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与开腹切除的对比研究论文_崔恒锋 夏盛成 王立胜 王爱坤 顾立洪 刘红兵 吉巍巍 宋留

崔恒锋 夏盛成 王立胜 王爱坤 顾立洪 刘红兵 吉巍巍 宋留龙 吴海燕 韩洪超 江苏省盐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南院普外科 江苏 盐城 224000 第一作者简介:崔恒锋,男,34岁,主治医师,主要从事胃肠、甲乳专业.

【摘要】 目的 研究分析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与开腹切除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切除术治疗,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序完成,无死亡现象,均无复发率出现.手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胃肠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与开腹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肠道恢复较快等优质,并且可以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 腹腔镜; 胃间质瘤切除术; 开腹切除; 对比研究【中图分类号】R735.2【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6315(2015)10-0378-02

胃间质瘤属于一种潜在恶性倾向的侵袭性肿瘤,在组织学形态方面包括多形性细胞、梭形细胞上皮样细胞[1].在胃间质瘤治疗方面,主要采用肿瘤切除术治疗.在以往,通常会采用开腹切除手术治疗,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得到广泛应用[2].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4月至2015年4月收治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25例.对照组男性13例,女性12例,年龄段为48-79岁,平均年龄为(59.3±8.4)岁.肿瘤部位:胃底9例,胃体7例,胃窦6例, 食管胃结合部3例.实验组男性14例,女性11例,年龄段为47-78岁,平均年龄为(58.6±8.2)岁.肿瘤部位:胃底10例,胃体8例,胃窦5例,食管胃结合部2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入院确诊后自愿采用手术治疗,所有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黑便、呕血、腹部包块等.

1.2 方法两组患者在入院之后需要进行各项相关检查,并排除手术禁忌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安排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开腹切除术治疗,其严格按照开腹切除术的流程来操作.实验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治疗, 需要对患者进行气管插管,并采用全身麻醉,麻醉成功后,需要取患者的仰卧位,建立气腹.并使用四孔法进入到腹腔中,将脐置入Trocar作为观察孔,并确保气腹压力保持在14mmHg左右.其他3孔的位置分别为:右锁骨中线助缘下2cm 处,左锁骨中线助缘下2cm 处,脐与剑突之间.在腹腔镜下确定好胃间质瘤的确切位置,在术中应根据胃间质瘤的位置、大小、周围侵犯等情况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针对病灶位于胃体的患者,应采用直线切割闭合器切除胃壁肿瘤,之后连续进行浆肌层包缝.针对肿瘤位于后壁的患者,需要适当的分离胃结肠韧带,并进行楔形切除.针对肿瘤位于胃小弯部的患者,应行经腹腔镜胃肿瘤外翻切除术.针对胃窦部位的巨大胃间质瘤,需行远端或近端胃切除术.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应遵循无痕原则,进行常规快速冰冻病理组织学检查,对肿瘤性质进行明确.

1.3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首次胃肠排气时间、住院时间以及复发率等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所涉及到的计量数据均采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3].

2 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序完成,无死亡现象,均无复发率出现.手术治疗后, 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胃肠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所示.

3 讨论

胃间质瘤属于比较常见的消化道间叶源性肿瘤,存在潜在的恶性特点,手术治疗是其首选治疗方法.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应用范围逐渐扩大.由于传统的开腹切除术具有较大的创伤、安全性较低、术后恢复缓慢等不足与缺陷,并且伤口处留有疤痕,不够美观[4].使得大多数患者不愿采用开腹手术治疗.而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疼痛轻、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较快、无疤痕等优势,受到较多患者的青睐.在胃间质瘤手术治疗的时候,其主要目的是对肿瘤进行完全切除,并且需要考虑到手术的安全性问题[5].胃间质瘤通常会呈现膨胀性生长,并不需要切除过多的肿瘤边缘正常组织.并且,由于胃间质瘤较少累及淋巴结,淋巴结清扫非必要. 由于胃间质瘤具有上述的生物学特点,大多数患者通过对胃局部切除就可获得充分的治疗.通过在临床工作与实践过程中进行归纳总结,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治疗还需要选择具备手术适应征的患者,如果肿瘤过大,会出现抓持困难,容易导致肿瘤劈裂,影响到肿瘤根治原则.因此,在进行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的时候,需要确保肿瘤大小不宜超过5cm[6].另外,巨大肿瘤并不是腹腔镜胃间质瘤切除术的绝对禁忌征,如果在手术中结合科学合理的辅助技术对巨大肿瘤进行轻柔操作,是可以避免肿瘤劈裂与播散的.同时,在进行手术治疗的时候,需要对胃间质瘤进行确切定位,在术中对肿瘤进行定位的方法较多,在全面检查腹腔后,部分肿瘤可以适当的结合术前影像学检查与术后通过器械挤按胃壁来判断,但是,如果瘤体较小或术前影像学检查出现误差,应在术中注射美兰帮助定位,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采用胃镜检查,不得盲目打开胃壁寻找[7]. 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50例胃间质瘤患者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 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序完成,无死亡现象,均无复发率出现.手术治疗后,实验组患者术中出血量、首次胃肠排气时间与住院时间指数均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明,在胃间质瘤患者中采用腹腔镜下切除术治疗,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综上所述,与开腹切除术相比,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具有创伤小、安全性高、术后肠道恢复较快等优质,并且可以有效的缩短住院时间,有效的提高患者的预后情况与生活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1] 刘斌,韩勇龙.32例胃癌合并胃肠间质瘤临床分析[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2,23(13):219-220. [2] 曹奕鸥,丁军彬,雷铭,等.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疗效观察[J].山东医药,2013,28(12):287-288. [3] 王刚,秦鸣放,邹富胜.腹腔镜联合胃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29(21):323-324. [4] 王鸿轲,吕高波,杨维桢,等.胃镜定位下腹腔镜治疗微小胃间质瘤的临床体会,附56例报告[J].中国美容医学,2013,33(21):398-399. [5] 赵群,李勇,王贵英,等.胃间质瘤腹腔镜切除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4,27(14):334-335. [6] 王凤亮.胃镜辅助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间质瘤80例[J].临床外科杂志,[ 2013,23(18):983-984. 7] 武现生,郑振松.胃镜联合腹腔镜微创下治疗胃间质瘤效果分析[J].河北医学,2014,18(11):794-795.

论文作者:崔恒锋 夏盛成 王立胜 王爱坤 顾立洪 刘红兵 吉巍巍 宋留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综合临床》2015年9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2/24

标签:;  ;  ;  ;  ;  ;  ;  ;  

腹腔镜下胃间质瘤切除术与开腹切除的对比研究论文_崔恒锋 夏盛成 王立胜 王爱坤 顾立洪 刘红兵 吉巍巍 宋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