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花雨春园--江西省20年社会科学研究回顾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东风花雨春园--江西省20年社会科学研究回顾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东风化雨 春色满园——回眸江西社会科学研究工作20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春色满园论文,江西论文,研究工作论文,社会科学论文,东风化雨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随着经济建设的高潮到来,不可避免地将要出现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毛泽东在建国前夕所说的这一名言,在改革开放的岁月变成了光辉的现实。这20年,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凯歌行进的20年,也是社会科学事业发展最快、研究氛围最活跃、学术成果最多的20年。

一、高举伟大旗帜,邓小平理论研究步步深入

1978年召开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我国经济建设的新时期,同时也带来了社会科学的春天。邓小平理论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普遍真理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正是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旗帜指引下展开的。理所当然,认真学习、研究、宣传和贯彻邓小平理论,就成为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首要任务和崇高职责。

以真理标准问题讨论为开端,邓小平率领全党拨乱反正,正本清源,拉开了新时期社会科学研究的序幕。80年代以来,我省社会科学工作者认真学习《邓小平文选》、《陈云文选》,冲破禁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先后就真理标准、四项基本原则、生产力标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民主与法制、一国两制等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同时结合马克思、恩格斯逝世100周年,毛泽东诞辰90周年、100周年、《共产党宣言》发表150周年等重大节日开展研讨,产生出一大批学术成果。1994年以来,省社会科学院、南昌大学、江西师大、江西财大、省委党校、省委讲师团等单位先后成立6个邓小平理论研究中心、2个研究所,并成立了省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各地市也相继成立了邓小平理论研究组织,从而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研究的网络。

随着研究组织的建立和基地建设的加强,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进入90年代以来,省级报刊每年发表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文章均在三四百篇,占同期社会科学理论文章的大部分。从1994年开始,省委宣传部每年都紧密联系江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制订邓小平理论研究课题指南,召开全省邓小平理论研讨会,交流学习、研究、宣传、贯彻邓小平理论的成果,总结部署研究中心和研究会的工作,并以此为龙头,实施精品战略,带动全省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各地区各单位也都有组织有计划有重点地开展研讨活动,使研究步步深入,成果不断涌现。中央宣传部组织的“五个一工程”一篇好文章评奖,我省取得“六连冠”的好成绩,其中《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论毛泽东、邓小平的开拓精神》、《论自觉维护中央权威》、《中国共产党的伟大理论旗帜》、《论弘扬井冈山精神》等文章,都是研究、宣传邓小平理论的突出成果。电视理论专题片《唯有源头活水来》、《擎天支柱》和图画本《光辉的旗帜》等,创造了理论宣传的新形式,在省内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反映。

二、明确主攻方向,服务兴赣富民

党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重新确立,党在社会主义初级理论的基本路线的制定实施,极大地焕发了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热情。20年来,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以我们正在做的事业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为党和政府决策服务,为两个文明建设服务。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走出书斋,走下讲台,以兴赣富民为己任,立足江西,面向全国,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勇于创新,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的研究作为主攻方向,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规律,为促进全省的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对江西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研究,是社会科学工作者普遍关注和积极参与的领域。80年代以来,从“画好山水画、写好田园诗”的山水战略的制定,到省情战略、资源战略、产品战略、农业产业化战略,从三大产业协调发展战略,包括“三高”农业战略、大农业集团战略、名牌战略、科教兴赣战略,到京九江西段沿线产业布局战略等的制定;从适应沿海地区改革开放的“支持、跟进、接替”、“以放对放,以活对活”等方针的提出,到江西经济大厦建立在现代农业基础上,加快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等一系列重大政策的实施,无不凝聚着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智慧和心血。

为了动员和团结广大理论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为振兴江西献计献策,1988年以来,省社联根据原省长吴官正的提议,先后三次与有关单位举办兴赣《隆中对》征文活动,共征得来稿1486篇,在报刊、广播、电视发表400余篇。广大专家学者,各界有识之士,从各级领导到省外赣籍人士,怀抱拳拳赤子心,殷殷兴赣情,提出许多有见识、可操作的咨询建议,为党和政府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理论思路和智力支持。不少地县理论界和学术团体也纷纷开展“隆中对”活动。全省上下形成党和政府决策重视专家学者的意见,专家学者乐于建言献策的风气。兴赣隆中对征文活动成为新时期江西社科界的一个创造,为理论界所瞩目。

