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济南市平阴县中医医院 山东省济南市 250400
摘 要:本文对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现状进行了分析,并对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进行了简单介绍,从设备的采购、安装、管理控制以及维护检修等方面对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物联网;医疗设备;管理
引言
随着医疗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医院中的医疗设备数量也在不断增加。当前在医疗设备管理存在着信息不完善、不准确等问题,导致医院无法及时了解设备运行情况,不仅导致了医疗设备管理管理较为混乱,同时也影响了设备的正常使用。随着物联网技术发展,为医院医疗设备的管理提供了良好的解决方案。
1.医疗设备管理现状
目前在大部分医院中,医疗设备在医院的固定资产中有着相当大的比例,部分医院可以达到50~70%。然而在多数医院的设备管理工作中仍然采取的是传统的管理办法,利用简单的电子表格对医疗设备信息进行记录和整理,这种管理方式不仅工作十分繁杂,且对于医疗设备的信息也无法做到第一时间进行反馈,信息滞后问题严重,进而导致设备的利用效率得不到提高、设备盘点存在困难以及设备流失现象的出现。此外,当前在医院的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条形码技术的应用较为广泛,该类技术尽管能够一定程度上使管理工作效率得到提高,但对于提高部分设备使用率、进行设备盘点以及杜绝设备流失方面无法良好的完成。射频识别(RFID)技术在医院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能够更好对设备进行盘点和跟踪,但对于设备的使用时间、状态以及效率等无法进行准确有效的统计,不能实时跟踪设备位置,不利于设备的维护和管理。
2.物联网及其关键技术
2.1物联网概念
物联网简单来说就是以互联网为核心,实现物与物之间的联接和通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业务扩展。物联网技术是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的定义是通过网络传输通信技术将THINGS、PERSON、SENSOR、MEACHINE以及MCU联系在一起,建立远距离监管控制的智能化和信息化网络。
2.2物联网架构及关键技术。
根据工信部研究院的《物联网白皮书》,物联网的架构一般分为以下3个层次:
(1)感知层。主要是通过传感器、GPS、RFID等采集各种底层数据,如物体ID、地理位置以及各种物理量等,并完成小范围内的信息集群和通信。主要应用的技术包括RFID技术、传感器技术、条形码、二维码以及ZigBee技术等以实现短距离通信和数据采集功能。
(2)网络层。主要是在现有的广域网的基础上,将感知层的信息进行大范围内的交互,实现信息的共享。主要应用的是因特网、移动通信网以及无线传感网络技术等,这部分的技术大多已经相对成熟。
(3)应用层。主要是通过汇总网络层、感知层中的各种数据,然后对其进行分析,辅助进行决策或者进行智能决策,从而为人类提供相应的服务。在应用层中,应用最多的主要是云计算与大数据处理技术,从而满足应用层对大量数据进行有效、快速分析的需要。
3.物联网技术应用背景下医疗设备管理分析
3.1医疗设备购买安装
医疗设备的购买和安装工作是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的基础内容,也是保证设备能够高效、稳定运行的重要前提。在设备购买环节,相关的采购人员要与科室进行详细的沟通,了解对设备的需求,然后选择功能全面、技术先进、经济实用的医疗设备。通过在这一环节中利用物联网技术,能够帮助采购人员以及科室人员利用物联网对设备的外观、质量、性能、操作流程等进行了解,相较于以往的文字和图片介绍能够更好的对设备的情况进行认识和掌握,从而为医疗设备的购买决策提供准确有效的参考依据。在进行设备安装时,安装人员与技术人员以及科室人员应当共同制定验收指标和验收方案,从而对设备的安全过程进行指导。在这一过程中,要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安装、调试等工作的情况进行记录和保存,从而为后续的设备管理和维护工作提供参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此外,由于部分医疗设备是从外国进口且设备的精密程度较高,因此对于设备的运输过程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在运输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减少震动、温度、湿度变化等对设备造成的影响。而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对运输箱内的环境进行全程监控,并对运输箱的环境进行调整,从而对设备形成有效的保护。
3.2医疗设备管理控制
针对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为了提高设备管理效率,实现设备的有效利用,就要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借助集成电路、无线通信、信息系统、计算机网络等建立一体化的医疗生管理控制系统。为了控制设备管理工作的成本,根据设备的价值不同可以采取的不同的管理方法,管理系统的组成大致如下。
3.2.1控制中心
医疗设备控制中心主要负责对设备管理工作的所有环节进行统筹管理,主要包括设备采购管理、设备入库储存管理、设备配置发放、设备运行状态监视、设备故障警报、设备维护、设备报废等方面。
3.2.2高值设备管理
针对价值20万元以上的设备,主要采用无线传感技术和RFID技术等对其进管理。通过利用传统网络基础设施,将无线功率传感器所收集到的设备使用功率、运行状态、位置等信息传递至无线网关,然后再传输送控制中心,最后由相关人员对设备进行动态管理。
3.2.3中高值设备管理
针对价值1500元以上20万元以下的设备,主要通过利用RFID技术对其进行管理。通过在设备上安装RFID电子标签以及读写器读取电子标签中的设备信息,从而使设备管理工作中工作量大、盘点困难、设备流失等问题得到良好的解决。
3.2.4低值设备管理
针对价值1500元以下的设备主要通过利用条形码技术进行管理。通过按照我国《WS/T 118全国卫生行业医疗器械、设备(商品、物资)分类与代码》以及设备序列号、产地、生产日期以及使用科室代号等对设备进行附加信息码的编码设计,然后联合设备本身的标志代码实现对设备的有效管理。
3.3医疗设备维护检修
医疗设备的预防性维护主要可以分为动态性预防性维修和强制性预防性维修两种类型,其中强制性预防性维修主要针对的是心电除颤仪、呼吸机、输液泵等急救设备,应每周对其进行定期强制性维护,从而保证设备随时能够投入使用且不会出现故障。除此之外,其他医疗设备均需要进行动态性预防性维修,即根据设备的型号、生产厂家、使用时长、故障发生频率等进行维护计划的制定,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维护计划进行灵活、适当的调整,最大程度上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在这一环节中物联网技术有着非常良好的应用效果和意义,通过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医疗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感知,并根据上述因素对设备进行动态评估,从而实现对医疗设备的智能化、科学化的维护管理工作。此外,医疗设备的维护还包括应激性维修,通过利用物联网对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感知,一旦发现设备出现故障则立即报告科室人员及相关的设备管理维护人员,然后根据物联网所提供故障代码找出故障原因,在第一时间内对故障进行处理和解决,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结语
综上所述,针对当前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医院要加强对物联网技术的应用,通过将物联网技术在设备的采购、安装、管理控制以及维护检修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应用,使医院医疗设备管理工作能够得到有效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邱东魁. 物联网技术在医疗设备管理中的应用探讨[J]. 智慧健康, 2017, 3(20):38-39.
[2]季春燕. 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浅析[J]. 科技展望, 2016, 26(28):177-177.
[3]米永巍, 伍瑞昌, 李怡勇,等. 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结构和关键技术研究[J]. 医疗卫生装备, 2016, 37(3):33-36.
[4]熊芳, 吴继冰, 黄玉成,等. 基于物联网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架构研究[J]. 中国数字医学, 2013(8):104-107.
论文作者:冯旭升
论文发表刊物:《科技新时代》2018年1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4
标签:设备论文; 医疗设备论文; 设备管理论文; 技术论文; 医院论文; 管理工作论文; 医疗论文; 《科技新时代》2018年1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