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万载县人民医院 江西宜春 336100;2万载县中医院 江西宜春 336100
摘要:目的 分析CT引导下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经皮椎体成形术,其中采用三维重建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未采用三维重建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及椎体中心高度。结果 两组患者疼痛积分术前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椎体中心高度变化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采用CT引导下三维重建技术更加省时、安全,精准性高,临床取得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关键词:三维重建技术;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成像
胸腰椎骨折是指由于外力造成的胸腰椎骨质连续性破坏,临床上较为常见,患者易引发马尾神经损伤,给治疗带来了一定的困难[1-2]。目前,临床上最常用的治疗手段即是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其属于一种微创脊椎外科技术,通过椎弓根向椎体内注入骨水泥以增加椎体稳定性、减轻患者疼痛,随着临床技术不断进步,该术式也越来越成熟[3]。为进一步提高PVP术的治疗效果,大部分医院在CT引导下运用三维重建技术,疗效确切[4]。本研究旨在探讨CT引导下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于2014年2月-2016年2月期间收治的60例胸腰椎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采用三维重建的30例患者为观察组,未采用三维重建的30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男18例,女12例;患者年龄63-92岁,平均年龄(76.42±7.58)岁。对照组患者:男14例,女16例;患者年龄64-93岁,平均年龄(73.51±7.62)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前做好相关检查,通过X线片及MRI检查确定损伤椎体,进入手术室行局部麻醉;采用常规CT机进行俯卧横轴位扫描,将扫描定像结果结合X线片及MRI确定范围,再进行容积扫描,后根据扫描结果确定PVP术的穿刺点,穿刺椎体成功后再次进行扫描,当针尖到达理想位置后开始注射骨水泥,术中要密切关注患者的生命指标、肢体感觉、心理状态等变化。术后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运动,并检查伤椎复位情况。观察组进行常规扫描后,立即对图像扫描结果进行多平面重建,根据CT矢状位三维重建图像定位伤椎及椎弓根,之后利用术前CT扫描结果对皮肤穿刺点进行定位,保证穿刺的精准性。穿刺完成后开始注射骨水泥,并进行三维重建,可通过清晰图像查看穿刺点是否存在偏差,并观察骨水泥的分布情况。手术完成后再次进行三维重建,查看骨水泥分布及渗漏情况,其他处理方法与对照组相同。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疼痛评分、手术时间及椎体中心高度。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的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共计10分,分数越低则代表患者的疼痛程度越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 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术后VAS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椎体中心高度变化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1。
3 讨论
经皮椎体成形术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胸腰椎骨折,该术式可快速减轻患者的疼痛,使其椎体恢复至正常状态,但因穿刺定位困难,容易发生骨水泥渗漏等问题[5]。且胸腰椎骨折多以老年人为主,由于老年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整体情况不太理想,加之长时间的俯卧会加剧病情恶化,因此实施手术时缩短手术时间、提高安全性是目前临床关注的重点[6]。
CT机本身会自带CT成像Pin-point 激光导航系统,其原理是先行CT扫描,获取伤椎三维数据,之后在术中进行实时监控和操作导航[7]。借助CT引导技术,PVP 手术的精准性得到显著提高,尤其是对邻近多节段胸腰椎骨折,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8]。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术后VAS评分降低程度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术前、术后椎体中心高度变化均无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由此可见,采用CT引导下三维重建技术干预经皮椎体成形术使操作更为精准、快捷,能快速减轻患者疼痛,最大程度的缩短手术时间。
综上所述,经皮椎体成形术中采用CT引导下三维重建技术更加省时、安全,精准性高,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杨红军,吴子祥,苏菲,等.术前数字化设计及3D快速成型技术辅助治疗完全脱位型胸腰椎骨折[J].中华创伤杂志,2016,32(01):35-40.
[2]杨广杰,郭庆功,周炳康,等.改良胸膜外路及植骨结合侧前方减压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并脊髓损伤的效果[J].中国CT和MRI杂志,2016,14(07):109-111,123.
[3]王斌,孙旭,张子韬,等.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椎间盘形态学观察及临床意义[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6,35(02):176-180.
[4]杨成帅,蒋东升,吴锦阳,等.基于光学定位的超声与CT图像融合--颅颌面软组织导航关键技术研究及初步应用[J].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6,12(02):98-101.
[5]刘良峰,严全岗.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应用于腰椎骨折诊断中临床价值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4,24(03):492-494.
[6]李春华,万华,赵年.MSCT三维重建技术在胸腰椎骨折患者经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中的应用研究[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2013,7(22):9957-9960.
[7]邵明星,刘国强,王海章,等.马骨续筋胶囊结合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胸腰椎骨折的早期疗效分析[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6,15(09):894-897.
[8]杨小奇,齐新生,茅治湘.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椎体压缩骨折及椎体转移瘤的并发症对比[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15,23(22):2026-2029.
论文作者:范德书1,邹钟平2,张庆秋2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28
标签:患者论文; 腰椎论文; 椎体论文; 术后论文; 差异论文; 对照组论文; 成形术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7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