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与社会的日益进步,城乡一体化的脚步不断加快,在此背景下,必须要做好“美丽乡村”的建设工作,从而为乡村建设工作注入新的内涵。新型城镇化提出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特别强调城镇化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这使得乡村地区的景观规划与治理成为乡村规划的重点。广大乡村作为展示不同乡土地域特色的重要载体,如何利用景观规划设计手法科学地引导乡村规划实施,使得乡村景观规划真正体现乡村人居环境景观特色、展示乡土风貌是本文重点思考和探究的话题。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乡村景观;规划设计
1、前言
在乡村的建设中,乡村的发展不仅仅只是经济的发展,而乡村的保护,也不仅仅是停滞不前。乡村的保护与发展,并不矛盾,其乡村的本质问题是目关短浅的拜金与自身文化不自信所造成的。我们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人,而发展的目的,也是为了人,归结于一,都是为了培植出适合我国乡村发展的途径,发展和保护,对于乡村来讲是统一,本质是一体的,其目的都是为了乡村的独特价值。
2、乡村景观规划原则
2.1保护自然生态环境
自然环境为人类生活提供必要的光照、水分、温度以及食物等,是人类生长繁衍的基础。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时应以保护生态环境及尊重生态环境为原则,通过科学规划和先进施工技术,将自然生态景观和人类社会有机融合到一起,真正形成一个生态和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乡村环境。因此,在乡村景观规划时,应制定合理开发制度,以保护资源和环境为原则,对乡村自然资源进行可持续开采、经营和开发。
2.2尊重地域文化特色
作为中华文化的发源地及我国农耕文化的源头,乡村地区保留着我国较为完整的特色农耕文化。乡村地域文化主要包括历史传统、民俗风情等,是当地农民最大的精神财富。因此,乡村景观规划应按照充分发挥地域特色和保护地区文化的原则,规划设计时突出不同地域文化以及历史特色,以丰富农村居民的文化生活。
3、乡村景观规划的方法
3.1 对乡村地域文化特色进行挖掘及发扬
地域文化是特定区域的人们在长时间的生产劳动中所积累下来的特殊文化,其体现了地区的民俗文化及历史文化风貌,是地区居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新型城镇化景观规划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应当详尽地查阅当地的民间故事、地方志等资料,了解曾对该地区的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现阶段,不少乡村景观设计人员为有条件的乡村规划了家庭农场及生态农村等,在家庭农场周围覆盖绿色植被,使农场呈现出浓郁的乡土文化气息,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游玩。此外,还可以结合乡村的地域文化来设置小型乡村博物馆,在馆内陈设能够反映乡村发展历史的资料,使游客充分了解乡村的地域文化。下图为生态农村示意图:
3.2 对传统村庄的肌理进行优化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不得大幅度改变原有的乡村风貌。新型城镇化并不是创造新的乡村,而是在最大限度确保乡村原有风貌的前提下对乡村的面貌进行合理地优化,从而使乡村焕发出崭新的活力。在实际的乡村规划设计工作中,设计人员应当致力于创造自然温馨的乡村格局,对相关生活设施进行合理地规划与改造,改变突兀的基础设施布局,为居民们呈现出便利、和谐、舒适的生活环境。
在设计过程中要做好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对乡村的自然景观资源进行开发与挖掘。景观设计人员应当与村民们进行深入的沟通交流,收集村民对乡村规划设计工作的意见与建议,从而不断地完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景观设计应做到商民分离
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步伐加快,许多乡镇企业逐渐发展起来,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工业企业布局和景观规划不合理,容易导致乡村地区出现夏季热岛效应、空气污染等问题。因此,在景观规划使应该将工厂区和居民区进行有效区分,对工业厂区进行景观设计时应注重热量排放与吸收效应,厂区绿化植被不易宜过于茂密;而对居民区进行景观设计时应主要突出宜人特色和绿化带设计。
3.4 打造宜人的乡村生活空间
道路对于乡村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其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还为乡村经济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乡村道路是乡村空间中的脉络,乡村中的道路或弯曲、或笔直,纵横交错,创造出了独特的乡村地理面貌。在“美丽乡村”景观规划及设计工作中,必须要注重打造宜人的乡村生活空间,这是因为如果乡村生活空间设计不合理,则可能对居民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在实际的景观规划设计工作中,应当对破损的道路进行修复、调整规划不科学的路线,切实地为乡民的生活提供便利。近年来,乡村居民的健康意识逐渐加强,因此,需要做好公共设施的规划设计工作,在增加公共设施的过程中,应当考虑当地居民的日常生活习惯,将公共设施设置在人员流动较为集中的区域,同时,要注意提升周边环境的安全性,不宜将公共设施设置在杂草丛生之处,从而防止乡民被蛇类毒虫咬伤。
3.5从植被及地域等方面来开展景观规划设计工作
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气候条件有一定的差异,所以应当结合实际的气候条件来开展新型城镇化并的设计工作。在气候温暖舒适的区域中栽培一些喜暖的花卉,在气候严寒的区域种植耐寒的乔木,总之,应当依据区域的气候特点来布置合适的植物,使植物点缀乡村。不同地区水体条件也存在这一定的差异,北方乡村降水稀少,天然水体较少,而南方乡村常有“小巧、流水、人家”之景,湖泊、池沼密集,因此,就水资源规划设计而言,南北乡村应当是有所不同的。
南方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应当利用具有当地特色的水生植物及浅水植物,在湖泊、河流附近种植水生植物有利于净化水质,增强水体的可观赏性。在北方地区的乡村景观规划中,可以设置一些人工湖泊,喷泉等,从而增添乡村的灵动之美。
4、新型城镇化背景下的展望
(1)保持完整的乡村生产景观。生产力为第一要素,无论乡村景观的功能特色定位成哪种类型,都应该保证乡村完整的农业生产格局。
(2)杜绝乡村美化运动,设计应结合自然,顺应自然,保留乡村景观的本质特征。乡村景观设计应尊重乡村所特有的自然山水资源和文化资源,从乡村所处的实体环境出发,要结合地形、气候、自然等因素,并且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如农田资源的整合,村庄道路的调整,聚落、院落环境的更新等,并不是外在的美化。
(3)适当引入乡村旅游开发,盘活乡村的景观资源。乡村的景观设计可以把乡村景观当作一种旅游资源,但是不能盲目引入旅游开发而干扰了乡村的农业生产和生活系统。
(4)自下而上,以人为本,设计应符合乡村的生产、生活特征。乡村聚落的分散性和活动的自主性等决定了乡村景观的规划设计不能照搬城市的发展模式,应该从乡村景观资源的特征出发,确定其未来的发展方向。
(5)乡村景观规划要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山水资源、乡土建筑、传统文化是传达乡愁的重要载体,乡村景观规划的核心在于让乡村保留山水人文资源,使得传统智慧在新时代农村中延续。
5、结语
新的发展形势下做好“美丽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利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工作的进步,提升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为此,广大的景观规划设计人员应当积极地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实际的工作中遵循各类基本原则,从而促进乡村景观规划设计工作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邓根新.浅谈美丽乡村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清流赖坊南山村为例[J].低碳世界,2017(3):182~183.
[2]付东震.美丽乡村建设若干问题的思考[J].武夷学院学报,201635(7):15~19.
[3]梁国伟.面向实施的美丽乡村建设规划编制重点及建议——以萝岗区黄麻社区美丽乡村建设规划为例[J].江西建材,2017(4):63.
论文作者:施伟星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29
标签:乡村论文; 景观论文; 规划设计论文; 工作论文; 景观规划论文; 文化论文; 地域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