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教学模式,颠覆了传统的课堂教学顺序,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教学效果。对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问题进行探讨,在分析目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情况基础上,针对其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几点改进对策,以期促进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合理应用。
关键词:翻转课堂;历史与社会学科;课堂教学应用
目前关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教学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语文、英语、数学、物理等主要学科,关于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较少,有必要加强此方面研究,为教学实践提供参考。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概述
翻转课堂教学理念最早由Large和Platt等人提出,首先被应用到美国中小学学科教学中。英特尔全球教育行业总监Brian在“教育的变革”主题演讲中指出,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的过程,将知识传授过程放在课前,在课堂教学中侧重于知识的内化过程,有利于学习者相互交流,并给予学习者更多自主权,是一种优秀的生本教学方法。美国萨尔曼·汗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早期实践者,通过制作数学教学视频,将其放在网络上,供学生观看和学习,完成基础知识部分的教学。每个教学视频一般为几分钟到十几分钟的时间,着重对某个特定问题进行讲解,教学目标明确,讲解细致,而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二、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缺乏教学资源。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主要具有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升学生思维和实践能力等方面的作用,目前已经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中得到了一定应用。但从实际教学情况来看,由于教学资源缺乏,影响了翻转课堂教学效率和实际成效。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教学主要讨论各历史时期下的社会变迁,知识内容较为博杂,在制作教学视频时,课程内容的筛选较为困难。直接引用网络教学资源,由于网络中许多资源缺乏严谨性,容易影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理解。总体来看,有效的教学资源较少,难以为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提供支持。
课堂结构不合理。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实际运用过程中,课堂结构不合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知识结构不合理,二是课堂时间安排不合理。在知识结构处理方面,历史与社会学科的知识内容横向和纵向的可延展性较高,不仅要进行同代比较,还要放在历史进程中,探讨人物和事件的历史价值。在课堂时间安排上,由于将基础知识教学迁移,课堂时间较为充裕,但在问题交流和探讨过程中,仍以教师解答为主,留给学生的讨论时间较少。
教学评价方法不配套。翻转课堂是一种生本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自主权较高,为确保实际教学成效,构建一套完整的教学评价方法十分重要。但是由于目前翻转课堂教学体系还不够成熟,缺乏配套的教学评价方法,也影响了其应用效果。
三、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合理运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对策
视频制作及教学准备阶段。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受到了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我国引进这种教学模式后,将其广泛应用于各个阶段的学科教学中,成为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方法。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在课前的教学视频制作、学生的自主学习、课上的交流讨论以及教学反思和评价都对其实际应用效果有直接影响,只有把握好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方法,才能实现预期的应用效果。在视频制作和教学准备阶段,教师的任务是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整体把握和详细分析,提炼重要知识点,围绕重要知识点制作教学短视频,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帮助。
比如在“辛亥革命”这部分教学内容中,辛亥革命作为我国近代社会历史的一次重要变迁,充分反映了我国近代化的艰难历程,同时也体现了政权和阶级之间的交替演变。其主要线索可以分为准备、爆发和结果三部分,代表人物为辛亥革命领袖孙中山。教师在制作微视频时,可以对网络上的相关革命活动视频进行剪辑,并穿插语言描述,向学生介绍武昌起义的过程和结果。与此同时,设计一些自测题目,帮助学生检验自学效果,比如武昌起义的爆发时间、辛亥革命的成果等。
学生自学和交流讨论过程。在学生自学阶段,主要通过结合教材和教师在网络上发布的教学微视频,对本课内容进行学习。还是以“辛亥革命”一课的教学为例,学生在自学过程中,通过观看《武昌起义》和《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活动》等微视频,可以对革命团体的建立情况,辛亥革命的组织过程、爆发契机和革命结果进行初步了解,并结合教材中讲述的内容,梳理知识结构,并记录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然后通过在线交流方式,及时与教师或其他学生进行沟通交流,共同探讨问题的解决对策。
在完成自主学习后,进行自我测评,反思学习过程,巩固所学知识。在此阶段,教师应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必要的指导,比如通过教学视频和在线指导,帮助学生合理确定探究主题。教授学生使用思维导图、导学案等方法,科学规划学习过程,记录知识内容,强化理解和记忆。
合作探究及知识内化过程。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课堂教学主要是对学生自学阶段的总结,并根据学生自学情况,整理知识内容的重点和难点部分,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展开更加深入的学习和讨论。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已经学习的知识内容,对课堂知识进行适当的扩充和延伸,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在这一环节中,教学侧重点主要在于探究主题的确定、小组的划分、探究过程的把握,以及相关材料的运用。比如在上述课程中,教师根据学生的自主学习成果和测评结果,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同盟会纲领和三民主义”等确定为小组探究主题,在合理划分小组的基础上,让各个小组在几个探究主题中进行自由选择,然后通过材料搜集和小组讨论,共同完成探究任务。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主动查阅资料,补充辛亥革命的细节,可以增进对辛亥革命的认识,并通过与同学进行思想碰撞,检验自己的观点,从而做出正确理解。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与社会学科中的应用,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学习作用,在教学微视频和教师引导下,高效完成自学任务。在此基础上,通过在课堂开展更加深入的小组互动探究,对课堂知识内容进行扩展,可以有效提升历史与社会学科的教学效果。并通过做好过程性教学评价,帮助学生反思学习过程,提升自学能力。
参考文献
[1]裴善玲.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学园,2017(41)
[2]章彩燕.浅谈情境教学法在初中历史与社会教学应用[J].中华少年,2016(24).
论文作者:项振员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2/6
标签:课堂论文; 辛亥革命论文; 教学模式论文; 学生论文; 社会论文; 知识论文; 过程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11月5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