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军炮兵防空兵学院南京校区学员十三大队39队)
近年来,军队加大从严治军力度,各项战备训练任务日益加重,加之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和各种现实问题刺激等因素的影响下,部队基层官兵中的部分人员由于工作压力、生活紧张、利益碰撞等原因,出现一系列心理失衡、情感脆弱、情绪偏激等问题,进而产生心理障碍。做好基层官兵的心理教育疏导工作,已成为提高官兵全面素质、加强队伍战斗力建设不可或缺的基础性工作。因未经过系统的学习,今天在这里抛砖引玉,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当前军人心理特点及常见心理障碍
(一)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人的心理分为心理正常和心理不正常,心理正常包括心理健康和心理不健康,而精神疾病属于心理不正常的范畴。
心理健康的标准:1、具有正常的学习能力。2、具有健康的人格。3、具有良好的社会适应素质。4、具有健康的情绪。5、具有坚强的意志。
心理成熟的标志:1、有理想,有主见,不盲目跟风。2、做事果断,不犹豫不定。3、能合理安排自己的时间。4、乐于助人,能让周围的人快乐。5、理性,不用吵闹的方式解决问题。6、重亲情、懂爱情、讲友情。7、善交朋友,尊重他人。8、大度,淡泊名利,淡忘仇恨。
需要注意的是:1、心理不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不良状态。偶尔出现一些不健康的心理和行为并不等于心理不健康,更不等于心理疾病(偶尔的打喷嚏不一定是感冒)。因此,不能简单的给自己或别人下心理不健康的结论。2、心理健康与不健康不是对立的,而是一种连续状态,但是不管心理是否健康,都属于心理正常的范畴。3、心理健康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动态变化的过程。随着人的成长、经验的累积、环境的改变,心理健康状况也会有所改变。
(二)当代军人心理特点
当代部分军人的心理特点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特点:
1、生理成熟基本完成,心理成熟相对滞后。
2、人生阅历较浅,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3、依赖性过强,环境适应能力较弱。
4、自控能力不强,容易出现偏激反应。
5、智力水平普遍较高,人格发展尚不完善。
(三)军人常见心理障碍
军人常见心理问题是指军人在日常学习、训练、生活中经常遇到的,导致心理适应不良的问题。
1、焦虑。焦虑是指过分担心发生威胁自身安全和其他不良后果的一种心境。其主要表现为无端的紧张恐惧,顾虑重重,认为病情严重得无法治疗,或认为问题复杂得无法解决,以致于搓手顿足,坐立不安,好似大祸临头,惶惶不可终日。
2、适应性障碍。简单地讲,适应性障碍就是指一个人对所处的环境不满意,对一般性工作不能完成,对新生事物不能接受,自我感觉不良。适者生存,这是一个不可抗拒的法则。事实上人人都会遇到不如意之事,如家境贫寒、学习、工作和生活条件欠佳、考场失意、恋爱失败、人际关系不融洽等。在困难面前,有的人积极面对,在克服困难中得到发展;有的人则悲观失望、怨天忧人,甚至精神崩溃。造成这两种截然不同的原因不在于外界客观事物,而在于每个人对客观事物的理解和认识程度的不同,故所做出的心理反应不一样。适应性障碍的主要表现有:孤独、抑郁、沮丧、焦虑、烦躁、冲动等等,并由此导致学习、训练和生活能力的明显下降。
3、自卑。自卑是缺乏自信心造成的。自卑的人对自己的能力或品质评价过低,轻视或看不起自己,害怕得不到别人的尊重。自卑的人总认为自己的能力、外貌、个性、品质、自我价值等都达不到理想自我的标准,从而丧失了实现理想自我的信心。总感到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常常表现为在诸多的竞争活动中退缩、害羞、胆怯等。
