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利益机制是农业产业化的焦点和核心——千阳县蚕桑、奶畜、烤烟贸工农一体化改革试验报告,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千阳县论文,蚕桑论文,烤烟论文,工农论文,农业产业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利益结构和利益冲突
千阳县地处陕西省关中西部的渭北旱塬丘陵沟壑区,是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山区县。1985年以来,千阳县依托农产品商品生产基地,相继建立了一批农产品加工经销龙头企业,积极发展县办工业企业。1985年筹建了年产500吨的县乳品厂,1987年组建县烟草公司,1992 年建起了年产60吨厂丝的缫丝厂和蚕蛹饲料厂,1994年建起了年生产能力15万担的烟叶复烤厂和利用残次低等级烟叶的烟碱厂。这些加工、经销龙头企业建立之初,与农户、基地之间的连接形式是一种松散型连接,利益结合形式也只是一种板块式的结合,农民卖农副产品,龙头企业加工销售,基本上是简单的产品买卖关系。千阳县在实践中认识到,只有发展贸工农一体化,打破贸工农三方利益板块,采取经济的、行政的多种手段,健全利益机制,逐步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经济利益共同体,才能逐步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在市场经济竞争中保护处于弱质地位的农业,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为了实现贸工农一体化这一总体目标,千阳县首先对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的传统奶畜生产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组建了以县畜牧局统一领导、统一协调、统一服务的行业管理和以乳品厂为龙头,对奶品产、加、销实施一体化经营的新体制,将饲草饲料建设、奶畜饲料、收购运输、奶品加工、市场销售等环节衔接起来,形成了奶品产加销生产经营一条龙头;其次,依托烤烟生产基地,顺应国家烟草专卖的特殊政策,组建了以县烟草公司为龙头,对全县烤烟生产、技术服务、产品收购、加工销售实行产前、产中、产后全程化服务,形成了烤烟产加销生产经营一条龙;再次,对蚕桑生产由农业局牵头,成立了蚕桑公司,以蚕技站为中介,联结基地与农户,形成蚕桑产加销生产经营一条龙。下面,我们运用调查数据,对奶畜、烤烟、蚕桑贸工农一体化各个利益主体之间的利益结构分别进行简要分析。
1.奶畜产业的现有利益结构。奶畜是千阳县最早实行贸工农一体化经营的产业,农民、企业的收入水平比较稳定。1995 年全县奶畜存栏 2.17万头(只),奶类总产5050吨,分别比1994年增长20.6%和11.87%;乳品厂全年收购鲜奶4030吨,生产奶粉520吨,分别增长39.6 %和28.4%,完成产值444.8万元,实现收入530万元,分别增长34%和26%。
在表1中,农民向乳品厂交售鲜奶的价格为1.51元/公斤(鲜牛奶价格,包括每公斤0.07元的价外补贴和代购费),按7吨鲜奶生产1吨奶粉(甜奶粉)计算,每吨奶粉农民毛收入10570元; 县级财政实际每吨奶粉收取地方税1202.47元;乳品厂奶粉价格按出厂批发价计算, 即每袋400克奶粉7.10元,每吨2500袋;经销奶粉价格按市场零售价每袋 8—9元(取中间均价8.50元/袋)计算。从表1可以看出,农户和龙头企业在整个利益结构中占有较大比重。扣除成本后,各个环节的利益结构如表2。
表1 奶畜业的利益结果单位:元、%
表2 奶畜业的净收入利益结构
单位:元、%
在表2中,净收入指产销1吨奶粉,各个利益主体得到的纯收入。每头奶牛年饲养成本1.18万元,平均年产奶量9800公斤,平均每头奶牛年纯收入3000元,按每吨奶粉摊算,农民的饲养成本为8427元;乳品厂每吨奶粉的平均成本价(包括付农民奶价、工资、税收、保险费、生产管理和销售费用等)为16746元;地方财政和经销商均未计算成本。 这个利益结构真实地反映了各个利益主体的收入水平。农户净收入比重虽高达27.3%,但由于农户分散经营,加之奶畜饲养专业化程度低,平均每户饲养奶畜5头(只),户均交售鲜奶1200多公斤,毛收入1800 多元,纯收入只有362元。农户外的三个利益主体的净收入比重高达72.7 %,反映了利益结构向农外倾斜的趋势。
2.烤烟产业的现有利益结构。1995年全县烤烟种植1.2万亩, 因灾实际收获8885.9亩,烟叶总产量17220担;复烤厂共复烤烟叶16万担, 完成产值5000万元,实现税金439万元,利润252万元。由于烤烟是国家指令性专卖产品,实行高度行业垄断经营,烟叶划分为15个产品等级,价格由国家计划指令下达,地方财政收入和企业经营利润都规定比例,所以烤烟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分配结构完全由政府调控,农户只是在产量和质量等级上稍有活动余地。与农民利益关系最密切的龙头企业实际上是烟草公司。其利益结构如表3:
