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660MW级W火焰锅炉SCR脱硝系统运行调整策略论文_熊祥

(福能(贵州)发电有限公司 贵州六盘水 553400)

摘要:随着国家节能减排工作的不断深入,超低排放控制要求已在全国各类型电厂全面铺开,这对于燃煤电厂环保系统的运行调整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以贵州区域燃用煤种为低热值、低挥发份、高硫份无烟煤的燃煤电厂为典型,面临更为严峻的环保运行调整压力。某厂2*660MW级超临界机组,锅炉采用东方锅炉厂生产的2010t/h超临级压力燃煤直流W火焰燃烧锅炉,同步建设SCR脱硝装置。脱硝装置投运后,发生催化剂堵灰及磨损严重、尿素单耗高、空预器堵塞等一系列问题。本文以该项目为研究对象,重点对燃用无烟煤的W火焰炉SCR运行调整策略进行分析,旨在调控炉膛出口NOx生成量,同时控制氨逃逸率,以达到降低SCR运行成本的同时,减轻SCR反应器下游设备的腐蚀,提高机组运行的安全与经济水平。

关键词:超临界;W火焰炉;SCR;尿素单耗;氨逃逸率

1概述

某厂2*660MW级超临级机组,锅炉采用东方锅炉厂生产的2010t/h超临界压力燃煤直流W火焰燃烧锅炉,同步建设SCR脱硝装置。在设计煤种及校核煤种、锅炉最大工况(BMCR)、处理100%烟气量、脱硝装置入口烟气中NOx含量800mg/Nm3条件下脱硝效率>86%,氨逃逸率<3ppm,目前NOx环保排放限值为200mg/Nm3。脱硝装置投运后,由于燃煤灰分高且粘连性强以及W火焰炉SCR入口NOx浓度高、分布偏差大、催化剂入口氨氮摩尔比分布偏差大等原因,导致电厂运行过程中发生催化剂堵灰及磨损严重、尿素单耗高、空预器堵塞等一系列问题。

2018年底对1号炉进行检修前氨逃逸率测量摸底,A、B侧氨逃逸率分别高达49.47/51.96ppm,远远超出设计值3ppm的标准;受氨逃逸的影响,1、2号炉空预器压差逐步上涨,最高达3.2KPa,炉膛负压周期性波动,风烟系统电耗升高;自2019年2月至年2019年6月,脱硝系统氨氮摩尔比逐月上升,月均值由0.9上升至1.24(见图一),脱硝尿素单耗由121吨/亿KWh上涨至169吨/亿KWh;受脱硝系统出力的影响,多次限制机组负荷至550MW,严重影响机组的安全性及经济性。

基于以上情况,本课题重点研究从燃烧控制的角度控制NOx的生成浓度,同时在SCR

图1 氨氮摩尔比变化趋势图

催化还原反应过程上控制氨逃逸率,从而达到降低NOx脱除量以降低脱硝尿素消耗量、降低氨逃逸率以减轻下游设备腐蚀的目的。

2NOx生成浓度控制

2.1 NOx浓度现状

2.1.1燃用煤种热值低,年度加权热值仅为4050大卡。为了满足机组带负荷要求,在当前的制粉系统出力下,磨煤机内压最高达7.1KPa,粉管风速达29mm/s,煤粉气流刚度增强,火焰行程延长,导致低氮燃烧器的分级燃烧功能失效,炉膛出口NOx浓度升高,最高达1080mg/Nm3,远远超过设计值(650 mg/Nm3)。

2.1.2燃用煤种挥发份低,年度平均挥发份12%左右。为了满足锅炉飞灰含碳量的控制要求,运行人员调整燃烧器D风挡板开度达40%,燃烧初期氧量浓度较高,导致低氮燃烧器的分级燃烧功能失效,炉膛出口NOx浓度升高。

2.2 NOx生成机理

NOx燃烧控制理论:当过量空气系数α<1时,NOx生成速率随氧气浓度增加而增加;当过量空气系数α>1时,NOx生成速率随氧气浓度增加而降低;故要降低燃烧过程中的NOx生成量,则需要设法建立欠氧富燃料的燃烧区域,即降低燃烧初期补氧,同时在富氧区增加燃烬区域的补氧,以满足燃料完全燃烧的要求,同时也达到了降低NOx生成浓度的目的。

2.3 调控策略研究

2.3.1针对入炉煤热值低、磨机内压高、粉管风速高导致NOx生成浓度高的问题,研究者通过收集不同入炉煤热值和磨机内压对应的NOx生成浓度数据,利用JPM软件刻画器进行数值模拟,以NOx生成浓度设计值650mg/Nm3为控制目标,通过改变入炉煤热值,从而找到对应的磨机内压限制值。

通过对全部可能的燃用热值段对应的磨机内压限制进行数值模拟,形成对应的入炉煤热值-磨机内压限值关系表,即根据不同的热值拟合出磨机内压控制要求指导运行人员调整,从而满足NOx生成量的目标控制要求。

