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地创设服务于学生学习的一种特殊的教学环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内在需要,引导学生体验学习过程,帮助学生有效解决问题,促进情感与态度的发展。
一、教学情境创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导致学生课堂参与性低下。受传统灌输式教学方式的影响,有些情况下,虽然教师进行了比较生动的教学情境创设,却很难激发起学生主动参与数学问题学习和探究的兴趣,导致出现成绩比较差的学生没有兴趣去学习数学,成绩比较好的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也日益低下,逐渐失去了对初中数学的学习兴趣。
2.教学情境创设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新课标对培养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给教师教学情境的设置提出了新的挑战。由于多重原因,导致部分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的情境大致相同。久而久之,就越来越难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好奇心,不利于学生对数学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3.教学情境的创设一味追求新意,却不具有实用性。教师一味追求教学情境创设的新颖性,脱离了初中学生的生活实际,不具有实用性。这种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教学情境虽然具有新颖性的特点,但是,由于受限于自身的理解能力,大多数学生并不能真正领会老师进行教学情境创设的目的,收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甚至有适得其反的不良影响。
二、教学情境创设原则
1.生动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生动性的原则。用直观形象的情境设置来诠释理论性较强的数学原理,从不同的感觉渠道向学生大脑传输数学信息,有利于学生对数学结论的理解和掌握。
2.实践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实践性的原则。初中学生的大部分时间是放在生活上的,对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结合生活中学生经常接触到的知识或者将数学故事的讲述落脚在学生实际问题的解决上,让学生学会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去处理实际问题。
3.悬念性原则。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应当遵循悬念性的原则。情境创设的目的是激发学生对数学问题的兴趣,让他们产生求知的欲望。所以,情境的创设就离不开学生的兴趣,悬念性比较强的情境才可以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数学问题的学习和探究之中。
三、完善初中数学教学情境的策略
1.创设故事情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数学故事和数学典故在教学情境的创设中具有独特的作用,尤其是用熟知人物但不知晓人物具体事迹的数学故事、典故,更能起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致、保持学生对数学学习热情的积极作用。例如讲述勾股定理时,可以引用古典数学巨著《九章算术》的知识,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博大精深。利用有趣的数学故事进行教学,不仅能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揭示数学学科中的人文精神,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数学审美能力。例如在讲“无理数”这一节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讲述西伯斯为了捍卫真理而被谋杀,最后被装进口袋里扔进地中海的故事,学生必然听得津津有味。在“简单事件的概率”教学时,可以讲述梅勒和他的朋友赌局分配金币的故事,让学生感悟概率的简单应用。
2.创设游戏情境。竞争意识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种意识,对于提高学生整体与个体的认知水平具有积极的作用。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这种竞争意识,可以通过创设游戏情境的方式来让学生体验竞争,在竞争中不断提高自己。如在验证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时,教师选择了游戏接龙的方式,由任意一位学生开始,针对方程2x+y=40,任意给x(或y)一个值,点班级另外一名学生,说出相应的y(或x)的值,再由这位学生给出新的x(或y)的值,依此重复进行。教师强调,看谁算得又快又准。学生对这种方式都很感兴趣,都能认真思考、积极参与,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熟练掌握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验证方法。此外,我还经常鼓励学生将自己设计的一些游戏搬到课堂上,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的合作与良性竞争,同时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十分活跃地参与其中,在游戏中互相影响、互相沟通、互相补充,达到共识、共享、共进,真正实现共同进步。
3.创设互助合作情境。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求老师转变观念,与学生建立人格平等的关系。老师要与学生一起进行数学理论的学习和探讨,要从学生认知状况和生活实际进行考虑,更多地让学生发挥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实现师生的良性互动。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同的个体形成的班级必然会有差异性。教师可利用这种差异,组建学习小组,创设出一种合作互助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小组中实现互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每个学生的异质性来分组,使小组成员之间能够优势互补,形成共同的学习合力。在小组组建成之后,教师可以进一步分配角色,划分小组的策划者、问题的设计者,引领学生通过合作、讨论等形式去思考、探究问题。例如在教学中我经常根据学习内容,采用异质分组的办法,将男生和女生、学习成绩好一点的和学习成绩差一点的、性格内向与性格外向的互相搭配,其目的就是让全班形成一种互补,实现互助合作。这样既利于学生在学习时展开合作,相互影响,共同提高,又有利于在全班形成积极合作、互帮互助的良好氛围,全班学生一起学习、探究、讨论,往往会收到预想不到的效果。
总之,教学情境的创设要更多地服从于教学内容、服务于教学目的、服务于教学重点、服务于学生学习能力的养成和自身素质的全面提高,让学生开心地学习数学、开心地锻炼能力、开心地全面发展,成长为知识、能力、情感和谐共进的有用之才。
论文作者:王海艳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10
标签:情境论文; 学生论文; 数学论文; 教师论文; 原则论文; 初中论文; 故事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7月总第24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