4、抑郁。抑郁是负性情感的增强,是一种过度忧伤的情感体验。轻者表现为情绪低落、忧心忡忡、愁眉不展、唉声叹气。重者则忧郁沮丧、悲观绝望,感到自己一无是处,毫无生趣,有度日如年之感。对外界的一切均不能引起他的兴趣,因此常常自卑自罪,生不如死,而出现自杀观念或企图。
5、强迫。强迫是指反复从事或企图从事某一动作,或反复出现某种想法、冲动或欲望,明知不必要、不合理,但却难以控制,不自愿地重复去做,形成一种自己对抗自己的心理冲突。
6、与婚恋及生理发育相关的心理障碍。失恋是指青年男女中止恋爱关系。有恋爱就会有失恋,这是恋爱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但不同的青年在失恋后的表现是不同的,有的人失恋不失志,能够从失恋的痛苦中崛起,用事业的成功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最终获得真正的爱情。有的人从此一蹶不振,长期在痛苦的旋涡里不能自拔,心灰意冷、看破红尘、痛不欲生,甚至恼羞成怒,伺机报复。不仅毁了对方,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
7、人际关系敏感。军人是一个特殊的人群,其成员来自于五湖四海,生活习惯、处事方式具有明显的地区性差异,加上每个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心理需求不同,容易影响到人际间的心理相容性,导致人际关系敏感,甚至产生多疑、紧张、焦虑、恐惧和敌对等症状。影响人际交往的最大障碍是不良的“自我”心理:自私、自负、嫉妒、猜疑、自卑和孤独。
二、心理障碍早期正确识别
心理障碍主要只是根据其症状表现来判断。早发现、早疏导、早治疗,不仅是部队建设的需要,同时也是对当事人的负责。这里就怎样早期发现心理障碍做简单介绍。
1、睡眠障碍。睡眠障碍是大多数心理疾病最常见的早期症状之一。正常人偶尔也会出现睡眠障碍,但次日会感到困倦乏力,精神状态差。心理障碍病人的睡眠障碍,早期常表现为对睡眠的需要减少,尽管其睡眠时间大为减少,但仍可感到头脑特别“清醒”。睡眠障碍的表现形式:入睡困难、易醒、早醒、睡眠感缺乏。如果平时一贯睡眠比较好,在某一阶段变得不好了,要考虑心理障碍的可能性。
2、记忆障碍。记忆障碍也是部分心理障碍病人的早期症状之一,表现做事丢三落四,甚至记不清刚说过的话和刚做过的事,常伴有精力不集中,眼神呆滞。如果平时一贯记忆比较好,在某一阶段变得记忆不好了,要考虑心理障碍的可能性。
3、性格改变。“江山易改本性难移”,正常人性格是难以改变的。但是心理障碍者则可出现明显的性格改变。比如①原来活泼好动,乐观合群,善交往的外向性格者,可变得沉默寡言、孤独,对原来合得来的亦疏远不言,对周围环境和事物的兴趣明显减少。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②平时性格温顺、涵养很好的人,变得常无故发脾气,无理取闹,纠缠不清。③原来奉公守法、工作负责、勤奋上进的人变得无组织无纪律,工作疲沓,不负责,生活懒散,整日卧床,衣食住行常需他人督促等。在正常人群中,各人的性格差别很大,应注重与其原来的性格对比。如果从某时起,某人无特殊原因发生明显的性格改变,就要考虑到有心理障碍的可能。
4、情绪反常。正常人的情绪反应不论喜怒哀乐,均与外界环境和思维内容协调一致,并具有一定的自控性。心理障碍者的情绪改变常毫无原因,或因小“刺激”引起大“反应”。如:①情绪异常高亢,爱管闲事,喜与人争执,常提出一些不符实际的构思或设想,整日喜气洋洋,过分热情主动,充满着幸福感。②情绪异常低落,整日抑郁寡欢,愁眉苦脸,长吁短叹,感到生不如死,周围一切都是灰暗的。③情绪多变,易哭易笑,变幻莫测。④情感倒错,如听到不幸的消息反而哈哈大笑,得知高兴的事反而唉声叹气。凡不能以人之常情解释者,或者虽事出有因,但情感反应过度,超出常情者,都要考虑有心理障碍的可能。
5、敏感多疑。多疑亦常是心理障碍者早期表现之一。这类人情绪紧张恐惧,惶恐不安,坐卧不宁,好似大祸临头,整天疑神疑鬼,对某些事物变得特别敏感,对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倍加注意。如看到有人在旁讲话,就想是否在议论自己,甚至别人咳嗽也以为是影射自己;或把领导的一般谈话也认为是针对自己的。甚至有时认为广播、报刊、电视、影片内容亦与自己有关等。和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这种怀疑虽经事实证实而否定,但患者坚信不疑,无法说服。这种没有事实根据,病人又坚信不移和无法说服的病态思维即为妄想。
