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美主义等于瘫痪,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义论文,完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个人追求完美好不好?”在咨询中,有青年朋友这样问我。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也是经常在生活中困扰着人们的问题。
应该说,追求完美是人的天性之一。有了它,人类才不满足于茹毛饮血刀耕火种,才有风起云涌浪浪相推的农业革命、工业革命和信息革命,才有人类的进化和进步。但是,如果在生活中把原本美好的东西放到一个不恰当的位置上,它也可以变成完全不美的东西。
有位叫金桦的女孩,曾以优异成绩考取某全国重点大学。但是,来自童年的某种深刻的自卑使她坚定地认为自己给异性同学留下的印象不完美,而这是她所不能容忍的。她历来的生活原则是:要么最好,要么不要。她总想给人以最美好的印象,但是又自信不能。既然不能,那就撤走这印象的原型。于是,她“毅然”决定退学。金桦的“毅然”换来了母亲无尽的泪和自己前程的急转直下。后来,在心理训练班里,她对自己的生活原则进行了痛彻的反思:“我一直追求完美,但完美这家伙却越追越远,其结局往往是不完美,甚至可以用一个不是很雅的公式来概括:完美=完蛋。”
生活中像金桦这样的朋友有很多。他们有的追求感情和婚姻上的完美,一旦发现对方的某些弱点就不能容忍;有的追求工作上的完美,永远只能第一,不能第二;有的追求人际关系上的完美,希望所有的人都能喜爱自己,容不得别人对自己有半点不满,也容不得别人有闪失和错误;有的追求生活上的完美,无论吃饭、穿衣,每个细节都要考虑再三……可以说,完美主义者往往既是自我嫌弃的高手,也是挑剔别人的专家。当自己不能达到理想中的完美高度时,他们很容易作茧自缚,自暴自弃;当别人没有自己所期望的那样完美时,他们便心怀不满和怨恨。他们在精神和感情上只能享用“纯净水”,但是却忽视了一点:水至纯则无营养。问题并不在于这些对自己、对他人的挑剔是否有根有据,而在于为这种挑剔花费了多少心血消耗了多少能量却并没有改变什么。所以,完美主义一旦变成对现实的苛求,立刻就成为人们成长的陷阱。
有位博士生,博士论文写得拖拖拉拉,每到关键处就卡壳。可与此同时,他却完成了其他几篇很有水平的论文,还帮助好几位“师弟”有效解决了论文中的难点。后来通过心理分析才发现,他之所以对自己的博士论文百般挑剔,是因为与导师存在分歧和怀疑,可又不好明说。当理性的光辉照亮其潜意识中的阴影时,他不再苛求论文完美,论文反而高速度高质量地完成了。可见,完美主义可以把雄鹰变成笨鸡。
过分追求完美的人,内心深处往往有一种不安全感和自卑感。他们希望时时事事都能得到别人的肯定和夸奖,而害怕被别人拒绝或否定:为了避免不完美,他们不惜多花许多时间、气力去做事情,结果降低了自己的生活效能。另外有些完美主义者,是想法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对于那些不甘寂寞的人,如果他们想上蓝天却又怯于飞翔,想采硕果却又惰于耕作,世上还有什么能像完美主义那样使他们既无需行动,又能在精神上自我安慰呢?有个接受心理训练的小伙子陈忠,那天正帮厨房择芹菜,另一位新学员在一旁谈天说地侃人生,而对陈忠择菜视若无睹。在训练日记中小陈写道:“他讲了那么多海阔天空的大道理,却没有任何实际作用;我择芹菜虽不伟大,却让大家吃了一顿饺子。这件事情说明一个道理:一个人的价值不在于他想到什么感到什么说到什么,而在于他事实上做到什么。”多深刻的人生。
如果说在精神领域也有什么“挡不住的诱惑”的话,恐怕完美主义就是一个。它几乎不需要什么投资,却可以在某些特定的条件下使人聊以自慰,就好像在干渴的沙漠中追逐海市蜃楼一样。但海市蜃楼就是海市蜃楼,它只能暂时给人以安慰和力量,却不能真正给人带来清凉。
放弃完美主义需要崭新的生存理念。那位“毅然”退学的女孩金桦说:“我曾经为得不到100而放弃,结果却是0。这使我领悟了一点,好好做虽然未必能做得最好,但不做却只能是0。命运的挫折告诉我:0.1>0!”金桦不再屈服于完美主义的诱惑,义无反顾地投入工作,坚持学习,照顾母亲,而且成为心理健康指导学校的志愿者。她的转变使我从一个鲜活的生命中读懂了超越自我的真意:不再苛求完美时,燃烧的生命才能成为照亮生活的火炬。
但愿我们不要用自己生命的空耗去证明丘吉尔的名言:完美主义等于瘫痪。
崔悦摘自《青年科学》
标签:完美主义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