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三声调方言类型研究_方言论文

山东三调方言类型考察,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山东论文,方言论文,类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调方言,单字调类较少,古今调类合并程度较高,声调演变规律独特。山东是汉语三调方言相对较为集中的一个区域,古今调类分合规律颇有特色。本文基于现有的方言资料,对山东省内三调方言的声调作初步考察。

一 三调方言的地理分布及其类型

山东三调方言主要分布在胶东、鲁中、鲁西北一带。胶东地区如威海、烟台、福山、栖霞、乳山、海阳、招远、莱阳、莱西、莱州、平度、即墨、崂山城阳、青岛等县市。荣成市多数乡镇四个声调,西南角的靖海卫镇三个声调。鲁中地区如淄川、博山、莱芜等县市;鲁西北如庆云、无棣等县市。各方言点的具体分布图示如下:

山东各三调方言点的调值列表如下:

阴平(平声)阳平 上声去声

威海 53

(33) 312 33

烟台 31

(55) 214 55

福山 31

(53) 214 53

栖霞 52

(44) 314 44

乳山 53

(34) 214 34

海阳 53

(43) 213 43

招远214

(42)

55 42

莱阳213

(42)

55 42

莱西214

(42)

55 42

莱州2134255(42)

平度2145355(53)

即墨2134255(53)

崂山2134255(42)

青岛2134255(42)

荣成靖海卫

53 (214) 214 44

淄川214

(55)

55 31

博山214

(55)

55 31

莱芜213

(55)

55 31

庆云213

(55)

55 31

无棣213

(55)

55 41

山东三调方言依古今调类分合情况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三种类型:

烟台型:威海、烟台、福山、栖霞、乳山、海阳、招远、莱阳、莱西;

平度型:莱州、平度、即墨、崂山城阳、青岛;

博山型:靖海卫、淄川、博山、莱芜、庆云、无棣。

三种类型方言古今调类分合规律同北京话比较如下:

烟台型方言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的烟台、威海两市。烟台市西部的莱州与青岛市邻近,方言类型与青岛话相同。威海市内荣成西南部的靖海卫镇,调值与烟台型三调方言一致,调类合并类型却与博山型三调方言相同。北京话的阳平、去声两调,烟台型方言合为一类。如烟台话,三个单字调分别是:平声31,上声214,去声55(去声有时收尾上扬,可记为445)。中古全浊声母平声字与去声字今声调读音相同,今读去声55。如:

平度型方言除莱州市外,都属于青岛市。图表显示,北京话去声字,平度型方言无规则分归阴、阳平两类。如平度话,三个单字调分别是:阴平214,阳平53,上声55。中古全浊上声,去声、次浊入声字,今声调读音分读214、53两类,并有大量字阴、阳平两读。如:

博山型方言主要分布在山东中部、西北部。图表显示,北京话的阳平、上声两调,博山型方言合为一类。如博山话,三个单字调分别是:平声214,上声55,去声31。中古全浊声母平声字与清声母、次浊声母上声字今声调读音相同,今读上声55。如:

二 三调方言四声变三调的音变及动因

山东境内的三调方言,无论哪种类型,大致都是由四个声调合并而成的。相对于北京话的四个声调,烟台型方言表现为阳平与去声调的合并;平度型方言是去声分归阴、阳平;博山型方言体现为阳平与上声合并。

(一)阳平与去声合并

烟台型方言阳平与去声合并。单点方言声调系统内部似乎没有为我们提供有用的考察四声变三调的音变线索。比如,烟台话方言中阳平与去声字单字调同音,连读调中的声调读音也相同。

