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建筑电气工程的施工中,为了预防安全事故,采用漏电保护技术,用于保护建筑电气工程的安全性。为了提高民用建筑的用电安全性,漏电保护技术得到了人们的认可,大量漏电保护装置被广泛应用。文章从建筑电气工程中漏电事故的原因、漏电保护的原理、漏电保护器的安装以及漏电保护器的保护策略等方面,对建筑电气漏电保护技术进行了研究。
关键词:建筑;电气工程;漏电保护技术
1导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各种电器设备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应用越来越广泛,触电的可能性也在加大,对漏电保护器的使用要求也越严格。漏电保护技术,严格按照电气工程的需求进行规划,确保漏电保护能够满足电气工程的根本需求,避免漏电保护技术中潜在风险或漏洞,建筑工程利用漏电保护技术,全面维护电气工程的安全性。
2漏电保护器的分类
漏电保护器按不同方式分类来满足使用的选型。如按动作方式可分为电压动作型和电流动作型;按动作机构可分为开关式和继电器式;按极数和线数可分为单极二线、二极和二极三线等;按动作灵敏度可分为高灵敏度(漏电动作电流在30ma以下)、中灵敏度(漏电动作电流在30~1000ma)和低灵敏度(漏电动作电流在1000ma以上);按动作时间可分为快速型(漏电动作时间小于0.1s)、延时型(动作时间为0.1~2s)、反时限型(随漏电电流的增加,漏电动作时间减小。当额定漏电动作电流时,动作时间为0.2~1s;1.4倍动作电流时为0.1~0.5s;4.4倍动作电流时为小于0.05s)。选择漏电保护器应按照使用目的和根据作业条件选用:按保护目的选用:①以防止人身触电为目的。安装在线路末端,选用高灵敏度、快速型漏电保护器。②以防止触电为目的与设备接地并用的分支线路,选用中灵敏度、快速型漏电保护器。③用以防止由漏电引起的火灾和保护线路、设备为目的的干线,应选用中灵敏度、延时型漏电保护器。
3漏电事故的原因
3.1熔断丝选择不当
在建筑电气工程现场进行电气设备接线时,会根据线路电流以及设备负载来选择合适的熔断丝。熔断丝过大或过小都会产生潜在的风险,若熔断丝过小,会一直出现跳闸的情况,难以正常工作;若熔断丝过大,当承载的电流超过了相应设备的实际负载时,就无法起到应有的阻断作用,反而会因为电流的持续流过产生大量热量。当热量上升到绝缘层的熔化点时,导线就会因为绝缘层的熔化脱落而使得其直接暴露在外,很容易引起触电安全事故。
3.2缺少定期维护
设备在使用了一段时间后,某些电气元件或者导线会出现严重的氧化现象,绝缘层会失去应有的弹性,电气元件也失去了应有的韧性,一旦将其挪动,就很容易出现裂痕。当再次出现电流流经时,由于裂痕的存在会出现电弧现象,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建筑电气施工中切不可麻痹大意,要树立高度的安全意识,做好设备的定期维护工作,为电气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最基本的保障。
3.3稳压器损坏
电气设备中的稳压器起着稳定电压的作用,稳定的电压能够有效地稳定电流的大小,从而使设备能够在正常工作状态下工作,而一旦稳压器损坏,电路中的电流就会出现不稳定的现象,当通过设备的瞬间电流过大时,就存在烧毁设备的可能。
4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
4.1选择漏电保护器
漏电保护器在建筑电气工程内,发挥阻断的作用,其在电气工程内,主要可以分为继电器、插座、开关三种,要求漏电保护技术根据电气工程的实际情况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建筑电气工程,采用的是商业电,要求漏电保护技术符合场地的实际,特别是漏电保护器的功能,不能仅仅提供漏电断电的功能,还要根据其安装的实际位置及保护装置,检测电气工程的荷载电流,荷载电流较大时,需要自动切断电源,确保电压处于稳定的输出状态,保证电气设备的正常运转。一般情况下,建筑电气工程选择的漏电保护继电器,要在事故的第一时间,迅速驱动开关闭合,闭合的过程中提示报警,除此以外,当建筑电气工程中出现电路老化,操作不规范时,也要发生报警,漏电保护继电器需要承载建筑电气工程的大电流。漏电保护插座,安装在建筑电气工程的公共位置,小额度供电的过程中,漏电保护插座会阻断用电时的危险,不会影响电气系统的运行。漏电保护开关,其在电气工程内,起到阻断和识别的作用,按照电气工程的运行实况,触发端口,保护电气系统的整体,漏电保护开关的功能简单,需配合其它类型的保护设备,才能实现建筑电气工程的漏电保护。
