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手机平台下的跨文化语用交际学习模式研究论文_赖晓笛

赖晓笛

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 湖北 武汉 435000

摘要:互联网发展的今天,4G和移动通讯设备已成为了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交流沟通工具。凭借着科技的进步,线上线下融为一体,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和网络紧密结合,于是名词“互联网+”应运而生,它囊括了互联网和生活中任何媒介的组合构成。跨文化交际语用是语用学的重要分支,经历了30多年的发展,它一直都在二语习得领域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在中国国际地位提高,国际角色越来越重要的今天,跨文化交际已经成为了我们联系世界的必经之路,互联网特色下它也与时俱进,以新的姿态焕发出新的色彩和活力。本文根据新的时代特色,专注于研讨互联网+时代利用手机平台进行跨文化语用交际的学习新模式。

关键词:互联网+,手机平台,跨文化交际,学习模式

(本文依托2015年校本研究项目《翻转课堂理念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项目编号 2015J16)

21世纪通讯的发展、技术的革新全都离不开互联网,网络已成为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这其中手机已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之后的重要媒体终端,随着它和移动互联的联姻促使了数字化学习的日益广泛。在未来的发展中,我国4G网络会覆盖全国城市,4G用户突破3.8亿。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在国际化交流中与日俱增的国际地位,我们在国际化经济、政治、文化交流中扮演的角色也是日趋重要,跨文化语用交际一直是外语研究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新的时代特征,它在联通世界交往的道路上作用更甚以往,故而如何借助技术革新带来的新媒体平台进行跨文化的语用学习,也进入到我们的研究视野。

以手机作为媒体终端有别于传统方式的学习,媒体流的各类形式都可灵活应用,其特征主要有:1. 泛化。手机终端是一个移动体,进行学习的主体也在不断移动,无论是学习时间,学习地点还是学习的具体内容方式均可灵活搭配处理,碎片化的学习效率可以尽量最大化。2.个性。当下的学习主体以90后的年轻人为主,不追求同质化也成为了一种主流。学习过程融入个性化元素,随着文化学习类型的软件开发,终端学习者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深度个性化的定制学习。3.交流。网络环境下,此类学习和传统的单向传播完全不同。终端学习者能在媒介学习过程中互动交流,通过论坛、博客、朋友圈、个人空间等等随时发表个人见解,与他人交流分享。

跨文化的语用交际是交流中必不可少的,作为国际发展沟通的前提条件,语言学习也在国内一直是热点。各类学习软件在网络终端都很受欢迎。移动学习依托无线移动网络技术可以不受时间、地点的局限发生。对于当下语言学习的主体人群来说,手机移动学习具备了各项有利条件。1.契合当代大学生的期待。众多研究表明,手机移动学习可以提供较高情景化的学习体验,对于学习需求的定制化也是简便易操作的,可以提供丰富的学习反馈,增强生生和师生之间的学习交互。2.硬件技术发展的支持。互联网络的发展、手机应用软件的多样化、国内外交际平台的蓬勃。3. 手机可用的移动学习资源批量增长。随着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的风靡,来自名校的各类优质慕课、微课等学习资源不断上线,无需入学门槛和费用支出。任何学习者均可以利用一切碎片时间进行更加个性化的学习。

根据Kasper 和 Blum-Kulka (1993)在其“Interlanguage Pragmatics”中归纳的来看,语用理解、语言表达、语用迁移和语用失误是跨文化语际语用研究的主要方面。结合以上所列出的便利条件,跨文化交际语用的学习也可以有改良的新模式。具体可图示如下:

首先,认知是语言的基础,语言输入一方面涉及语言概念的认知形成,另一方面则是语言使用和理解的认知过程。不同于传统的书本传播方式,新型网络媒体的各类资料形式极大程度地丰富了语言知识输入的方式。声效、图像、互动游戏、个性化定制APP等等的新式参与方法配合传统的文字信息,凭借强大的图示化信息语言输入伴随着语言交际内涵的推送给学习者带来直接的认知刺激,可以高效率地供应知识、提升学习者的学习兴趣、促进内化学习动机的形成。此外,线下学习者在手机终端还可以自由支配学习时间,这个可重复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语言学习过程中包括对语言理解能力、表达能力和语言习惯的迁移现象都会带来极大提高。

其次,人脑储存中的固有经验和新知识推演的交互作用能促进学习者的认知扩大化,学习者进入到反馈交流阶段会增强其辨识语言使用失误的能力(包括语言使用失误及语言环境使用不当的失误),在跨文化交际语用中,这个能力的功效尤为凸显。不同文化背景中,语言使用的差异是必然的,诸如“礼貌”、“合作”等原则的言语行为操作就会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而各有千秋。互联网环境下的交流平台十分广阔,致使信息获取范围很大,通过在线的即时交流反馈,学习者的学习环境不仅仅局限于固定范围内相识的师生、生生之间,可以直接在言语行为阶段了解语言使用的效果,获得最直观的认知感受刺激,使得学习者在终端的学习效果进一步扩大化。

最后,经过认知学习和交流互动阶段,学习者的认知经验在实践阶段得到进一步提升,作为终端使用者将经验总结进行再反馈,形成互利双赢的局面。学习者将与接触过的微课、慕课、流媒体资源发布方以及学习类APP的开发者再次进行互动反馈,促进网络学习资源的进一步优化,让更多的学习者受益。

互联网+时代在手机媒体的协助下,带来了新式的学习模式,让学习者在资源共享的情况下最大限度便利地学习。但此模式的缺点也是明显的,整个学习模式缺乏评价过程,无论是形成性评价还是结果性评价。目前国内外只有注册性的慕课网站才提供完整的学习过程,通过测试设计、作业交流、平台互动、课程测试等形式进行学习状况监控,包括学习过程和学习结果的监测评价。此类慕课制作精良、监控后台技术稳定,需要较多的资金和技术支持,通常由大学制作提供,教学目标明确、教学体系明确稳定有保障,学习完成后可以获得认证的证书。在手机平台便利的今天,结合二者的优缺点,配合一直居高不下的语言学习需求,可以推进更多便捷的学习形式,除了证书认证型的慕课、各个大学提供的丰富微课之外,APP类型软件可开发出更多过程性评价鼓励的模式,或者直观面对面的在线沟通学习等等,对于学习者起到更好的监控督促,扩大学习效果。

主要参考文献

【1】Casson, R.G.1984. Language, Culture and Cognition, Macmillan Publishing Co., Inc

【2】Green, G.1989. Pragmatics and Natural Language Understanding. Hillsadle, NJ: Lawrence Erbaum

【3】何兆熊,2003,《新编语用学概要》,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4】王甦、汪安圣,1996,《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

【5】赵艳芳,2001,《认知语言学概论》,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论文作者:赖晓笛

论文发表刊物:《文化研究》2016年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7/22

标签:;  ;  ;  ;  ;  ;  ;  ;  

互联网+手机平台下的跨文化语用交际学习模式研究论文_赖晓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