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蔽门制式地铁隧道风机控制研究论文_刘伟

中铁大桥勘测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 南京 210009

摘要:对苏州地铁2号线一个区间隧道和一个车站隧道气温进行测试,在分析现有隧道风机功能与运行模式基础上提出运行模式优化建议。结果表明:早晚间区间隧道风机无开启必要;地铁运营初期排热风机无开启必要;可选取行车对数、隧道壁温、室外气温三个参数作为排热风机的控制参数。

关键词:地铁;隧道;隧道气温;控制模式

1 前言

目前,我国已建和在建地铁线路,其地下车站基本均采用站台设置全封闭屏蔽门的通风空调系统。其隧道通风系统,主要由区间隧道(含辅助线)通风及防排烟系统(简称隧道通风系统)及车站轨行区排热兼排烟系统(简称轨行区排热系统)两个子系统组成[1-3],虽然不同地区隧道风机控制方式基本相同,但在实际运营中,其合理性仍有可探讨之处,如早晚间区间隧道是否具有开启必要性,排热风机选取行车对数作为控制参数是否合理。

2 温度测试

2.1 测试地点选取

选取运营年限不超5年的苏州地铁2号线,对两个紧邻车站之间的一个区间隧道和一个车站隧道气温进行测试。苏州地铁2号线隧道通风为屏蔽门系统模式。

2.2 测试设备选取与测试安排

考虑数据的连续性及测试的灵活性,采用有数据记录功能的温湿度测试设备,每测点设置一台测试设备,获取隧道内各测点连续的温湿度数据。选用仪器参数如下:

表1 测试设备参数表

3 隧道风机功能及现有运行模式分析

3.1 隧道风机功能

区间隧道风机排风系统实现如下功能:

(1)区间隧道通风及防排烟系统

区间隧道通风系统采用双/单活塞风井方案,在与上、下行线区间隧道相邻两个车站的端部分别设置1个活塞风道,共设置4个区间活塞风道。

列车正常运行时系统应能排除隧道余热余湿,同时使隧道内空气压力变化率满足相关设计标准;

列车阻塞在区间隧道时系统应能向阻塞区间提供一定的通风量,保证列车空调器等设备正常运行和为乘客提供足够的新风量;

列车火灾时系统应能及时排除烟气、控制烟气流向,并诱导乘客向安全区疏散。

(2)轨行区排热系统

在车站有效站台范围内站台门外侧的停车线部分,设置轨顶、轨底排热风系统。轨顶排风道和站台板下排风道均采用土建式风道,通过排热风室把轨底与轨顶的排风道汇合,通过风阀的开度调节轨顶排风为60%,轨底排风为40%。

3.2 隧道风机现有运行模式

收集同一气候区内同为屏蔽门制式的区间隧道风机控制模式,如苏州、徐州、郑州、武汉等,具体如下:

(1)区间隧道通风及防排烟系统运行模式

区间隧道通风及排烟主要分为正常运行模式、检修运行模式、阻塞运行模式和火灾运行模式,在各种运行模式中,相同系统的各城市基本相同,只有阻塞运行模式稍有区别,各模式具体工作如下:

1)正常运行模式

列车正常运行时,轨行区排热系统运行,车站两端的活塞风阀开启,区间隧道内利用列车运动产生的活塞作用排除区间隧道的余热、余湿。远期可利用在夏季昼夜温差大的特点,在早晚间开启隧道风机隔站送排风半小时,达到给隧道降温的目的。

2)检修运行模式

当有区间内的施工、检修作业时,由控制中心根据实际情况确定系统运行模式及运行时间。

3)列车区间阻塞运行模式

当列车因故障或其它原因而停在区间隧道内、且停车时间超过一定的时间(2min或4min),运行相应的阻塞模式,由列车后方的隧道风机进行送风,列车前方的隧道风机进行排风,控制阻塞区间隧道的平均温度≤40.0℃,列车空调冷凝器周围温度≤45.0℃,区间隧道断面风速在2~11m/s范围内,保证阻塞列车的空调冷凝器正常工作及车内乘客的新风量要求。

