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国家现高度重视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旨在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更好的服务。其中,城市道路工程建设,尤其是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会对道路的安全性、便捷性、经济性有重要影响。因此,需对城市道路的立体交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不断完善和创新,最大化城市道路立体交叉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基础设施;交通运输
1 建设条件特点
1.1 布设空间小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位于城市市区,城市土地尤为珍贵,加之周围建筑物较为密集,公共设施也需预留一定的空间,因此,城市道路立体交叉设计很大程度上会受到用地的限制。
1.2 对社会生活的干扰和影响大
城市道路立交交叉节点多为城市路网中重要节点或交通枢纽,因此,建设期间会对周边的交通产生严重影响,并增加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对周边的环境的影响也比较大;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占地大,多数情况下涉及征拆问题,就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在立交竣工通车以后,有可能对周边居民及工作人员的出行产生影响、甚至改变。
1.3 受投资制约
城市道路立体交叉尤其是互通式立交占地大、立交层次多、建设费用高。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来源多为政府财政投资,当资金短缺或存在其它影响因素时,立体交叉设计的合理性及建设进度会受到制约。
2 城市立交的交通特点
城市立交节点处交通组织复杂,需考虑多种交通系统(主线系统交通、辅道系统交通、非机动车及行人组成的慢行系统交通等内部组织及转换);还要考虑主线系统、辅道系统相互之间的转换。这些都有别于公路立体交叉。
而城市立交设计主要考虑机动车的便捷性,却从一定程度上为非机动车和行人的通行产生了不利影响。因此,在对城市道路的立体交叉设计时,要充分的考虑这一问题,对其进行分离设计,这种设计会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交叉点,工程的规模、费用也会随之增加。根据国内城市的立体交叉设计,主要采用平交的方式对慢行交通进行组织。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采用慢行交通与机动交通分离设计,提高互通区慢行交通的安全性。
3 城市互通立交选型特点
在对城市互通立交进行设计时,需要考虑多方面的因素,如道路等级、交通流量、费用、环境条件等。在保证互通立交通达性的前提下,对立体交叉的设计的成本进行控制,尽量控制用地,较少立交的层数。立交形式的选择必须和立交地点的自然条件和环境条件相适应。应充分考虑周围地形地质条件、建筑及设施分布现状等,在满足交通要求的前提下,力求合理利用地形,做到工程技术、经济、环境三者协调统一。互通立交如果仅追求互通的全面性,就会在一定程度上扩大建设规模。表面上是使得通行更加顺畅,但易引发很多问题,如增加周边道路的交通压力;对周边居民的影响大,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周边地块的利用价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在城市互通立交的设计时,应充分考虑其在城市路网中的地位和作用,运用系统的观点进行立交形式的选择,避免过分注重单一节点功能而降低了整个路网的交通功能。
4 立交布局设计中的安全考虑
4.1 车道数的平衡
在对城市道路进行立体交叉设计时,要对互通区设置合理的车道数,保持车道的平衡。车道平衡的主要概念就是保证出口和入口能够更加和谐的运营,进、出匝道车流不干扰主线车流。即在主线的出口处,设置减速车道;在主线的入口处,设置加速车道。增加足够长度的变速车道是保证车道平衡的根本,并同步设置合理的标志、标线。
4.2 出入口设置
在对城市道路的立体交叉进行设计时,常采用单出口,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设置标志的难度,也不容易产生混乱,是比较合理的设计方案。应尽量避免两个匝道在较短的距离内连续从主线驶出的布设,以便驾驶员在驶出时有足够的时间辨别交通标志。同样,在较短的距离内也不宜有两个匝道连续驶入主线,以免引起加速度交通的紊乱。
4.3 立交间距及与其它设施的间距
在设计两个相邻的互通立交时,要尽可能保证其能够独立的存在,保证单一的形式进行运行,这样可以让驾驶员对交通情况进行充分的分析,从而避免造成操作上的失误。如果相邻的距离比较小,可以采用辅助车道的设计和组合式的立交形式,从而保证交通的安全。在满足立交与停车场的距离要求时,要避免交通标志错综复杂,保证驾驶员能够清楚认知方向。要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选用合理的技术标准,保证驾驶员第一时间反应各种状况的产生。
4.4 变速车道长度
互通式立体交叉设计的时候,变速车道主要包括了加速车道以及减速车道两大部分,一般情况下,加速车道长度主要就是指车辆行驶过程中车速限制所造成的安全加速能够与主线进行有效的汇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减速车道也是未来能够保证高速车辆能够从主线的位置上安全的行驶到匝道上。
变速车道方面能够对车辆的速度进行规范,主要结合公路与城市交通不同的设计标准对其进行确认。公路设计的过程中往往在变速车道方面的设计选择了国外的标准,其主要就是能够根据不同的道路状态选择不同的程度,从根本上改善行车的速度,一般设计的速度最大差距并不会超过三倍,也是当今时代我国公路上变速车道长度所能够达到的最大范围。但是,从城市交通的变速车道设计来讲,其主要就是通过主线和匝道设计提供主要的参考数据,是从变速车道的起始点作为整个车速形成的路线范围,从比较互通式交叉设计的具体情况来看,公路的标准值在匝道相对来说是比较高的,基本上能够符合车辆速度所能够接受的范围。
5 结语
综上所述,在对城市道路的立体交叉进行设计时,要对周边的环境进行充分的了解,并能够保证驾驶员在第一时间通过交通标志、标线等反应道路状况,从而保证立体交叉能提高车辆的通行能力,保证城市道路的建设更加合理。
参考文献:
[1] 刘龙江.浅析城市道路互通式立交的选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10).
[2] 周蔚吾.公路平面交叉设计和实施技术手册[M].知识产权出版社,2012.
论文作者:刘浩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车道论文; 交通论文; 城市道路论文; 主线论文; 匝道论文; 城市论文; 在对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