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述评_政治论文

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述评_政治论文

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述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哲学论文,政治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A8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21(2007)04—0046—04

作为20世纪最伟大的政治家之一,邓小平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一系列政治思想和政治实践都有其坚实的政治哲学基础。正是基于此,邓小平的政治哲学思想就成了邓小平理论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旨在对目前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现状进行梳理,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理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归纳,从而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提出一些建议。

一、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的现状

近年来,随着对政治哲学话题的广泛关注和深入研究,邓小平的政治哲学这一研究领域逐渐进入到国内研究者的视线之中。以“邓小平政治哲学”为关键词在CNKI上进行搜索,共获得28篇有关邓小平政治哲学的论文。同时,学术界也出版了一批专门的研究著作。从总体上来说,国内研究者的论文和论著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关于邓小平政治哲学性质的定位。由于对政治哲学的学科性质理解上的不一致,国内研究者在邓小平政治哲学性质的定位问题上存在着较大的分歧。杨百成认为,从制度上分析社会政治问题的根源并依此找出解决的办法,这是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的实质所在,所以,邓小平的政治哲学“是一种政治制度理论”[1]。刘汶认为,从邓小平政治哲学的基本范畴看,人民始终处于邓小平政治哲学思想的核心位置,因而,邓小平政治哲学乃是一种新民本的学说。[2] 李智主张,贯穿于邓小平政治哲学基本范畴中的灵魂是发展主义,因此,“其政治哲学思想从本质上说是发展主义政治哲学”。[3] 李俊等则根据邓小平提出的“经济工作是当前最大的政治,经济问题是压倒一切的政治问题”而将邓小平的政治哲学归结为“一种经济政治哲学”[4]。还有一些人干脆将邓小平的政治哲学的性质理解为“邓小平在政治实践经验的总结中所形成的智慧、品德和思想”[5],或者是一种“改革的大思路”[6]。

第二,关于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国内研究者在这一点上的观点也有诸多的不同。郑又成认为,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的对象是邓小平的政治理念,其内容主要包括:(1)现代化:最高的善;(2)稳定:理想的政治秩序;(3)效率和公平:社会生活价值平衡;(4)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现实的和理想中的人;(5)两手抓——辩证法:政治艺术的灵魂。[7] 胡国利则提出,邓小平政治哲学是以中国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政治生活领域为研究对象,其基本内容包括对政治事务的本质、政治价值和政治运作规律的探讨。[8] 还有一些学者则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范畴和概念来总结邓小平政治哲学的内容,如:冉兴国将邓小平政治哲学的内容归纳为政治本体论、政治认识论、政治方法论、政治价值论、政治发展论和政治理想论等六个层面。[9] 张啸尘则将其概括为政治本质论、政治目标论、政治民主论、政治艺术论、政治价值论和政治本体论。[10]

第三,关于邓小平政治哲学的方法论特征。杨百成认为,邓小平政治哲学的方法论特征主要体现在:(1)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形成政治与经济相统一的政治观;(2)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价值摆在首位;(3)将政治哲学思想化为具体的政策。[1] 杨德懿将邓小平政治哲学的方法论特征总结为创造性实践特征、求真性选择特征和务实性原则特征三个方面。[11] 曹天生则将其归结为实践性、方向性、民族性,[12] 张啸尘在此基础上又补充了一个“辩证性”[10]。冉兴国进一步将这个辩证性细化为:(1)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2)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论;(3)把矛盾的斗争性与同一性结合起来,注重对立面的统一,寻求异中之同;(4)坚持实践优先的原则,提出真抓实干,不搞争论。[13]

第四,关于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理论贡献。国内研究者对此取得了一定的共识。曹天生认为,邓小平政治哲学从理论上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政治哲学,发展了毛泽东的政治哲学。[12] 项武生在此基础上提出,邓小平政治哲学对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14] 这一点在1997年哈尔滨举办的“中国共产党政治哲学理论研讨会”上得到了充分的肯定。张啸尘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理论贡献持同样的观点,同时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现实意义进行了阐述:(1)它对我国治国安邦的指导,为我们在新时期治国安邦提供了强大的理论和精神武器;(2)它将推进中国社会的全面进步。[10] 段华明认为,在将邓小平政治哲学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毛泽东政治哲学和西方主要政治哲学理论进行比较后,可以看出邓小平政治哲学在两个方面的贡献:一是返本,拨乱反正,正本清源;二是开新,求真务实,开拓创新。[15]

