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润滇节水技术推广咨询有限公司 云南昆明 650000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迅速,生态环境的发展也越来越迅速。水土资源作为人类发展的根基,在可持续发展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保护水土资源是我国面临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几十年来国家对水土保持工作非常重视,并且实施了一系列富有成效的水土保持与生态建设工程,特别是经过水土流失重点治理的地区,都取得了明显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土地保持监测已从单一的坡面观测向地域尺度监测转换;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过渡;从较窄领域监测向全方位领域监测的方向发展;从单纯的地面监测发展到与遥感相结合多源多尺度监测;从间断性监测逐步过渡到自动连续监测;逐步发展成集自动化、信息技术、网络通信、3S、信息管理系统为一体的综合应用技术。
关键词:水土保持;生态环境治理;重要性分析
引言
虽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正在逐步的提升,但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却在遭受着越来越严重的破坏,其中水土流失就是目前存在的较为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水土流失不仅仅会给人类带来一些直接危害,也会给人类造成很多次生危害,因此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对于生态环境治理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析了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保持对生态环境治理的意义,以及如何通过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来治理生态环境的一些措施,以期有助于逐步改善生态环境。
1水土流失的危害
1.1破坏生态环境,降低人们生活质量
水土流失将会给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破坏,例如,水土流失将会降低植被覆盖率,改变径流的方向,破坏生态环境的动态平衡。另外,如果水土过度流失,一旦出现暴风雨等恶劣的天气,就会导致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现象,给人们带来严重的洪涝灾害,大大降低人们的生活质量。
1.2破坏土地资源,降低土壤肥力
水土流失将会破坏地面的完整性,导致土地资源支离破碎,可利用的土地资源逐渐减少,并且土地不能有效地利用自然降水,土壤肥力逐渐降低,使得土地的粮食产量下降。
1.3自然灾害频发,给人们生活带来安全隐患
水土流失发生导致土壤表面逐渐裸露,泥沙随地表径流流入江河,导致下游地区淤积大量泥沙,江河的河床被抬高,水位上涨,再加上洪水排水不畅,雨水不能及时下渗,这样将大大降低水库的防洪能力。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会很容易造成洪涝以及泥石流等灾害,给下游地区的人们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
1.4破坏水资源平衡,制约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水土流失在造成土壤肥力下降,给草场和森林等带来严重破坏的同时,也造成了水资源失衡。这主要是由于随着水土流失,地表植被破坏严重,地表对降水截流以及水流含蓄的能力会下降,因此地表径流逐渐增加而地下径流却大大减少,从而造成水资源失衡。这也是目前很多地区频繁发生旱灾的原因,使得旱灾地区的作物产量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了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
2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作用
2.1减少自然灾害的发生,提高人们生活质量
水土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进而频繁引发自然灾害。水土保持可以有效地降低自然灾害的发生。主要是通过减少地表径流以及泥沙的流失量,来防止江河洪水以及泥石流的发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人们的安全隐患,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另外,在水土保持工作中往往会开展大规模的植树造林工程,这对治理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有利于提高土壤肥力,促进生态环境恢复
土壤是动植物进行生长繁殖的基础,提高土壤质量也是生态环境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水土保持的结果是能够改善土壤孔隙度,有效加强土壤排水能力。此外水土保持能够增加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有效提升土壤肥力,通过改善土壤肥力,利用土壤来为植物快速的补充养分,使得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快速恢复。因此,通过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对改善土壤的理化性质,提高土壤肥力,促进动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具有重要意义,可有利于生态环境快速恢复。
3通过加强水土保持工作治理生态环境的措施
3.1加强执法监督,强化水土保持工作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有两个方面: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因此,在控制好自然因素的同时要最大程度的降低人为因素对水土保持的破坏。首先,执法人员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以预防为主,治理为辅,防治结合。相关部门要依据现有的法律法规开展水土保持工作,彻底改善目前存在的边破坏、边治理的被动局势。此外,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也不可能全方位覆盖目前的生态环境治理工作。政府部门需要不断地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为水土保持工作的更好开展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同时,相关执法人员应该严格执法,加大执法力度,给人们灌输水土保持的观念,让人们从根本上认识到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够有效地治理生态环境,使得我国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3.2建设生态补偿机制
在目前的新形势下,为了贯彻落实生态友好型以及资源节约型的社会建设,我国应该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行政手段治理生态环境。秉承先预防,后治理的原则,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意义重大,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做好水土保持工作,多方位预防水土流失,通过水土保持工作推动治理和改善生态环境的步伐,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
3.3增强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要彻底改善水土保持工作的一个重要前提就是加强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而为了加强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主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第一,相关部门可以通过网络宣传等各种手段,积极引导和教育公众强化水土保持意识,让公众了解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其中,在宣传的过程中可以加入关于水土流失给人们带来危害的典型事件,让人们切实的感受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以及水土保持工作开展的紧迫性。第二,相关部门可以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大家相互监督,一旦出现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社会公民可以向有关部门进行举报,部门为举报人员提供不同程度的奖励。总之,开展水土保持工作不仅需要相关部门以及工作人员的努力,还需要全体公民的积极参与,这样才能有效地治理生态环境。
3.4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在目前的水土保持工作中,我国在加强水土保持治理的同时也应该防止新的水土流失。一方面,此项工作的开展需要强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相关部门可以聘请相关的专业技术人才,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的方案。另外,我国应该引先进的技术设备,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保障。同时,我国应该加强国内外治理生态环境的经验交流,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的步伐。另一方面,水土保持工作的项目具有复杂性、耗时长的特点,还需要大量资金投入。为了能够保证水土保持工作顺利开展,国家应该为其提供足够的经费支持,建立有效的责任机制。例如,如果某地区的水土流失是由于某工程建设引起的,那么在治理水土流失工作中所需要的资金需要由该工程建设单位承担。只有给水土保持工作提供有力的技术和资金支持,才能保证该工作顺利开展,才能推动我国生态环境的快速恢复。
结语
通过分析总结,水土保持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手段,但是,现阶段我国在水土保持方面面临的形势还是相当严峻的,地形的限制以及施工方面的要求,甚至涉及到农牧耕作方方面面。只有明确面临的挑战,找到解决的办法,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同时,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现阶段对水土保持以及监测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因地制宜。水土保持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中国的环境治理之路也是一条慢慢长路,唯有不失时机地区寻求正确方向一解决问题,中国的生态环境才能不断改善。
参考文献:
[1]王凤娇,上官周平.水土保持生态自然修复与生态文明建设[J].中国水土保持科学,2013,11(6):119-124.
[2]仪器信息网.我国环保监测行业逐步掌握高端产品核心技术[J].化学分析计量,2014,(3):8-8.
论文作者:郑祖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水土保持论文; 生态环境论文; 工作论文; 土壤论文; 肥力论文; 生态论文; 径流论文; 《防护工程》2019年第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