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第三人民医院 甘肃兰州 730030
【摘 要】目的 对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进行临床疗效观察和分析。方法 选取我院在2015年8月-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62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案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治疗,统计并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对照组10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0.97%。观察组17例显效,13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77%。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显著,且无副作用反应,能明显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医 慢性萎缩性胃炎 疗效 观察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是典型的癌前病变,提早发现并治疗有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的提升。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不欲饮食,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伴有胃烧灼感,甚至出现胃出血。不时的疼痛能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胃镜检查可见胃粘膜变灰绿或灰色,厚度变薄,并伴异性增生等。中医属“胃脘痛”范畴,通过中医辨证进行治疗,分为脾胃虚弱型、中焦瘀阻型、湿热中阻型等。现对我院收治的6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的患者进行观察治疗,研究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现选取我院2015年8月-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62例,根据纳入标准纳入观察。男性36例,女性2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31例。年龄在18-69岁之间,平均年龄45.6±2.3岁。病程在1-9年间,平均为6.5年。根据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和病理活检分级,重度患者25例,中度患者30例,轻度患者7例。纳入标准:⑴所有患者均经胃镜检查诊断为慢性萎缩性胃炎,且不伴有心血管疾病和肝肾脏器的损伤及其他各个脏器的癌症病变。⑵所有患者均具有良好的依从性,认真执行医护人员的治疗方案并完整的接受治疗。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给予患者促进胃动力药物和内服用。甲硝唑30mg,吗丁啉30mg,于餐前半小时服用,3次/d,28d为一个疗程,坚持治疗3个疗程。
1.2.2观察组治疗方法 观察组采用中医辨证论治进行治疗。通过对患者的临床表现进行诊断施治。⑴脾胃虚弱型患者临床表现为胃部隐痛、空痛,空腹时胃痛加重,进食后得到缓解,乏力,嗳气,恶心呕吐,不欲饮食,舌淡苔白,脉虚弱。治宜健脾益气,温中散寒。可选用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小建中汤。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如患者呕吐症状明显,加半夏,生姜等;患者纳差症状明显,加神曲、焦山楂、炒麦芽等;患者嗳气症状明显,加川楝子、旋复花等。⑵中焦瘀阻型患者临床表现为胃脘部胀闷不舒,疼痛部位固定,进食后症状明显加重,嗳气反酸,烦躁易怒,舌黯红,苔黄腻,脉弦。治宜健脾燥湿,活血化瘀。选用方剂失笑散合丹参散。如患者出现出血,呕血,黑便等症状,加三七等;患者出现痛引两胁,加三棱,莪术等;患者嗳气症状加重,加枳壳,柴胡等;患者出现口干苦,不欲饮症状,加知母,黄芩等。⑶湿热中阻型患者临床表现为胃部疼痛灼热,痛势剧烈,口渴而不欲饮,小便不利,大便溏薄,舌红脉滑数。治宜清热化湿,理气和中。选用方剂清中汤。如患者热盛便秘,加蒲公英,大黄等;患者脘痞硬痛,加半夏,枳实等;患者出现高热症状,加竹茹,黄连等。若患者各种症状均较为严重,可考虑有癌变可能,加山慈菇,全蝎,穿山甲等。根据患者选用合适方药,4周为一个疗程,根据患者情况随证变法,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禁食辛辣,烟酒。
1.3疗效观察 根据患者临床表现和胃镜检查结果,将治疗后患者情况分为显效,有效,无效。显效:患者胃镜检查胃粘膜灰白区逐渐消失,出血和糜烂现象基本消失,临床症状显著减轻,食欲明显得到改善。有效:胃镜检查胃粘膜出血和糜烂现象有所好转,肠上皮化生减少,患者症状减轻,食欲也得到改善。无效:患者所有症状没有好转,甚至病情逐渐加重。
1.4统计方法 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x ± s 表示,组间比较应用t 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以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照组10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0.97%。观察组17例显效,13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77%。两组患者均无不良反应,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一。
3讨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主要表现胃脘部胀疼痛,恶心呕吐,纳差,嗳气等消化系统症状。胃镜检查可见胃粘膜变灰绿或灰色,厚度变薄。随着日前医学进步,慢性萎缩型胃炎的治疗方案越来越多,目前主要分为西医综合治疗方案和中医辨证治疗。西医认为慢性萎缩型胃炎是癌前病变的一种,主要由慢性浅表性胃炎发展而来,受饮食、环境因素影响较大,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逐渐增高。多采用西医常规手段进行治疗,不能减缓疾病的进展,只能一定程度缓解病情。中医认为慢性萎缩型胃炎病因多样,病机复杂,病理变化常呈虚实夹杂,瘀热互结,寒热错杂等。病位主要在脾胃,后期能累及肝肾。治法应遵从健脾和胃、调和气血等。中医辨证治疗,分为脾胃虚弱型、中焦瘀阻型、湿热中阻型等。脾胃虚弱型患者可选用方剂香砂六君子汤、小建中汤;中焦瘀阻型患者选用方剂失笑散合丹参散;湿热中阻型患者选用方剂清中汤。患者呕吐症状明显,加半夏,生姜等;患者纳差症状明显,加神曲、焦山楂、炒麦芽等;患者出现口干苦,不欲饮症状,加知母,黄芩等。
本次选取我院2015年8月-12月期间收治的患者62例,研究观察中对照组采用纯西医治疗方案,患者有10例显效,12例有效,9例无效,总有效率为70.97%。观察组17例显效,13例有效,1例无效。总有效率为96.77%。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且没有明显的不良反应。
中医药不仅在治疗疾病方面有独特的疗效,在预防疾病方面也有显著的效果。根据观察结果,通过正确的辩证施治,中医在治疗慢性萎缩型胃炎时可以有效控制病情,减少不良反应发生,显著增加有效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李秀梅.中医辨证分型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分析[J],中医临床研究,2012,04(1)
[2]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慢性胃炎中西医结合诊断、辨证和疗效标准(试行方案)[J],中西医结合杂志,1990,10(5)
[3]罗英丽.中医治疗慢性萎缩型胃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09,28(28)
[4]孙波.慢性萎缩型胃炎中医临床治疗新进展[J],医学信息,2013,17(1)
[5]谢晶日,李明,张扬.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治疗体会,中医药信息,2008,28(6)
论文作者:马,军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8
标签:患者论文; 症状论文; 中医论文; 胃镜论文; 萎缩性胃炎论文; 疗效论文; 方剂论文; 《航空军医》2016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