第五,关于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李俊登等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研究方法进行了系统的概括:(1)“大政治”视角;(2)逻辑与历史相统一;(3)文献研究法;(4)比较研究法;(5)在研究态度上既要求实,又要大胆。[16] 沈远新提出,研究邓小平政治哲学要采用对比法,一方面从源流上来分析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与邓小平政治哲学之间的联系,同时还注重对中国历史上的政治哲学思想的源与流进行梳理;另一方面注重把邓小平的政治哲学思想与西方重要的政治哲学家的思想进行比较,分析其中的联系与区别,异与同。[17] 与之相比,段华明更看重邓小平政治哲学与其政治运作实践的对照,提出要着力于一种在理论和实践之间“往返来回”的现象学方法,反对以理论的“应然”来硬套现实的“已然”和“本然”,也反对认“已然”为天经地义从而漠视理论的伪现实主义。在他看来,这实质上是以邓小平的哲学方法来研究邓小平政治哲学的“返观法”。[15]

二、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而言,目前的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毋庸置疑,现有的研究中也还是存在着诸多的问题:

1、研究的水平较低。主要表现在:(1)研究的内容大同小异,低水平重复现象严重。许多论文虽题名冠之以“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但大多都只涉及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的内涵、特点及贡献的探讨,而在这些方面的概括又存在相当多的雷同之处。(2)现有的研究大多停留于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的介绍和描述,还未真正进入学术研究阶段。一篇较高质量的学术论文起码应当有相关的理论基础和学科背景,有明确的研究目的、问题,有适合本学科的研究方法。但从目前的研究现状看,属于这类的论文少之又少。(3)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研究尚未体系化。现有的研究都没有把邓小平政治哲学作为一个“一以贯之”、“自足自为”的体系来研究,而只是从一个侧面来给邓小平的政治哲学定性,未能从整体上勾勒出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理论架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误解了邓小平的政治哲学。

2、研究的边界不清。从现有的研究成果来看,大多数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研究者都未能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的边界给出一个明晰的陈述,即未能将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研究从邓小平政治思想的研究和哲学思想的研究中独立和分离出来。例如,在目前的研究论文中,将邓小平政治哲学看作是一种改革理论的有之,看作是现代化的有之,看作是一种辩证法思维的有之,可以说,这样的研究都或多或少偏离了政治哲学的理路。

3、在研究模式上,生搬硬套其他学科的范畴和框架。从现有的研究看,国内研究者对邓小平政治哲学进行探究,大多都未能先行确定邓小平政治哲学的问题意识和理论架构,而是直接套用邓小平政治思想或者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范畴和框架,并以此作为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研究起点。用一般的政治理论的研究模式来规范作为政治研究的高阶构成部分的政治哲学,势必会导致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片面理解,甚至导致将邓小平政治哲学混同于邓小平政治思想,而单纯套用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模式,又难以理解和把握邓小平政治哲学独特的个性和革命性的意义。

4、在研究方法上,缺少对邓小平政治运作和政治实践的案例进行理证分析。从研究的现状看,研究者都自觉地注意到运用比较研究法和文献研读法,应当说,运用这样的方法不仅可行而且非常必要。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邓小平的政治哲学是政治家的政治哲学。作为政治家,他对政治哲学的思考从一开始就不是一种抽象意义的理论考察,而是存在于他现实的政治运作和政治实践中。很显然,如果不在理论的研究和论述过程中对邓小平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时期的各种实践案例进行理证分析,从中提炼出邓小平政治哲学的逻辑理路,我们所理解的邓小平的政治哲学就不是准确的、完整的,进而就会使邓小平政治哲学同中国传统政治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毛泽东政治哲学以及西方政治哲学进行的比较流于空谈。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研究者进行这样的尝试。

三、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的一些建议

从以上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鉴于学术界的这种状况,我们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的进一步梳理提出如下一些研究思路,与大家共同探讨。

1、明确邓小平政治哲学的学科研究规范。作为一门在政治学和哲学的边沿上寻求自己成立的合法性的独立学科,政治哲学必须将自己与临界学科的界限划分清楚,在澄清政治哲学同政治思想、政治理论、政治科学的联系和分野的基础上,首先确立政治哲学的学科研究规范。具体到邓小平政治哲学的探究,鉴于其尚处于很不成熟的起步阶段,我们更应当首先展开对其学科研究规范的探讨。在我们看来,对此起码要从三个方面加以认识:(1)要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统率其政治思想的学科层次加以认定。政治哲学是政治学的“超理论”,即关于理论的理论。[18] 邓小平在现实政治运作中所形成的政治发展、政治制度、政治思想、政治文化,相对于邓小平的政治哲学来说,都是次一个层次的问题,决不能将它们相互混同。(2)从哲学与政治学的紧密关联性上,为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研究奠定基础。政治哲学是哲学与政治学共同耕耘的一个交叉研究领域。因此,研究邓小平政治哲学,既不能将它同哲学与政治学混淆,又必须对其理论中政治指向与哲学论述方式的结合予以重视。(3)围绕邓小平的政治价值基本问题展开研究。政治价值是政治哲学中最重要、最独特的研究论域。因此,围绕邓小平政治哲学最为根本的问题境域就是要对邓小平在其现实的社会秩序安排和制度理念中所体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原则如正义、平等、民主、权威、秩序等进行探究。