表3 烟业的利益结构单位:万元、%
在表3中,1995年农民销售烟叶价款398.90万元, 这是计算烟草公司经营差率12.276~14.7%和地方税收43%(农林特产税31%和教育附加、城建税12%)的依据。因国家不允许提高烟叶收购价格,为了鼓励农民发展烤烟生产,省政府对烟叶收购按等级给予每公斤0.2~0.3元的价外补贴,全县烟叶收购价外补贴共133.56万元。二者合计,农民的总收入为532.46万元,户均毛收入1062元。县级财政从烟叶销售中得到税收总额为90.02万元,烟草公司按12.276~14.7 %的差率计算可提经营收入51.86万元。这个利益结构说明,农户利益在烤烟产业中占绝对优 势,烤烟产业在县级财政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按每公斤烟叶的平均价格推算,各个环节利益结构如表4:
表4 烤烟业的纯收入的利益结构单位:元、%
在表4中,烟叶平均收购价每公斤4.633元,加上平均每公斤1.4 元价外补贴,农民烟叶销售价格为6.033元;据成本核算, 烤烟生产成本亩投资220元,1995年烤烟产量平均每亩97公斤, 平均生产每公斤烟叶的投入2.27元,用单价平均计算法,每亩毛收入585元; 用总收入平均计算法,每亩毛收入为599元,平均每亩净收入为365~378元, 投入产出率为1:1.66。从单位产品利益含量分析,县级财政的分配占相对优势。
3.蚕桑产业的现有利益结构。1995年全县桑园面积累计达到3.85万亩,鲜茧总产量550吨,产值750万元;缫丝厂全年生产厂丝47吨,实现销售收入865.8万元,分别比1994年增长17%和30.2%,上缴税金 86.5万元,比上年增长78.7%。近两年来,蚕桑生产受国际市场影响,价格处于剧烈变化时期,由于龙头企业建立时间不长,负债经营负担较重,利益结构严重扭曲,巨额亏损已使企业难以招架,产业一体化组织体系面临新的考验。其利益结构如表5:
表5 蚕桑业的利益结构单位:万元/吨、%
表5中,龙头企业湿茧收购价14.68元/公斤(不包括每公斤0.3元生产扶持费),按2.5公斤湿茧烘1公斤干茧计算,加费用每公斤干茧平均价格37元,以3.5吨干茧生产1吨厂丝计算, 每吨厂丝需支付原料款12.95万元,即为农民的毛收入。1995年全年生产厂丝47吨,产值800多万元,上交税金86.5万元,平均每吨厂丝财政收入1.84万元。厂丝市场价格1994年最高为每吨20.8万元,1995年第一季度为19~20万元,1995年7月份以前下降到17万元,年底则下降为14~13.8万元,下降幅度达33.65%。市场销价20万元时,缫丝厂每吨厂丝盈利3.77万元; 市场销价14万元时,缫丝厂每吨厂丝亏损2.23万元。高价购进蚕茧,低价销售厂丝,加上占用贷款支付利息,龙头企业年亏损高达320万元。全县3.85万亩桑园,1.6万户养蚕户,平均亩收入127.6元,户收入307元。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不难看出,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贸工农原有的利益格局已被打破,新的利益结构伴随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正在逐步演变,最终要向合理化、合法化的趋势发展。从目前现有利益结构分析,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机制的主要缺陷表现在:
一是利益主体扩张,呈现多元化的趋向。参与贸工农一体化的利益主体,已突破了农户、龙头企业的狭小范围,将地方财政、经销商、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包括其中,呈扩张态势。地方财政在贸工农一体化利益主体中的地位,正在稳步上升。随着市场经济范围的扩大和农产品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承销商、中间商等专业经销商加入利益主体已成为理所当然,而且经销差价呈不断扩大趋势,在新的利益结构中占的比重逐步扩大。如奶粉经销商得到的净收入份额达44.6%,比农民生产的净收入份额高出17.3个百分点,比农民和龙头加工企业净收入份额还高出4.5个百分点。随着农业产业化链条的延长和专业化分工的细化,利益主 体多元化的趋向将不可逆转。
