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国光吁请减税,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刘国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原副院长刘国光今天提出,税收增幅连年超过GDP增幅,严重加大了企业和个人的负担,目前应当进行结构性减税。
刘国光是在为期3天的“中国经济学家论坛(2001)暨2002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上讲这番话的。他说,政府近年来不断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税收年增加1000亿元以上,大大超过了GDP的增长速度。今年前3季度,我国税收同比增加22.7%,是GDP增幅的3倍,这大大降低了企业和个人的投资能力和积极性。他认为,虽然这几年基本上没有增辟税种、增加税率,税收的增长基本上是打击走私、加强征管的结果,有其必要一面,但是,为调动投资的积极性,降低企业的生产经营成本,适当减免税收的空间也是相当大的。具体讲,可以减免中小企业的一定税收,进一步减免农民税费负担,探索增值税由生产型向消费型转变,统一内外资企业税率,形成公平合理的税收环境,提高个人所得税的起征点等等。
刘国光的观点得到了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所长张曙光;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汪同三等专家的赞同。
张曙光认为,目前税收收入的过快增长,不仅脱离了经济增长的基础,而且作用也主要是紧缩性的。从1994年开始,我国连续7年税收增长在20%以上。而同期国企则困难重重,半数面临破产,最严重时亏损企业接近90%。看来,减税是刺激内需的必然选择。
在目前必须采取积极财政政策拉动内需的情况下,减税会不会造成财力紧张呢?刘国光解释说,降低国税造成的财政收入缺口,可以由增加发行国债来弥补。国债资金运作,由目前的直接投资逐步转变为以国债来支持减税和税制改革,以此刺激投资和消费的增长。减税措施虽然不具有国债支出的扩张效应,但它将带来投资消费增长效应,这将更直接地启动社会民间需求。
张曙光分析,积极财政政策已经连续实施4年,短期政策被长期化了。政府掌握的效益较好的投资项目储备已经基本用完,国债投资边际效益下降,投资的空间缩小。2001年中国国债资金尚有大量车库,便是证明。该政策目前即使不能淡出,也要作出重大调整。刘国光认为,今后一段时间的我国宏观经济政策,有必要更多地从供给方面着眼,实施一些可能的措施,结构性减税就是较好的一种选择。
他们还建议,发债可从发长债扩大投资改为发短债用于弥补政府日常支出的亏空,变中央政府一家发债为让地方政府也发债,扩大企业债券并发展债券市场。在国债使用方向上也要有所调整,应加大企业设备和技术改造的使用比例。加大国债分配给地方使用的部分,加大对西部的投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