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FII对中国证券市场的影响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国证券论文,对策论文,市场论文,QFII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对中国证券市场结构和制度影响
1.改变投资者结构
引入QFII会增加资金供给,改变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结构。前几年,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者中绝大部分都是散户投资者,而且散户投资者的持股比例也占绝对优势。引入QFII会使我国证券市场机构投资者有所增加,同时市场的资金供应渠道也将进一步趋于多元化。
2.改变投资理念
引入QFII会影响到我国证券市场的投资策略与投资理念的转变。在QFII制度下,所有参与的境外投资者的资格都是经过严格的挑选,基本上是一些坚持长期投资理念、坚持稳健投资原则的理性机构投资者,他们在股市中的操作必然会对中国股市整体的投资理念产生良性影响,有助于改变我国股市高度投机的市场理念,逐步形成一个稳健、理性的投资策略和投资理念。
3.实现与国际接轨
引入QFII有助于实现中国证券市场与国际接轨。中国开放证券市场已经成为必然趋势,引入QFII制度即可实现中国证券市场的渐次开放,逐步与国际资本市场通行规则接轨。
4.有利监管成熟
引入QFII有利于市场监管模式的成熟并实现市场导向与转变。首先,在QFII制度下,QFII资格的认定就会对市场监管部门的鉴别能力提出相当高的要求;其次,QFII进入后如何规范其行为,引导其投资,以实现既定的政策目标,同样是对监管部门的严格挑战;此外,境外投资者的引进必然会使市场参与者更加多元化,证券市场违规行为的波及面可能会更大,对投资者信心的影响也要大得多,这将要求证券监管部门在市场监管、维护证券市场规范发展和打击犯罪方面增强力度,加强监管能力。
5.促进证券市场改革
引入QFII还会对我国证券市场改革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在QFII制度下,国外机构投资者作为上市公司的股东,必将对上市公司的法人治理结构、中介机构责任和权利、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的及时和准确等施加一定的影响,促其完善和发展。
6.加快金融创新步伐
引入QFII会使我国金融创新的步伐进一步加快。由于QFII在国外证券市场上有着丰富的操作经验,引入QFII将会对国内金融衍生产品研究和开发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会加剧境内外券商、基金管理公司、保险公司等在金融创新方面的竞争,QFII在国际证券市场上有着完善的风险管理制度,引入QFII必将对促进国内金融机构加强风险管理产生重大影响。另外,QFII进入后为优化投资组合,会扩大对政府国债等其他投资品种的需求,促进中国金融产品的创新、发展和完善。
二、在QFII制度下证券公司面临的冲击
实行QFII后,国外投资银行将进入中国证券市场,使国内证券公司面临如何国际化竞争的问题。国际化竞争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是在本土怎样跟这些已经有很长历史,经验丰富的老牌投资银行去竞争;二是人家进来了,我们怎样走出去,怎样才能到国际市场中去参与竞争。客观地认识和分析我国证券公司与国际券商在各方面的差距,对日后竞争和发展是首要前提。
1.资本规模差距
大量的研究表明,资本规模是金融企业竞争力的一个重要标志。国际资本市场上,一笔大的企业购并业务往往需要上百亿美元的资金,一宗证券买卖需要的资金额也是十分巨大的。这就对从事相关业务的证券公司的资本金与总资产额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现在,证券市场客户已经要求与之合作的证券公司有庞大的资本实力。毫无疑义的、不动声色地完成大额募集资金的承销项目和一个多变的市场中维持承销价格的有利和稳定,必须依赖于证券公司庞大的资金实力。因此,国内证券公司如何进一部扩大资本规模、壮大实力迎接挑战,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来看,虽说只有十几年时间,但从单个券商看,我国券商的发展速度却不慢。如海通证券公司在10年多时间里,从1亿元左右的资本金发展到10亿元又扩募到37.46亿元,最近又增资到40亿元。尽管如此,我国110家证券公司,净资本总额仅仅800亿元,普遍规模较小,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
表1是截至2007年底国际10大证券公司基本情况,其中美林证券的净资产为836.78亿美元,总资产531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分别为6108亿元、38778亿元。该表清楚地显示,同期我国证券公司中排名第一的海通证券净资产仅为人民币65亿元,而我国110家证券公司的净资产合计与总资产合计分别为935亿元、7355亿元,比不上国际排名第9的德意志布朗证券的相关指标,其差距可见一斑。
2.在公司法人治理结构上的差距