20年来,全省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注重国情、省情的调查,开展了大规模的经济社会调查研究工作,不少成果为各级党委和政府制定重大经济社会发展计划、政策、措施所吸纳或参考。80年代初的鄱阳湖综合考察和抚州吉安丘陵地区开发考察;《江西省情汇要》、《江西省情概论》相继出版;国家社会科学“七五”、“八五”重大项目《中国国情丛书·百县市经济社会调查》之《高安卷》、《兴国卷》、《寻乌卷》、《景德镇卷》,《中国国情丛书·百家大中型企业调查》之《南昌飞机制造公司》、《贵溪铜业公司》、《江西省陶瓷工业公司》陆续问世,都是社会科学工作者辛勤劳动的结晶,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研究价值和保存价值。

三、重视基础理论研究,扩大学术交流

改革以前,我省学术研究力量比较薄弱,不少学术研究领域无人问津。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社会科学界在坚持主攻方向,加强应用研究的同时,重视基础理论研究,学术空气日益浓厚,学术交流日趋活跃,学科建设不断加强,整个社会科学战线充满生机和活力。

改革以来,以兵制史和经济制度研究享誉学坛的谷霁光先生,老当益壮,不堕青云之志,不断刷新研究,4卷本140万字的《谷霁光史学文集》的出版,影响巨大。我省学者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史》(第2卷)、《中国诗学体系》、《言语交际学》、《中国逻辑思想史稿》、《朱熹评传》、《秦汉兵制史稿》等陆续问世,标志着我省学术力量的崛起。我省学者在农业考古、陶瓷史、书院、中国心理学史等领域,位居前沿,有的成果被选定为大学教材。1978年以来,我省先后进行过10多次大型地下发掘,其中80年代末发现的瑞昌铜岭商周铜矿开采遗址和新干大洋洲商代墓葬,震动中外。对古代农业科学技术的研究,以南昌大型古代农业科技成就展和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召开,享誉中外。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学科的研究最为活跃。我省学者就马克思主义基本经济理论、生产力发展、资源经济学等展开研究。此外,工业、农业、商业、金融、财政、税收、保险、物资、资源、价格、旅游、计划、基建、环保、劳动、统计、会计、审计等部门经济学的研究亦较活跃,不少成果进入决策领域。随着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推进,法学研究也是春意盎然。80年代,全省发表法学论文2105篇,专著76种。进入90年代以来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不断拓展,特别是在刑法、死刑制度方面推出了有较大影响的成果。有关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领域,多年来都是“禁区”,我省学者也都涉及,付出大量心血,取得一批成果。在民俗学、人口学、情报与文献学、美学、宗教、军事学等领域,也取得一些令人瞩目的成果。

为改变我省学术力量薄弱,学术环境较为闭塞的状况,这些年来,我省注重学术交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与省外、境外、国外广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特别是改革开放之初,我省邀请不少著名学者来赣讲学,组织学者外出考察、进修、讲学,并且引进学术新人,加强学科建设,一批学者已开始走上国际学术讲坛。

四、突出地方特色,研究江西历史文化

江西居“楚头吴尾”,有着悠久灿烂的古代文明,近代又创造了以井冈山精神为代表的革命文化。研究江西历史文化,服务两个文明建设,既是江西的优势和特色的所在,也是江西义不容辞的职责。20年来,全省社会科学工作者在这方面扬优成势,辛勤耕耘,取得突破性进展,成绩斐然。

新时期江西历史文化的研究空前繁荣。80年代以来,对中共党史资料的征集、江西省当代史的研究、古籍整理和修志等工作陆续起步。江西作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著名根据地,在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中国现代史和江西现代地方史上占有重要的一页。对这一段历史的研究,虽然新中国成立以后即已开始,但真正全面展开、系统研究、有大量成果问世,并成为一门“显学”,还是这20年。苏区历史研究集中在搜集、整理、出版历史资料,开展根据地史、苏区人物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等方面,其重要成果有: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在江西的革命实践活动等论著;陈正人、陈奇涵、杨尚奎、邵式平、方志纯、刘俊秀、吴吉清等赣籍老一辈革命家的回忆录或传记:《革命历史资料丛书》(共出25种32本)、《组织史资料》、《江西党史资料》(已出40册)、《政协文史资料》等大型资料丛书;井冈山根据地、中央根据地以及闽赣、闽浙皖赣、湘赣、湘鄂赣等根据地历史,苏区经济、教育、文化、军事、新闻出版、工运、妇运、青运、富田事变等专题史均有问世,有些具有相当的学术价值。1989年,井冈山精神研究会的成立及其一年一度的学术研讨会,则使这一研究以弘扬井冈山精神为主旋律,推动苏区历史研究和全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向纵深发展。

