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台乡村生态旅游协同创新与开发研究论文

闽台乡村生态旅游协同创新与开发研究论文

闽台乡村生态旅游协同创新与开发研究

王 宏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经管学院,福建 福州 350202)

[摘要]乡村生态旅游是闽台旅游合作的新方向。闽台两地地缘相近、文缘相连、血缘相亲、商缘相通、法缘相系,加之福建自贸区对台旅游新政相继出台,使得闽台乡村生态旅游协同创新开发在文化、资源及政策上具有现实基础。然而,当前闽台乡村生态旅游还存在产品同质化严重、资源开发利用粗放、产业配套不够完善、人才短缺、协作体系尚未建立等问题。对此,该文建议通过产品、产业、管理上实现协同,共建旅游精品,共建电商平台,共引共育人才等措施,提升闽台旅游产业竞争力,实现闽台乡村生态旅游协同创新开发。

[关键词] 闽台合作 乡村生态旅游 协同创新

当前,随着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乡村生态旅游作为一种全新旅游方式,通过农业景观、民俗文化、田间劳作等方式,带给游客审美、娱乐和互动的农业农耕体验,不仅迎合了城市居民崇尚自然、返璞归真的生活方式,而且还能拉动乡村经济增长,有效精准扶贫,已成为建设美丽乡村战略下农村美与农业强、农民富的关键纽带[1]。2015年,福建自贸区挂牌成立,对台的政策红利吸引了闽台两地人员频繁往来,与此相关的餐饮、住宿、观光、休闲的需求与日俱增,闽台旅游市场得到快速发展。闽台两地乡村旅游资源丰富,加强双方乡村生态旅游协同开发与创新,不仅可以优化两地资源,提高旅游者消费体验,而且对于打造“清新福建”品牌,强化乡村旅游富民功能、深化闽台经贸交流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1 闽台乡村生态旅游协同创新开发的现实基础

1.1 文化基础

闽台两地关系源远流长,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独有的“五缘”关系,即地缘相近、文缘相连、血缘相亲、商缘相通、法缘相系。其中,地缘相近是指海峡两岸一水之隔,往来方便,交通基础设施的高速发展为闽台旅游发展提供了便利;文缘相连是指客家、闽都、妈祖、闽南等文化在台湾都有着显著的影响,闽台两地文化彼此不断碰撞、交融,形成独有的闽台文化;血缘相亲是指两岸人民具有同宗共祖的血脉关系,据统计,台湾民众2/3以上是闽南人;商缘相通是指海峡两岸自古以来有密切的贸易往来;法缘相系是指自台湾在1885年前一直隶属福建管辖,在教育、行政、财政等方面两地一脉相承。闽台两地一水之隔,“五缘”相亲,骨肉相连,双方寻根谒祖、互往探亲、经贸交流不断,旅游合作空间巨大。

1.2 资源基础

福建省海岸线曲折,山地资源丰富,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自然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台湾岛内拥有丰富的地形地貌,以及各种自然资源、海洋资源和森林资源,人文风貌方面,不仅兼具客家、原住民、闽南等不同的族群,而且在宗教信仰、建筑风格、地方语言、风俗文化及饮食习惯上,形成绚烂多彩的文化,双方旅游合作人文基础深厚,从1987年台湾当局开放台湾居民赴大陆的单向旅游起,到2004年大陆开放福建居民赴金、马、澎地区的双向旅游,到2008年海峡两岸实现“大三通”,闽台两地人员往来不断加强,与旅游相关的海、陆、空运输基本完善,双方在景点、人力、基础设施等资源方面的完善,为旅游奠定了良好的合作基础。

1.3 政策基础

2015年,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福建自贸区最大的特色就是对台开放,在旅游方面出台了一系列对台优惠政策,如允许台资合资旅行社试运营福建民众赴台湾旅游业务;允许持有台湾身份证明的自然人在自贸试验区内居住一年以上可报考导游资格证,并按规定申领到证件后在大陆执业;允许台湾的导游及领队在自贸试验区内经培训取得有效证件后,在福州、厦门和平潭实验区执业;允许台湾服务提供者在试验区内试点举办展览。同年,福建省旅游局又相继出台了增加赴台个人游试点城市、实现“小三通”政策突破、增加对台客滚直航免配额政策、推进自贸区旅游开放、增加赴台游组团社、成立台旅会福州办公室、平潭获权办理台胞证等七条对台旅游优先政策,这些政策红利有利于吸引台湾旅游从业者进入福建,将为闽台乡村生态旅游合作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