公司经营业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治理结构是否有效率,而治理结构是否有效率,又取决于其股权结构安排是否合理。
具体来说,我国券商和成熟市场券商在公司治理结构上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第一,在股权集中度上。国外券商股权集中度较低,股权结构呈现多元化、分散化。股东中,机构投资者占有较大比重,但每个机构投资者持股比例都不大,个人股东的数量也非常大。由于证券市场高度发达,因此在这种分散的股权结构下,股东们能够通过市场低成本却有效地监督、约束经营者行为,使公司形成有效地治理结构。而我国券商股权结构极不合理,要么股权集中度偏高,要么股权结构过于分散。总体而言,我国大部分证券公司股权结构都比较集中,前10大股东持股比例都接近60%或在60%以上。
第二,在股权流动性上。国外券商股权的流动性比较强,美国投资银行绝大部分都是上市公司,其发行在外的股票大多可以在证券市场上自由公开交易。我国证券公司中公开上市的还不多。
第三,在内部职工持股上。国外券商内部职工持股占有一定的比例。为了有效的激励员工的工作,美国投资银行除了采用高工资、高奖金对员工进行短期激励外,还普遍通过内部职工持股计划来对员工进行长期激励。美国投资银行通过内部职工持股,使公司的高成长性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形成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从制度上保证了投资银行长期的稳定发展。目前,我国证券公司股东大部分是法人机构,根本没有个人股东,也就不可能有职工持股。这使公司在激励机制方面有所缺陷,对公司长远发展多少有些不利影响。
第四,我国券商与国外券商在股权上的差异。一是股东数量较少。由于历史原因,我国非上市证券公司股东数量一般较少,股东数量最多的国泰君安也只有100来个。而国外券商的股东中,机构投资者一般都有几百甚至上千,而个人股东的数量更是成千上万。而股权结构的多元化、社会化对于建立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是非常有利的。二是股东性质比较单一。我国证券公司的股东大部分都是国有法人机构,股东性质比较单一,这使证券公司不可避免地带上了国有企业的弊病,难以形成规范、健康的法人治理结构。单纯地从证券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架构来看,我国券商与海外证券机构并无区别,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一应俱全。但是,从我国现有的证券公司产权形态来看,却存在严重缺陷。比如,股东代表多数由国有股或国有法人股东单位选派,股东会、董事会实际上往往只是国有股东行使权利的代理机构。而掌握经营大权的董事长、董事、经理,个人并不持有公司的股票。
这一先天不足使我国券商自成立起,已潜藏着“三会”形同虚设、经营管理者约束错位、激励机制不到位等问题。正是由于证券公司在产权形态上有明显的公有制属性,地方政府对券商的控制权往往过大,这种过度介入反而使券商的内部法人治理结构更为混乱。
3.在经营业务上的差距
(1)在业务结构上的差距。我国券商与国外同行相比,无论在业务的门类还是对证券市场服务功能的匹配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业务结构上,国内券商明显雷同,主要集中在一级市场的承销业务、二级市场的经纪业务和自营业务中,业务品种单一,创新能力不足,企业并购、资产证券化、金融工程等现代金融业务还有待开拓(见表2)。又如:2007年我国证券公司委托买卖佣金收入在营业收入中的比重平均为71%,在美国为14.59%,表明国内证券公司的营业收入过于倚重传统业务(见表3,表4)。另外,我国前5大证券公司交易收入(主要是股票自营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为33.75%,美国平均为20.16%,并且主要是债券自营收入和做市商收入,显示国内证券公司对风险较大的股票自营业务依赖程度较高,如果风险管理滞后,一旦市场情况逆转,前景堪忧。
(2)在机构客户服务上的差距。国外券商的业务主要是围绕机构投资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并针对这些客户的资本运作需要提供各种层次的金融产品和服务。他们的证券业务机构的服务分工都相当细化。
目前,沪深交易所个人投资者与券商依旧是参与股票投资的主体,机构投资者的比重相对较小。机构投资者与中小投资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投资需求的细分化上,这对于券商业务细分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国券商针对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客户导向型的业务创新体系尚未完全建立,特别是为了满足机构投资者而产生的资产管理业务在很大程度上还停留在共性化的层面上。
