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中历史学法指导,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是前提,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关键,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吃苦精神是保证。
关键词:高中历史;学法指导;学习兴趣
1.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自觉学习的先导。 有历史兴趣的同学不必说,缺乏历史学习兴趣的同学,该怎样培养兴趣呢? 明确学习目的是根本。 今天的高中学习是为今后读大学做准备的,而上大学是要经过选拔性考试的。 高考竞争是残酷的,要想不被淘汰,高考要考的科目你都得认真学习,都应当有兴趣。
2. 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学习历史是一个循序渐进、长期积累的过程,决非一时一段的努力所能达到的。 因此,只有注重学习方法,方能事半功倍,适应高考形势的要求。
2.1把握学习的各个环节。 学习过程有哪些环节,并非每个同学心中有数。 要想提高学习效率,课前预习、课中听讲笔记思考质疑、课后及时练习复习等环节一个都不能落下。 课前预习有助于课中针对性地学习,突破重点难点,大大提高学习效率。课中听讲要认真、要始终有激情。 如果上课不认真听讲,指望下课后再复习,这是本末倒置的,也是行不通的,因为一天中能被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仅仅晚自习第一节课。 为了保证课堂效率,在时间上每节课应着重抓住两个环节,一是一节课的开始。 预备钟一响,就应迅速进教室,做好准备工作以便迅速进入听讲角色。二是一节课的后半部分。 这时人已较困,注意力难以继续集中,希望同学们自我暗示,提醒自己保持注意力。 上初中我们在学习语数外时是有笔记的,可是历史等科目因为各种原因没有笔记,日久养成了学习历史不记笔记的坏习惯。 作笔记能培养思维的严谨性,同时也是一次对知识的理解记忆过程,十分重要。 思考和质疑是搞好学习的关键。 子曰:"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爱因斯坦说过:" 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质疑" 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 我们的学生面子观很重,不愿质疑,这是学习的一大碍。 至于复习,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原理,新知识在初期是最易遗忘的,此后就逐渐难以忘记。 所以课后要及时复习。
2 学会动脑筋。 动脑筋话好说,事难做。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如何动脑筋?如学习时我们不就事论事,而是能站在一定高度看问题;再如学习时我们可以先联系相关、相近或相反的知识,再把它们进行比较,找出其异同点,最后升华得出规律性的认识。" 联系→比较→升华" 就是一个开启思路、动脑筋的好路子。
2.3注重学习历史概念。 历史基本概念源于历史事实,它是构成历史知识体系的基本细胞。 高中历史许多概念比较抽象,诸如" 革命" 、" 改革" 、" 改良" " 亚洲的觉醒" 、" 新民主主义革命" 、" 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等,这些概念的学习必须结合政治常识方能完整准确理解。
2.4区分课本中一般性的叙述和归纳性的结论。 学生们在读历史课本时,总喜欢把课本从头到尾一直读下来,动脑筋不多。考试时总是自己想破脑壳找结论,结果还往往是错的。 其实,好多典型精彩的结论课本已经给出,只要我们在读书时多用点心注意区分课本中一般性的叙述和归纳性的结论就行了。
2.5理清主线,建构体系。 历史知识的特点是具体性、过去性,且知识点繁杂。 其实任何一门知识之所以被称为科学,就是因为它有完整的学科体系,学习历史时我们要善于抓住其学科体系。 如学习世界近现代史,我们可以以" 资本主义生产力" 为主线,抓住每个阶段的经济、政治、国际关系、民族解放运动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方面的辅线来建构体系:14 ~ 16 世纪,资本主义萌芽→17 ~ 18 世纪,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8 世纪晚期 ~ 19 世纪中期,工业革命→19 世纪晚期 ~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第二次工业革命→20 世纪40 年代中期 ~今,第三次科技革命(详细体系略)。 科学的知识体系,能帮助我们理解各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提高我们驾驭具体知识的能力。
3. 有持之以恒的毅力和吃苦精神
要想成功,先学会吃苦,要有持之以恒的毅力。 爱迪生说过:" 什么是天才? 天才就是一分灵感加九十九分汗水" 。 谁不祈盼成功? 但却不是每个人都能成功。 奥秘在于,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吃苦。"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艰苦的劳动,成绩是来自日积月累的结果。 荀子在枟劝学篇枠中就曾这样论述勤与学的关系:"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勤奋的人,不一定都能领略成功的喜悦,但他们的心灵却比任何人都充实。
【1】严彬彬.新课程下高中历史生活化教学初探Ⅱ】.新课程学习(oe),2012,1 1(8)
【2]$nJ青.浅谈高中历史备课中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Ⅱ】.现代教育,2013,12(4)
【3】史晓晨.浅析高中历史探究性学习Ⅱ】科教文汇(中旬刊),2013
论文作者:郭丽遐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历史论文; 知识论文; 体系论文; 世纪论文; 高中历史论文; 课本论文; 都能论文; 《文化研究》2016年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