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视角的全员导师制实施评价与指导偏好调查研究
——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
陶晗菲,王萍,苏静,朱雅诗,俞雪
(浙江理工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浙江 杭州)
摘 要: 为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浙江理工大学率先在经济管理学院推行全员导师制。本文采用自编问卷对303 名参与全员导师制的2018 级大一新生进行调查。基于数据统计结果,从选择与流动机制、指导模式与内容、考核与退出机制三个方面提出了改进建议。
关键词: 全员导师制;经济管理学院;实施评价;学生偏好;指导模式
大学生导师制起源于英国牛津大学,由温切斯特主教威廉·维克姆首创,导师通过指导一定数量学生协助安排学习计划等,使其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在我国,导师制可追溯至先秦时代孔夫子所提出的“因材施教”,现代本科生导师制由北京大学、浙江大学在21 世纪初率先实施。2018 年,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以下简称经管学院)率先探索全员导师制这一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学校首个大规模推行全员导师制的试点学院。从学生的角度调查对该制度的评价及个体偏好,有助于摸清学生的需求,分析存在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全员导师制,使其发挥更大作用,真正推进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将完善人才培育体系落到实处[1]。
一 问卷研究设计
经管学院目前推行的全员导师制的导师分配方式是由高考成绩占前25%的学生优先与导师进行双向选择,其余学生由学院进行随机分配,原则上每位老师指导同届学生人数不超过6 名,总人数不超过20 人。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2018 级共有学生602 人,本次调查以2018 级全体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计发放问卷303 份,回收有效问卷284 份,有效率93.7%,有效样本中,男生81 人,占28.5%,女生203 人,占71.5%,男女比例为1 ∶2.5,基本符合经济管理学院男女生比例。有效样本约占经管学院2018 级全体学生的一半,因此调查结果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二 数据分析
(一) 全员导师制的整体评价
以全员导师制的推行流程所涉及的前期沟通、实施方式、导师分配、指导形式四个环节设计了12个问项,采取五级制设计,值越大表示程度越高。
电流内环控制器是决定PWM整流器性能优劣的关键[5],用PR替换PI,基本原理是:首先确定比例谐振控制器的基频,当输入信号中包含基频成分时被无限放大,即发生谐振,其他频段增益为零,从而消除静差,实现输入侧正弦电流指令的无静差跟踪[6],其理想传递函数为:
前期沟通环节的总均值为3.04,学生对于前期沟通环节的总体评价不高。实施方式环节的总均值为3.44,学生对于实施方式环节的总体评价一般。导师分配环节的总均值为4.00,学生对于导师分配环节的总体评价较高。指导形式环节的总均值为3.85,表明学生对于指导形式环节的总体评价较高。
综上可见,前期沟通环节及实施方式环节的总体评价明显低于导师分配环节和指导形式环节的总体评价,表明全员导师制在实施前期的设计、宣传、沟通等方面需要进一步优化。
(二) 导师选择偏好
1.学生与导师的沟通宜保持适当频率。绝大多数学生希望每月都能与导师进行一两次交流。
2.学生不仅希望导师能对自己进行课程知识的指导,而且希望能获得科研实践方面的锻炼。在指导内容上,50%以上的学生希望导师对学习方法进行指导,40%-50%的学生希望导师能提供考试指导、课程学习帮助以及科研实践项目指导。
2.3.3 配置网络服务器支持的应用 设定完校园网应用参数以及业务主询后,接着就要定义校园网服务器所支持的具体服务,这个可以在应用配置物件定义的业务中进行选择.在本实验中设定FTP服务器、WWW服务器、E-mail服务器及DB服务器支持的服务分别为File Transfer(Heavy)、Web Browsing(Heavy HTTP1.1)、E-mail(Heavy)和Database Access(Heavy).
(三) 导师指导形式偏好
导师指导形式涉及指导频率、指导方式、沟通渠道、指导风格、组织形式五个方面;除沟通渠道设计为多选题,其他均为单选题,调查结果分析如下:
1.导师的责任心、专业水平、科研能力、人格品质是学生的关注重点。在导师的选择上,经管学院2018 级学生呈现出一定偏好,70%以上的学生希望导师“工作认真负责,指导耐心细致”、“教学经验丰富、专业知识扎实”,50%以上的学生希望导师“科研能力突出、学术资源丰富”、“为人师表、人品性格好”。
依托泊苷/达卡巴嗪进入WHO儿童药物基本目录治疗儿童霍奇金淋巴瘤有效性、安全性和经济性的循证快速评估…………………………………………………… 陈 敏等(19):2593
2.学生倾向于和老师平等沟通。在交流方式上,绝大部分学生认为每次交流以项目驱动、师生之间相互讨论的方式最佳,学生更喜欢与导师直接、面对面沟通交流。
从艺术本体观察,临清架鼓是一种纯打击乐形式,一般由24面鼓、8面点锣和两面大锣组成。鼓锣的大小形状与一般的形制不同。鼓直径约54厘米,鼓面为牛皮,内装有钢丝胆,音色洪亮;锣为铜质,直径在15厘米左右。演奏者左手持锣,右手拿锤,出手干净利落,发声响脆。此外还有“头号大锣”,直径可达1米到1.5米,演奏时需要两人肩抬手敲,音色朴浑厚重。讲究的“架鼓队”十分注重细节,鼓槌要求用檀木或枣木做成,长为34厘米,直径3至5厘米,老艺人们认为只有如此讲究才可能演奏出符合需要的效果。
4.学生希望能够在接受指导的同时,保留自我的想法。在指导要求上,绝大部分学生希望导师对自己的要求可以严格一点,但不要过于严格,应该尊重自己的个人意愿。
(四) 导师甄选机制
该部分主要调查导师资格的获得和取消,共1个题项,3 个选项。在导师资格的甄选问题上,绝大部分学生认为不应该所有老师均担任导师,学院应该进行资格审核,对于指导效果不好的导师或有失师德的导师,应该取消其导师资格。老师的个人专长有所不同,要根据学生的需求对老师进行导师资格的甄选,尽量满足学生的学习成长需要。指导效果不佳或有失师德的导师予以导师资格的取消,也是对学生的一种负责[2]。