2、建构学理意义上的邓小平政治哲学体系。确立邓小平政治哲学的学科研究规范,仅仅是进行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的前提。基于现阶段的研究都尚未将邓小平政治哲学作为一个自足自为的完整的体系加以研究,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就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梳理出邓小平政治哲学的基本研究框架,从而使邓小平政治哲学系统化、理论化,建构一种学理意义上的邓小平政治哲学体系。就目前的研究基础看,我们认为主要应从三个方面入手:(1)从政治哲学的价值取向和学理视野去探究邓小平政治哲学的主题。要使邓小平政治哲学体系化,就必须在政治哲学的学科研究范围内探询邓小平政治哲学究竟以什么问题为核心。(2)对邓小平政治哲学主题所统摄的其他政治价值范畴进行具体的探究。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解读,邓小平对政治哲学所包含的各种政治价值范畴给予了新的解释和建构,并且赋予了全新的内涵,这些都需要我们予以梳理和提升。(3)对邓小平着眼于各种价值目标实现的理想社会制度理念加以关注。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突出特点就在于强调政治理想和价值取向依赖于完备的制度精神和良好的制度安排,只有制度所维护的政治价值才具有持久的意义,才能最终得以实现。这就要求我们,要创建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理论体系,还必须着力于其制度理念的研究,探讨邓小平政治哲学各种价值范畴和制度理念之间的一致性。

3、合理地吸纳各种思想资源,确立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的参照系。对邓小平政治哲学的研究是基于中国从传统到现代转型的社会政治生活需要而展开的学术活动,因此,我们在研究的过程中就必须合理地吸纳任何可能的政治哲学的研究资源,并使之成为我们深入把握邓小平政治哲学的既有参照。(1)马克思主义理论是我们进行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的首要资源。这一方面在于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构成邓小平创建政治哲学的思想指南和理论坐标,另一方面还在于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其学说从实践的角度关照和把握世界的方式,仍占据着当代思维的制高点,具有不可超越的当代价值。(2)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致思是我们理解邓小平政治哲学的重要资源。邓小平政治哲学是在反思历史经验、汲取古典哲学智慧的基础上所建立的适应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政治发展的政治价值规范体系,因此,不理解传统中国政治哲学的基本理念、制度诉求与理想追求,我们就难以将邓小平政治哲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正本清源、返本开新以及促进中国现代社会和文化的范式转换的功能凸显出来。(3)近现代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成果是我们解读邓小平政治哲学的必要资源。虽然我们不能用西方政治哲学的研究范式和框架作为我们诠释和理解邓小平政治哲学的标尺和依据,但是,西方政治哲学从苏格拉底一直到当代,从未曾中断过自己的理论传统,他们所提出的理论形态、问题和理路具有先起的研究强势,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我们的研究提供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域和角度,进而引导去挖掘邓小平政治哲学对这些思想领域和相关问题本有的内在思考理路、看法和旨趣。

4、着力于对邓小平政治哲学进行案例研究。如前所述,邓小平政治哲学是一个革命性意义的新的理论范式,他对政治哲学的思考是通过一系列的政治论断和实践运作来表达的。因此,要准确地理解邓小平政治哲学的深刻内涵,就必须对这些政治论断和实践运作进行案例研究。(1)通过对单个典型案例的详尽过程跟踪,考察邓小平针对现实而提出的带有政治实践色彩的理论概念的各种背景条件,以及案例的最初原因是如何转化为案例的结果的。(2)通过对多重案例之间共性规律的考察。阐明联结这些案例之间的“一以贯之”的问题,也即探明邓小平政治哲学的主题,并在此基础上探究邓小平政治哲学的“自成体系”之道。(3)通过内部案例与外部案例的比较分析,考察邓小平政治哲学对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中国传统政治哲学、西方政治哲学的开拓与创新,从而深刻展现出邓小平政治哲学的鲜明特征。

收稿日期:2007—02—26

标签:;  ;  ;  ;  ;  

邓小平政治哲学研究述评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