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鼓灯融入幼儿园音乐课程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讨_幼儿园论文

花鼓灯融入幼儿园音乐课程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讨_幼儿园论文

花鼓灯融入幼儿园音乐课程教育的价值及路径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花鼓论文,路径论文,幼儿园论文,课程论文,价值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花鼓灯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遗产,对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当前花鼓灯传承存在不少问题。幼儿期是人生发展的早期阶段,也是传承传统文化的启蒙期。因此,充分发挥花鼓灯的教育价值,将其作为幼儿园园本课程,融入幼儿园音乐课程之中,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也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

      一、花鼓灯及其教育价值

      花鼓灯是一种广泛流行在安徽沿淮中游的蚌埠、阜阳、淮南一带的我国古老的地方歌舞艺术形式。它起源于夏代,发展到宋代形成为一门比较系统的艺术形式。花鼓灯以农业社会生活为背景,是一种由平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过程中自发创造的“自娱自乐型”民间歌舞艺术,包含独特的风俗习惯、价值观念、思维方式、民族性格、语言等内容,体现了淮河中游地区人们独特的心理结构和精神面貌。

      花鼓灯由舞蹈、锣鼓、灯歌和小戏组成。花鼓灯的舞蹈潇洒又奔放,花鼓灯的锣鼓欢快又热烈,花鼓灯的灯歌抒情而优美,花鼓灯的小戏充满情趣。花鼓灯突出体现了中国民间歌舞的美学特征及民间歌舞形式的主要特点,是中国歌舞的基本格调。我国民间音乐一般从体裁上来划分,有“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和民间器乐”等五大类别。花鼓灯就是包括民间器乐和民间歌舞音乐的一门综合性的艺术。花鼓灯在民间歌舞艺术中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并被周恩来总理生前誉为‘东方芭蕾’,享有‘淮畔幽兰’之美誉。”

      花鼓灯作为民间文化,具有社会价值、文化价值、教育价值和研究价值。花鼓灯的教育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幼儿民族精神、认同感和归属感

      花鼓灯与民族精神水乳交融,是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文化,可以促进文化认同感及群体归属感的形成。在幼儿民族精神的形成过程中,花鼓灯能通过幼儿园课程的渗透,增强幼儿的民族认同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比如每年阴历三月二十八日在涂山举行的庙会,由于群众参与的广泛性,在淮河沿岸地区可以说是年度的一次盛会。蚌埠、怀远周边的花鼓灯灯班子都要登涂山祭拜禹王庙,接着在涂山上进行“拼灯”表演。幼儿在家长的陪伴下参加涂山庙会,感受热闹欢腾的场面,观看壮观的祭拜仪式,可以使他们感知体验花鼓灯艺术所承载的民俗资源以及花鼓灯艺术形式。

      2.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

      花鼓灯中的歌谣、习俗等包含大量的道德内容,体现了当地的风土人情、礼仪规范,能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具有良好的教育效果。

      花鼓灯灯歌真实地记录了当地劳动人民的生产和生活的情形,反映了劳动人民的情趣和理想,是幼儿了解当地文化和风土人情的真实、活化的素材,比如灯歌《小小水车咕噜噜响》:“小小水车咕噜噜响,昼夜不停转得忙。转得东方太阳出,转得禾苗往上长。”描写的就是劳动生活,使孩子了解自然与人民的劳动场景,丰富他们的生活体验。

      花鼓灯舞蹈潇洒奔放,舞姿和动作很讲究收与放、动与静的巧妙结合,动作的节奏性强,且富有变化,不仅对脚步、姿态、平衡与稳定、移动均有严格的规定,而且对四肢与躯干、头颈的协调配合有细腻的要求,能够有效提升练习者的协调性及柔韧性,辅助练习者纠正不良身体姿态,促进体态端正、挺拔。

      花鼓灯锣鼓包括场面锣鼓和灯场锣鼓,具有情绪热烈奔放、节奏形式多变、明快紧凑、感染力强等特点,不仅可以促进幼儿的节奏感、艺术表现力和肌肉动作与身体协调能力的发展,还能使幼儿在敲锣鼓中产生愉悦,促进美感的进一步发展。

      二、花鼓灯融入幼儿园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

      花鼓灯自身的特点影响其大面积融入幼儿园音乐课程。由于花鼓灯存在地域性特征,这极大地影响了花鼓灯传播的范围。花鼓灯的内容是无形的,且不稳定。依靠传统的代代口耳相传的传承方式,缺乏物质资料的保存,不仅不利于人们理解花鼓灯的深刻内涵,更增加了花鼓灯大面积融入幼儿园音乐课程的难度。

