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课程评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当前小学英语期末评价及其影响谈起_英语论文

完善课程评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当前小学英语期末评价及其影响谈起_英语论文

改进课程评价方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当前小学英语终结性评价方式及其影响谈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评价论文,方式论文,素质教育论文,全面推进论文,小学英语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自2001年教育部颁布《关于积极推进小学开设英语课程的指导意见》十余年来,在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以及学校的努力下,我国的小学英语教育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小学英语课程在不同区域间得以普及,师资队伍逐渐壮大,教师素质稳步提高,教学方法不断改进,教学设备日趋现代化。但随着小学英语教育不断推进的同时,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当我们在大力倡导小学英语教师要关注教学过程的时候,却往往忽略了另一个重要环节,即评价。教学与评价相辅相成,既相互促进,也互相影响。新颖的教学理念,巧妙的课堂设计,若没有配套的评价方式与之适应,必将形同虚设,收效甚微。

      近期,因工作需要,笔者接触到天津市一些区县小学五六年级英语科近几年的期末试卷。作为不同年级英语学科的终结性评价,期末试卷旨在检测学生是否达到了课程目标的要求,并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必要的反馈信息。但这些试卷连续几年稳定的设计风格却折射出现阶段小学英语教学与评价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通过网络搜索,笔者还发现,国内一些教育相对发达的大中城市近年来的小学英语试卷也或多或少地存在类似的问题。因此,本文拟以这些区县在英语课程终结性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影响为起点,探讨改进小学英语课程评价方式的必要性和途径,以推动小学英语教学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健康发展。

      一、小学英语终结性评价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天津市内五个教育较发达区县的英语期末试卷进行深入研究后发现,这些作为终结性评价的试卷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一)内容要求中学化,拔苗助长

      1.语言知识考查超出课程目标的要求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将基础教育阶段的英语课程按照能力水平分为九个级别,形成循序渐进、持续发展的课程。其中一级为起始级别,二级为小学六年级结束时应达到的基本要求。[1](P5)如《课程标准》对二级知识目标中词汇的要求是,学习700个左右的单词和50个左右的习惯用语,能初步运用400个左右的单词;语法方面则是能够理解并运用名词的单复数形式、人称和物主代词,理解并学会运用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过去时、一般将来时等时态,以及表示时间、地点、位置的常用介词和简单句的基本形式。[1](P18)但当我们将目光转向这些期末试卷时,却发现,对于知识层面的考查远超出了《课程标准》的要求。以六年级上学期的试卷为例,我们不经意会发现如下试题:"The ________ now is that we have lots of _________ to ask.(A.questions,problems; B.problem,questions; C.question,problems; D.problem,question)","________ means to use again.(A.Recycle; B.Respect; C.Remember; D.Raise)","Make a sign to tell people ________.(A.what they must do; B.what must they do; C.what do they must; D.what they do must)","Winter is ________ coldest season,but ________ winter of 2012 was not cold at all.(A.the,a; B.a,the; C.the,the; D.a,a)"。

      我们暂不对上述试题的科学性、规范性进行探讨,仅从其考查要求来看,很多词汇、语法就超出了《课程标准》对小学生知识目标的界定,如词汇方面出现了高中词汇(recycle)以及近义词的词义辨析等;语法方面则涉及了初中生都易混淆的宾语从句的词序问题、冠词的用法辨析等等。类似的例子在近几年的试卷中都出现过,且频率不低。期末试卷中出现这样的试题,从一个侧面说明,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增加中学阶段的知识内容应该并不少见。

      2.语言技能考查模仿中高考,偏高偏难

      除知识目标超出《课程标准》的要求外,在技能考查方面上,这些试卷又大多模仿中高考的题型,如选择式完形填空和写词式完形填空等,导致枝能考查目标定位过高,学生需要具备多方面的综合技能,才可勉强进入作答状态。拿“首字母填空”来说,这一题型几乎出现在各区县的试卷中。它提供一篇200词左右的短文,文中略去10个单词,设置10处空白,每个空白均有略去单词的首字母提示,要求学生根据文章内容,按照字母提示,还原10个空白处略去的内容。这一从现行高考中舶来的题型,对考生的能力要求极高:考生需要有较强的语篇观念、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维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较大的知识储备。其中的很多要求,完全属于《课程标准》中四级甚至五级的能力目标。对于尚未完成小学阶段课程任务的学生来说,其难度可想而知。题型本身并无好坏,综合考查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的观点也没有错,但问题的关键是,要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能力发展水平,选择最恰当的方式,这样才能达到评价的目的。