盛世修志、治史。我省修志、古籍整理等工作20年来也取得很大成绩。省政府主修的《江西省志》共96卷,其中《江西社会科学志》、《江西教育志》等50余卷已问世。全省县、市、区志已基本出齐。省古籍整理办公室于1985年制订《江西古籍整理十年规则参考书目》,含1000余种。目前已出版数十种,包括《文天祥全集》、《宋应星学术著作四种》、《郑谷诗集编年校注》、《谢叠山全集校注》、《周敦颐全书》、《文廷式集》、《陈炽集》、《刘辰翁集》、《姜白石诗词》、《陶渊明集浅注》、《十三经直解》等。省古籍整理办公室组织的《江西古文精华丛书》和《江西名山志丛书》,系本世纪江西最大的文选性丛书,两套丛书共22本,已出版15本。以《当代中国丛书·当代中国的江西》(上、下册)出版为标志,对江西当代史的研究业已开始。《当代江西简史》及其配套书籍正在编写之中。

改革以来,学术界对江西历史人物、区域文化和重大历史事件的研究成果叠出。诸如陶渊明、欧阳修、晏殊、王安石、曾巩、陆九渊、朱熹、洪皓、文天祥、黄庭坚、江万里、汤显祖、严嵩、文廷式、陈三立、黄爵兹、陈炽、李烈钧、姚名达、杨杏佛等研究不断深入,推出一批传记和专著。对庐陵、临川、庐山、景德镇等区域文化的研究,蓬勃开展。诸如《江西历代文学艺术家大全》、《江西史稿》、《江西通史》、《庐山史话》、《江西历代人物辞典》等通史、专史、辞书等均有问世。

尤其令人欣慰的是,90年代中期兴起的赣文化热集中反映了新时期江西历史文化研究的新趋势、新成果。这一文化热潮,发生在京九铁路贯通和世纪之交不是偶然的。它以社科界、新闻界、企业界的中青年学者为主力,旨在弘扬江西文化的优良传统,探索新世纪兴赣之路。它喊出“激浊扬清,和合创新,回眸前瞻,再创辉煌”的口号,表明了江西群体意识的觉醒和区域特色文化的复兴。目前,这一文化热潮得到社会各界的热烈呼应和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呈现出姹紫嫣红、方兴未艾的景象。

五、加强社科规划和队伍建设,活跃学术团体工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省不断加强社会科学机构和队伍建设,活跃群众性学术团体工作,为繁荣和发展社会科学事业提供了组织保证。

1984年,省社会科学院在原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和经济研究所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经过15年的努力,已形成10个专业研究所、80余名高级研究人员的综合研究机构。省委党校和各高等院校以及部分省直单位也成立了一批研究所(室)。全省专职研究人员达到1万人,其中中青年占65%,成为我省社会科学研究的骨干力量。

改革前,我省社科规划工作没有专门机构和专项经费,工作时断时续。1979年,在全国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工作预备会议精神的推动下,我省制定了1979-1985年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1989年成立了省社科规划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八五”、“九五”期间,全省立项530项,资助经费140万余元,同期承担国家社科项目74项,获资助经费184.8万元。这期间,地市和一些省直部门也开始了社会科学规划工作。社会科学规划工作的开展,使研究得以有计划地进行,从而有利于突出重点,防止和避免低水平的重复研究,促进社会科学事业的健康发展。

我省社会科学的群众性学术团体历来比较活跃。省社联成立于1958年,在全国是比较早的。“文革”中,各级社联和学术团体被迫撤销,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陆续恢复活动,各种学术团体如雨后春笋般地发展起来,仅省社联就拥有各类学会、研究会、协会117个,地(市)、县(区)、厂矿社联73个,会员达20万人之多。在新成立的学会中,有相当一批属于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1989年成立的省青年社科工作者协会,在全国成立也较早,在我省社会科学研究中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

为了繁荣社会科学事业,在全社会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从1982年起,省社联每两年组织一次全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奖活动,已进行8次。现在,这项评奖已成为全省哲学社会科学的最高奖励,受到广泛重视。省社联还设立了兴赣《隆中对》优秀征文和全省青年社科工作者优秀成果两项专项奖,旨在促进对策性研究的开展和青年研究人才的成长。