召开第一次家长会,班主任应精心准备发言稿,谈吐大方,面带微笑,留给家长亲切温和的形象。抓住家长的心理因势利导,让每一位家长感受到班主任对他子女的关注。对家长的期望发自内心,有助于班主任与家长达成共识形成默契,如:班主任与家长一起诵读龙应台的《目送》: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家长们声音哽咽,教室里一片安静,此时无声胜有声,这样的场景是打动家长内心深处的,引发家长为子女教育问题而深思,家长与老师产生共鸣。

2 闽台乡村生态旅游协同创新开发的瓶颈

2.1 产品同质化严重,资源开发利用粗放

闽台两地的生态资源及人文资源存在较多的相似性和替代性,福建省旅游产业主要分布在沿海和山区地带,而台湾旅游资源也基本以山、海为主,因此两地乡村生态旅游资源较为雷同。如湄洲妈祖庙与台湾妈祖庙较为相似;福建有武夷仙境,台湾有玉山高峰;福建有丰富的温泉资源,台湾有更多样的温泉疗养资源等,相似的旅游资源会降低两地游客对同类型旅游资源的吸引力。由于两地乡村生态旅游资源内部同质化较明显,存在较大的竞争关系,而台湾旅游品牌相比福建在海外知名度要高,合作很可能会削弱台湾相对领先的地位,因而闽台旅游合作的动力不足。此外,目前闽台乡村生态旅游基本停留在游览观光等开发阶段,体验型旅游产品较少,旅游资源开发利用仍处于粗放阶段,缺乏特色。闽台旅游整体形象尚未明确,缺少品牌。因此,闽台亟需整合各自的旅游资源,优化已有资源,挖掘各具特色的乡村生态旅游路线和旅游文化。

目前,闽台与乡村生态旅游有关的吃、住、行、游、购、玩这些活动的相关配套服务还不完善,乡村生态旅游产业链比较松散。首先,闽台旅游产业的开发缺乏整体引导与规划,旅游产品层次较低、缺乏互动,产品开发处于自发无序状态[2]。两地乡村生态旅游景区、旅行社等核心规模企业数量有限,竞争力偏弱,对旅游产品的开发设计能力不强。其次,旅游人才短缺问题突出。相对于城市旅游景点,乡村旅游景区工作环境艰苦,一些偏远乡村的旅游专业人才短缺现象突出,经常出现一个旅游工作人员身兼数职,待遇不高,最终跳槽、离职。当前福建开设旅游管理相关专业的本科高校数量较少,高层次的旅游管理人才十分匮乏,特别是精通闽南语、熟悉闽台两地风土人情的复合型旅游人才稀缺,这将对闽台乡村生态旅游合作带来较大挑战。

2.2 产业配套不够完善,人才短缺问题突出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患者由于受疾病的影响,更需要得到旁人的理解、照顾、关爱、帮助和肯定等,本研究显示经过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帮助患者消除抑郁焦虑等的负面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并且能够提高患者的满意度。

2.3 协作体系尚未建立,资源环境亟需保护

闽台应以旅游者的旅游体验为主,合作培育有创意、有前景、有效益的旅游精品。首先,应提升打造一批旅游精品。突出乡村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立足两地人文资源与历史文化优势,重点保护两地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围绕优势精品,大力开发独具特色的旅游体验产品。对于台湾绿世界生态农场、台一生态休闲农场、东势林场、东游季温泉度假村、飞牛牧场、梅子梦工厂等经典休闲农场及福州永泰县、三明桂峰村、南平和平镇、龙岩培田古镇等经营比较成功的农业休闲集镇,可着重提升其文创开发能力和产业融合能力,加大对其旅游文创商品的开发力度,通过互联网平台、文化活动提升其知名度。其次,应开发一批新品。开发具有闽台地域特色、风土人情特色的乡村旅游产品,围绕闽台茶文化、戏曲文化、影视文化和宗教文化等历史瑰宝,开发人文休闲系列产品,打造一批闽南民俗文化创意体验区及名人古镇,共建共营两岸写生基地、摄影基地、动漫基地、影视基地。打造闽台水上休闲、山林休闲、农耕休闲、美食休闲等休闲体验产品。共同开发休闲保健产品,建设两岸中草药疗养、避暑度假休闲中心,构建高端休闲养生文化度假区,共同举办各类养生活动。扩展海滨旅游产品,挖掘区域特色的沿海旅游格局,如围绕平潭壳丘头遗址和水下沉船遗址发展科考游产品。创立两地高科技休闲农业创投基金,开发精致农产品。构建农家乐标准指标体系,打造一批两岸示范型农家乐,建设一批两岸农产品生产合作社。

