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与建筑空间信息的内在关联论文_邬红兰,王悦

大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16000

摘要:人作为建筑空间中重要的主体和客体出现,对空间信息有刺激感,安全感和标识性三个基本需求,三者处于动态平衡。人既可以主动感知,体验空间信息,是空间信息的价值体现,又是空间信息中重要的动态要素。因此考虑人与空间的内在关联,对建筑空间设计至关重要。

关键词:人,空间信息,空间需求,能动,动态要素

0、引言

平常人的本能的特性远比刻意创造的个性重要

——N·J·哈勃瑞肯,《支撑》

空间信息是依据人的本能特性建构的,当人在空间中发生行为时,空间信息与人产生最大程度的互动,同时也是空间信息是否具有存在价值的检验过程。当人身处其中接收到空间传达的信息后,会产生强烈的归属感和认同感,空间信息的存在价值开始体现。当与空间的传达的精神层次形成共鸣时,空间信息的价值将得到最大程度的体现。反之,当人在空间中行径中,空间信息要么呆板、匮乏,要么混乱、繁杂,都会使人对信息的排斥,信息的价值也就无从谈起。因此,人是检验空间信息存在价值的唯一标准。在以往的空间设计中,人的因素是被设计师忽略的因素,常常把人作为空间中的被动接受者,而不看成是环境的主体来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因素。

1 人之于空间信息的需求

在感知空间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厌倦空间的呆板和单一,期望能有某种惊喜或某种意想不到的相遇,这是需要刺激的需求。在需要刺激性的同时,也期望避免高度的不确定性,生活总需要一定程度上的稳定性和结构化。我们可以把这看作是安全感的需要。大多数人似乎有强烈的愿望归属于某处,换句话说就是在空间上被定位。对空间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我们可以将此视为可识别性的需求。由此可见,刺激感、安全感和标识性是人面对不同的空间信息的三个基本需求。

1.1 刺激感

刺激感是三个需求中最明显的。如果我们处在一个空间信息匮乏的场所,我们将对继续前进失去兴趣。刺激感针对不同性质的建筑,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强度,娱乐休闲性的建筑对刺激感的要求更高,而办公、住宅等要求相对弱一些。具有刺激感的空间场景按一定的编排顺序,逐一呈现在人们面前,给人惊喜不断的效果。但是如果大量刺激同时出现就会导致紧张,不安,扰乱注意力。在“U”型的行为曲线上我们应该在什么位置,决定于我们所处的环境。(图1)

1.2 安全感

不同的空间将形成相应的行为环境,空间场所通过对其间发生的事件的有效记录为我们在生活中提供安全感和稳定感。正如人们不愿拆除旧建筑物,因为这会抹去一些珍贵的记忆。这种需求与现代建筑设计产生矛盾,现代建筑师往往希望打破常规。奥斯卡·尼迈耶早年的作品帕姆普哈小礼拜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树木繁茂的湖边地带,与他现代主义观点一起,激发出一个不同寻常的建筑。(图2)今天在我们的眼里看上去没什么特别,但在那个时候却成为牧师拒绝使用的房子,声称那个抛物线形式的主体空间就像个有一半埋在地下的铃铛。那个在独立的钟塔上的倒置的塔尖更是让他们无法接受。他们把这个建筑的所有这些符号看作是建筑师正试图埋葬基督教。实际上这的确是对空间语言的使用所带来的误会。空间设计往往是一个微妙的妥协。它推动事物往前发展但仍然将环境足够清楚地标识出来,使人们的居住和行为举止都心中有数。

1.3 标识性

我们心理成分中起作用的最基本的力量之一,是创造和保持我们的可识别性的需求。空间的一个功能是创造一种环境,一种有利于我们按照我们日常生活中身份的范围来行事的环境。很大程度上这并不是由建筑师来完成的,而是由行为者自己完成的,毕竟,空间实际上是其自身行为举止的外在延伸。相应地,对建筑师的挑战是如何创造一个能引发并有助于占据和人格化的空间。关于标识性的表达在一排无趣的、大众化方式修建的连排别墅中得到展示。(图3)建筑上丝毫没有个性,但是住户们创造性的在一个突出的木材做顶的门廊上进行了个性化的设计,他们都采用同一种材料,但是展示了不同的装饰图案,刻意地表达着各自家庭的标识性。