如果将三调方言与周边四调方言联系起来,对照考察,倒是可以发现一些富有启发性的线索。试比较荣成、牟平、乳山等地方言声调读音。

阴平阳平上声 去声备注

荣成 42 35 214 44

牟平 51 53 213 131

乳山 53 443 214 44老派读音

53 (44) 214 44新派读音

荣成、牟平话的声调读音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阴平与上声调的调值相对比较稳定;阳平与去声调的调值常常是几个读音晃来晃去,不太稳定。比如荣成话阳平调有时读454,有时读553,有时快读成53;去声调慢读调值略平,尾部微升,近于334,快读则是44,发音人发音过程中常常带一个轻读的衬音,整体描写,还可记为443。牟平话阳平调快读为53,慢读是553;去声调发音有时是232,有时是33,有时又是332。整体考察荣成话、牟平话发音的语音状况,大致是荣成话阳平调以553为常,去声调以44为多。牟平话阳平调以553为常,去声调以332为多;牟平话、荣成话阳平与去声调调值相近,只不过仍存在着调位的对立。

荣成、牟平话声调的另一共同特点是,阳平单字调553,平的时值较短,降的成分较明显;而处于两字组连调的后字位置时,部分阳平字平的时值一般较长,降的成分极短。音流中后字阳平与后字去声调值极为接近。牟平话绝大多数后字阳平读平调,荣成话的字数则相对少些。

牟平、荣成活目前虽然仍是四个声调,但牟平话、荣成话的阳平与去声单字调调值接近、连读调中调值相同的一些语言事实说明阳平与去声有合并的可能。如果说牟平、荣成两地方言仅仅具有合并趋势的话,那么乳山话老派四个声调,新派并为三个的情况,具体表明四声向三调的音变进程。

我们再来比较烟台型三调方言的声调:

烟台:阴平31上声214去声55

福山:阴平31上声214去声55

栖霞:阴平52上声314去声44

从牟平话、荣成话的四声,到乳山话的新老派差异,再到烟台型方言的三调。方言的空间差异,大致反映出阳平并入去声合并的音变过程。牟平、荣成等四调方言,阳平、去声单字调音近、连读调中音同,大致是烟台型三调方言阳平与去声合并的前奏,乳山话新老派四声三调的差异,大致反映了声调演变的中间状态,烟台型三调方言的形成,则属于阳平与去声调合并这一语音演变的完成。

烟台型三调方言多分布在烟台、威海两市交通相对比较便利、与外界交往相对较多的一些区域,如威海、烟台、栖霞、莱阳等县市,四调方言多分布在山区丘陵,东部沿海,甚至海中的一些岛屿上,如荣成、文登、蓬莱、长岛等县市。海阳市南部县城周围的乡镇多为三个声调,中部山区丘陵之间,多为四个声调。其二,烟台、威海两市的方言,东部声调调值与西部有一定差异,东部如荣成、文登、烟台等县市去声调值一般为高平调44或33等,西部招远、海阳、莱阳等县市方言去声调值一般为高降53或42,与西部相邻的青岛市方言去声调值相近。显然,烟台、威海两市方言的声调无论就其格局,还是就其具体音值,都呈现由西而东,由交通便利区域向山区丘陵逐步推进的过程。即来自西部的一种方言波不断影响烟台、威海各县市方言,或许正是相邻方言的影响,方言的接触,促使本地部分方言声调部分音值发生变化,声调格局被打破,形成三调方言。

(二)去声无规则分归阴、阳平

平度型三调方言去声无规则分归阴、阳平,吴永焕(2005)以平度话为典型个案,对这一问题曾作过具体讨论。

平度三调方言的前身大致是四个声调,平度话轻声两字组连调大致能反映这一点:

胶莱河以东的胶东方言特别是东莱片方言,去声与阳平合并已经成了本地方言较强的一种方言趋势。平度、莱州、即墨等地方言某种程度上也与这一语音规律一致,存在类似的音变。只不过中途受到另外因素的干扰,音变出现了变化。

平度话阴平与阳平连读调中合并程度较高,前字阴平、阳平有六种组合,其中四种组合读音相同,如:

声调系统内部的连读调与单字调,并不是各自孤立的,而是具有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连读调的调值是由单字调决定的,但连读调在确立之后对单字调也有较强的反作用。因此,平度话阴平与阳平连读调合并程度较高,极易干扰去声、阳平合并的音变路线。去声原本是独立的一类,在未完全并入阳平之前极易受到连读调干扰,出现既可归阳平又可归阴平的不稳定状态,从而导致无规则分化。

至于平度方言声调演变的动因,则需要从青岛市整个区域所处的语音环境方面去考虑。平度型三调方言明显处于西部方言声调音值与东部方言声调音值的过渡区域,试比较:

山东东、西部声调调值,以青岛、平度等县市为中间过渡区域,分为两类。东西两股方言波西强东弱,方言接触中,原本与东部烟台、威海地理邻近,同具有阳平与去声合并的音变趋势的青岛周围县市方言,再加上西部强势方言波的影响,声调系统势必受到新的冲击,发生进一步变化。

阴平(平声)

阳平上声去声

荣成42 35 214 44

烟台、威海等 威海53 (33) 312 33

东部方言 烟台31 (55) 214 55

莱阳

213 (42) 55 42

莱西

214 (42) 55 42

莱州

213 42

55(42)

青岛市平度

214 53

55(53)

三调方言 即墨

213 42

55(53)

崂山

213 42

55(42)

青岛

213 42

55(42)

潍坊

213 53

55 31

潍坊、济南等 淄川

214 (55) 55 31

西部方言博山

214 (55) 55 31

济南

219 42

55 21

(三)阳平与上声调的合并

博山型三调方言阳平与上声调合并,实际上,山东中部具有此种调类合并现象的,并不仅仅局限于博山型三调方言,章丘、邹平、桓台等地方言也如此,只不过它们多山一个入声调,不是三调方言罢了。

山东中部方言阳平、上声合并的时代可能不是太早,清人张象津在《论平上去入平五音》中“平分阴阳”的见解以及他在《等韵简明指掌图》中将阳平独立为一调的处理,大致反映出桓台一带方言当时阳平与上声还没有完全合并。

博山型三调方言中虽然阳平与上声单字调已合,但从今方言部分连读调中依然可以看出二者早期分为两类的一点线索。博山话、庆云话的普通两字组连调中,“上声+上声”的连调格式目前依然有两类读音:

博山话、庆云话轻声两字组连调中,中古浊声母平声字与古清声母上声、次浊声母上声字作前字时也不同音。

方言点前字今声调

古声调来源 轻声两字组连调读音

博山 上声55

古浊平 24+54

古清上,次浊上214+55

庆云 上声55

古浊平

55+3

古清上,次浊上213+3

山东中部方言区域阳平与上声合并,并不局限于地理离散的几个三调方言,而是包括地理上相连的章丘、桓台、邹平等方言。阳平、上声大片区域的合并,表明山东中部方言,阳平、上声曾经发生过音值的转移,它应是这一区域早期普遍存在的音变。试比较:

阳平(平声)阳平上声 去声

沂源 213 55 35

31

济南 213 42 55

21

山东中部方言,沂源型调值目前已不多,可以称得上是例外,多数方言为济南型调值。可以推断,近一百年来,山东中部不少县市方言曾经发生由沂源型方言到济南型方言的音变,即阳平由平而降,上声由升而平的变化。

平山久雄(1983,1984)曾讨论了山东西南部古调值到现在基本调值的演变:

阳平 *55(高平调) >*53>51(高降调)

去声 *51(降调) >*41>412(低降调)

阳平 *11(低平调) >*112>13(低升调)

上声 *24(升调) >*34>55(低升调)

平山先生认为音变由阳平55而起,高平55受生理因素影响变降,去声为保持调位对立,发生推链变化,变为低降、低降升。阴平的变化是受生理因素由低平11变低升13,上声则是受阴平13的推动,同时也受到高平调值存在空格的拉动,由24逐渐变为55。