      3.试卷题量大,考试时间短

      除拔高语言知识和技能考查的要求外,这些期末试卷的题量都较大,小题数均在100题以上,而学生的考试时长却只有70分钟,且包括听力考试时间。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完成如此大量的试题,加之内容上的高要求,对学生来讲,恐怕痛苦大于快乐,无异于拔苗助长。

      (二)考查方式少“交际”,欠缺任务性

      在试题的呈现方式上,除阅读部分涉及语篇外,其余考查方式均为单词或单句考查,交际性较差。受早期的结构主义心理语言学的测试理念影响较深,过分强调语言形式和结构变化,既没有充足的语境,更缺乏任务性。多年前我们在试卷中常见的题型,如“写出相应单词的对应形式,如复数、第三人称单数”、“根据句意写出单词的适当形式”、“按要求改写句子”、“对画线部分提问”、“完成句子(将中文句子译成英文)”,甚至已经消失一段时间的“单词辨音”等题型,依然在小学生的期末试卷中大行其道。由此可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方法应该也多是结构主义语言学指导下的语法翻译法等。

      我们无意批判结构主义的教学方法,且中西方学者关于教学法的对比研究并未取得证据说一种教学法比另一种教学法更能保证学习的成功。[2]但对于认知能力、自控能力相对较低的小学生来说,过多地灌输语言结构和形式等方面的条条框框,并在终结性评价中大面积考查,势必会将他们的注意力从意义表达转向零散的结构知识的积累,限制学生的思维,影响学习兴趣。

      教材、教法中功能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的影响已根深蒂固,交际主义教学模式、任务型教学方法也已倡导多年,但在终结性评价上,我们却仍然难觅“任务型”评价试题的踪影。结构主义影响下的试题形式也许有其不可替代的功能和作用,但在终结性评价的试卷中,适当引入交际主义教学模式下的任务型评价方式,也是必要的。这样既能避免考试形式的单一化,也能从评价引导教学的角度,适当引导小学英语课堂向“任务型”转向。

      (三)试题编写不严谨,科学性有待提升

      上述提及的两个方面,更多涉及的是理念问题,理念出了问题,评价的效度会大打折扣。而对于微观层面的试题设计和编写来说,同样也是影响评价效度的关键因素。研究发现,这些终结性评价试卷中的试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考查目标不明确、试题设计不严谨、人为限制学生思路等问题。如“Autumn is the gold season,the farmers are ________ harvesting.”供学生选择的答案分别为:A.busy; B.bus; C.buy。该题看似考查学生对语块“be busy doing”的掌握情况,但干扰项的设置,却将考查目标转移到学生是否认识这三个单词上了,很难达到考查目的。同时,该句中前一分句的说法也值得推敲。再如,某题要求考生连词成句,给出了如下单词:to,with,set,the,dinner,hair,the,help,likes,wavy,tall,eyes,table,and,bright,to,woman,这么多类似文字游戏的零散的单词堆积,到底能否考查出学生造句的能力,值得商榷。还如,"Panda's main food is____.(A.leaves; B.bamboo; C.meat; D.nuts)","Be careful,don't get ____.(A.your key lost; B.lost your key; C.your key lose; D.to lose your key)",不仅选项设计上不严谨、存在争议,也在一定程度上用书面语中的硬性规则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和表达。试题编写中的不严谨现象,影响了评价的科学性,降低了评价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上述三方面问题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期末试卷作为终结性评价的效度,不仅影响了评价的功能,同时也给小学英语的教与学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二、当前评价模式给小学英语教学带来的消极影响

