入”中的育人

要寻找鲜活素材,增强立德树人教育的紧迫感。俗话说:“万事开头难。”好的导语是一堂课成功的重要环节。为此,只有乘上富有活力的学科教学之筏,才能顺利抵达核心素养的彼岸。目前,教师们创设了诸多“导语”方法,这些方法的确行之有效,但要想将这些方法运用到位,既切入课堂教学主题内容,又能起到学科教学的“育人”功效,还必须进行深层次的探讨。实践中,我发现许多课堂教学的缺憾是导语中缺少震撼人心的人文教育。由于过分强调或关注生物学中的自然规律或科学知识,人文层面上这“画龙点睛”的一笔恰好被许多教师忽略了,结果“导语”失去激情,缺少共鸣,甚至使某些教师对这部分内容作了轻描淡写的处理。

现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学》七年级上册“生态系统”一节教学内容为例:配合精美的PPT画面,教师富有激情地引入:当你漫步在树林中,你会看到些什么、听到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教师适时引导)突然,一张蜘蛛网挡住了你的去路。(停顿。学生一部分集中精力关注下文,一部分低声议论)此刻不知你有没有想到,在这片树林中所有的生物之间,生物和非生物之间,就好像也有一张无形的大网,会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是我们的生命之网——the web of life(板书:“生命之网”)。(学生频频点头,随着老师的板书在笔记本上记录着,或在书上做下记号)假如有一天,这张网被打破了,我们的家园——生物圈没有了莺歌燕舞和鸟语花香,那会怎样呢?(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有选择地插入简单提问,将学生说出的生物圈破坏带来的后果列在黑板上,并加以总结。)

这样的教学设计,能有效激发学生产生爱护保护自然环境的责任感,有助于学生带着强烈的使命感与老师一起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中。

二、“科学探究”中的育人

要巧借实验探究,感悟立德树人教育的必要性。课堂教学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新课改要求课堂教学从学生的生活体验出发,使学生在感悟中学会学习,激发自主学习的主动性。生物学作为一门自然学科,包含许多探究或实验的内容。只要教师引导得当,学生便能养成“做中学、学中做”的好习惯。现以(人民教育出版社)《生物》七年级下册“空气质量与健康”一节为例,简单叙述相关的课堂组织方法。

第一步:获得资料。组织学生利用五点取样检测法,分组采集和测算校园、教室、居民小区空气中的尘埃粒子,来检测空气质量的好坏。统计数据(下面列举1组、3组的数据):

1组

第二步:分析研讨。通过整理数据,组织学生分析造成空气污染的主要原因。(学生各抒己见,教师有选择地插入简单提问,将学生说出的要点列在黑板上,并加以归纳。)当学生得知地面扬尘也能造成空气污染时,教师要趁热打铁:想想看,在教室、走廊内跑跳打闹对我们的健康有好处吗?

第三步:获得结论。分析研讨后,让一组同学在模拟的环境中采集尘埃粒子。通过实验分析,学生自然会明白道理,那么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就会变成学生的自觉行动。不难想象,这比任何单纯的说教效果都要好得多。

三、“知识小结”中的育人

要升华人文教育,认同立德树人教育的有效性。知识小结是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提炼精华的过程。许多教师往往只对知识和技能目标进行小结,而忽略了其中的德育目标,从而使课堂小结逊色不少。好的小结能起到概括知识、画龙点睛、升华思想、更新观念的目的。从根本上讲,这是要求教师要深挖教材内涵,在课堂小结中融入立体化思维理念,寓人文教育于知识传授之中,使教学体系和教学内容得到升华。我在“保护生物的多样性”一节的知识小结中,除强调本节的知识点外,还着重强调了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告诉学生如果不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会破坏生态环境,危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由于把学生的注意力径直地拉到了人类自身的生死存亡问题上,学生的思维被升华了。虽然道理早已知道,但讨论很热烈。此时,我所做的是到讲台下挖掘学生议论中的“闪光点”。我一边巡回于课桌之间,一边细心分辨学生交谈的内容。很快,几个学生的谈话传到耳边:“如果环境继续恶化,空气严重污染,地球温度将会急剧升高,到那时南极、北极的冰山会融化,地球会变成一个名副其实的水球,所有陆生的生物都会相继死亡。当外星人到地球来做客时,迎接它的只是一片汪洋大海……”我适时提炼出这些“精辟”论断,供全班共享。

就这样,学生的环保意识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把保护生物多样性变成自己的一种责任和义务。这样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树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四、“拓展延伸”中的育人

要开展研究课题,进一步明确立德树人教育的重要性。拓展延伸开展研究性学习是课内、课外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有效整合。生物新教材突出了人与生物圈的关系,强调保护生态环境人人有责。水是生命的源泉,有了水才有生命的生存和繁衍,然而由于生活污水、工厂污水的大量排放,使得大海已不堪重负。近几年来,接连不断的赤潮便是海水受到污染所发出的信号。为了使大海不再有赤潮,不再受污染,使地球上所有的人生活得更好,我选择了“用草鱼苗检测水质污染”的课题研究,用洗衣粉配制不同浓度的水样做变量,设计对照实验,进行观察纪录。实验重复三次,取平均值,结果统计如下:

通过结果分析,学生不仅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明白了道理,而且增强了对教材中“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一章的认识,唤起了保护环境的自觉性和社会责任感,认同了“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身”的深刻含义,同时有助于帮助学生养成文明的行为习惯。

五、体会

根据教学实践,我认为在生物教学中落实立德树人教育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充分利用好教材中有关的知识,拓展时应找准与教材的结合点,避免牵强附会。第二,掌握好渗透的方向和程度,让学生体会深刻又不枯燥。第三,进行德育教育要重点突破,备课上要有要求,教案上要有体现。最后,在课堂上要让学生说出自己的体会。

论文作者:刘光尧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6

标签:;  ;  ;  ;  ;  ;  ;  ;  

生物教学贯彻立德树人教育的研究与探索论文_刘光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