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5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李广瑞

对5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李广瑞

滨州医学院 山东烟台264003

摘要:目的 探讨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 方便选取2015年1月—2019年5月该院收治的5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实验组29例,患者行胸腔闭式引流治疗,持续漏气者胸膜腔固定;对照组29例,患者行胸膜腔穿刺抽气治疗。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实验组患者治愈率(72.84%)和治疗总有效率(94.2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治愈率(41.1%)和治疗总有效率(84.74%),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2.98%)显著低于对照组(16.2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帮助恢复肺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治疗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自发性气胸;闭式引流;患者;治疗

随着社会人口老年化的进程,老年性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引起的自发性气胸的比率有增多的趋势。同时随着一些特殊社会现象的出现,由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病人患卡氏肺囊虫感染引起的自发性气胸亦有所增加。自发性气胸的治疗方法有多种,包括保守治疗、胸膜腔穿刺抽气、胸膜腔闭式引流、胸膜腔闭锁术、手术等,需要根据患者的病程病情不同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2007年1月—2016年5月该院收治的5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为研究对象,全部患者对该研究目的均知情并同意配合,随机将入选病例均分为两组。实验组(29例):男21例,女8例;患者年龄17~71岁,平均年龄(57.2±6.3)岁;肺压缩比例21%~86%,平均(50.6±7.2)%。对照组(29例):男22例,女7例;患者年龄18~67岁,平均年龄(56.8±7.1)岁;肺压缩比例21%~91%,平均(51.0±6.6)%。两组性别、年龄、病症程度等基本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2.方法

对照组患者以胸膜腔穿刺抽气法进行治疗。以气胸针于患侧锁骨中线第2前肋间或腋下区第4、第5、第6肋间直接穿刺入胸膜腔,常规连接人工抽气箱抽气,一次抽气以小于1 000 mL或抽氣后胸膜腔负压在 -0.196~0.392 kPa为宜,每天或隔天抽气1次至患者呼吸困难缓解为止。实验组患者以胸腔闭式引流进行治疗。患者术前皮试,半卧位,常规消毒铺巾,局部浸润麻醉,用微创手术使用的0.5 cm直径穿刺器经锁骨中线第2肋间或第3肋间腋前线切开皮肤0.5 cm,穿刺进入胸膜腔退出穿刺针心,于鞘卡中心置入引流管,退出鞘卡将引流管接水封瓶,固定引流管。部分持续漏气患者在闭式引流治疗基础上胸腔内注入50%高渗糖抗生素,1支,胸膜腔固定,以促使胸膜漏孔闭合。两组患者对症治疗自发性气胸的同时均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持续3周治疗无效者改行其它治疗方法。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和并发症发生率。

3.统计方法

以SPSS 21.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标准差(x±s)表示,结果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结果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结果

实验组治疗治愈率和治疗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期间1例胸腔积液,并发症发生率3%(1/29);对照组患者治疗期间2例胸腔积液,2例血气胸,1例纵隔气肿,并发症发生率17%(5/2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142,P=0.027)。

三、讨论

自发性气胸包括特发性气胸、继发性气胸和特殊类型的气胸。特发性气胸:指经常规胸部X线检查未发现病变者发生的气胸,主要发病机理为;肺压增大,正常人在坐位时,使肺收缩和扩张的跨肺压肺尖比肺底部高8—10厘米,而瘦高体型人,因胸腔狭小,使跨肺压的区域性差别变得更大,肺尖部位的肺泡因承受相当大的平均扩张压可破裂,空气沿着肺小叶间隔进入肺周围形成气胸。血液供应差,与肺尖部距肺部大血管远有关,因抵抗力弱易形成气胸。非特异性炎症,炎症浸润分别使细支气管及周围发生活瓣样阻塞和纤维增殖病变,使肺泡或肺间质发生气肿样改变。遗传因素,自发性气胸患者存在HLA—A2B4抗原的频率高于正常人群,这表明自发性气胸发病与遗传有关,另有家族同时发生特发性气胸报告。另外,肺泡壁弹力纤维先天发育不良,胸膜局部先天性囊肿或炎症以及吸烟,均是气胸形成的可能原因。继发性气胸:指继发于明显肺部疾病而发生的气胸。常继发于气管炎 target=_blank>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结核、尘肺及其他病因所致的肺气肿或肺纤维化。其发病机制是在肺部疾病基础上形成的胸膜下小气肿泡或肺大泡破裂。肺,e、肺脓肿、肺结核空洞或胸膜下干酪灶,肺囊肿合并感染等可直接侵蚀脏层胸膜或破溃到胸膜腔,引起气胸。其他疾病还有结节病、组织细胞增生症、硬皮病等。特殊类型的气胸:减压气胸,月经性气胸,正压人工气胸。

在呼吸系统疾病等因素使肺组织和脏层胸膜破裂以后,肺和支气管内空气会大量进入胸腔形成自发性气胸,从而导致胸腔压力增加,诱发一系列心肺功能障碍,最常见有呼吸困难,其严重程度与病症发作时间、原有肺功能状态等有关,严重者可能危及生命,故临床治疗本病以快速有效排除胸腔积气为关键。胸腔穿刺术是胸腔积气、积液传统治疗方法,临床实践证实,其应用虽具备疗效,但对抽气速度的掌握要求较高,抽气过缓不利于急症患者病情缓解,抽气过快则可能引发急性损伤,如患者治疗期间突发刺激性咳嗽,还可能导致人为气胸,加重病情,加之穿刺治疗需反复进行,对患者耐受程度要求较高,故临床施术存在一定局限性。与肋间粗管等传统胸腔闭式引流相比,其应用具备以下优点:①创伤小,对机体损伤少,术后无需缝合,愈合快、瘢痕小,感染发生率低;②所用导管组织相容性好,对胸膜、心肺等刺激小,可降低继发性胸腔积液发生几率;③引流操作方便,如导管堵塞以导丝疏导即可,无需重复穿刺,有利于降低并发症,减少机体损伤。黎建蓉等分别以微创胸腔闭式引流和粗管胸腔闭式引流对自发性气胸患者进行治疗,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1.9%和92.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该文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93.33%)基本一致。

综上所述,以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可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帮助恢复肺功能,且并发症发生率低,疗效优于传统穿刺抽气,与胸腔镜治疗比较则各具优势,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 王维建.自发性气胸患者分别经中心静脉导管行胸腔闭式引流与常规胸腔穿刺治疗的临床效果对比[J].中国医药导刊,2013,22(8):1317-1318.

[2] 黎建蓉,李玲,张定,等.微创胸腔闭式引流治疗自发性气胸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师进修杂志,2014,37(25):16-18.

[3] 徐亞欢,魏光夏,孙战文,等.电视胸腔镜手术与胸腔闭式引流术治疗老年自发性气胸的疗效分析[J].中华腔镜外科杂志:电子版,2013,6(3):206-208.

论文作者:李广瑞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5

标签:;  ;  ;  ;  ;  ;  ;  ;  

对58例自发性气胸患者临床治疗分析论文_李广瑞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