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广东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 524048
摘要:教育信息化是一种过程,而信息化教育则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教育信息化的结果,是一种崭新的教育形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信息技术应用于教育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起步、应用、融合、创新。“融合”与“创新”阶段,就是信息化教育阶段。并且,以需求为导向,调整教育技术学专业定位,培养教育信息化不同阶段所需的不同人才;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改革。
关键词:教育;信息技术;信息化
一、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就是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和网络信息技术充分运用于教学、学习、教育管理等教育过程中的多个环节,以改善传统教育环境,形成新的教育教学目标和模式,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和能力,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有效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加速实现教育信息化。
二、教育信息化的内容
教育信息化的整体实现大致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
1.教育信息网络
教育信息网络指用于存储、处理、传递、呈现教育信息的信息化环境,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校园局域网、多媒体电教室、CAI教室、拟图书馆、用于远程教育的网络系统以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的信息管理系统等。建成了高效的教育信息网络,才有可能实现教育信息化。
2.教育信息资源
教育信息资源指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使用的各种信息资源,比如CAI课件、网络教学平台、数字化教案教材、电子书籍期刊等。它极大地增加了教学、学习资源的种类和数量,冲破了时空的界限。教育教学过程主要是通过对各种教育资源的应用展开的,与教育信息网络环境相比,教育信息资源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更为直接,因此要尽可能多地开发有价值的教育信息资源,充分发挥其优势。
3.教育信息技术
教育信息技术指在教学、学习等活动中使用的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网络平台技术、远距离通讯技术、课件开发与使用技术等信息信息技术。信息信息技术的成熟程度、相关产业的发展状况以及其与教育教学领域的融合适应程度,将对教育信息化的发展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4.师生信息素养
要培养师生的信息素养,就是要培养师生具有信息意识、信息伦理道德,掌握信息技术领域的基本知识、操作能力和一定的开发能力。信息素养是每个人能够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基本要求,缺乏信息素养和能力的人终会在竞争中被社会所淘汰,所以培养师生信息素养是教育信息化的目标之一。
三、教育信息化的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广泛运用信息信息技术对教学的影响是深远的,对教育的推动作用是变革性的,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技术的引入,更是教育思想观念、教学方式方法的重大改变。
1.对教学方式、学习方式
一方面,互联网络为教育者们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了更大的选择余地和创作空间,且节省了大量查阅资料的时间和精力,摆脱了重复性劳动。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对传统教材中的内容进行增、删、改,利用信息教育信息技术设计和开发符合实际需求的教学资源,转换教学策略,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以解决传统教学中因条件限制无法完成的教学难点,从而在较大程度上增强了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和接受程度。同时还可以促进教师在应用中不断钻研,不断学习,不断进步,促进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促进课堂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
另一方面,信息化的教学手段为学生创设了全新的学习情境,通过声音、图像、视频等各种动态呈现形式,使知识的输入更加形象、透彻。学生从被动地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地获得知识,真正回到了学习的主体地位。学生可以充分发挥各种感官效能,通过与多种媒体之间的交互,激发学习兴趣,实现生动活泼的学习,有效提高学习质量。
2.对传统教学模式
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讲授为主,强调学生记忆背诵,讲授的内容陈旧单一。这种灌输式的教学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的自主学习,显然已无法适应如今的教育观念和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而信息化的教育可在学校进行,也可在家中进行辅导,教育范围不断扩大。教育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大、中、小学生,灵活适应不同层次的需要。在实际教学中,教育信息化从形式上已经可以代替教师授课、写板书,用电子教材替代传统教材,实现网络化学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网络教育极大地促进了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学生在接受本地学校教育的同时,还能有机会接受其他优秀学校的教育,共享高水平、高质量的教育资源。网络教育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根据自己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选择学习内容及难易程度,控制自己的学习速度,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由和自主,发挥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思维,全面开发其潜能,并从中提高学生获取、利用信息资源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同时,应用信息信息技术实施远程教育,把优秀的教育教学资源送到偏远地区,这也是解决我国教育资源相对短缺、分配不平衡等问题的有效途径。