二是利益结构扭曲,平均利润率难以形成。利益结构合理化的标志,就是产业化各个环节的利润平均化。目前利益结构严重扭曲的突出表现是利益结构向农外倾斜,农民收益率太低。由于体制的约束和农业后续车间的部门垄断,贸工农一体化各个环节的平均利润很难形成,农外丰厚的利润无法也无人愿意向农户、基地返还,从而使农业的比较利益愈加低下。利益结构的扭曲和失衡,直接影响着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提高。
三是农民利益流失,投入产出比率缩小。农产品从生产者、加工者手中成为产品,再经过诸多中间环节到最终消费者手中,往往每经过一个中间环节,农民和加工企业的利益就要流失一些。在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的情况下,农民利益的流失,必然导致投入产出率的下降和劳动生产率的降低。
四是利益波动增大,农户和企业难以承受。由于新旧体制的交替,贸工农一体化仍然受到旧体制的惯性支配,不平等的市场竞争和无规则的市场冲撞,加之农民受利益驱动,某些农产品的市场价格变化无常,涨跌剧烈,利益矛盾和摩擦进一步加剧,各个利益主体都无法承受。如蚕桑生产,1994年外地每吨干茧市场价高达5.5—5.6万元,本地只有4 .27万元,缫丝厂高价从外地调进126吨;1995年由于气候变化,国际国内蚕茧价格大幅度下降,蚕茧生产大幅度减产减收,更为严重的是蚕茧平均售价较上年大幅度下降的同时,蚕桑生产成本却因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而持续攀升。县缫丝厂尽最大努力使本地干蚕价格维持未动,但外地已下降到3.5万元,成品厂丝价格大幅度下跌, 使缫丝厂形成巨额亏损。由于亏损占用贷款额度,又使企业在干茧价格最低时因缺乏流动资金而无法购进原料。由于缫丝厂生产的不正常,有的地方出现农民挖桑现象。
综上分析,我们可得出这样的结论: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是利益与风险的一体化,健全利益机制是贸工农一体化的核心。利益结构的扭曲和失衡,是影响农民生产积极性的深层次原因,也是农业产业化的一个内部裂痕。只有使基地、农户、龙头企业结成经济利益共同体,才能不断开拓市场,并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产业化格局,从而使贸工农一体化这一新型的经济运行机制和管理体制在发展中不断完善。
二、千阳县健全利益机制的主要形式
健全利益机制,主要是建立和完善利益连结机制、利益调节机制。在操作次序和侧重上,一是连结,二是调节,重点是连结。连结主要是指农户与龙头企业的连结,即通过多种利益联系形式,使农户与龙头企业的利益连为一体。调节主要是政府对贸工农一体化过程的行政干预和宏观调控,通过政策措施,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关系,维护各个利益主体的合法利益,使产业农外各个环节的利润向农民有计划的部分返还,把不同产业部门的局部利益、眼前利益同整体利益、长远利益结合起来,把保证农产品的有效供给与增加农民收入统一起来。千阳县紧密结合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户只建立半紧密型产销关系的实际,抓住利益机制这个难点和焦点,从保护农民利益入手,采取经济的、行政的多种手段逐步健全利益连结和利益调节两种机制,促进新的利益共同体的形成和发展。其主要操作要求是:
1.提价让利,实行保护价收购。千阳县在实施贸工农一体化的过程中,正确处理农户与企业的利益关系,从保护农民利益入手,龙头企业在价格上采取了四条措施:一是提高收购价格。根据市场变化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的程度,县乳品厂1994—1995年先后7次提高鲜奶价格,将牛奶由每公斤0.80元提高到1.44元,羊奶由每公斤0.70元提高到1.30元,提高的幅度分别达80%和71%,仅提价一项1995年向农民让利91.7万元,而同期奶粉平均销售价格仅提高10%。二是实行价外补贴。烟叶收购按照省上的价外补贴政策,1995年向农民补贴133.56万元;鲜奶收购根据奶畜户交售的鲜奶数量,对本县奶农给予每公斤0.07元的价外补贴,无论奶价涨跌,价外补贴保持不变;鲜茧收购每公斤给予 0.3元的价格外补贴,1992—1994年共补贴47.68万元。三是产品全额收购。 农户生产的烟叶、蚕茧各个等级,都全部由龙头企业收购。1995年遭到百年不遇的特大干旱,烟叶质量下降,县烟草公司在坚持国标的前提下,按质量等级指标的下限收购,让利于民,不让烟农受到损失。千阳蚕茧的黄斑茧、下脚茧、双宫茧高达10—12%,县缫丝厂坚持全部收购,宁愿自己受损也不让农民吃亏。两个龙头企业年消化低次烟210多吨、 下等茧270吨,价值10多万元。四是实行保护价收购。为了保护农民利益 , 龙头企业根据农户生产成本,制定了收购保护价。1995年鲜茧市场 价格下跌到每公斤11.28元,缫丝厂背上了巨额亏损的包袱, 但龙头企业没有把风险全部甩给农民,坚持按每公斤14.68元的价格收购湿茧, 这个保护价格水平比市场价高出30%。