      教师素质与花鼓灯融入幼儿园音乐课程的需要不适应。花鼓灯是一种民间综合艺术,其形式丰富多彩,其内涵极其深刻,同时蕴含深厚的文化,因此,花鼓灯融入幼儿园音乐课程对幼儿教师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然而,调查发现,幼儿教师对花鼓灯对幼儿园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花鼓灯具有的价值认识不深刻。而且教师对花鼓灯本身就不熟悉,缺乏传承花鼓灯的知识和能力。在花鼓灯融入幼儿园音乐课程的过程中,因教师素质的差异,教师挖掘并利用花鼓灯资源能力相差甚远,教育效果具有明显差异。

      花鼓灯教育内容碎片化、形式单调,缺乏系统思考与整体设计。花鼓灯主要包含歌谣、服饰、器乐、舞蹈、节日、习俗等要素,内涵极其丰富。然而,调查显示,幼儿园花鼓灯教育的内容却非常单调,主要是花鼓灯歌舞、器乐等,而对花鼓灯其他资源开发明显不足。活态性是花鼓灯除传承性、独特性、民族性外的重要特征。活态性特征要求花鼓灯教育的形式应丰富多样。然而,当前幼儿园教师普遍运用讲授法,以教师讲解为主,幼儿实际参与程度低,没有很好地发挥幼儿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幼儿的主体地位体现不足。同时,教育形式单调而呆板。此外,花鼓灯传承中存在忽视教育功能的现象。花鼓灯与教育两者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然而,许多研究只是把花鼓灯教育当作花鼓灯保护和传承的工具,而没有意识到花鼓灯对教育的积极作用。

      社会缺乏对花鼓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有效支持。政府对花鼓灯传承宣传的力度不够,宣传的形式简单,载体单一,宣传的内容不够丰富,未能与时俱进,没有很好地结合时代发展需要和受众的心理需求,因此,没能在全社会广泛形成重视花鼓灯的氛围,花鼓灯的教育价值也未能得到有效地发挥。花鼓灯融入幼儿园课程缺乏政策保障,未能形成区域性的重视,缺乏有效地传承花鼓灯的导向和政策措施,花鼓灯的传承几乎全凭幼儿园领导的认识和重视程度,没有刚性的引导和要求,出现了少数人、少数幼儿园孤军奋战的局面。同时,没有政策支持,也就没有专项经费的投入,花鼓灯融入幼儿园课程也就没有资金保证。

      另外,由于全社会对花鼓灯的重视不足,花鼓灯传承人生存状况不佳,难以心无旁骛地从事花鼓灯的传承与创新,导致花鼓灯对年轻人的吸引力下降,人才队伍青黄不接的现象,花鼓灯人才队伍后继乏人。此外,相应的基础设施也不完善。

      三、花鼓灯融入幼儿园音乐课程的路径探索

      1.营造氛围,创造条件,为传承花鼓灯保驾护航

      积极营造花鼓灯传承的舆论氛围。幼儿园通过广播、网络、书籍、杂志、光碟和画册等传播媒介,宣传花鼓灯的社会价值、文化价值和教育价值,普及花鼓灯知识,在幼儿园掀起重视花鼓灯的氛围,为传承花鼓灯提供保障。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幼儿园设立专项资金,或通过集资、融资等多种渠道筹集社会资金,加强对花鼓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工作。同时对在花鼓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给予精神和物质奖励,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做好花鼓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工作。

      2.重视花鼓灯人才队伍建设

      建立一支热心、甘心、耐心从事花鼓灯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开发工作的人才队伍。一方面,寻找花鼓灯传承人,为其提供生活和研究、传承方面的经费资助。幼儿园聘请花鼓灯专业研究人员和传承人作为兼职教师,不仅可以保持花鼓灯的艺术本色,还能带动幼儿教师艺术修养的提升,并营造出浓浓的花鼓灯传承氛围。另一方面,发现培养接班人,使花鼓灯传承后继有人。再一方面,成立花鼓灯研究机构或研究部门,专人负责花鼓灯研究和传承工作。在全社会寻找适合从事花鼓灯研究的人员充实到花鼓灯研究队伍之中。

