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_政治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_政治论文

也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载体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问题的提出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的科学化、系统化有了很多理论建树,但对有些基本概念的研究还有待深化。如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的研究就是如此。

20年纪90年代,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问题进入研究者的视野。杨振明同志1993年发表的《试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是较早专门研究思想政治教育载体问题的文章。文中列举并初步论述了“人格”载体、“典型”载体、“实事”载体、“管理”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会议”载体、“办班”载体等八种载体(注:杨振明:《试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求实》(南昌),1993年第6期。)。1994年陈伯良、傅洪伟发表《努力寻找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一文,提出以领导班子、教育、管理、活动为载体(注:陈伯良、傅洪伟:《努力寻找思想政治工作新载体》,《山东金融》,1994年第10期。)。1995年周世椿同志的文章《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探索》则把思想政治工作载体分为有形、无形和社会环境三大类。有形载体包括各级党组织、柜(班)组、工会共青团等三种;无形载体包括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和营销服务等三种(注:周世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载体的探索》,《浙扛商业经济》,1995年第2期。)。这些文章多从实际工作出发,以经验总结方式进行研究,却没有对载体概念和各种具体载体的内涵做深入严格的界定。正因为如此,他们对一些具体载体的划分显得不十分科学。如人格、典型、实事教育属于方法问题,党组织和工会、共青团是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把它们归于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似有不妥。

应当指出的是,加强对载体的研究,对进一步完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加深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研究、丰富和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有着深远意义的,这也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日益社会化的回应。

二、载体的涵义及其构成条件

载体原本是一个化学概念,指为实现催化或其他化学反应而加入一定的中间物(或元素),这加入的中间物(或元素)就称为载体。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能承载并传递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的具体活动形式,它要承载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信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论认为,思想政治教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和受教育者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规律,对受教育者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影响,促使受教育者产生内在的思想矛盾运动,以形成一定社会所期望的思想政治品德的过程,它是施加教育与接受教育影响的统一。在这个统一过程中,主体、客体、介体是其三个基本要素。其中主体是指教育者,客体是指受教育者。主体对客体进行教育,产生影响以及客体向主体反馈信息必须要通过一定的中介,这个中介就是介体。处于主体和客体之间的介体既包括一定的教育内容、思想信息,又包括承载并传递这些内容、信息的具体活动形式,即载体。由此可见,思想政治教育是离不开一定的载体的;而载体只是介体的一部分,具有工具性价值。载体本身不是教育内容、信息,因而不能笼统地称之为介体,即载体不等于介体。

现代信息科学研究表明,一切物质都同时具有信源、载体、信宿三重属性。在信息作用的过程中,主客体即使没有直接接触,也必然存在着中介粒子的传递和间接联系(注:邬焜等:《哲学信息论导论》,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8页。)。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担负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之间信息传输功能,是一种信息场,一种承载和传输思想政治教育信息、不断促进教育过程中双方发生双向互动的场。

载体作为一种承载并传递信息、内容的工具,当然内涵了一定的方法和形式,并表达主客体联系的特定途径。比如开座谈会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种载体,其方法是引导、谈心,其形式是开放式的多主体、多客体座谈交流,其途径是民主气氛下面对面的对话以让客体说真话而主体在公开场合有针对性地讲道理。但无论方法、形式还是手段、途径,都不是载体本身。正如汽车作为一种运输载体,它是一种工具,这种工具内在地包含了实现运输目的的方法、形式、途径,以轮子滚动为其运动方式,以沿公路运行为其途径。但“轮子滚动”和“沿公路运动”并不是汽车本身。工具包含着对事物运动规律的认识和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定载体担负着特定的工具性作用,自然内涵着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方法和途径。

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得以成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也就是载体的几方面特征:

第一,承载性。载体作为一种工具形式,总要承载一定的具体内容或信息,承载主体的愿望、目的、认识和传递给客体的各种信息以及客体受影响的反馈信息。

第二,中介性。载体必然是主客体发生互动的中介性,它是主体教育、影响客体以及客体传达信息给主体的特定联系方式。在这个意义上,党组织、工会、企业班组等都是主体,不具有中介性,因而有些同志把它们都归为载体是不对的。

第三,活动性。载体做为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一个基本要素,它要担负起主、客体互动的功能,没有活动性,就不成其为载体。书籍承载了一定的信息、内容,但书籍本身不能担负作者与读者的互动功能,只有读书活动才能成为载体。因此,有些同志认为人格是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我们认为也是不妥的。

第四,可操作性。载体是为主体目的服务的,主体要达到什么目的,对活动内容、形式、过程、规模等都要适时加以控制,才能提高其有效性。因此,把社会环境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也是不恰当的。固然,任何思想政治教育都是在特定社会环境中开展的,也必然会受到特定环境的影响。但环境因素非常复杂,有些远非主体所能把握和操作,不能反映主体的目的性和预设性。

三、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在过去运用得比较多的载体如政治学习、开会、办学习班、作大报告、搞政治运动、群众运动等,多是与计划经济体制、与相对封闭的社会文化环境、与“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相适应的。在新的历史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在对传统载体进行扬弃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特点,创造和运用了许多新的载体,其中包括四种基本的载体类型。

1.管理载体。管理是一种遍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基本活动。有人类的社会性活动,就有管理存在。所谓管理载体,是指让各种管理活动承载并传递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或信息,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人们的具体工作之中,从而达到优化和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它具有广泛性、社会性、渗透性、综合性、艺术性等特点,最突出的作用就是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种管理活动、经济工作以及业务工作的有机结合,有效解决“两张皮”问题。实践中,思想政治教育中有管理,管理中有思想政治教育,两者都要体现以人为本的精神实质,需要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2.文化载体。文化是一个动态过程,主要由符号、语言、规范、价值观、物质产品等因素构成。党中央历来重视文化建设,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提到党的基本纲领的高度,尤其强调要搞好社区文化、村镇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载体,是指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渗透于各项文化建设之中,让各种文化活动承担一定的思想教育功能。以文化为载体,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渗透力,有利于形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相适应的全民一致的价值观,也有利于全面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得到广泛、全面的体现。

3.活动载体。以活动为载体,就是有意识地开展各种活动,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寓于活动之中,使人们在活动的过程中受到教育,提高觉悟。这里所指的活动主要是指人们职业活动以外的一般社会活动,如参观访问、座谈讨论、“五好家庭”评比、“青年志愿者”活动等。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活动载体能对人们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实现教育与自我教育的统一,在一定意义上使思想政治教育客体主体化。当然,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的各种活动要目标明确、组织得力、讲求实效,有些活动完全可结合人们的职业生活进行。

4.大众传媒载体。当今社会,以广播、电视、报刊和因特网为代表的大众传媒对人们的影响日益广泛、深远。在这个信息时代,每个人都被信息所包围,以大众传媒作为思想政治教育载体势在必行。大众传媒载体有两大优点:一是能最大限度地扩大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面;二是能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迅速及时地反映社会生活,实现人们思想、情感的交流。但作为一种工具,大众传媒在对人们的思想意识、道德情感产生积极影响的同时,也有消极的一面。尤其是网络社会形成以后,人们汲取、制造、传播信息无拘无束,没有国界、种族、文化、信仰、意识形态限制,西方敌对势力凭借其强大的信息制造和传播能力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严峻挑战。为此,我们要加强立法、加强管制,倡导网络道德,使大众传媒更好地发挥积极的载体作用。

总之,我们要加强对各种载体的研究,学会综合应用包括上述四种基本载体在内的各种载体,使它们相互渗透,共同作用,发挥综合优势,促进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和现代化。

标签:;  ;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