4)列车区间火灾运行模式

列车在区间隧道发生火灾时,根据着火点的位置开启相应的区间事故风机进行送风、排烟的气流组织,向乘客和消防人员提供必要的新风量,形成一定的迎面风速。区间隧道内气流速度控制在2~11m/s范围内,保证及时排除烟气,引导乘客安全迅速地撤离。

(2)轨行区排热系统运行模式

收集南京、武汉、苏州相关设计资料,其排热风机控制模式基本相同。其中,南京、武汉的控制原理为:排热风机选用变频风机,运行中根据行车对数确定排热风机的变频运行状态,行车对数为20对/s以上时,排热风机工频运行,行车对数12~20对/s,排热风机风量取某一定值(如50m3/s),行车对数6~12对/s,排热风机风量取某一定值(如40m3/s)。同时规定地铁运营公司在实际运营过程中,根据初、近、远期线路实际运行情况以及运营管理经验,调节排热风机的运行状态,以达到环控设备节能经济运营的目的。

4 区间隧道风机控制策略及运行模式研究

在现有运行模式中,存在节能空间的地方,主要在正常运行模式中早晚间风机开启和阻塞工况下风机开启时间。

4.1 早晚间区间隧道开启时间

对于早晚间区间隧道是否具有开启必要性,可从苏州地铁2号线隧道测试数据展开分析。测点1(区间隧道测点)和测点2(车站隧道测点)在夏季和冬季的测试数据如下图:

图4-1 夏季测试数据

从夏季测试数据可知,在夏季,区间隧道和车站隧道在车辆运行后和运行前,隧道气温均低于运行时的隧道气温,车辆运行与停运时隧道气温差距在2℃左右。

图4-2 冬季测试数据

从冬季测试数据可知,在冬季,区间隧道和车站隧道在车辆运行后和运行前,隧道气温均高于于运行时的隧道气温,车辆运行与停运时隧道气温差距在1℃左右,隧道气温基本在16.5~19℃之间。

综合夏季和冬季测试数据可知,车辆停运后和车辆运行前,夏季隧道气温基本为一天最低,无降温需求。对应冬季隧道气温,因冬季室外气温较低,且室外气温对隧道气温有较大影响,且冬季隧道气温基本低于20℃,即使随地铁运行年限加长,其隧道气温在冬季基本不可能超过35℃,车辆运行后,在室外低气温影响下,隧道气温呈下降趋势,故冬季车辆运行后和车辆运行前,隧道也无降温必要性。因隧道内基本无污染源,也无排污浊空气需求。

4.2 阻塞工况隧道风机开启时间

对于阻塞工况下隧道风机何时开启,从苏州、武汉、徐州等地铁线路技术文件看,主要有两个时间,其中武汉、徐州为确认阻塞超过2min 时,启动相应的阻塞模式,而苏州、郑州为车辆停在区间超过4分钟时,启动相应的阻塞模式,两种模式均是总体技术文件,基本可认为是经过相关研究和实践论证后的结论,出于安全考虑,阻塞工况下区间隧道风机可在确认阻塞2分钟后开启。

4.3 检修工况下隧道风机开启时间

对于隧道检修,一般发生在车辆停运后,从夏季和冬季测试数据可知,在地铁运营初期,停运后隧道气温不超过26℃,工作人员在此种温度下作业,温度满足人员舒适需求,对于隧道内空气长期作业下氧气不足问题,从隧道气温测试时经验看,在定点作业时间不超2小时时,人员不存在氧气不足问题,故可将2小时作为人员隧道内定点工作开启隧道风机的时间节点。对于变地点作业,因隧道内存有较多空气,在有限人员工作下,无开启区间隧道风机必要性。