      加强幼儿教师继续教育和园本培训。幼儿教师的素质是直接决定花鼓灯传承效果的关键因素。为此,幼儿园要积极开展幼儿教师的继续教育,为幼儿教师创造学习花鼓灯的条件和机会。通过对幼儿教师进行园本培训,一方面转变教师观念,使幼儿园教师认识到花鼓灯对幼儿全面发展的独特作用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功能。另一方面,聘请民间艺人对在岗的幼儿教师定期培训或开设讲座,加深幼儿教师对花鼓灯的理解程度,使幼儿教师掌握花鼓灯内容的精髓,提升幼儿教师花鼓灯知识素养,增强幼儿园教师开展花鼓灯教育的能力。再一方面,要求幼儿教师掌握花鼓灯融入幼儿园教学的课程、策略和方法。

      3.将花鼓灯确定为园本课程

      目前,幼儿园逐步认识到国学对幼儿的教育作用,但是却忽略了花鼓灯的教育价值。因此,在幼儿园充分挖掘花鼓灯教育资源已成为花鼓灯传承的关键任务。

      落实国家关于三级课程管理的规定,幼儿园将花鼓灯作为园本课程纳入幼儿园课程体系。花鼓灯融入幼儿园的民间音乐课程是利用花鼓灯的舞蹈、歌曲和器乐等元素,将花鼓灯歌谣、器乐和舞蹈等资源整合为幼儿园音乐活动中的游戏活动、歌唱活动、乐器活动和韵律活动等。

      结合幼儿特点,优选花鼓灯内容。花鼓灯的内容极其丰富,与幼儿园音乐课程有关的歌唱、舞蹈、乐器也很多,但并不是所有花鼓灯的内容都符合幼儿的特点、适合幼儿的学习,所以,研究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认知能力,并以此为依据来选择花鼓灯的内容,将花鼓灯歌谣、节日、习俗、服饰、器乐、舞蹈等内容加以改造利用尤为必要,切不可简单拿来。一方面,充分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开设适合幼儿特点的感知花鼓灯、学敲锣鼓、体验秧歌等课程。另一方面,组织幼儿教育专家和花鼓灯研究人员共同编写符合幼儿年龄特征和接受能力、又符合花鼓灯特点的幼儿园教材,对幼儿并通过幼儿对其家长和周边人群起到普及作用,促进花鼓灯更大范围的传承。

      4.运用灵活的教学方式

      幼儿教师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创新花鼓灯的表达形式,使之便于幼儿接受和理解。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如二维、三维动画、音频和视频等资源展现原生态和动态性的花鼓灯。要注重教学方式的多元化和趣味性,充分利用游戏的趣味性和娱乐性等特点,使幼儿在游戏中寓教于乐,发挥游戏在幼儿园花鼓灯传承中的重要作用。

      第一,以故事促进幼儿对其身份的认同感。花鼓灯有抒情优美的灯歌和情趣盎然的小戏,幼儿园可以借此开展讲故事比赛。由此,让儿童了解其历史,不仅能增强幼儿的文化认同感,还能激发幼儿产生民族自豪感。

      第二,角色扮演,在幼儿园模拟当地的节日及活动。幼儿园充分挖掘传统节日或活动中的资源对促进幼儿全面发展具有重要价值。幼儿园选择恰当的时间、地点,开展有意义的花鼓灯活动,通过角色扮演,不仅可以促进幼儿全面发展,还能达到在幼儿园传承花鼓灯的良好效果。也可以将花鼓灯传统节日及活动渗透到幼儿园一日活动之中,作为幼儿园日常保教活动的素材。

      第三,走出幼儿园,深入社会进行参观考查,感受和体验。经常性组织幼儿到民间、展览馆参观,积极组织幼儿参与社区花鼓灯活动,尤其是花鼓灯节,将幼儿园花鼓灯教育场所拓展到幼儿园之外,延伸到田间和街头。

      5.充分利用社会资源

      幼儿园传承花鼓灯仅仅依靠幼儿园教师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引进社会资源进行弥补。幼儿园要加强与家长和社区的联系,共同构建花鼓灯传承的立体网络。一方面,通过家园联系,转变家长观念,使家长改变对花鼓灯的偏见,认识花鼓灯的价值,理解并支持幼儿学习花鼓灯。另一方面,引导家长参与花鼓灯课程教育。开展普及花鼓灯知识的讲座,邀请家长共同参与,增进家长对花鼓灯的认知,也可以将花鼓灯内容融入亲子活动中。邀请对花鼓灯有研究或兴趣的家长承担幼儿园教学任务,为幼儿介绍或展示花鼓灯。还可以要求家长在家与孩子一起查阅花鼓灯方面的资料,观看花鼓灯表演,并带领幼儿参观展览馆,参加花鼓灯节等活动。

标签:;  ;  ;  ;  

花鼓灯融入幼儿园音乐课程教育的价值与路径探讨_幼儿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