2.承贷转贷,扶持基地生产。千阳县是一个贫困山区,农民收入水平低,许多地方刚刚解决温饱问题,资金短缺是农产品商品基地建设的一大难题。为了加快农产品基地建设步伐,增强农户利用银行信贷资金的能力,采取了两条措施:一是“转弯贷款”。即由龙头企业作为承贷主体,以自有资产作抵押,从银行贷款,再转贷给农户,然后从农户交售农产品收入中按计划扣收,最后由龙头企业还贷,解决农户发展生产的资金困难。县乳品厂先后承贷投放资金96万元,并给农户贴息5 万多元。1995年承贷投入资金34万元,扶助300多农户购买奶牛80多头, 奶山羊700多只。二是贷款贴息。由农户向金融部门申请贷款, 龙头企业担保,县财政给予贴息。几年来全县发放扶助贴息贷款143万元, 财政贴补21.5万元。
3.系列服务,赊销生产资料。龙头加工企业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助行政或行业管理权力,建立健全了社会化服务体系,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系列化服务。奶畜生产建立服务实体16个,从业人员80人(其中技术人员60名),村级配备131名农民防疫员, 全县设立收奶点13处,收奶线路120公里,收奶员126名,收奶车3辆;烤烟生产建立11 个烟站,技术员45人;蚕桑生产建立11个乡镇蚕技站,技术服务人员48人,投资74万元建起14座烘茧灶,建小蚕供育室146座。 提供的主要服务是:①免费供应良种。烤烟种子每公斤达260元,全县年需烟种100多公斤,价格3万多元,全部由烟草公司免费提供。②赊销生产资料。 龙头企业贷款购买农膜、农药、化肥等农业生产资料,先按种植面积赊销给农户,从农户交售产品收入中扣还。1995年县烟草公司赊销农膜70多吨、专用化肥156吨、农药2.5吨,价值74万元。蚕技站平价给农民供应蚕盘5000个,方格簇1.7万个,蚕网3000片,蚕药4.2吨。③进行技术培训。举办各类技术培训班182期,接受培训的农民达2.5万人次,技术服务覆盖了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农业10大实用技术推广覆盖达到85%以上。
4.采取经济措施,制定优惠政策。千阳县在贸工农一体化改革中,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措施,协调各方利益关系。①县里每年在农林特产税中划出20%作为贸工农一体化建设基金。②经济田按能承包,全部用于发展烤烟、蚕桑、果品等多种经营生产,并合理确定承包指标,承包期不少于15年。农户在口粮田、责任田建立的桑果园,发给树权证,长期经营不变。③农户进山栽果建园,兴办林牧场,可优先承包山吊庄,承包期可延长70年。④龙头企业每年从利润中拿出1—3%的资金,扶持基地建设和中介组织的完善。⑤奶畜户购买一台青贮切割机补助250元; 建一个永久性青贮窑补助20元;给购买莎能种公羊办配种站点的单位和个人,每只种羊让价200元;黄改奶配种减少配种费6元;给饲养黄改奶母牛并挤奶成功的群众发给40元的奖励;黄改奶示范村给购买黄改奶后代母牛的群众补贴牛价20%。⑥对于种植大户,面积、产量和收入达到规定指标的乡村干部,由县上奖励招工指标使其子女进龙头企业。⑦对贸工农一体化生产作出贡献的农户、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全县共奖励种养大户468户,发放奖金1.2万元,奖彩电87台、自行车300辆。
5.税利返还,弱化市场风险。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及时兑付农民交售的产品价款。县烟草公司先后贷款390万元, 当场兑付农民烟款。县乳品厂坚持每月10—20日兑付奶款,从不拖欠,全年流动资金贷款240多万元,其中用于兑付奶款150 多万元。 县缫丝厂在贷款总额达1550万元,严重亏损的情况下,也及时兑付农民茧款487万元。 二是坚持不把利益损失推向农民。1995年由于频繁停电,县乳品厂设备出现两次故障,为了保护农民利益,乳品厂坚持正常收奶,及时联系将鲜奶向陇县、县功的兄弟乳品企业调送鲜奶3.5万多公斤,企业自己承担了1万多公斤鲜奶变质的损失。县烟草公司在大灾之年收购不亏农民,仅调往南郑的12车皮烟叶因降等直接损失10.7万元。三是对烤烟投雹灾保险。1994年由烟草公司出资4.7万元为全县烟田投了雹灾保险, 将自然灾害的风险部分转嫁给保险企业。四是给乡镇返还部分税利。农产品基地的生产组织责任主要由乡镇承担,为了调动乡镇积极性,减少生产环节的损失,县上规定乡镇完成农林特产税的,按10%返还给乡镇,超额部分全部留给乡镇。乡镇烘茧灶除由龙头企业付给加工费的同时,按烘烤总量,每公斤干茧返还利润2元。
三、强化利益连接和调节的措施
从总体上看,千阳县贸工农一体化还处在发展的初级阶段,正在向农业产业化的目标迈进。深化这一改革,今后还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注意做好工作:
1.以保护农民利益为重点,强化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保护农民利益应从两方面着手:一是继续完善利益连结机制,引导龙头企业采取让利、服务的各种经济措施,将加工、经销环节的利润向农民部分返还,真正把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户当作产业化的“第一车间”、“第一道工序”;通过合理配置资源和合作服务,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协调发展一、二、三产业,提高农业的比较利益;通过制度创新,实现对内有效地稳定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对外参与市场竞争,二是要强化农民的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面对市场不景气的状况,要教育和引导农民正确对待市场波动。要树立信心,与企业携手渡难关。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适度扩大规模经营,积极发展种养大户、农业车间等规模生产经营组织,这也是实现农业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一个有效途径。
2.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本平衡点,确定合理的价格杠杆体系。价格是农户与龙头企业的主要利益纽带,适当提高农户产品价格,对于保护农民利益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龙头企业确定农产品收购价格,不能一味地提价,以牺牲企业利益来保护农民利益,而要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及时向农民反馈市场信息。在供过于求时,要稳定或适当降低收购价格,指导农民减少生产总量,在提高质量上下功夫;在供不应求时,则适当提高收购价格,刺激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增加生产总量,为企业提供更多的原料,以增加和保证市场的有效供给。
3.延长产业利益链条,逐步形成各个产业组成部分的平均利润率。千阳县应在现有贸工农一体化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扩大龙头企业生产规模,继续兴办新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或配套服务企业,延长产业化利益链条,创造新的附加值,增加产业化体系中的利益总量,为实现各个环节上的平均利润率创造条件。
4.实行风险基金制度,弱化市场风险对农民利益的冲击。千阳县贸工农一体化中无论是龙头企业,还是农户,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还比较薄弱。风险基金不能只从龙头企业利润中提取,应当从县乡财府、农民交售产品价款中共同提取,特别是在生产形势和市场畅销的时候,可以从农民利益中筹集风险基金,因为这是保护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需要。与此同时,要积极发展合作保险或专门保险企业,将部分市场风险转嫁给保险公司,弱化市场风险对农民和龙头企业的利益冲击。
5.加强政府对产业化过程的经济干预,加大宏观调控中利益调控的力度。政府必须用政策指导龙头企业建立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加大地方财政对农业产业化的投入力度,要运用各种经济手段,制定和完善优惠政策,协调和组织各种生产要素的优化组合,促进农业生产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由单纯追求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6.积极创造条件,向紧密型产业化实体过渡。随着农业产业化的不断发展,千阳县贸工农一体化改革可借鉴外地经验,龙头企业吸收基地农户参股,引进股份合作机制,参股农户按照章程规定拥有龙头企业赋予的管理、监督权,龙头企业对农户在技术、资金、运销等方面承担一定的义务,利润分配严格实行按股分红制度,使产加销各个环节,贸工农各个组成部分有机地结合起来,更有力地开发产业优势,加速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新体制的建立,促进农村经济的更快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