6、行为异常。这是心理活动异常的外在表现。一般明显的行为异常,如大吵大闹比较容易识别;有被害妄想者可对妄想对象突然发生攻击;躁狂病人可有过份装饰、“慷慨解囊”、干涉闲事等表现;抑郁病人常呆坐呆立,欲泣或默不作声;具有幻听的病人常侧耳细听,或作出对空谩骂等相应的行为反应。但有些病人表现为逐渐生活懒散、活动减少、动作迟钝、孤僻不合群,或到处闲逛、终日无所事事,不务正业,动作刻板重复;甚至收集一些废品奉为至宝,或动作姿势怪异等;有的病人做事丢三落四,经常失落日用品,忘记许下的诺言或应该完成的任务;工作中常发生差错,工作效率明显减退,也应引起警惕。
当然,判断是否存在心理障碍,还需要注意以下五点:
1、症状的捕捉往往由比较而来;2、症状是相对的概念;3、症状的可变性;4、症状的严重性;5、防止诊断扩大化。
三、基层开展心理疏导六个关键词:
受专业知识的限制,基层干部骨干开展心理疏导形式形式方法也较为单一,能够处理的问题也是比较简单的,对疑有心理异常迹象者,应及时进行疏导,感到无法处理的要及时请求专业援助,以免延误治疗,并防止各种意外。这里就基层干部骨干疏导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六个关键词:进行一下介绍:
(一)赞美,拉近彼此间的距离。有一段话是这么说的:你可以用强制的命令让战士听你的话直到你不在跟前;也可用枪威逼某人,要他乖乖地交出钱包;还可以用体罚或恐吓的办法使小孩服从于你。但是,这些粗暴的办法只能造成一种极为不良的反应。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多年前,伦敦一位青年希望成为一个作家,但他仅读了4年书,他的父亲因为付不起债被捕入狱。他找到了一个工作,在一间老鼠肆行的货房中粘贴黑油瓶上的签条。他常常在深寂的夜里偷偷出去,将自己撰写的一篇篇稿件付邮,以免人家笑他一篇篇的故事被退稿拒绝。最后,伟大的一天到来了,终于有一篇被接受了,实际上他没有得到一先令的报酬,但一位编者称赞了他。由一篇故事刊出所得的称赞及承认,改变了他的一生。如果不是因为那个鼓励,他或许终身还在没有前途的工厂中工作。而这个人就是狄更斯,英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字家之一。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林肯也曾说过:人类本质里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被人赞美。这种渴望无时无刻不啃噬着每一个人的心灵。伟人渴望得到他人的赞美与肯定,我们普通人更是如此。因此在疏导过程中要用好赞美这一有力的武器,尤其是对有自卑心理的官兵更要如此,通过赞美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让官兵感到你懂他,你关注他,心中的“结”想和你说。
(二)倾听,“听”比“说”更重要。倾听,是心理疏导中的一项基本技术,同时它更是疏导者对心理疏导本质的正确理解和对疏导对象的人格尊重的重要体现。疏导者应当把主要的时间留给对方去表述内心的困惑与苦恼,自己只需认真倾听和适时插话便可。我们的官兵很多都是十分敏感的,如果你的表情、姿势让他感到你不在用心听或愿意听,他就不想再讲下去。你不知道何时引导对方,你没有观察到疏导对象的非语言信号,他也都有可能中止诉说。下面这些行为是在会谈时应该避免的:目光游移不定、东张西望、低头,双手抱臂于胸前、身体移动过频、脚有节奏地踏动、腿晃来晃去、扳手指关节发出“啪啪”声。这些行为表明你心神不定,或是不在意、不关心他说什么。好的行为是:身体微微前倾,注视正在说话的人,微笑并不时点头,表示你对他说的很感兴趣;适当地提问,表示你一直在用心听他说,同时起到引导他把当前话题深人下去的作用;适时表达你的同感、坦露自己的内心想法,让疏导对象知道别人也有同样的情感体验,从而化解自己的压力。