4.2漏电保护器应用的常规接地保护
对于保护接零的TN接地系统而言,传统的接地故障保护措施是采用零序电流保护的方式,顾名思义就是整个线路的三相电流向量之和并不为零。系统中的继电装置出现的整定电流值往往比PEN上的正常漏电电流、谐波电流与三相电中的不平衡电流总和还要大,常达到上百安培数量级。如此一来,系统并不能确保危及人身安全与导致火灾的事故不发生。加装应用漏电保护装置后,能够对余量电流进行检测,指导规避处于正常阶段的漏电电流。
漏电保护装置的应用设置通常为:(1)在TN接地等系统中,在末端插座回路中加强对漏电保护装置的应用,避免因使用可移动或可手持式电气装置时发生电击。应将漏电保护装置的活动电流设置为低于30毫安。若有涌入电流达到150毫安以上时,漏电保护动作的执行时间往往在0.04秒以内;(2)当民用建筑开关电源的总线所设置的过流保护对接地故障的切断反应时间超过5秒,则应装设漏电保护,同时可要求带有延时功能。此时该漏电保护装置的动作激励电流可达到0.5安培,若有电流超过2.5安培,则漏电保护动作的执行时间往往在0.15秒以内,通过最大程度保持电气装置,预防电气故障及火灾。
4.3等电位连接
等电位连接就是把电位相等的地方连接起来。在实际施工中,为了保护接零总线和建筑物暖通管道、煤气管道、总水管等金属管道或装置,常用导线将其进行连接,以达到均衡电位的效果。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一些容易发生爆炸或者火灾的地方。对于单线的220V线路,漏电保护器只能起到间接的保护作用,且容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无法达到应有的灵敏度,无法单独作为保护措施,从而需要通过等电位连接的方法来消除其他漏电设备或者线路间电火花和电弧的产生。
4.4漏电保护器的运行
漏电保护器的安全运行要靠一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来保证。除了做好定期的维护外,还应定期对漏电保护器的动作特性(包括漏电动作值及动作时间、漏电不动作电流值等)进行试验,做好检测记录,并与安装初始时的数值相比较,判断其质量是否有变化。在使用中要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漏电保护器,并按规定每月检查1次,即操作漏电保护器的试验按钮,检查其是否能正常断开电源。在检查时应注意操作试验按钮的时间不能太长,一般以点动为宜;次数也不能太多,以免烧毁内部元件。
结束语
综上所述,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为建筑电气工程提供了安全的保障,规避潜在的漏电风险,更重要的是消除潜在的风险隐患,通过一些具体措施,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建筑电气施工中漏电事故的发生,确保施工人员和居住人员的安全,创造更大的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方辉,靳海洋.浅谈电气工程漏电保护技术的应用[J].技术与市场,2016,12:95+97.
[2]胡凯.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分析[J].门窗,2017,02:107.
[3]鲍大伟.浅析民用建筑电气的漏电保护技术重要性与实际装置应用[J].江西建材,2017,08:219.
[4]黄贵勇.建筑电气工程施工中的漏电保护技术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6,21:272.
论文作者:孙玥玲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6
标签:电流论文; 电气工程论文; 保护器论文; 动作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设备论文; 《电力设备》2017年第1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