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在电力物联网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展望论文_刘巨 许鹏英

泛在电力物联网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展望论文_刘巨 许鹏英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高阳县供电分公司,河北 保定 071500

摘要:社会对电的依赖,要求更高的供电可靠性、优质性、经济性,电网规模越来越大,电网的形态发生变化,使供电压力越来越大;电力市场逐渐开放,输配电价格日益降低、电量增长减速,电网业务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5G网络、低功耗器件、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等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促使了全面感知、全程在线、全要素互联的能源电力新业态的形成和发展,也迫使国家电网打破传统行业态势,发展运用新技术的新型运营模式。为此,“三型两网”的战略目标在2019年两会报告上被提出,其中,“两网”指的是坚强智能电网和泛在电力物联网。下文将介绍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概念和建设意义,并对泛在电力物联网在电力系统方面的应用进行展望。

关键词:泛在电力物联网;数据服务;应用

1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概念及意义

泛在电力物联网是泛在物联网在电力行业的具体表现形式。泛在电力物联网通过电力用户及其设备,电网企业及其设备,发电企业及其设备,供应商及其设备,以及人和物的互相连接,建造一个以电网为枢纽,数据实时共享的平台。

随着我国电力市场化改革能源体制的深入推进,国网面临三大挑战:电网形态变化、企业发展瓶颈和社会经济发展变化。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和发展能够建立起枢纽型、平台型、共享型的未来电网,打造一个智慧能源综合服务平台,从而更好地为用户、电网、发电、供应商以及政府社会服务。

2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关键技术

2.1智能芯片

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技术应用包括三大因素,即对电力数据进行采集、传递,电力数据分析和管理以及电力信息的综合应用。泛在电力物联网的核心技术是智能芯片,当前越来越多的计量设备接入电力系统,且电力设备的运行会产生大量的数据。而目前大多数的电力数据采集设备仍然依赖于传统的工业采集设备,数据的有效性较低下、不够精确,也使得终端的智能设备程度化降低,无法实现智能判断与自适应调节能力的统一,进而影响入网和分散式管理智能化网络系统。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是基于电力信息的有效整合,通过对电力资源利用、电力数据的传递以及数据分析,促进终端智能化发展。

2.2 5G与LPWA

电力数据的大量传输,需要通讯设备实现一体化发展。当前我国的电力设备分布较广,遍布几千个城市,因此存在供电分散范围广、供电连接难的问题,在无线网络条件下的技术,很难满足当前的发展需求。而泛在电力物联网对于LPWA和5G技术的运用,将会成为重要的通信手段。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即5G,是4G通讯设备之后的延伸,正在研究中。

5G网络的运行速度为10Gb/s(相当于下载速度1.25Gb/s)。5G作为物联网发展的必要条件,很大程度上在于5G网络功能能够解决电力传输、地域等方面限制网络的问题。当前4G的人均速率为5~10Mb/s,5G的速度将提升十倍,5G网络峰值速率能达到1.2Gb/s,下载一个2GB高清电影,最快20s就可以完成,这样的带宽和网速能满足包括智能服务机器人在内的大量物联网设备的接入。因此对于电力的输送方面,泛在电力物联网的运用具有一定的实效性和效率。5G网络的主要目标是让终端用户随时随地能够实现联网状态,5G网络将来支持的设备远远不止基本的智能家庭设备如鸟巢式室内恒温器等。

2.3物联网平台

当前物联网平台已经大范围普及,通过对电力系统的数据进行合理分析,可以有效地实现电力信息的高效利用。一体化信息数据平台,需要具备当前大数据处理的能力,实现电力系统故障诊断的人工智能水平,对相关的信息进行预算。以此实现大小城市各个项目内容的在线操作,实现云计算、云数据和人工智能的一体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泛在电力物联网在电力系统中应用