刺激感、安全感和标识性三个重要的空间需求,在人感知体验空间的过程中处于动态的平衡之中,三者是互相促成,互相作用,体现了人与空间的内在关联。

2 人之于空间信息的能动性

人作为主体处于建筑空间中,对于其间信息的能动表达有四个主要部分。当人处于熟知的空间中就会表现出既没有知觉又没有控制的行为即本能。另一个极端,当人致力于探索某个空间就会表现为既有知觉又有控制即为“认知”,很明显这包括了智力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思考。当人放松享受某个空间时表现为有知觉但无控制即为“意动”,它包括了感知和情感。这样的情感很强烈,要么是令人不快,要么是令人高兴。无意识但是有控制的行为初看上去像是自相矛盾。但实则不是,它包括日常生活中我们所依靠的一些复杂的技能。

3 人作为空间信息的客体性

人在与空间信息交流中,既是信息的接收者,又是空间信息的发出者,同时人本身也是一种重要的空间信息。

人的客体性是指人一旦进入到空间当中就可以当作一种特殊的空间信息独立存在。(图4)把人看作空间中最为特殊的构成要素。人与空间的关系是动态的、变化的,人和人之间、人和物之间的界定的范围、大小以及界面存在的具体位置形成了重要的空间信息,向人传达空间的存在价值和体验性。

个体的人和群体的人由于其出发点的不同造成的心理和行为的差异将形成不同的场景特征,传达不同的空间信息。一个人的独处往往让人感觉孤寂和冷漠,其对空间的感受是空寂和反思,彼得·艾森曼设计的欧洲犹太死难者纪念碑颠覆了以往纪念碑设计的概念和理解,指出这是对于沉默往事的感受(图5)。他要观众单独的穿过,在现在中感受过去。艾森曼通过狭窄的过道控制了人的数量,营造出一种沉寂的氛围,访问者真正脱离世俗,可以静静的独自体会和沉思。这个公园是一个提供真实的体验和感受的地方,不是要去理解,而是要去感受这种体验。

群体的人会营造出一种热闹和激烈的场景,对空间的联想则是开敞而明亮。在商场和娱乐性的建筑中,宽敞明亮的共享大厅,给人们提供了更多的相遇机会。人群作为空间最好的导向和动态的标识,人流的引导减少了迷失的可能性。同时根据人的聚众心理,形成一种激发空间,一些人将引起一群人存在,一群人将引起更多的事件和活动,激发了场所的娱乐休闲氛围,同时满足了人看人的体验心理。这种动态的空间信息的产生是单纯的空间实体表达无法达到的。没有人的存在,空间也只不过一个躯壳,

没有任何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因此可见,人作为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的空间信息存在于空间之中,不同数量的人所传达的空间场所的信息是不一样的,是空间信息中不可或缺的客体因素。

4 结论

人与建筑空间信息存在紧密的内部关联,人既是建筑空间的主体感知者又是空间信息的重要因素,是检验空间信息存在价值的唯一标准。因此在建筑空间设计中充分考虑人的因素,从人的行为和心里模式出发,才能真正激发人与空间的共鸣,实现空间信息的真正价值。

参考文献:

1、布赖恩·劳森著.杨青娟等译.空间的语言.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2、吕祖荫.个体和群体.新视野,1989,4:47.

3、纪铮.彼得·艾森曼访谈——欧洲犹太死难者纪念碑设计.2005,10:110-112

论文作者:邬红兰,王悦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细部》2018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8/15

标签:;  ;  ;  ;  ;  ;  ;  ;  

人与建筑空间信息的内在关联论文_邬红兰,王悦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