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具体建议(下)_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具体建议(下)_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践中的主要问题与具体建议(下),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程标准论文,普通高中论文,语文论文,建议论文,实践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建议三:加强目前选修课开设的情况比较分析与优化整合

本来,新课程改革的设想是学校开设尽可能多的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大的选择空间,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个性和潜能发展的需求,这些应该是选修课程的本质特征。给每一位学生一张与别人不同的课程表,应该才是非常理想的状态。

由于受到师资和学校设施的限制,许多学校缺少开设选修课程的能力,上述理想化的选修课,暂时还不可能实现。许多学校特别是农村高中,班级不多,师资有限,五个系列的14~16个选修模块,相对太多,要真正开全学生喜欢的科目,这是不现实的。我省许多学校每个教师开设一两个选修科目,学生必须在开设的几个选修科目中选择,但学生没法根据爱好自行选择。

在教学组织上,有学生不动教师动、教师不动学生动或教师与学生都不动等多种形式。在广州,多数学校以行政班上课,在必修课学习结束后,学校根据省市教研室的指导和学校的具体情况选定选修教材,原班的教师与学生都不动,继续进行学习。也有的学校班数较多,一个年级配备的教师较多,就采取教师分工负责的形式,由一部分教师负责一种选修教材的教学,另一部分教师负责另一种选修教材的教学,学生行政班还是不动,教师错位走动进行教学。只有极少数的学校,开设多种选修课,让学生自行选择,组成新的选修班,进行学习。

教师学生都不动的状况居多,这样的选修课实际上就是必修课的延续,不少学校通过选修二课程的开设,提供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来弥补这个不足。也是把教师分开开设选修,学生行政班还是不动,教师错位走动进行教学的模式有利有弊,有利的是教师集中钻研一种教材,可对教材把握得更细、更透,走班教学,减轻教师的负担。弊端是,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原行政班没变,学生对其他教师上的课不大认同,上课不够认真,甚至有些学生不能接受。这样,教学效果就打了折扣。最后一种模式受办学条件的限制,近期很难铺开推广。

广州市高中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是,1~5学段也就是高一学年,高二上学期的前半段是进行必修课的学习,高二上学期的下半段至高二下学期是选修课的学习时期,到了高三,除了极少数学校在上选修课外,绝大多数的学校在高三一开学就投入备考。所以,学生真正可进行选修学习的时间是三个学段。

广州市选修课开设的基本状况如下:

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必选与任意选结合。三个学段,如果每一学段上一册选修教材的话,充其量上三册,这个面就相当的窄,所以大部分学校都在市教研室的指导下,结合自己学校的学情,进行新的组合。比如:高二上学期第六学段,以《唐宋散文选读》为主,穿插《中国现代散文选读》,高二下学期第七学段,以《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为主,穿插《常用文体写作》,第八学段《传记选读》与《短篇小说欣赏》并行。这样的安排,可以顾及高考的需要和学生的个性发展。广东卷文言文阅读与古代诗歌鉴赏是必考题,文学类文本与实用类文本是选考题,因此《唐宋散文选读》《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是学生必选的。文学类文本中,散文与小说是考查的重要内容;实用类文本中,传记、访谈、新闻是考查的重要内容,《传记选读》与《短篇小说欣赏》照顾了选考文学类文本或实用类文本学生的不同需求。个别重点学校的学生如有余力,也有开设《论语选读》与《中国当代诗歌选读》的,有的重点中学还开设了《西关文化》《广府文化》等课程。

深圳市实验学校开设的选修课主要有: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2.《唐宋散文选读》;3.《中国现代散文选读》;4.《常用文体写作》。韶关市开设的选修课有(全市统一):1.《唐宋散文选读》;2.《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3.《传记选读》;4.《中国现代散文选读》;5.《短篇小说欣赏》。河源市河源中学2005年开设的选修课有:1.《中国现代散文选读》;2.《唐宋散文选读》;3.《写作基础》;4.《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5.《〈论语〉选读》。

东莞市高级中学是这样开设选修课的:必修五之后,学校就统一开设几门课让学生取得必要的学分,接着根据学生的兴趣,以走班的形式开设选修课。教师在学校的安排下,以自己的专长开设专题讲座或进行专题辅导。这样既照顾了学生的个性兴趣,也密切联系了高考。

我们看到,高考压力不大的学校,选修课开设的情况比较好。如江门市鹤山第三中学70%的学生参加职业高考,不参加普通高考,就开设了《电影文学欣赏》《戏剧欣赏》和《中国现代诗歌选读》等课程。