20年来,各级社联和各研究会注意在组织联络、协调上下功夫,在加强党和政府同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联系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在组织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进行学术研究和参与决策方面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在促进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转化方面发挥咨询服务作用,在帮助广大干部增强理论素养和理论水平方面发挥宣传普及作用,有为有位,受到好评。

恩格斯说过,一个民族要想站在时代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离开理论思维。20年来,我省社会科学研究工作所以能取得如此长足的进步,从根本上说,是因为伟大的实践需要科学的理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实践呼唤着社会科学理论研究的繁荣和发展,也为社会科学工作者提供了广阔的用武之地,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科学工作者大显身手,无论在推动理论发展方面,还是在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服务方面,都作出了积极的贡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首先,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必须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正确的方向。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把社会科学推到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在社会科学研究工作中,只有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才能够以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揭示当代中国社会生活的本质和主流,认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推动社会科学事业的发展。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起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这既是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的根本保证。

20年来,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自觉地把学习、研究、宣传和贯彻邓小平理论作为头等重大的任务,并力图学得多一些,研究得深一些,宣传得好一些,贯彻得实一些,努力在把握邓小平理论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新发展,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理论的科学体系、精神实质、基本原理与基本立场观点方法上下功夫,并以此指导各自的学术研究、学科建设和思想改造。在这方面,全省社科界着力最多,研究成果最多,获益也最多。认真落实十五大精神,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新高潮,社会科学肩负着重要的使命,社会科学工作者要再接再厉,在以科学理论武装全党、指导学术研究的征途上奋勇前进。

其次,社会科学研究工作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要求。

20年来,我省社会科学事业的繁荣和发展,是与社会科学工作者坚持和弘扬马克思主义学风分不开的。江泽民同志深刻地指出:“对待马克思主义,有个学风问题:究竟是从本本出发,还是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研究和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他提出了“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要求。江泽民总书记的这一论述,精辟警世,凝聚着我们党宝贵的历史经验教训,也为20年来社会发展的实践所证明。

改革以来,我省社会科学工作实现了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转变,从封闭状态到开放状态的转变,服从和服务于兴赣富民的中心工作,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为主攻方向。省社联组织的三次兴赣《隆中对》征文活动的成功,就是生动一例。从根本上说,邓小平理论是从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崭新实践中产生的,其理论的活力来自于实践的需要,又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地发展和完善。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就要把马克思主义与改革和建设的实践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着眼于实践问题的理论思考,就是要善于把丰富的实际生活提高到应有的理论程度,善于依据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正确地解释改革和建设中发生的实际问题,能够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等种种问题给予理论的说明。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就是要在新的实践基础上,形成新的理论成果,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总体上说,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正是努力这样做的,但是,也要清醒地看到,我们的社会科学研究同迅速发展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实践还不适应,还落后于实践的要求。理论无论是对改革的预见性、总体性研究方面,还是在为党和政府重大决策提供理论依据和可操作性研究方面,都还显得薄弱。这是我们必须承认并加以认真克服的。社会科学研究只有继续遵循“一个中心、三个着眼于”的原则前进,才能有所作为,逐步适应实践的要求。

再次,党和政府重视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保持着良好精神状态。

20年来,党的阳光照亮了社会科学工作者前进的道路。党中央历来重视社会科学。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积极发展哲学社会科学,这对于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对于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规律,增强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能力,有着重要意义。”这20年,江西和全国一样,省委、省政府为社会科学研究工作营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氛围。党和政府鼓励不同学术观点的相互切磋,注意区分学术问题和政治问题。对思想认识问题积极引导,对事关政治方向、事关重大原则问题,旗帜鲜明,分清是非。与在“左”倾错误占主导地位的时期相比,这20年我省社会科学战线队伍团结,思想活跃,学术民主,是建国以来执行“双百”方针最好的时期。

党和政府关心社会科学研究工作,重视理论工作者的意见,发挥科研机构和学术团体的作用。不少领导同志为社会科学研究出题目,与专家学者交朋友;热情鼓励理论研究工作“上位次、出精品、出人才”;主动深入科研单位,指导工作,解决困难。

东风化雨,春色满园。正因为党和政府的重视,广大社会科学工作者心情舒畅。老一辈学者焕发青春,中年学者勇挑重担,学术新秀脱颖而出,始终保持着一种良好的精神状态,开拓奋进。

标签:;  ;  ;  ;  ;  ;  ;  

东风花雨春园--江西省20年社会科学研究回顾_邓小平理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