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的研究对象及任务,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文化学论文,中华论文,研究对象论文,民族传统论文,体育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571(2004)01-0001-04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必须作为一种系统的体育文化去研究。因为,体育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它不仅仅是一种运动,而且还包括丰富的物质、制度、精神等文化内涵。体育文化与其他文化因子之间又有着极其复杂的联系。因此,对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就不能简单、片面、孤立地去认识。笔者认为建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应是目前民族传统体育研究的当务之急。本文就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的学科性质、研究对象及任务进行论述,并与同行探讨。
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的学科性质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是在民族学、民俗学、文化人类学、民间传统体育、文化学等相关学科充分发展的基础上,根据当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社会需要,应运而生的一门多学科交叉而成的边缘学科。该学科主要运用文化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研究。它应属于体育人文科学的一个部门,也属于文化学的一个分支。我们之所以如此界定,是因为:
1.1 内容的文化性
我们研究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把它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来加以分析的;我们研究的着眼点即在于民族传统体育产生的文化根由,也深入地探讨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及变化的文化制约性,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规则,以及它在时空上的传递和传播特征。既注重它的过去和现在,又要着眼于未来。文化作为人的一种创造,应以人的需要为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尽管文化由于其本身发展的悖谬,会导致在一定程度上、一定时期对人的异化,但人类最终会认识悖谬,走出悖谬,实现人的愿望。对于体育的文化学研究,就是要突破文化的二律背反,使人做出更为理性的选择。在民族体育的现代化发展研究中,我们既要重视表层的物质文化、中层制度文化的研究与革新,更要重视深层的精神文化,尤其是民族心理、定势等的作用。它是文化变迁中最缓慢、最滞后、最难以更新的部分。
1.2 手段、方法的文化性
从研究的方法和手段上,我们主要是运用文化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分析与研究的。文化人类学应是我们的主要研究方法之一。一门学科的性质,一方面取决于它的研究对象,另一方面取决于它所采用的学科研究方法。朱红文在《人文精神与人文科学》一文中指出:“以科学技术为根本标志的时代,一方面是物质财富的巨额增长和极大满足,另一方面是人失去对自然的优越地位。人成了技术的一个环节,而不再是历史,文化和传统中的存在,不再是自由和美的创造者。上帝死了,人也几乎不存在了。”胡塞尔认为:科学危机的根源或真正实质在于人文科学长期以来受错误哲学观念的指导,没有并且不能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因此,治疗现代科学的根本途径是从方法论上,人文科学与实证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区别开来,让人文科学自己来处理自己的问题,摆脱唯科学主义和社会实体论的束缚与奴役。民族传统体育在当代工业文明发展中,为了解决科学技术对人的抛弃,匡补西方体育的弊端,就必须高扬人文科学的旗帜,从文化学的角度对体育作出理性的分析与选择。
1.3 发展规律的文化性
从体育自身的发展规律上来看,它主要受约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以人的需要为根本原则。体育在它产生的初期,它主要是人用来同自然对抗的一种手段,是一种生存的必须;而社会的文明化程度越高,体育的教育功能、情感渲染功能、身心健康功能就显得愈为重要。因此,作为全面发展的人的教育形式之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研究只有服从于文化学的规律,才能更好的为人的发展服务。即人的文化创造自觉性、目的性越强,文化才能更符合人的价值需要。
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的研究对象
任何一门科学都有自己的研究对象,它是学科独立的前提,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是一门用文化学的原理和方法研究作为一种特殊文化现象的民族传统体育的一门具体科学。具体而言,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应着眼于以下几个方面的研究。
2.1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内涵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既包括作为中华民族主流文化的民族传统体育,也应涵括非主流的汉民族体育以及少数民族的体育活动形式。既要研究物质层面的运动项目、运动器械、设备、服饰、壁画、出土文物等,也要研究制度与组织文化,更要进一步研究人们在民族传统体育活动中的价值观念及规律。
2.2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端及形成的文化学因素
