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摄影创作的心理要素论文_刘从蓉

浅谈摄影创作的心理要素论文_刘从蓉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上海市 201620)

摘要:摄影创作心理的基本要素是一个包含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综合认识过程。对于拍摄者而言观察力和想象力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摄影主要是通过镜头去观察和提炼,并采用感光材料来感受和记录,最终通过图像来表达思考。许多优秀的摄影家在长期的实践中锻炼出特殊的敏锐感知、想象和创作能力。

关键词:感知;想象;视觉效果

摄影创作的心理过程是从感觉、知觉开始的,感觉和知觉是外部世界与摄影者内心世界进行融合的中介。拍摄者只有在“看到”周围世界客观存在着的事物时,才有可能进行判断和把握,才能引起创作冲动、产生一系列的拍摄行为,这里的“看到”就是感觉和知觉也称感知。无论是拍照片、欣赏作品或进行后期加工,首先要“看见”,也就是要产生感觉和直觉,这是最简单、最起码的认识过程。接下来看过的还需要记得住。如果将看到的和记住的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并形成新的形象,这就是想象,也称为形象思维。拍摄者如果脑子里没有大量的形象储存,创作时就很难做出正确的选择与判断。

摄影创作心理的基本要素是一个包含情感活动和意志活动的综合认识过程。作为创作的基础,许多优秀摄影家的感知能力是在长期的生活和创作实践中锻炼培养出来的。在艺术实践和生活经验积累中形成的兴趣、爱好、信仰、情感和理解等,都会支配摄影者“看见” 什么或“看不见”什么,有选择的把握、突出或淡化某些被摄特征。摄影者经验越丰富、知识面越宽,感知的内容就越丰富,许多优秀的摄影家在长期的实践中锻炼出特殊的敏锐感知能力。

对于一名优秀的摄影师而言,观察力和想象力也是必不可少的重要能力,“眼到”,才能“心到”和 “手到”。观察力不仅包括能够观察到日常生活中不同寻常、富有内涵的情节和细节,能够透过表象看到事物的本质,还包括能够观察到被摄事物中包含的摄影造型元素,通常所说的能够以“摄影眼”观察。观察,就其最确切、最广泛的意义而言,就是运用你的知觉、你的智慧和你的情感,把你的整个身心灌注到你的拍摄题材中去,它意味着抛开事物的“标签”去探索、去发现你周围的奇妙世界。

“看见” 与“观察”有区别,“观”是看见,“察”是掌握规律与特点。观察力是指善于全面、深入、正确地发现事物各种典型特点的能力。观察力与人的生活经验和知识水平所决定。《罗丹艺术论》说:“所谓大师,就是这样的人:他们用自己的眼睛去看别人见到的东西,在别人司空见惯的东西上,能够发现出美来。”观察的目的在于发现,摄影艺术也是观察的艺术。

韦斯顿就是通过对素材的忠实记录,从最平凡的自然中提取和展现抽象世界,这种抽象并非为抽象而抽象的追求结果。用他自己的话说“任何事物,不论出于什么原因,只要激动了我,我就拍摄它。我不是专门去物色那些不寻常的题材,而是要使寻常的题材变成不寻常的作品。”“同人类的眼睛相比,照相机的镜头可以看到更多的东西。但人们为什么不利用它呢。”他以高度敏锐的发现能力和深刻的观察能力而著称。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青椒》这幅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高达14000美元收藏价的作品,是他历时七天从三十多张画面中挑选出来的,拍摄时把普通的青椒放在铁皮卷成的圆筒中,利用精妙的光影效果,把人带到一个超乎感觉世界的新视界。韦斯顿以独特的观察能力和发现目光,找到了超越青椒本身的视觉魅力,给我们带来新奇独特的视觉效果。观察不可能脱离对事物概念的理解,但是当我们局限于一般概念的理解时,往往不再细致地观察了。每当你觉得没什么可拍时,大多是对周围事物观察不够,或者对观察的事物缺乏理解。

优秀的摄影家很注意克服那些固有的习惯性看法,对那些天天接触,司空见惯的事物,换个角度,换个时间,认真地去观察,很有可能就会发现过去未曾发现的具有审美价值的东西。相机的视角是有一定限度的,要通过取景框去选择一定范围的客观物象,在拍摄黑白照片时,要通过对五彩缤纷的客观对象的观察,判断出未来呈现画面中的黑白灰影调,还要想象出经过后期加工所完成的照片上的具体形象。一张好的照片,往往从一个宽阔的视野中挖掘细节,既是一种创造也是一种挑战。不管是重复的图案、明快的色彩,还是动人的构成或者图形,都可以成为吸引人的画面。最有效的方式是:在拍摄完第一幅画面之后,不要停止而要继续提炼,包括轻微改变角度,或者更靠近一点,摄影创作需要在极短暂的瞬间来完成这一切。美国摄影家汤姆·马吉拍摄《栅栏和棕榈》时,第一眼吸引摄影家的是花园中的景观,交错排列的白色栏杆和棕榈树叶创造了自然和人工的对比。一开始选用比较广的视角来拍摄,经过几次尝试后,最后完全排除了背景的空间,通过特写的画面在向上的栅栏上方完成了V字形的构成提取。

想象是人类的高级思维活动,但也不是凭空产生的。面对偶然碰到的客观景象,拍摄者为什么选择这一个而不是另一个,为什么是在这一瞬间而不是另一刹那。拍摄者在创作开始就已经形成了“观念地存在着”的形象,就是人常说的“意在笔先”。

马丁·科利马斯通过一种象征性的手法,以暗喻的手法建立了一个梦幻般的传统主题。他的拍摄主题很简单,就是安排好的花瓶中的鲜花,郁金香或是康乃馨,兰花或是秋牡丹。花瓶规规矩矩地放在画面的中央,选用深灰或黑色背景,画面中没有任何分散注意力的元素。这样的画面很容易让人想到经典的摄影工作室的产品摄影,突然间借助机械的力量,让花瓶从内部产生致命的一击,顷刻间变成了无数碎片在1/5000秒的瞬间,创造了一种新的存在样式。科利马斯通过声控触发器,一次性完成了拍摄,表达一种个性的追求。作为一个完整的系列的“短暂的雕塑”,画面呈现的是美和消逝之间的瞬间,静态的和动态之间的瞬间,连续的和短暂之间的关联,在一幅画面之中完成。我们称其为使用照相机的雕塑家。

其实这一实验性的拍摄源于摄影家哈罗德·艾杰顿,他曾经通过闪光灯和高速快门完成过同样令人震惊的实验,时间是在20世纪的30年代,包括负片上记录的子弹飞行等画面。只不过科利马斯将其发挥到了极致。相机不光能看到眼睛能够看到的东西,还能看到眼睛看不到的东西,摄影主要是通过镜头去观察和提炼,并采用感光材料来感受和记录,最终通过图像来表达思考,它是人类视觉的延伸和拓宽。摄影者必须学会采用各种摄影的方法去观察和预见摄影画面的各种视觉效果。

参考文献

[1]林路.摄影大师的创意[M].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

[2]弗里曼.帕特森摄影与视觉心理[M].北京:中国摄影出版社.1988

[3][德]科拉.巴尼克,格奥尔格.巴尼克.摄影构图与图像语言[M].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

作者简介:刘从蓉(1968-),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教师 研究方向为摄影。

论文作者:刘从蓉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11月4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0/28

标签:;  ;  ;  ;  ;  ;  ;  ;  

浅谈摄影创作的心理要素论文_刘从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