(三)换位,启发对方换位思考。官兵中流行一句话——“你不懂我”,其实是你不能理解我。同时也还流行一句话——“你懂的”,其实是你能理解我。这反应出我们每个人是多么的渴望被理解。不管是理解还是被理解,这都要求我们的官兵学会换位思考。通过“换位”进行思考,就会少一些误解多一些体谅,进而可以有效地拉近彼此间的距离,这是一种简单易用的的疏导手段,尤其是在解决官兵矛盾、不理解等问题方面。引导官兵换位思考上,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讲道理,比如:《论语》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还比如:人们常说“养儿方知报母恩”,当我们从子女“换”到父母的位置时,经历过养育儿女的艰辛后,回过头想想,父母为我们付出的真是太多太多了,这时我们才会懂得父母博大无私的爱,才能体会出那无法回报的恩。也可以通过一些形象的故事,比如:妻子正在厨房炒菜。丈夫在她旁边一直唠叨不停:“慢些、小心!火太大了。赶快把鱼翻过来、油放太多了!”妻子脱口而出:“我懂得怎样炒菜,不用你指手画脚的。”丈夫平静地答道:“我只是要让你知道,我在开车时,你在旁边喋喋不休,我的感觉如何……”
(四)平等,共同探讨问题所在。平等在做心理疏导时非常重要,这直接决定官兵是否愿意向你倾诉。一是平等意味着接纳,既接纳疏导对象积极、光明、正确的一面,也要接纳其消极、灰暗、错误的一面;既接纳和疏导者相同的一面,也要接纳和自己完全不同的一面;既接纳疏导者喜欢、赞同的一面,也要接纳疏导者厌恶、反对的一面;既接纳疏导对象的价值观、生活方式,也要接纳其认知、行为、情绪、个性等。二是平等意味着不以长者自居,要平视而不俯视,与对方坐在“一条板凳”上谈心。有些同志谈话时习惯于“高高在上”,板着面孔、语气生硬,这样就很容易造成心理上的距离感,会让人感到拘谨,自然也就不会说真心话,达不到效果。要讨论而不是训话,如果我们一味按照自己的观点将对错强加于对方,将很难避免在彼此间筑起一堵无形的墙。我们有些同志在找官兵谈心的时候,常常会以训人的口气去交谈,指手画脚的点评,把谈心搞成了说教甚至审问,这样就打破了对方的心理平衡,很难进行交流。
(五)保密,尊重隐私严防泄密。心理疏导过程中可能会涉及疏导对象某些方面的隐私或秘密,那么我们对这些内容要给予接纳和保护,不去赞赏或批评,也不随意传播。对疏导对象暂时不愿透露的隐私,我们可以通过承诺保密,打消他得顾虑,而不应强行逼问,除非涉及危害公共安全等问题。对疏导对象主动诉说的秘密或隐私,不必评价,也不应进行干预,更不能因为好奇而“打破砂锅问到底”。事后一定严防泄密,不能因一时疏忽或一时兴起甚至是炫耀而肆意传播疏导对象的隐私,一旦让他感到别人谈论自己的隐私,那么疏导双方之间的信任将岌岌可危,而且很容易造成更严重的后续问题。
(六)形体语言,善用动作表情。一是表情的运用。例如,当所谈内容很重要时,要表现出庄重严肃;当谈话对象认真述说问题时,要表现出重视关注;当交谈出现友好气氛时,要表现出和颜悦色;当谈心对象怒气冲冲时,则要表现出镇定自若,从容发话。二是动作的运用。动作运用得当,能起到“无声胜有声”的作用。比如,在对方神情沮丧、情绪低落时,握住对方的手,拍拍对方肩,能起到传递情感暖流的作用;在对方说话时,时而赞同地点点头,能给对方以鼓励。动作的恰当运用,一方面可以加重疏导者说话的语气,另一方面可以影响对方的心理,起着启发和吸引作用,提高疏导效果。当然,动作要服从和服务于疏导内容的需要,不可太多太频,多而不当只会令人厌烦。三是目光的运用。目光是心灵的窗户。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的目光注视对方要适当,如果直愣愣看着,会使对方感到拘谨,但老不看对方也会被对方认为是冷落、瞧不起人。因此,在疏导过程中,疏导者要时而看疏导对象一眼,会使对方感到愉快。人的不同目光包含着不同的含义,如赞许、惊讶、恼火、友好、怀疑、仇恨等等。一般情况下,疏导者的目光应柔和、自然。
论文作者:王鹏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8年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4
标签:心理论文; 心理障碍论文; 自己的论文; 官兵论文; 的人论文; 对象论文; 情绪论文; 《航空军医》2018年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