因热值限制了磨机内压,进而限制了机组负荷,则通过对磨机补加钢球装载量和对钢球规格合理配比,提高磨煤出力并降低煤粉细度,从而满足带负荷要求,也为锅炉飞灰的控制创造有利条件。

2.3.2针对燃用煤种挥发份低,燃烧配风不当导致NOx生成浓度高的问题,研究者通过稳定机组运行工况,改变不同的D风挡板开度来收集NOx生成浓度数据,并利用JMP软件进行D风挡板开度对NOx生成浓度进行相关性分析。

通过二元线性拟合方程可知,NOx生成浓度与D风挡板开度呈强正相关性,即D风挡板开度越大,NOx生成浓度越高。这将为运行调整提供了良好的参考依据。

通过现场试验摸索,逐步降低燃烧器D风挡板开度,减少燃烧初期补氧,形成欠氧燃烧区,充分利用主燃区过量空气系数α<1,NOx生成速率随氧气浓度降低而降低的特点,有效控制NOx生成浓度。同时,也充分利用燃烬区域过量空气系数α>1,NOx生成速率随氧气浓度增加而降低特点,通过提高二次风箱压力,在富氧区增加燃烬区域的补氧,以满足燃料完全燃烧的要求,同时也达到了降低NOx生成浓度的目的。在进行上述试验摸索的过程中,研究者重点关注了因D风挡板关小后对燃烧器喷口结焦和锅炉飞灰含碳量的负面影响情况,在D风挡板关小至10%过程中未产生明显的负面影响,而NOx生成浓度降幅达13.8%,效果显著。

3 氨逃逸率控制

3.1氨逃逸现状

氨逃逸率是衡量脱硝系统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之一,本工程设计氨逃逸率<3ppm。在新的环保政策压力下,为了满足环保排放指标要求,往往通过增加喷氨量来提高脱硝效率,尤其在550MW负荷工况以上时,该现象更为凸显。研究者统计了本项目1号机组氨氮摩尔比随机组负荷及单位小时脱除量的关系曲线。

本项目脱硝系统设计氨氮摩尔比0.89,折算为最大单位小时脱除量1.3t/h。随机组负荷与单位小时脱除量上升,氨氮摩尔比同步上升,当机组负荷由330MW上升至600MW时,单位小时脱除量由0.41t/h上升至0.81t/h,氨氮摩尔比由0.92上升至1.53。在单位小时脱除量远低于设计值的情况下,氨氮摩尔比远远超出设计值,说明脱硝系统当前运行出力明显下降,存在脱硝反应不充分,氨逃逸率大等问题,从现场粉煤灰库和石膏库有明显的氨味也印证了以上结论。2018年10月份对1号机组进行检修前氨逃逸率测量摸底,A、B侧氨逃逸率分别高达49.47/51.96ppm,远远超出设计值3ppm的标准。

3.2 氨逃逸带来的危害

燃煤电厂SCR 脱硝反应器中,NH3选择性催化还原烟气中NOx的主要化学反应为:

烟气中90%~95%的NOx以NO 形式存在,以上反应中以反应( 1) 为主。NH3 与NO的摩尔比为1∶1,理论上讲1 mol 的NH3可以完全还原1 mol 的NO。实际运行中,受反应条件限制和副反应的影响,无法保证NOx完全脱除,氨逃逸也是难以避免。

燃煤烟气中含有一定质量浓度的SO2以及少量SO3,SO2在催化剂作用下进一步氧化生成SO3,SO3与NH3及水蒸气反应生成硫酸氢铵与硫酸铵。通常条件下,硫酸氢铵的露点为147 ℃,其凝结物呈中度酸性且具有很强黏性,黏附在催化剂和空气预热器的换热元件表面上,加剧换热元件的腐蚀和堵灰,影响换热效果和锅炉效率,尤其在燃用高硫煤的情况下,SO2及SO3的生成浓度较大,硫酸氢铵生成率更高,下游设备的腐蚀更为严重。

本项目额定负荷工况下空预器烟气侧压差设计值为1.4KPa,而受脱硝系统氨逃逸的影响,加之燃用煤质硫分较高,导致硫酸氢铵的生成率较高,额定负荷工况下1/2号炉空预器烟气侧压差最高上涨至3/3.2KPa,较设计值分别高1.6/1.8KPa,使得一次风母管压力波动幅度达1.2KPa;炉膛负压波动幅度达±300Pa;额定负荷工况下,炉膛送风量不能满足要求,飞灰含碳量升高,被动限制机组负荷;风烟系统阻力增加后,风机失速风险增加,风烟系统电耗升高约0.2个百分点。总的来说,氨逃逸率的升高,对机组运行的安全性构成威胁,对机组的经济性也造成严重的不利影响。为保证机组安全稳定及经济运行,必须严格控制SCR脱硝系统氨逃逸率。

3.3 氨逃逸原因分析及对策

影响SCR脱硝系统氨逃逸率的因素包括脱硝催化剂性能、烟气流场均匀性、锅炉运行方式、喷氨控制逻辑、仪器仪表及测量方式等。研究者针对SCR系统氨逃逸率的影响因素,结合电厂机组实际运行情况分析氨逃逸的原因,提出降低氨逃逸率的控制策略。