从各民族体育产生的共性来看,主要来源于生产劳动,来源于军事格斗,来源于祭祀、生活习惯和动物活动等。但各地区各民族由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的不同,因而在民族传统形式和体育价值观等方面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正如司马云杰在《文化价值论》中所指出的那样:“人类不同文化的发展,除了经济活动以外,还存在着各种变量关系;不仅存在着山脉、河流、海洋以及各种自然条件的影响,而且还存在着发源地、居住环境、前社会观念、现实生活中的新观念,以及社区或社会的特殊发展趋势等因素的交互作用。所有这些因素都给不同文化提供了独一无二的独特场合和情景。不同场合和情景的交际是不一样的,应付环境的条件和手段也各不相同,因此,生命的火焰和精神的创造力各有悬殊,其文化花朵也必然表现出绚烂多彩和不同丰姿。”对于各民族体育独具特征的文化学原因的把握和研究,既是我们进行体育文化比较的前提,也是各民族体育文化自我选择自我发展的根本依据。
2.3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特征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由于各民族的自然条件、居住环境、社会观念、文化影响等因素的不同,因而其文化创造的形式与手段也必然会表现出差异。中华民族大体育和少数民族地区的体育,都有其独特的文化特质。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应当概括出其一般的共同的特征。
2.4 影响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因素
民族传统体育的产生和形成都有其特有的因素影响。多种因素的交互作用既可以造就各民族体育的文化优势,同时,也必然存在着相应的价值悖谬和非理性。有的文化,尽管在当时是合理的、理性的,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变迁,就会走向它的反面,表现出不合理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也是如此。产生并形成于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民族体育,由于受当时政治、经济制度以及封建文化的影响,必然具有相应的时代特征,如竞赛的不公平性、表演性、礼仪性等特点在现在已成为当代体育发展、现代人发展的桎梏。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宋代以前其发展令世人瞠目,但在明清以后却步履维艰,为时代所抛弃,原因何在?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对影响民族传统体育发展因素的认识,不仅对于中国当代民族传统体育如何选择发展方向有利,而且对民族体育的改造,营造新的环境也将是非常有益的。
2.5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递与传播
文化的传递是文化的时代相传,是文化在时间上的延续。文化的传播是从一个区域向另一个区域的扩散,是文化在空间上的流动。不论是文化的传递或传播,都可以说是人与人之间的文化互动,是人对文化的一种分配与享受。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在其形成与发展过程中,其传播特点主要表现为:输出的多输入的少,虽然异族文化对于古代体育有一定的影响作用,但仅限于运动项目方面。在中国近代,对西方体育的接受是在一种非自愿的被迫的状态下开始的。在民族体育传递中继承大于变异,尤其是传统体育的深层价值方面。少数民族体育,由于其地理环境的封闭性,加之汉民族的非平等态度,往往局限于本民族范围内自娱自乐,自生自灭。对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互动情况及特点的研究,也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是什么、为什么等问题。
2.6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冲突、融合
中西方体育是在不同文化土壤中生长发展起来的体育,一种代表的是传统的农业文化,一种是现代工业文明的产物,二者之间有着较大的异质性。在中国近代,民族传统体育在国人求强救国的愿望驱使下,在“学夷以制夷”的动机下,在学习引进外国的先进科技、思想的同时,对西方体育也给予了一定的接纳。但二者的碰撞、冲突是明显的。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论争便是例证。其结果便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想的确立,民族本位体育观念的主导地位受到肯定。由此便可得出一种规律的认识,任何民族对外来文化的接受都是有选择性的。西方体育对中国体育的影响,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渗透与改造,只可能是局部的。如何寻求中西方体育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民族心理等方面的最佳结合点,优化中国的传统的民族体育应是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
2.7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问题
民族传统体育作为一种文化遗产,在现代化发展过程中,必然有其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部分,也有陈旧过时的内容。我们必须以客观的态度,对我们的传统体育项目进行认真的筛选,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分别处理。有些项目需要进入学校,有些需要加以改造,进入竞技领域,还有相当一部分作为休闲、娱乐等民间体育活动形式而存在。还有一部分作为完成其使命的历史遗产而被保留在文化典籍中。
总而言之,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是以民族体育文化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的,通过对其研究,总结出民族传统体育产生、形成及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学规律。