3.学生愿意接受传统的指导方式,也乐于采取线上指导等新方式,指导方式呈现多样化偏好。在沟通渠道方面,支持导师通过邮件、微信、QQ 等网络指导的同学占绝大多数,其次是定期集体约见。
三 研究结论与建议
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全员导师制这一人才培育模式总体上得到经管学院2018 级学生的普遍认同。由于每个导师风格及方向较为单一、学院的专业数量多、大类招生背景下专业选择未定向、导师水平层次不齐等问题不断凸显,选择与流动机制、指导模式、考核与退出机制的健全更为紧要[3]。
(一) 选择与流动机制
3.导师相互推荐学生。由于学生在选择时对导师的研究方向等具体情况了解不深入,随着专业知识的学习,学生可能对现任导师的研究方向不感兴趣,而对另一导师的研究方向感兴趣,因此学院应建立相应的推荐制度,允许导师间相互推荐学生,以满足学生对于导师的期望。
图4为硅铝比为3.0、pH值为9.73、导向剂用量为3%、老化温度为60 ℃、晶化温度100 ℃、晶化时间为24 h时,合成的13X分子筛的粒度分布图。13X分子筛的粒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1 μm和1~10 μm;颗粒体积占颗粒总体积的50%时,分子筛的粒径为2.8 μm。
2.充分发挥导师组互补作用。目前不少专业设置了导师组形式但未实现全覆盖,导师组的建立完全采用导师自由组合的方式推行。单个导师的风格相对比较单一且很难转变,而导师组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现导师风格互补。但随着导师组组内学生群体日益庞大,其指导效率下降,为更好实现“因材施教”的育人目标,大一可实施导师组统一指导学生的模式,进入大二后,学生可通过熟悉适应后比较自己更适合哪种风格的导师并进行定向选择。
1.完善信息管理系统。目前学院的信息管理系统比较简单且仅对导师开放,应该完善并充分利用该系统实现师生间信息互通:在系统上发布各个导师的详细介绍(职称、主要事迹、研究方向等),往届学生对导师的评价等,以增加学生对导师的了解;在系统上学生自主补充自己的个人信息(如兴趣爱好、特长等),对导师的期望等,增加导师对学生的了解,避免选择盲目性。
步甲多样性特征主要采用 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Simpson优势度指数C和Pieluo均匀度指数J来表征(马克平等,1994),并采用Simpson指数量化不同月份之间步甲 α多样性的变化(Barlow et al.,2007)。所有指数均运用R语言(R Development Core Team,2011)中的“vegan”包(Oksanen et al.,2012)进行计算。
(二) 指导模式与内容
1.指导频率与形式。学院应推出相应的指导要求,规定导师每个月至少以面对面的形式指导一次,面对面指导可采用集体约见,也可采用个人约见,此外,导师可灵活采用微信、QQ、邮箱等线上指导方式。每学期需安排一次高年级带动低年级的梯队模式的交流活动。
2.指导内容。据调查,大部分学生希望在学习方法、考试、科研、能力等方面得到导师指导,因此导师在制定培养方案时,应尽可能考虑学生诉求,给予相应指导,帮助学生在大学期间获得较为全面的发展,以实现真正的素质育人[5]。
(三) 考核与退出机制
1.完善考核体系。在导师指导的频率、内容、成果等方面设置硬性指标并进行量化,通过信息管理系统进行管理,根据导师指导的效果将担任导师的工作量折算入老师教学的工作量中,以激励导师更加出色地完成工作,督促全员导师制真正落到实处。
2.建立师生互评体系。借鉴“学评教”这一模式,在信息管理系统推出师生互评界面,每学期末开展工作,最终评价为不及格的导师和学生安排谈话,考核不及格达三次的导师或学生,经学院调查证实后,可采取相应的罢免或劝退措施。
3.设立退出机制。针对全员导师制实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无法预估的特殊情况,比如学生在参与导师指导后发现无法适应此模式,或因实习、出国等原因无法参加导师安排的交流活动等,应建立退出机制,允许有特殊情况的学生退出全员导师制,实现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四 结语
如今,越来越多的高校推行全员导师制,这是教育系统顺应时代发展需要、育人需要,重视本科生教育的结果。全程导师,全员育人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不断地总结经验,全员导师制的局限性终会被克服,优越性将会不断展现,未来的全员导师制会对本科生教育起到更加良好且持久的作用。
参考文献
[1] 陈才锜. 普通高中全员导师制的研究[J]. 当代教育科学,2013(24):16-18.
[2] 黄晓巍,林喆,陶贵斌,等.高等院校本科生导师制研究进展[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02):33-34.
[3] 万玺,尹行伦.基于学生视角的应用技术型大学特色专业实践教学满意度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6,3(34):182-185.
[4] 薛毅.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下本科生导师制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2.
[5] 李娟.本科生导师制对大学新生适应性影响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6(04):19-20.
本文引用格式: 陶晗菲,王萍,苏静,等.基于学生视角的全员导师制实施评价与指导偏好调查研究——以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为例[J].教育现代化,2019,6(58):236-237.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58.109
标签:全员导师制论文; 经济管理学院论文; 实施评价论文; 学生偏好论文; 指导模式论文;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