3.3.1催化剂积灰堵塞

统计本课题启动前一个月SCR反应器压差数据变化趋势,同负荷(600MW)工况下,脱硝反应器压差由0.4KPa上涨至0.88KPa。为此,研究者对脱硝反应区蒸汽吹灰系统全面排查,发现相同主汽压力下脱硝蒸汽吹灰调门开度严重不一致,间接反应出吹灰压力不一致,吹灰效果不均,反应器部分区域积灰,部分区域吹损变形,压差上涨,烟气与催化剂接触面积减少,进而影响到脱硝反应效率,氨逃逸率升高。

为解决脱硝蒸汽吹灰压力不均的问题,研究者在吹灰器提升阀后预留接口处装设压力表,通过现场调试,固定吹灰母管压力1.5MPa,调整提升阀直至提升阀后压力为厂家设计值0.8MPa,从而达到吹灰压力均匀一致的效果。经调整后,脱硝反应器压差停止上涨,并逐渐降至0.6KPa,取得明显的效果。

3.3.2 尿素热解不充分

本工程SCR系统采用尿素水解为50%—60%浓度的尿素溶解,并经尿素溶液输送泵输送后,通过均匀布置的14支尿素喷枪喷入热解炉与热一次风进行稀释和加热,并经电加热器加热至一定温度使得尿素溶液充分热解,经尾部竖井烟道前后墙各喷氨格栅喷入SCR反应区与烟气充分混合反应而达到除去NOx的目的。经查阅相关资料表明,尿素溶液在温度为349℃的情况下热解最充分,而现场实际运行过程中,长期因为强带机组负荷,人为提升尿素溶液流量至2.3m3/h,在电加热提到满功率的情况下,热解炉出口温度仍呈下降趋势,长期低于最佳热解温度,严重时低至260℃,使得尿素热解不充分,氨氮反应效果不良,氨逃逸率进一步升高。为满足环保排放控制要求,运行人员又继续增加尿素供给流量,热解炉出口温度进一步下降,脱硝反应陷入恶性循环。

为此,研究者从系统流程方面进行分析:在50%-100%负荷工况下,热解炉入口热一次风流量16000Nm3/h—22000Nm3/h,热一次风温达340℃-370℃,而该温度对于尿素溶液来说,是一个典型的加热过程。现场实践表明,在尿素溶液流量>1.9Nm3/h,通过电加热满功率运行已不能满足热解炉出口349℃的温度控制要求,此时可以开大脱硝反应器A、B侧氨空调节门并同步提高一次风母管压力,通过增加热解炉入口热一次风流量而提高尿素溶液的加热效果,满足尿素溶液充分热解的温度要求。如果尿素溶液进一步增加超过2.2 Nm3/h且热解炉出口温度低于310℃,则需要适当限制机组负荷,保证热解炉出口最低310℃ 的温度控制要求,避免低于该温度值后陷入脱硝系统调节的恶性循环死区。

4 结论

通过本文的研究,研究者主要结合电厂的现场实际情况,从运行调整方面开展调整优化,旨在降低脱硝反应器入口NOx生成量而达到降低脱除量、节约脱硝尿素耗量的目的,同时保证机组的带负荷能力;通过降低脱硝系统氨逃逸率,减轻空预器腐蚀和堵塞的程度,保证机组安全稳定及经济运行。

在入口NOx生成浓度控制方面,根据现场燃用煤种热值低的特点,通过限制磨机内压从而控制炉内的燃烧分布情况,以达到降低脱硝反应器入口NOx生成浓度的目的。同时,根据燃煤挥发份低的实际,充分利用分级燃烧器的优势,通过现场试验调整,找到D风挡板开度的标杆值,既不影响锅炉飞灰含碳量和燃烧器喷口结焦,又能达到有效降低脱硝反应器入口NOx生成浓度的目的。

在氨逃逸率控制方面,通过对脱硝蒸汽吹灰系统的全面排查,查明并消除吹灰压力严重不均的隐患,有效减轻脱硝反应器的积灰和堵塞程度,充分保证烟氨混合及与催化剂的有效接触面积,促进脱硝催化还原反应的效率,降低氨逃逸率。同时,对高负荷时段脱硝尿素流量较大,热解炉出口温度控制陷入恶性循环,尿素热解不充分导致氨逃逸率大的问题,充分利用系统流程及参数特点,通过开大脱硝反应器A、B侧氨空调节门并同步提高一次风母管压力,增加热解炉入口热一次风流量而提高尿素溶液的加热效果,避免了热解炉出口温度过度降低,保证尿素热解效果,有效降低氨逃率。

参考文献:

[1] DL/T 335—2010火电厂烟气脱硝(SCR)系统运行技术规范

[2] 火电厂SCR烟气脱硝技术/西安热工研究院编著.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3-2

[3] 火电厂燃煤机组脱硫脱硝技术/周菊华著. —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09

论文作者:熊祥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16

标签:;  ;  ;  ;  ;  ;  ;  ;  

浅析660MW级W火焰锅炉SCR脱硝系统运行调整策略论文_熊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