      (一)不利于促进学生的学习

      从学生的角度看,当前评价方式很大程度上不符合素质教育的理念。课程标准在设计课程目标时,已充分考虑到英语学习的整体性、渐进性和持续性[3](P41~44),不允许在小学阶段过度补充初中阶段应该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否则,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心理和课业负担,其结果往往是该学的不扎实,无需过早接触的也未学到皮毛。

      同时,结构主义单一化的考查评价方式,将学生大部分精力转移到对语法结构形式的关注和机械的训练上,形式枯燥,长此下去,也会挫伤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笔者曾就英语学习的兴趣问题,在三周的时间里,随机调查了住所周围近20名4~6年级的学生。调查的结果令人遗憾:只有4个学生明确表示喜欢英语课,9个学生表示对英语学习没兴趣,因为语法规则太多,总要做题,其余学生的态度则并不明确。虽然这样的调查不具样本价值,但至少从一定程度上说明,当前的教学与评价方式没能提升小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与热情。此外,在这样的教学与评价方式的影响下,很多孩子会因此错误地认为,英语学习重要的是语法和单词本身,死记硬背语法规则和单词释义,多做英语习题,就能迅速提高成绩,提高能力,从而忽略了英语学习过程中本该注意培养的语言交际能力。同时,我们认为,这种错误的认知,如不及时纠正就会发展成为错误的语言学习习惯,这将会给学生后续的英语学习带来不良的影响。

      (二)不利于教师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与评价相辅相成,既可相互促进,也可相互影响。时下这种效度低下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可以说是教师的课堂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在评价领域的进一步延伸。如果放任下去,其反过来又会进一步引导教学,最终将使这种拔苗助长式的教学理念、形式单一又缺乏语境的教学方法以及充斥大量习题演练和讲解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英语课堂上根深蒂固,难以改变。这样的恶性循环,将使教师无心转变教学理念,改进教学方法,长此以往,小学的英语教育必将走入应试教育的牢笼,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也将成为一纸空谈。

      三、原因分析

      上述提及的终结性评价模式和内容,之所以能够在时下的小学英语教育界大行其道,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原因:

      (一)小升初考试的消极反拨作用

      当前作为小学英语各年级终结性评价方式的期末试卷,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区域内小升初考试内容和方式的影响,其考查方式可以说是小升初考试的翻版。一方面,因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小升初考试不仅成了相关教育行政部门有效区分学生学习能力和水平的唯一途径,同时,也成为众多家长和学生争取进入屈指可数的所谓重点校的唯一有效途径。为能最大限度地将学生加以区分,试卷设计者就将一些知识与技能拆分成众多孤立的考核点,从而达到离散考生分数的目的。这应该也是其选择结构主义测量模式的部分原因。另一方面,对于一线教师来说,为能让学生在小升初考试中取得较好的成绩,必然会在日常教学中增加《课程标准》规定以外的诸多内容,以提高学生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这样也就导致教学过程紧贴小升初考试的脉搏,造成小升初如何考,教师就如何教,相应的期末测试也就如何考现象的发生。

      (二)教师队伍自身业务素质有待进一步提升

      对于小学英语评价方面存在的问题,小升初考试也许难辞其咎,但也不能忽略另一个重要因素——教师队伍自身业务素质问题。一些教师和教研人员忙于日常教学,少有时间和精力深入学习、钻研较新的语言教学理论、教学方法,对新的理念知之甚少;还有一些教师虽然学习、了解了新的理念和方法,但习惯于自己固有的教学组织方式,不愿绞尽脑汁尝试探索引入较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同时也担心新的方法并不一定能够有效帮助学生提高成绩。教学理念不更新,评价理念必滞后。加之新的交际主义教学理念所倡导的“任务型”教学模式和评价方式对教师在教学和评价中设计“任务”的能力要求较高,一些教师的业务水平较难胜任。在这个过程中,相关教研部门的角色缺位,引导不力,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问题的严重性。这些因素叠加,最终导致很长一段时间内,我们在教学方式、评价方式上探索不足,创新乏力。