3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的研究任务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虽然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现已具备了成熟条件,但是对于中华民族体育的文化学研究已早已开始。在中国近代史上,有很多学者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功能、价值、如何发展等问题进行过讨论。而今,二十一世纪的中国正在全面的崛起,在改革开放走向世界、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对于民族传统体育的重新审视和研究尤其具有时代意义。现在的民族体育研究同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相比,从研究任务到范围、内容等方面都已有了很大的变化与不同。从总的趋势看,研究的数量不断增多,质量不断提高,范围不断扩大,在研究方法上出现多学科交叉的情形。根据目前社会现代化对体育的需要以及中国民族传统体育的现状,我认为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研究。
3.1 未来社会需要具有什么样素质的人,体育能做些什么和应该做些什么
不同社会和时代会对人提出不同的要求。从石器到铁器、铜器时代,再到农业、工业和当今信息时代,历史的每一次变迁,人的需求以及人的相应素质都会发生较大的变化。作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不仅应该研究当今时代需要什么样的人,而且由于教育本身的滞后性和先行性,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具有一定的超前意识。只有在此前提下,我们才能更好的去把握体育在未来社会中的目标定向,明确体育能做些什么和应该做些什么。如在工业革命时代,西方的科学体育在一定程度上既促进了社会所需求的人的培养,同时也促进了体育的发展与完善。吕树庭在《21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与体育的社会学透视》一文中指出:“21世纪,中国社会生活方式将以合理、自由和丰富为原则,以文明、健康、科学为主要特征。体育与人的生活质量,与人的生命价值的体现形式联系更加密切,全面介入生活领域,成为一种不可缺少的生活方式。”“城乡生活方式趋同的结果是体育活动的主要场所在体育设施精良,配套服务优质的生活住宅小区;人际关系淡漠和功利化趋向,从某种意义上讲又以强化中国家庭的内聚力和以亲属为纽带的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往来,使家庭体育在城市家庭网的延伸中得到进一步的发展;生活方式多样化及消费阶层化将导致体育需求的多样化和体育消费的阶层化。”于涛在《社会转型与中国体育文化的三次嬗变》一文中指出:“未来体育变化的趋势,可能是一个以科学体育为主流,暗潜着艺术化体育的倾向。”美国学者约翰·奈斯比特和帕特里西亚·阿伯丁在《90年代世界发展十大趋势》一书中谈到:“90年代后期,人们的娱乐方式和消费习惯都会发生根本的改变,成为90年代社会的主要娱乐活动。”“热衷于健美锻炼的人们对大型体育的兴趣越来越少;他们宁愿花一个周日下午去参观美术馆而不愿看电视转播的足球赛。“90年代,发达国家将会出现视觉艺术,诗歌、舞蹈、戏剧、音乐等方面的现代艺术复兴,它与刚刚过去的那个崇尚武力,盛行体育的工业时代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今天,我们正从体育转向艺术。”从上述作者的观点中,我们虽然注意到讲法各有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未来体育将会更多的具有艺术特色。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首先应该把体育文化未来趋势是什么作为自己的研究任务,如此,才能为民族体育的未来发展选择好发展的平台。
3.2 什么是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哪些是先进的、理性的时代文化?哪些属于非理性的、需扬弃的历史文化?
这应是我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的第二个研究任务。我们只有客观辩证的对待体育文化,以发展的眼光对其加以分析,才能确定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提高我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我们知道,每一种文化的产生和创造,都是在特定的历史和社会条件下产生的,都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也有其文化价值上的悖谬。尤其是时代的变迁,原先合理的部分也会变得失去了合理性和存在的价值、意义。因此,对待我们的民族文化遗产,必须加以认真的研究,既要研究它是什么、为什么,同样又要客观的、公正的对待与评价。既不能采取历史虚无主义态度,也不能“厚古而薄今”,更不能以此为依据,要么全盘西化,要么否定一切外来文化。
3.3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应如何发展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在特定的政治、经济、地理、文化等生活条件下所形成的一种民族文化,具有独特的价值与特征,具有非常丰富的内容,是一笔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据《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志》记载:少数民族体育676项,汉民族体育301项,总计977项。这些项目“有的千百年间流传,时断时续;有的已走出国界,成为世界共性文化;有的延伸变化,由此及彼,由单一变成一种或多种体育活动;有的以强大的生命力至今仍在田间、地头、山寨、山野……人群中存在着;有的却遭天灾人祸而荡然无存,只有在散乱的史籍、发掘的墓葬、出土的文物当中时隐时现”。“如何将流传的推广开来,将失传的发掘出来,井整理成为系统的,完整的史料,是我国人民所关心的,也是各国人民感兴趣的事业。既是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的需要,又为民族体育的发展创造条件;即可对内对外宣传介绍,又可传之后世服务后代;即为增进中华民族大团结做贡献,又可为逐渐推向世界体坛做准备”。《中华民族体育志》后记中还指出,对于民族传统体育,为了使这一优秀民族文化得以发扬光大,使其成为世界人民的共同文化财富,我们需要挖掘、整理,同时又要根据时代的需要加以改造和创新,我们既要有将其中的一部分推向世界,以特有的东方文化优势对以西方体育为主流的世界体育给予匡补和匡正的信心,又要理智冷静的面对现实。由于各民族文化的异质性和文化传播的选择性,中华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不可能也没有必要都成为现代奥运的竞技项目。哪些项目应通过完善竞赛机制,与国际惯例接轨,走向世界;哪些项目应发扬特有的娱乐、健身优势作为大众休闲、娱乐体育;哪些应进入学校体育课堂;哪些应作为历史文化而保存,我们必须慎而处之。如果一味的追求民族体育的世界化,用当前的国际体育规则对民族体育加以阉割,不仅会失去民族体育的民族和区域特色,而且也只能会是徒劳的。
