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俊
(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江苏南京 210000)
【摘要】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应用效果。方法:2013年2月到2015年选择在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72例,根据随机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6例,两组都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出院后不实施随访式延续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或者电话随访方法开展延续性护理。结果: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情况发生,同时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切口疝、发热、下肢静脉炎、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延续性护理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应用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胆囊结石;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延续性护理;并发症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5)14-0189-02
胆囊结石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胆囊结石常用的治疗为手术切除胆囊,而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得到了广泛应用,具有微创的效果[1]。但是任何手术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创伤,术后并发症比较多,为此对于护理的要求比较高[2]。延续护理是将住院护理服务延续至家庭或社区,关注出院护理对居家康复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强调住院和出院护理计划的连续性和协调性[3]。本文具体探讨了延续性护理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应用方法与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13年2月到2015年选择在我院普外科收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72例,纳入标准:术中病理确诊为胆囊结石等;年龄20~70岁,适应进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知情同意本研究且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排除标准:具有心肺等严重合并症的患者;中途因各种原因不愿继续参加者;妊娠期、哺乳期妇女。其中男90例,女82例;年龄最小23岁,最大68岁,平均年龄51.33±8.44岁;平均体重指数为23.28±1.98 kg/m2;平均结石数目为3.13±0.45个;平均结石最大直径为4.67±1.34cm。根据随机配对原则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6例,两组的上述基础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两组都给予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管插管全麻,常规建立气腹,置入腹腔镜并探查腹腔,暴露胆囊,明确胆囊三角区域,游离胆囊管及胆囊动脉,利用钛夹夹闭并切断胆囊管与胆囊动脉,分离胆囊床并进行完整切除,并取出胆囊;冲洗腹腔,关闭腹腔,术毕。
对照组:在住院期间常规给予健康教育,发放健康教育手册,要求患者出院回家后按照指导内容进行,出院后不实施随访式延续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或者电话随访方法开展延续性护理,持续时间为12周,每次随访的时间为20min,内容包括减少高危因素、合理用药、合理饮食、防止并发症、心理卫生教育等等,具体护理如下:第一周:询问患者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适应情况,评估患者对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水平,评价住院期间健康教育效果;第二周:针对认知偏差,实施个体化健康指导;第三周:营养指导强化,给予合理的饮食指导;第四周:运动指导,重点指导介入患者适宜的运动方式、频率、持续时间与强度等。第六周:提高患者健康意识、家庭责任,如为其推荐相关健康栏目和书籍;第七、八周:帮助患者掌握压力管理技巧,针对其可能出现的焦虑等心理问题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第九、十周:鼓励患者多与他人交流,参与正常社交活动,保持自信、积极、乐观;第十一、十二周:协助患者树立长期生活目标,帮助其重新认识自我,提高其对自身价值的认可。
1.3 观察指标
术后恢复指标:观察与记录两组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
术后并发症:观察两组在护理期间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包括切口疝、发热、下肢静脉炎、胆漏等。
1.4 统计方法
选择SPSS14.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使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对比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或者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选择百分比表示,对比采用×列表的卡方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术后恢复指标对比
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情况发生,同时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恢复指标对比(x-±s)
3.讨论
胆囊结石是目前胆道疾患之中的主要类型之一,早期治疗方法为开腹胆囊切除。近年来,由于腹腔镜技术的广泛开展,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已经成为治疗胆囊结石的“金标准”,其对于腹腔内环境受到的干扰小,保持了机体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但是胆囊的切除对于患者有一定的创伤,为此对于护理的要求比较高[4]。
延续性护理是将住院护理服务延续至家庭或社区,关注出院护理对居家康复和生存质量的影响,强调住院和出院护理计划的连续性和协调性。不过我国延续性护理的研究刚刚起步,目前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延续性护理框架。相关研究表明延续性护理是对患者健康生活方式的一种主动的积极干预,促进患者重视自我健康康复[5]。本研究显示所有患者都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情况发生,同时观察组的术后排气时间、排便时间和住院时间都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胆囊切除术容易造成术后感染,也会出现恶心、呕吐并发症。而延续性护理是具有一系列的医学证据的科学模式,通过缓解患者生理、心理等因素,提高患者自身的免疫力,减少患者心理、生理的应激反应,加快患者的康复[6]。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切口疝、发热、下肢静脉炎、胆漏等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
总之,延续性护理在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后的应用能促进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徐菊玲.老年患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胃肠功能紊乱的原因分析与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0,12(2):1271-1272.
[2]杨金霞,王英.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围术期护理需求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5,4(12):382-385.
[3]蔡逊,邵俊伟,张智勇.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腹腔内氧气置换对胃肠激素变化的研究[J].中国内镜杂志,2010,5(22):455-458.
[4]孙新两,乔娜,刘进歌等.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促进胃肠功能恢复的护理体会[J].河北医药,2010,24(2):3577-3578.
[5]Ajdarkosh H,Khansari MR,Sohrabi MR,et al.Thyroid dysfunction and choleduocholithiasis[J].Middle East J Dig Dis,2013,5(3):141-145.
[6]洪水英.系统护理干预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J].浙江临床医学,2015,17(1):160-161.
论文作者:张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1
标签:胆囊论文; 术后论文; 患者论文; 延续性论文; 腹腔论文; 并发症论文; 腹腔镜论文; 《心理医生》2015年14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