平山先生的音变理论从音理上相对较好地解释了方言由11、55、24、51格局变为13、51、55、412格局的演变。然而这里仍存在一个问题:四声为阴平低升、阳平高降、上声高平、去声低降格局的方言,西起洛阳南部郊区,东至青岛,分布区域较广,是不是本地区所有方言点都同时发生了上述音变呢,都是方言点内部单纯声调系统内部自身因素音变的结果呢?试比较:

阴平(平声)阳平 上声去声

徐州213

55

35 42

沂源213

55

35 31

枣庄213

55

24 42

郯城213

55

24 41

微山213

54

35 41

莱芜213 (55) 55 31

济南213

42

55 21

郑州213

53

55 312

在西起洛阳南部郊区、东至青岛的广大方言区域中,存在着213、55、24、31和213、53、55、312(31)两类声调格局。如果从历史层次的角度分析,结合平山先生的音变理论,213、55、24、31的格局当属本区域较早的历史层次,213、53、55、312(31)属于较晚的层次。如果从共时声调格局强、弱对比的角度看,213、53、55、312(31)格局属于强势方言特征,213、55、24、31格局属于弱势方言特征。两类声调格局、两种方言波目前依然存在着相互影响的情况,即213、53、55、312(31)格局的范围越来越广,沂源、枣庄等方言的213、55、24、31格局,分布范围越来越小。也就是说,213、53、55、312(31)声调格局在形成之后,是以语言扩散的方式不断扩展自己的势力范围的。部分方言阳平、上声调值发生变化,尤其是晚近发生的调值变化,大致是强势方言替代弱势方言接触的结果。即山东中部南部方言,早期原本同徐州等地方言具有相同的声调格局,由于受到西部郑州、开封、济南声调格局方言波的影响,声调系统受到冲击,才逐步发生音变。

目前,山东中部部分方言阳平、上声音值由55、35,变为42、55,调位依然分立,方言调值变化,但调类格局未变,仍是四调,如山东新泰、临沂等地四调方言。部分方言上声由35高化为55,阳平调值却没有发生推链式变化,两类声调音变过程中速度快慢不平衡,出现了合并,有些形成三调方言,如博山型三调方言。至于沂源话声调,由于地处山区丘陵,地理偏僻,声调没有跟随强势方言发生变化,早期的调值形式才得以保存。同一区域三种不同类型方言声调变化的情况也表明:方言接触只给声调变化提供动因,强势方言只是影响方言发展的趋势,方言至于如何变化,还得看自身内外因素相互整合的具体情况。

三 余论

山东境内三调方言的形成,大致是比较晚近才发生的音变。不同区域三调方言,虽然类型不同,音变进程各异,但就其音变的语言环境、形成的动因来看,却有一定相似之处。无论是烟台型、平度型三调方言,还是博山型三调方言,方言接触、声调系统的相互影响是推动声调发展演变的重要动因;方言接触中声调系统发生紊乱,个别声调调值在不稳定状态下不平衡发展,音值趋同,对立消失,是调类合并、三调产生的语音机制。

在解释汉语声调调值的历时演变时,桥本万太郎(1991)曾提出语言扩散说,平山久雄(1997)评述桥本的理论观点时指出:“他曾提出各时代、文化中心的声调调值向周围地区扩散这一理论,用以说明现代汉语各方言中声调调值的分布情形。”平山(1997)自己则认为:“要把声调调值的历时演变看作是由内部原因引起的自律性变化。在这一点上,桥本教授与我两人的看法形成鲜明的对比,当然,我并不否认一个方言的声调调值会受到附近优势方言的影响,但我认为,这种影响只有通过其方言调值系统内部的变化的可能性才能起到作用。”桥本注重外部影响,平山侧重内部系统。山东方言声调演变的具体事实表明,音变过程中既有方言间的接触,又有方言系统自身的历史演变,显然,内、外并重,历时演变与共时接触有机结合,才是探讨音变的一个不错选择。

标签:;  

山东省三声调方言类型研究_方言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