3.4 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传统体育的比较研究
体育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的形成和发展与人类文化的进步有着密切的联系,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体育发展的形态是其文化内在规定性的必然结果。因此,循沿历史的轨迹,从文化学的视角对不同地域、民族的传统体育进行比较,无疑会为我们深入地认识体育的发展规律,把握其未来方向,提供有益的启示。吴忠义在《从中国与希腊传统体育的比较看世界体育发展走向》一文中,从文化学视角,对中国与希腊不同形态传统体育的内涵及其外显特点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了二者不同的心理、文化特征,提出未来世界体育的发展将是以东方为主流的健身体育和以西方体育为主流的竞技体育。二者在其发展进程中将相互影响,互为补充。但因内在规定性的不同不会从根本上融为一体。于涛在《关于中西体育分殊与融合的历史唯物主义思考》一文中指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看待中西体育的分殊与融合,就可以清楚地把握体育文化的过去、现状与未来,理解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差异的根结所在,同时也利于看到传统体育重视人的道德升华,重视追求审美境界和人的内在情感体验等方面对未来体育所独有的价值。”陈晋璋在其《从文化背景和民族心理谈古近代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演进历程的异同》一文中提出:“中国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是中西方两种传统文化的产物。在长期的生活过程中中西方民族逐渐形成了各自的文化形态与民族心理,它包括个性、情感、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思维定式等。这些民族心理特征影响着民族文化的选择趋向,而文化选择趋向在相当的程度上决定着一个民族体育的存在方式和发展趋向。”本书作者王铁新、王岗二同志在近几年的民族传统文化学研究中,也曾多次就中西方体育的文化特质差异以及对人的不同影响作用做过论述。王铁新在《中国人的民族性格与中国体育的选择》、《论传统文化的非理性与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悖谬》,王岗同志在《文化结构法则与民族体育的发展趋向》等文章中就中西体育的产生的根源、影响因素,以及对人的不同影响作用作了大量的阐述。中西体育文化的比较仍将是一个研究重点。
3.5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中国少数民族体育和西方竞技体育三者之间发展态势的研究
在中国当今体育的发展中,做为体育主要组成部分的有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少数民族体育和西方竞技体育三大块。前二者仍属于中国土生土长的民族文化,后者属于外来品。自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体育开始进入中国,并以其特有的文化优势逐渐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主流的体育文化。民族传统体育在与西方体育文化的碰撞、抗争、融合中坚强的向前发展。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少数民族体育运动的发展,除了加强对民族传统体育的挖掘、整理、改造工作以外,还经常举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和“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讨会”。在1994年的云南昆明“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研讨会”上,国家体委主任刘吉强调:“要向现代体育靠拢,必须保持民族特色。民族的东西只有民族化才具有世界意义,如果失去了民族化,就没有世界意义了。”少数民族传统体育正在走向新的复兴。而在二十世纪末,西方科学体育在逐渐暴露其弊端的过程中也将成为强弩之末。在当今呼唤“人性的觉醒”,“人性的回归”的时代,可以断言,三足鼎立的局面还将会长期存在。不同文化互动的结果决不会是一方完全取代另一方,而是一种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式的融合式发展。
总之,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研究,只有将其作为一种文化深刻研究其内涵、存在与发展的规律,研究文化与社会变迁、与社会的政治、经济制度间的关系,研究民族体育文化与其他民族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才能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现代化发展作出合理的规划,而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学的研究对象、性质、任务等问题又是必须加以认真研究与讨论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