(3)在业务创新上的差距。我国券商的业务结构基本上是围绕着证券的本源业务来构建,从创新业务的角度来分析,我国券商的业务创新的专业化程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我国证券分类管理实施以来,制度变迁导致了券商业务环境的重大变化,尤其是对一些规模较小、综合实力较弱的券商激励效应更为明显,在资源、资本、市场空间等方面的困境促使其谋求业务变革以取得经纪业务领域的相对竞争优势。为此,一些中小型券商以网上经纪业务为自身业务创新的突破口。对于大多数综合类券商而言,以专业分工为目标的创新业务还很匮乏。
相反,美国券商业务创新活动高度活跃则与其证券业专业化程度较高有直接的关系。如美林证券围绕投资理财、投资咨询开展的资产管理业务,雷曼兄弟侧重于二级市场自营和M&A中介业务,查尔斯·韦伯提供廉价交易为主的经纪业务等经营特色,这些券商在各自业务经营中分别对资产管理、证券化衍生产品、网上交易的创新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而另一些中小型券商为了生存的需要,开始收缩经营范围,开展特色服务,实施专业化经营,即使简单的经纪业务也同样如此。
4.在风险控制能力上的差距
凭借优秀的人才,良好的管理体系,扎实有效的风险控制体系,在资产管理业务方面,美国的券商和基金管理公司往往可以进行国内外证券市场的投资,管理的资产规模巨大。截至2007年底,美林、摩根斯丹利、高盛管理的资产总额为5312亿美元、4937亿美元、4102亿美元。如此巨大的资产规模,没有良好的风险控制体系是不可想象的。国际著名证券公司在拓展业务的同时,往往加强风险管理系统。美林、JP摩根、高盛等都建立了一套以VAR(风险量化技术)为核心的风险控制体系,运用压力测度、蒙特卡罗模拟等现代金融技术管理风险,并随市场的发展不断地调整。完善的风险管理系统确保了高质量的资产。而我国券商的风险管理体系还明显处于幼稚状态,每次股市大跌几乎将一些号称实力强大的券商置于死地就是一个明证。
5.在人力资源上的差距
与国际券商相比,我国券商对人力资源的投入严重不足。美林证券2007年总收益为530.36亿美元,净利润为46.75亿美元,工薪福利支出却高达250.49亿美元,占总收益的47%,是净利润的5.4倍。而我国券商的投入成本仅占总收入的12%左右。国际一流的投资银行往往利用高薪、良好的工作环境、上佳的培训机会、成功的激励机制吸引了大量的优势人才。例如,美国投资银行给刚毕业的MBA学生的年薪一般为8万到10万美元,高盛公司还运用员工持股计划增强公司的凝聚力,高层管理人员通常待遇优厚并持有股票期权。在2007年《福布斯》评选的全球薪酬最高的800个CEO中,摩根斯丹利名列第7位,美林名列第29位,高盛名列第55位。QFII实施后,国外券商将逐渐进入国内市场,他们将凭借其优厚的薪金、福利待遇,与国内券商展开对证券人才的激烈争夺。
目前,国内券商之间对人力资源的投入上表现出较大的差异性,有的券商在残酷的竞争中认识到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不惜成本加大人力资源的投入,并逐年提高其投入水平。而有的券商则多年来一直维持在较低的水平,以致优秀人才大量流失,出现了一人离开众人跟从的局面。人才流失反过来又增加了公司的人力资源成本,造成客户和项目的流失,大大削弱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三、我国证券公司的对策
如何面对QFII给我国证券公司带来的挑战,我认为我国证券公司应该采取以下六点措施。
1.更新管理理念、加快人才培养
引入QFII后,一方面意味着外资进入国内市场,另一方面也是国内券商走入国际金融市场的开始。中国股市完全独立于国际市场走势的现象将逐步改变,券商和投资者应密切关注国际市场变化情况,尤其是全球经济的走势,才能更准确地把握国内股市的走向。将业务的目光投向国际,以全球的眼光进行业务的研究、管理规则的制定、业务领域的开拓等。对此,券商应加快人才的国际化培养,每年派出一定数量的优秀员工出国深造,同时采取措施吸引高素质的海外人员。
2.调整投资理念
海外机构性投资者进入内地证券市场,肯定会带来新的投资理念,国内券商应及早调整好自己的经营及投资理念,改变过去“做庄”思路,推行以科学计量化为特征的组合投资方式。此外,在资产管理业务上,国内券商可积极吸收外资机构投资者的资金,增加自身资产管理业务的实力。
3.加强研究业务的交流
任何投资者在进行投资前,首先必须对该证券市场作深入的了解。国外投资者对国内证券市场比较陌生,尤其很难洞悉我国证券市场的政策和法律,因此迫切需要境内券商对其提供研究支持。券商在研究工作上可与境外机构进行深入的交流、合作,在帮助其了解国内证券市场时,学习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和投资理念,进而提高自身的管理、业务水平。
4.慎重选择海外合作伙伴
目前券商对中外合资热情高涨,不少券商已经向证监会提交了中外合资申请书。引入QFII后,券商在寻求海外合作伙伴的时候必须更为慎重,应充分考虑QFII机制可能涉及的一些内容,如:QFII资格认定条件等,为将来券商拓展海外业务创造必要的条件。
5.研究设立海外“中国基金”的可能性
《关于境外机构投资者管理办法》中所称的合格投资者包括在境外注册或设立的封闭式中国基金。国内券商可积极研究在境外设立“中国基金”的可能性,凭借自身良好的信誉和对中国证券市场深入的了解,在海外吸收投资资金并投入到国内证券市场,获取盈利。券商可以设立面向海外机构投资者的基金;开发能吸引海外机构投资者的金融投资品种,如按照风险等级设计品种;可以寻求海外机构成立合作或合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