3 闽台乡村生态旅游协同创新开发的对策建议

3.1 产品协同,共建旅游精品

由于闽台两地旅游资源内部同质化水平高,双方在旅游产业上存在较大的竞争关系,如果没有完备的利益机制,双方建立合作开拓旅游市场将变得困难。当前,受政治因素、行政规划、地方保护等影响,加之在旅游产品、旅游服务、基础设施等方面,福建省与起步早且已进入相对成熟阶段的长三角和珠三角经济圈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闽台尚未建立其旅游产业协作体系。同时,随着旅游人数的持续增加,双方各自的主要旅游资源存在过度开发带来的环境问题。特别是在旅游旺季时,由于乡村垃圾处理等配套措施不够完善,游客的增加同时带来污水、垃圾和废物剧增,乡村环境整治已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

3.2 产业协同,共建电商平台

闽台应共建两地乡村生态旅游在吃、住、行、游、购、娱等方面的服务标准,完善相关产业配套体系,提升服务品质,实现互利共赢[3]。可探索组建闽台产业战略联盟,设立总部,联盟总部具有超越双方的管理权限,直接负责旅游产品链的延伸和扩张,如酒店机票联网预定、在线旅行社、旅游保险理赔、在线导游服务、自驾游线路规划、实现两地旅游企业“抱团”经营等。在营销推广上,可联合创建闽台乡村生态旅游产品的微信公众号、微博等自媒体平台,综合运用事件营销、口碑营销、故事营销等方式,引领年轻消费者,做大做强旅游IP。搭建闽台乡村旅游产业“互联网+”合作发展战略平台,连接两地普通农户、农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知名旅游网站、旅行社、保险公司、运输公司、金融机构、政府部门等乡村生态旅游服务主体,为消费者提供一条龙的O2O服务,为农户等经营主体提供一站式的B2B信息服务及B2C 旅游产品销售平台,实现乡村旅游线上与线下无缝对接。

在当今时代背景下,我国政府部门为了有效提升用能单位的节能降耗能力,正在不断强化对高耗能产业的控制力度。目前,在实际节能降耗工作的落实过程中,主要是通过运用现代化节能技术不断降低各生产工作的耗能水平,具体而言,就是不断优化创新能源技术以及工艺技术,以先进的生产技术为支撑,提升能源的有效利用率,保证每种能源都能得到最大限度的使用。

3.3 管理协同,共引共育人才

①闽台应建立乡村生态旅游管理机构,规范经营者行为,提高决策水平和协调能力。成立闽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编制并落实发展规划,统筹兼顾各利益主体的关系,出台管理政策,监督旅游项目开发进程和落实情况,保护旅游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4]。②创新两地人才流动机制,通过透明化的人才选拔、人才激励机制,实行两地人才共享,培育国际人才孵化基地和技术展示平台,吸引两地的乡村创业者、旅游创业者、旅游界技术人才、旅游学术精英、旅游专业人才向自贸区聚集。③建立闽台乡村生态旅游产业发展咨询委员会,准许台湾高水平的旅游院校在自贸区内设独立学院,面向大陆招生,实施闽台旅游从业人员资格认证。④建立闽台合作旅游教育与研究基地,探索打造新的旅游教育和科研合作。闽台高校互聘高水准的教学研究人员,联合建立旅游师资培养项目、旅游人才培养项目、旅游产学研一体化改造项目、旅游学术交流活动。⑤建立乡村旅游人才资源共享库、人才创业基金,联合组织开展招聘、技能竞赛等活动,为闽台乡村生态旅游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和人力保障。

参考文献:

[1] 郝丹璞.我国乡村生态旅游开发与体验经济模式分析——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茶店镇樱桃沟村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19(6):736-742.

[2] 曾艳芳,郑耀星,李文祥.基于闽台产业合作的海峡旅游共同市场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4(1):40-42.

[3] 柳清清.闽台旅游业合作共享研究[J].海峡科学,2018(4):61-63.

[4] 叶加申,徐林强,黄先义,等. “三江两岸”乡村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的对策研究[J].现代城市,2012,7(3):48-51.

[中图分类号]F59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683(2019)09-0059-03

标签:;  ;  ;  ;  

闽台乡村生态旅游协同创新与开发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