5 排热风机控制研究

5.1 排热风机开启时间研究

(1)排热风机开启时间

首先,由测试数据知,运营初期无开启排热风机降温需求,正常运营时可不开启。

其次,在实际运营中,应根据实际需求进行控制,根据合理的控制参数合理的控制排热风机的开启与关闭。

5.2 排热风机控制参数研究

(1)控制参数选取

排热风机设置的主要目的是控制隧道气温和车站隧道事故排烟,而地铁隧道气温又受多种因素影响,如室外气温、车辆散热、车辆发车频率等[4-7],在控制排热风机时,选取哪个参数来控制排热风机,成为排热风机能否有效控制的关键。

开启排热风机的理由主要有三个,分别为车站隧道气温超标、车辆在车站隧道故障、车站隧道发生火灾,当其中一个条件满足时排热风机均应开启。

对于车辆在车站隧道故障、车站隧道发生火灾,排热风机为必须开启,只需车辆故障信号或车站隧道火灾信号排热风机就会开启。

对于车站隧道气温超标,在实际执行中难于把控。首先,已建和在建车站隧道均无法实现隧道气温的全方位连续监测,如要在常年高湿度(常年相对湿度90%以上)且空气中含有铁粉的布置测试系统,需克服腐蚀和设备短路两大难题,且需布置较多的探测器,综合分析,测试隧道气温成本高难度大。

地铁运营初期和室外气温较低的情况下,按照行车对数控制排热风机存在无效控制的情况,根据可操作及各参数相互印证的需要,可另外引入室外气温和隧道壁温两个参数,对室外气温和隧道壁温测试,均可避免测试设备接触隧道空气,且车站范围内隧道壁温变化较小,布置3~5个测点即可完成隧道壁温测试,故引入室外气温和隧道壁温两个控制参数可行。

综合分析,选取行车对数、隧道壁温、室外气温三个参数作为排热风机的控制参数。

(2)控制参数测试与数值选取

1)室外气温

室外气温应测试活塞风井吸风状态时的室外气温,故测点应距活塞风井有一定距离,建议测点距离活塞风井和排风井10米以上,距地面2米以上,车站每端设置三个测点,取每端三个测点测试值平均值。

2)隧道壁温

车站隧道气温呈中间高两端低的状态,故在布置隧道壁温测点时,在车站隧道中点和中点两侧各10米处布置三个测点,在车站端头均活塞风井10米靠近车站一侧各布置一个测点,全站布置5个隧道壁温测点,排热风机控制选取的隧道壁温取各测点测试最大值。

3)行车对数

以行车计划为准。在实际控制中可将行车对数做为输入量,减小控制复杂程度,故排热风机控制选取的行车对数以行车计划为准。

6 结论

(1)在夏季,区间隧道和车站隧道在车辆运行后和运行前,隧道气温均低于运行时的隧道气温,差距在2℃左右。

(2)区间隧道风机在车辆运营前后的半小时无开启需求。

(3)运营初期无开启排热风机降温需求,正常运营时可不开启。

(4)可选取行车对数、隧道壁温、室外气温三个参数作为排热风机的控制参数。

(5)排热风机控制选取的行车对数以行车计划为准。

参考文献:

[1]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Subway environmental design handbook [M ]. 2nd ed. Washington DC,1976:3-55-3-58,1-8.

[2]Transit Development Corporation, Inc. Underplatformexhaust tests in theoronto subway [R].Washington DC,1975:61-65.

[3]王树刚,江亿,朱颖心.北京地铁列车活塞风的实测与分析[J].暖通空调,1998,28(5):47-49.

[4]杨波力,臧建彬,龚伟,宋洁.地铁区间隧道环境温度影响因素分析和预测模型研究[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13,(3):68-72.

[5]董书芸,由世俊.北方城市地铁活塞风对地铁环境的影响规律及其有效利用[D].天津:天津大学,2008:16-53.

[6]王峰,雷波.地铁隧道通风系统节能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2,08(1):172-176.

[7]华正博.活塞效应效率对地铁轨道区排热的影响[J].制冷与空调(四川),2014(2):183-185.

论文作者:刘伟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7/11

标签:;  ;  ;  ;  ;  ;  ;  ;  

屏蔽门制式地铁隧道风机控制研究论文_刘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