      (三)学校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政策引导缺位

      除小升初考试及教师自身原因外,学校及相关教育行政部门在政策引导、评价方案制定及落实等环节中的角色缺位,也是导致现行小学英语教学终结性评价模式的重要原因。对于如何科学评价小学生的英语学习过程及教师的教学效果,部分学校及相关的教育行政部门缺乏一套科学、多元的评价方案和有效的执行标准,以及相应的支持、激励机制,而错误地将纸笔考试的成绩及小升初的重点率作为衡量教师教学质量及学校办学质量的唯一量尺,这在很大程度上误导了教与学的方向,也抑制了教师探索新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的积极性。

      四、切实改进小学英语课程评价方式

      通过上述原因分析,我们认为,要改进目前小学英语课程的评价方式,主要应该从教育行政部门的相关教育政策和教师两方面因素入手。在这一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是主导,一线英语教师是主体。两者同时发挥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当前小学英语课程评价的现状。

      (一)完善相关政策,改进小升初考试制度

      小升初考试犹如指挥棒,引导着小学教学的走向。现行以选拔为导向的小升初英语科目考试在考查内容和方式上,给小学英语教学与评价带来了较为消极的反拨效应,挫伤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制约了英语教学的改革,应该从根本上对这一考试形式进行革新。教育行政部门应该积极探索推进区域内教育资源均衡分布与发展的策略和方法,在此基础上,逐步取消以选拔为导向的小升初考试,从真正意义上实行就近升学的政策。将原来以选拔为导向的小升初考试转变为以评价为导向的学业水平性考试,并探索将记录学生学习过程的形成性评价内容纳入小学生学业水平评价的框架内,使评价真正发挥监控学习过程和结果、促进学习的功能。

      (二)将形成性评价落到实处

      《课程标准》指出,小学阶段的评价应以形成性为主,重点评价学生平时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的表现。[1](P37)因前文所述种种原因,目前小学英语教学中形成性评价多处于被忽略的地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记录、监控往往流于形式,缺乏规范的程序控制,操作性不强,实效性不佳。为此,一方面,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转变观念,采取相应政策和措施,鼓励和引导教师关注学生英语学习的过程。如细化形成性评价的项目,明确评价标准,将学生课堂表现、课后的口头和书面作业完成情况以及对一些任务型、探究性活动的准备、实施、表现等情况纳入评价范围,以成长记录袋或评价卡的形式,结合终结性评价结果,定期向学校、家长和学生个人进行反馈。另一方面,英语教师要根据学生特点,积极探索多样化的评价形式和多侧面的评价内容,参与制定和修订相关评价标准、实施细则,在不断丰富形成性评价内容的同时,真正在教学实践中将形成性评价落到实处。

      (三)创新终结性评价的模式和内容

      除期中、期末等以笔试任务呈现的形式外,终结性评价的方式还有多种,如完成任务报告、写作简短的读后感、朗诵、角色表演或情境演示等。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创新终结性评价的模式和方法。针对不同学龄段的学生采取不同的评价方式,如低年级学生只通过口语交流的形式完成评价,高年级学生除笔试外,适当增加其他终结性评价方式的权重。不断丰富评价的内容和形式,让不同性格特点的孩子都能在评价过程中积累兴趣、找到信心。

      对于以笔试呈现的终结性评价方式,在评价内容上应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注重考查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运用英语的能力,而非机械记忆单词或语法规则的能力。在题型和试题的设计上,要充分考虑小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点,以丰富多彩的任务型、应用型评价试题为主[4],避免在脱离语境的情况下考查学生死记硬背的能力。为此,教师应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更新教学和评价理念,结合学生特点和《课程标准》,尝试开发不同的任务型评价试题,使评价和教学有机融合,互相促进。

      综上所述,在改进小学英语现行评价模式的过程中,教育行政部门要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高度,制定相应的政策,促进教育资源的均衡分布,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引导、监督教师转变观念,创新评价模式与方法。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更新教学与评价理念,积极探索适合学生年龄和认知特点的多元化评价模式,设计科学的评价任务,使评价真正发挥激励学习、促进教学的作用。二者中任何一方的角色缺位,都将使改进的设想变成空谈;只有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小学英语教学与评价的现状,使其真正沿着素质教育的轨道健康发展。

标签:;  ;  ;  ;  ;  ;  ;  ;  ;  ;  ;  

完善课程评价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从当前小学英语期末评价及其影响谈起_英语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