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逸夫医院 江苏省南京市 210000
摘要:目的:探析在治疗胃肠道疾病中分别应用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诊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所有患者选取于2014年05月到2017年01月我院接收的74例胃肠道疾病患者,并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量表分为36例对照组与38例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胃肠镜诊疗,实验组予以无痛胃肠镜诊疗。比较两组诊疗效果与不良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诊疗效果远高于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相比于常规胃肠镜,无痛胃肠镜诊疗效果更加显著,镇静镇痛效果佳,可有效消除患者焦躁、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诊疗依从性,降低术中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病情治愈率,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关键词:常规胃肠镜;无痛胃肠镜;胃肠道疾病;诊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率
胃肠道是一种高发的消化科疾病,近几年来随着人们的饮食结构的改变、生活习惯的变化使得胃肠道疾病发病率日益提高。目前诊疗胃肠道疾病的主要方法就是采用消化内镜技术,也就是胃肠镜进行检查。它能对上消化道疾病病变位置、性状等提供真实、直观的图像,提高确诊率,为外科手术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无痛胃肠镜是一种操作简便、创伤性小、无痛的先进消化内镜技术,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受到了患者与医生的广泛欢迎[1]。本文将探析在治疗胃肠道疾病中分别应用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诊疗的临床效果,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所有患者选取于2014年05月到2017年01月我院接收的74例胃肠道疾病患者,74例患者排除合并心肺肝肾功能严重障碍疾病、妊娠期妇女、对镇静药物过敏、合并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等患者[2]。
将所有患者按照随机数字量表分为36例对照组与38例实验组。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12例,年龄34~74岁,平均年龄(54.37±9.76)岁。实验组男25例,女13例,年龄33~73岁,平均年龄(53.68±10.37)岁。74例患者均已自愿入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且在一般资料上不具明显差异,可比性强(P>0.05)。
1.2 诊疗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胃肠镜诊疗,用胃肠镜检查之前,患者须禁食5个小时以上。给予上消化道疾病患者2%,10ml的口服利多卡因胶浆(生产厂家: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880008;规格:10g:0.2g),并在胃肠镜前端以及患者肛门处涂抹2%的利多卡因。在检查过程中需要建立静脉通道,并实时监护患者心电图。
实验组予以无痛胃肠镜诊疗,术前建立静脉通道,并实时监护患者的脉搏、心率以及血压等指标。静脉滴注0.07mg/kg的咪唑安定注射液(生产厂家: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0980025;规格:5mg/ml),然后静脉推注2mg/kg的异丙酚(生产厂家:Fresenius Kabi AB;国药准字:J20080023;规格:20mg/ml),推注速度为4mg/秒。等患者表现为明显松弛后再插入胃肠镜进行检查。如果患者依然有睫毛反应,可取0.5mg/kg异丙酚进行静脉推注。检查前需要采用硫酸镁溶液清洗肠道,并在患者肛门处涂抹涂抹2%的利多卡因。
1.3 疗效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诊疗效果与不良发生情况。(1)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患者血压、心率得到明显改善,并且无疼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有效:临床症状明显改善,患者血压、心率得到有效控制,疼痛感较轻,不良反应少;无效:患者血压、心率以及临床症状无变化,疼痛感强烈,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增多。(显效+有效)/总例数×100%=总有效率。(2)不良反应包括咳嗽、恶心呕吐、疼痛、躁动不安等。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凭借统计软件SPSS19.0处理,计数资料(诊疗效果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用率(%)表示,组间行卡方(X2)检验进行比较。差异较大,即代表统计学意义且P<0.05。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诊疗效果
实验组诊疗效果远高于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胃肠镜检查是对食管、十二指肠、胃部、大肠等消化道器官疾病患者确诊的主要方法。常规胃肠镜诊疗对患者精神心理等方面产生巨大的压力,创伤性较大,患者治疗依从性不高,并且诊疗后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比如恶心、疼痛、焦躁、肠痉挛等[3]。对于合并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在采用常规胃肠镜检查或治疗时会引发肠出血、肠穿孔等并发症。长期进行常规胃肠镜诊疗患者容易发生肛门持续排气以及腹胀感不良反应,大多数患者在接受诊疗时情绪容易产生紧张不安感。据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很多患者因为无法承受疼痛而放弃常规胃肠镜诊疗,最终延误了治疗胃肠道疾病的最佳时期,使病情恶化[4]。
在本文研究中,实验组诊疗效果远高于照组,P<0.05。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P<0.05。具体原因如下:①无痛胃肠镜技术是通过在诊疗前采用麻醉药物注射的方式,使患者意识处于休眠状态,检查后恢复患者意识的新型诊疗技术手段。患者在麻醉状态下接受胃肠镜检查,不会感受到疼痛以及出现紧张、不安的感觉,诊疗依从性高。此外异丙酚与咪唑安定药物镇静效果好、起效快、药效作用时间短,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减轻术后疼痛感,术后意识恢复速度快,进一步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5]。②无痛胃肠镜比常规胃肠镜在判定患者胃肠粘膜等病症中误诊率低,诊疗效果好。但是采用无痛胃肠镜诊疗时需要注意的是,麻醉药物的剂量与注射速率要合理控制,否则会导致患者产生毒副反应[6]。在诊疗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率、血压以及SPO2等指标,使患者呼吸畅通,保证患者生命健康与安全。
综上,相比于常规胃肠镜,无痛胃肠镜诊疗效果更加显著,镇静镇痛效果佳,可有效消除患者焦躁、紧张、恐惧等不良情绪,提高患者诊疗依从性,降低术中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提高病情治愈率,在临床医学领域中值得广泛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谢涛. 探讨用无痛胃肠镜治疗胃肠道疾病的临床效果[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2):65.
[2]马东红. 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的临床应用及安全性对比分析[J]. 中国临床研究,2014,27(05):564-566.
[3]刘聪. 胃肠镜在消化内科中的临床应用及疗效分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3):79-80.
[4]史方义. 用无痛胃肠镜对胃肠道疾病患者进行检查的效果研究[J]. 当代医药论丛,2016,14(04):125-126.
[5]王晓玲,胡霁. 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在临床中的应用及安全性比较[J]. 中国农村卫生,2016,22(08):15.
[6]王令江. 无痛胃肠镜与常规胃肠镜在检查中的临床体会[J]. 中国医药指南,2016,14(17):54.
论文作者:顾津源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13
标签:胃肠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常规论文; 效果论文; 不良反应论文; 疾病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