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创造语言环境,开导学生“说”
低年级学生年龄小,生活空间相对狭窄,活动有限,语言表达对他们来讲比较困难。教学时,教师要充分利用课本中大量的插图,给学生创造语言环境,使学生有话可说,有话可寻。如在教学“5的认识”时,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插图,然后进行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说:“共有5支铅笔,一个笔筒放3支,另一个笔筒放2支。”学生对数的简单分解,教师要进行鼓励,让学生投入到积极的思维活动中,展开有目的的、有条理的、有根据的全面观察思考,促进知识的内部迁移和思维上的飞跃。
二、架设语言桥梁,引导学生“说”
低年级应用题教学中,要巧妙架设说话的桥梁,从而帮助学生把生活语言转化为数字表达形式。如:姐姐剪五角星13个,姐姐比弟弟多剪6个,弟弟剪了多少个?这道题首先要求小朋友说出已知条件和要求的问题,先用生活语言说,再引导他们将生活语言向数学语言转化,思考。然后引导学生看线段图,老师把姐姐做的五角星分成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姐姐与弟弟剪同样多的数,第二部分是姐姐比弟弟多剪的个数。进一步引导学生说出弟弟剪的个数。用数学语言就是求比13少6的数,这样通过语言转化,提高了学生运用数学语言的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三、创设语言情境,激励学生“说”
在低年级数学课中,为了防止学生只听不说,教师要创设数学语言的情境,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去理解知识,要激励他们有条不紊地说出自己的见解,弄清问题的本质,从而达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目的。1.在学生初步掌握了一些应用题的解答方法之后,适当地做一些补充条件或问题的运算式题进行训练,是培养学生说话能力的有效手段。如:小红做黄花7朵,做的红花比黄花多8朵,___?2.看式题创设情境,改变叙述内容和形式编应用题,进行说的训练,提高说话能力。如:根据算式“9+6=15”自编应用题:哥哥有9个球,弟弟有6个球,哥哥和弟弟一共有几个球?经过补充变换,激励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化了对问题的理解,从而收到了“说”的效果。
四、运用语言归类,启发学生“说”
小学低年级学生,知识欠缺,语言贫乏,特别是数学语言掌握更少,教师要启发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用眼观察思考后,充分调动小学生的各个器官,使学生的内部语言进行归类,并转化出来,学会有条理地说。如:在式题8+6=()的教学中,可对学生进行“说”的训练:1.动手操作。指导学生摆小棒,左边有8根,右边有6根,问:一共多少根小棒?2.启发思维。用眼观察,看大数,分小数,凑满10,加余数,从而启发学生说出一共是14根。3.语言归类。让学生说出思维过程。这种手动、眼看、脑思、口说的方法,扩大了学生说的区域,有效地、直观地提高了学生说的能力。
论文作者:赵云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学生论文; 语言论文; 弟弟论文; 应用题论文; 数学论文; 思维论文; 姐姐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12月总第28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