3.1利用数据打下服务基础

建设泛在电力物联网首先需要充分挖掘利用电力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变电站、输电线路、用电信息等各个方面的数据,并利用好能源互联网的信息通信理论,结合通信原理与图论等处理办法,对数据进行归一化、降维、重建等处理,从而为电力系统的优化运行和协调规划打下坚实基础。

数据采集的主要方法是将充分兼容的感知装置广泛布置在电力系统的各个环节,对关键电力设备的运行状况进行感知、测量、监控,从而为电网公司电力设备的管理提供了极大的数据支撑和便利。

随着5G时代的到来,网络的通信速度将会更快速、稳定,可以实现数据的实时、高速、双向传输。边缘计算技术在4G/5G网络的加入以后,会使数据处理更加方便,资源共享更加迅速,网络构建更加全面。同时覆盖地面的电力卫星、无线专网的建立、骨干网的形成等多层次电力通信网络将进一步满足网络信息交互需求,实现泛在化的连接。此外,边缘计算还将和云计算互补协同,进一步提高分析处理数据的快速性和准确性,让用户和电网以及用户和用户之间实时交互。

搭建好数据服务以及数据传输平台以后,在数据的有效利用上可以衍生出新的业务,比如对数据进行租赁、出售等。金融行业、科研机构、高校对电力行业的原始数据有巨大需求,在泛在电力物联网完备的体系下,数据将不会成为掣肘行业发展的壁垒,可以实现相关行业的快速发展,也可以促进泛在电力物联网的不断完善。

3.2打造经济、安全电网

结合高速发展的机器学习方法和已采集的数据,研发新能源-负荷实时监测和功率预测系统,建立以火电、核电机组为基础的电力调度系统。结合实时采集运行中的电力设备的数据和设备状态自动诊断技术,可以感知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有针对性制定检修策略,提高设备运行可靠性水平,从而提高供电的可靠性。结合泛在物联的人机交互建立智能配电管理系统(IDMS),实现现场作业环节的线上化,通过电子身份、电子工作票等减少人员冗余,提高国网内部工作效率。

泛在电力互联网将为电网搭建智慧能源服务平台,在企业内部提高办事效率,实现线上登记、线上管理、自动检查等;配送方面实现信息实时记录,提高透明度与安全性;改变传统的商业模式并出台新型政策,将扩大服务范围,为能源企业、工业区、私人用户等提供线上基础供电服务、金融服务、大数据管理等,构建了包括政府、电网、用户、金融机构在内的新型能源生态体系。

3.3促进新能源消纳

能源的产生、消费、传输环节都在由于社会的进步而发生转变,近年来,大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入电网,但由于风能和太阳能资源的间歇性、波动性、随机性,使得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面临巨大挑战,同时也造成了大量的弃风弃光。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建设和发展,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促进新能源消纳开辟了新的思路。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对新能源进行短期发电预测,降低调度的难度;异质能源间可以进行信息交互,充分发挥能源互补优势,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平抑风电、光伏发电的不确定性,有效解决弃风弃光问题,实现资源的优化利用;通过数据交互,动态重构配电网,实现最小弃风弃光等优化目标;通过电力市场手段,引导用户的用电行为,实现削峰填谷的目标;通过增设储能装置,基于数据共享平台,实现源网荷储协同优化,发挥储能装置的时效性,减少电网消纳的压力。

结语

随着人工智能水平的提升以及物联网的发展,泛在电力物联网方面的有效利用,其实是实现电力数据的增值服务。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是基于电力系统,通过通信网、人工智能、云平台等技术手段,实现能源的合理配置,以实现电网的经济安全运行。

参考文献

[1]杨东升,王道浩,周博文,等.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关键技术与应用前景[J].发电技术,2019(2):107-114.

[2]朱永利,石鑫,王刘旺.人工智能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近期研究热点介绍[J].发电技术,2018(3):204-212.

论文作者:刘巨 许鹏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实践》2019年38卷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0

标签:;  ;  ;  ;  ;  ;  ;  ;  

泛在电力物联网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展望论文_刘巨 许鹏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