3.对教、学关系
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师不再只是文化知识传播的中介,角色更加多元化,在知识、行为、情感等多方面对学生起引导作用。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经常由于长时间面授或频繁地解答学生疑问,出现疲倦或表现不耐烦等现象。而信息化教育则不然,它不论面对什么样的学生都能保持足够的耐心和友善的态度,比如能重复地为学生解释同一个知识点,直到学生弄清楚为止。
另外,信息技术还能被用来协调人际关系。网络是联结领导与教师、师师、师生之间关系的重要媒介,利用它能缓解面对面的尴尬,和睦关系,促进友谊,有助于营造和谐良好的教学环境。
四、以需求为导向,调整教育技术学专业定位,培养教育信息化不同阶段所需的不同人才
目前恰逢新一轮的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修订,有人建议将“教育技术学”专业改为“教育信息技术”专业(可授教育学、理学、工学学位),也有人建议将其修改为“信息化教育”专业(可授予教育学、理学或艺术学学位)或其他名称,还有人不同意修改,保留原来的专业名称。修改有修改的理由,不修改有不修改的理由,修改成“甲”有理由,修改成“乙”也有理由。我们认为:不要在简单的修改与不修改或者修改成什么名称上做文章,我们要深入分析之所以产生不同观点的原因。笔者认为,之
所以在教育技术学的专业名称与培养目标上长期存在争议,除了研究者个人的学科背景、所在单位培养人才的历史沿革等不同外,还因为教育信息化不同阶段需要不同的人才,不同地区教育信息化的水平存在差异,也需要不同的人才。这些不同观点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育信息化不同阶段,社会对这方面人才的不同需要。由于处于社会不同时期,教育信息化也处于不同阶段,即使是同一时期,由于我国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导致不同地区教育信息化程度也不同,这样,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对教育信息化所需要的人才自然存在差异。我们不妨放宽思路,不一定非要改成统一的名字,而是分析这种名称和培养目标定位的合理性,如果科学合理,反映了社会需求,就把它保留下来。社会需要三个方面的人,就可以有三个名字,或者说三个专业:信息化教育学,授教育学学位;教育信息技术,授工学学位;教育影视传播,授艺术学学位。这也正说明教育技术学需要升为一级学科,这个一级学科下根据目前的社会需求可以设三个专业,这样,专业名称争议问题就自然解决了。
五、以培养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积极探索基于信息技术环境的教学改革
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是实现教育改革与发展目标的保障措施之一,它本身不是目的。加快教育信息化进程的目的就是为了借助信息技术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创新教育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创新型人才。因此,我们必须积极探索基于信息环境的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问题,以实现信息技术在教育中的应用从起步、初步应用到融合与创新的转变,实现由教育信息化到信息化教育的转变。信息化教育就是要师生能够在信息化环境当中,轻松自如地使用信息信息技术,也就是信息技术与教育达到深度融合。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支持课堂教学、课外辅导、与学生随时随地地沟通交流,学生能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管理人员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高效率的管理。信息技术也会深刻地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打破时空的局限;信息技术也会促进教育管理职能的转变,由管理向服务转变。我们必须深入探讨以教材多媒体化、资源网络化、环境虚拟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活动协作化、管理自动化为特征的信息化教育教学模式,形成一批优秀教学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引领、带动各级各类学校转变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手段和方法,促进教学创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结束语
教育信息化是一个绵亘不断的渐近过程,它需要各种条件。在实现我国教育信息化的过程中,要靠我们不断地去探索、实践,要从具体做起、点滴做起,把理论落实到实践中。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我认为,教育信息工业化发展的总趋势主要有如下几点:民主性、科学性、人文性、开放性,而我国教育的信息化运动应该向这个总趋势不断靠拢、看齐,以融进世界教育信息化的潮流中去。
参考文献:
[1]汪基德.信息教育技术原理与应用2013.9
[2]张萌.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现状调研与战略研究报告2011.7
[3]林恺俊 “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应用研究”课题组.2017.4
论文作者:庄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教育信息化论文; 信息论文; 学生论文; 人才论文; 教师论文; 环境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