目前我省其他学校开设选修课的情况是:1.《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2.《唐宋散文选读》;3.《中国现代散文选读》;4.《先秦诸子百家名著选读》;5.《常用文体写作》;6.《新闻阅读与写作》;7.《传记选读》;8.《语言文字规范与应用》;9.《短篇小说欣赏》;10.《〈论语〉选读》;11.《议论文选读》;12.《说话的艺术》;13.《电影文学欣赏》;14.《戏剧欣赏》;15.《中国现代诗歌选读》。

结论:全省除深圳中学以外,基本上都按行政班上课。选修课多是选一部分来讲,基本上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选修。

建议:在突出学生个人喜好的同时,重视选修课程的社会价值。在这一方面应向美国学习,让“教师择优推荐”,把“选修高难度的课程看做是一种荣誉”。可借鉴跳水比赛评分的方法,按难度得分,难度大的自然得分就高。如一般模块得A分;文学模块一为A+1,文学模块二为A+1+1;文言文模块一为A+2,文言文模块二为A+2+2。

建议四:努力实现选修课评价与高考的和谐统一

1.考试改革应该与新课程同步。现在的问题是指导课改的和高考命题的两个部门没有达成应有的共识:指导课改的教研部门强调新课程的选修教学的个性化和探究性;考试部门更多强调公平、稳定和不增加工作难度,命题人员没有在公平、稳定和体现新课程方面找到平衡点。2007年高考后听到教学一线最多的声音是“广东高考换汤不换药”“我们就用原来的教材都可以考好”。

2.以现在的高考备考整合全部的选修课是普遍的现象。我省一般中学一开始是比较严格地按新课程选修的模块来开课的,2006年《考试大纲》和《考试说明》出来后,特别是2007年高考后,全省的中学也只能用“必修中有选修,选修中有必修”来应付,即与高考有密切关系的就增加知识性的内容,增加课时,没有太大关系的就不开课了。如果能在高考中充分体现选修课的内容,情况将会有很大的改观。

清远一中是高二第一学期中考后,开设《唐诗宋词元散曲选读》;第二学期1~5周开设《唐宋散文选读》;6~10周开设《传记选读》;11~16周开设《中国现代散文选读》;17~21周开设《短篇小说欣赏》。将教学内容尽量向高考看齐,补充和完善学生的备考知识。如《唐诗宋词元散曲》注意讲解古诗内容、形式的鉴赏方法和背诵默写。《唐宋散文选读》强调指导学生归纳通假字、虚词、实词及一词多义、翻译课文。在模块检测中,思路和题型也与高考一致。这样一来,选修就是必修的附庸,选修被肢解了,可以说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选修课了。

3.考查形式相对单一。建议丰富高考的评价内容与形式:增加听说内容;口试与笔试结合;闭卷考试与开卷考试结合,开卷主要考查课文知识之延伸,以考查能力性的内容为主。建议对汉语言文学专业加试,如增加口试、答辩、演讲,撰写专题研究小论文,考查书法、对对子、作诗填词等。读:拼音及诗歌。背:名篇、名句、精彩片断、古诗词、美文。说:故事。议:对社会事件谈自己的看法。把课外读书列为考查内容,增加富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创意题和综合实践题。建议在阅读考查中突出个性和创造;在写作中注重人生、社会、自然及学习生活的体验与思考。增加个性特长在语文学科录取中的作用;最好是一科多卷,一卷多选。

4.以学定考。要让学生充分了解所开选修课的主要内容和特点,并且要让学生明白,选课既是为了满足自己当前的学习需求,也是为自我未来做规划。教师应该认真做好选修课的说明介绍,帮助学生了解哪一门或哪几门最适合自己。学生选学后,就按期考核。为了解决不同模块之间的考核很难同质同值,可能给学生造成了新的不公平,建议用标准分进行换算,或以难度大小评定得分。

5.《考试大纲》应明确区分新课程不同课程类型、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差异。必修课考核应立足于共同基础,选修课考核应立足于个性特长。如必修作文考核用现行的模式,选修可用模块小论文来考核。

文学题因为内容含蓄、见仁见智,难度大,评分难,得分低,选修人数只有不到20%。其中,某学校的比率是11.8%∶88.2%。要适当降低文学题的难度,将文学题纳入必考。

虽然这样做的最大问题是试题的难易度难以控制,但必要的尝试必须要做。随着命题思想日趋成熟,操作日趋规范,专业队伍渐渐充实,这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6.应调整选修课的结构。建议分学术性选修、文学性选修、实用性选修和趣味性选修;完善推荐性选修和自主性选修,前者强调必修的拓展,后者强调个性发展与兴趣习惯培养。同时,应加大选修课的分量和学时;减少种类,以5~6种为宜,以降低难度。

期望“课程标准”的调研与修订,能够就现存的问题做出科学的处理,使其更具科学性、操作性与实效性。(全文完)

标签:;  ;  ;  ;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具体建议(下)_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