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研究·
朝鲜战争战役后方交通战特点浅析
郜耿豪1,魏延秋2
(1.军事科学院 军事法制研究院,北京 100091;2.国防大学 政治学院,上海 200433)
摘 要: 在朝鲜战争中,交战双方将战役后方交通战发展到极致,将战役后方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二战场。朝鲜战争战役后方交通战具有鲜明的特点:在作战方式上,北部战场丰富,南部战场单一;在破坏对方交通线力量和目标上,双方各有所恃,各有所图;在保卫己方交通线力量上,双方多采取军政民结合的方式,形成合力;在作战区域和规模上,双方均服从和服务于政治大局。研究分析这些特点,对于在信息化战争中如何在交通战中制胜于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 朝鲜战争;战役后方;交通战
交通战是交战双方为保卫己方交通线(以下简称保交)和破坏对方交通线(以下简称破交)而进行的作战行动,主要分为战术后方交通战、战役后方交通战和战略后方交通战三个层次。在中外战争史上,以控制交通线为目的的作战行动不胜枚举。在朝鲜战争中,交战双方更是将战役后方交通战发展到极致,将战役后方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第二战场。本文拟从作战方式、破交力量、保交力量及作战范围和规模等方面,对朝鲜战争战役后方交通战的特点进行分析,以期为未来信息化战争提供借鉴。
这样的一柄刀,决不是普通人家能够拿得出来的,单单那颗宝石,就已价值连城。是什么原因,让这样一位美妙的女子,只身闯入了这片危险的境地?她的身上有许多的伤口,有的已经愈合,有的还能向外洇出血。有的伤口平直整齐,似乎是被刀剑之类的锐器所伤;有的却是模糊一团,像是被猛兽所抓咬。然而如此多的伤,也没能阻止她的脚步。
一、在作战方式上,北部战场丰富,南部战场单一
作战方式是作战形式和作战样式的统称。不同的军兵种在不同的地域空间中作战,就会产生不同的作战形式及其相应的作战样式。朝鲜战争战役后方交通战作战形式多样:既有正规战,又有游击战;既有各军兵种相对独立的作战,又有陆海空联合作战。作战样式更是丰富多彩,空袭与反空袭、登陆与反登陆、封锁与反封锁、袭扰与反袭扰、渗透与反渗透等,不一而足。这些充分显示了交战双方对战役后方交通战的重视,以及战役后方交通线作为相对独立战场的地位。
(一)北部战场:作战形式多样,作战样式以空袭、反空袭为主
北部战场位于朝鲜人民军(以下简称人民军)、中国人民志愿军(以下简称志愿军)战役后方,基本态势是敌攻我守。以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凭借其强大的海空军优势,以空袭、封锁、登陆等方式,妄图掐断志愿军和人民军的后方交通线。为保卫后方交通线,志愿军和人民军也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展开针锋相对的保交斗争。为此,双方在陆地、空中和海上进行了旷日持久的以保护和破坏交通线为目的的作战行动。
一是空袭与反空袭作战,这是北部战场的主要作战样式。联合国军派出规模庞大的战斗轰炸机、海军舰载机以及有战斗截击机护航的轻型、重型轰炸机,对北部战场主要铁路线和公路线展开长期地、不分昼夜地猛烈轰炸。志愿军和人民军在实施抢修、抢运和加强隐蔽措施的同时,于交通线上的主要地点部署高射炮实施地面防空作战,同时出动米格-15战斗机,与联合国军护航战斗机展开空战,并伺机攻击联合国军轰炸机群。空袭与反空袭作战贯穿朝鲜战争始终,其中的高潮就是1951年8月至1952年6月的“绞杀战”与反“绞杀战”。二是封锁与反封锁作战,这是北部战场的重要作战样式之一。在战争爆发之初,联合国军海军即迅速对朝鲜东西海岸实施海上封锁,特别是对朝鲜的元山、兴南、南浦等重要港口实施封锁和攻击,以切断朝鲜海上国际交通线和近海交通线[1]553。由于海上力量的弱小,人民军和志愿军基本放弃了海上交通线,而以对舰射击和港口布雷等方式,全力进行岸防作战。三是登陆与反登陆作战,这是北部战场的重要作战样式之一。该作战样式最为著名的就是联合国军发起的仁川登陆战役,联合国军地面部队在仁川登陆后,切断了人民军的主要陆上交通线,迅速扭转了战局。1952年底至1953年初,志愿军和人民军进行了大规模的反登陆作战准备,迫使联合国军放弃了在朝鲜半岛北部实施侧后登陆的企图。四是渗透与反渗透作战,这是北部战场空袭与反空袭作战的重要补充。联合国军在对北方实施轰炸的同时,还派遣特务武装潜入北部战场,主要目的是搜集北方交通线上的情报,为空军指示轰炸目标。志愿军和人民军则派出公安部队,在当地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协助下,实施围剿和抓捕行动。
(二)南部战场:作战形式单一,作战样式以袭扰、反袭扰为主
一般说来,交通战以保卫己方交通线和切断敌人的交通线为目的,所以,在全面战争中,从战术后方到战略后方,都可以成为交战场所。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大西洋之战,对于整个战争进程和结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的战略后方包括日本列岛以及连接美国本土的漫长的太平洋航线;志愿军和人民军的战略后方在中国东北和苏联远东地区。在战争期间,双方的作战部队和物资源源不断地从各自的战略后方运往战役后方和前线。若按照以往的惯例,双方的战略后方势必成为重要的战场。而在朝鲜战争中,却出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即交通战被严格地限制在双方的战役后方(朝鲜半岛),而在各自的战略后方,却呈现出一片和平景象。究其原因,是因为这是一场有别于以往全面战争的新的战争类型——有限战争,或称之为局部战争。
二、破交力量和目标:双方各有所恃,各有所图
破交作战需要使破交力量深入敌境,在强敌环伺中破坏敌人交通线。在一定意义上讲,较正面战场作战难度更大。使用什么力量、采取什么方式深入敌境地,要达到什么目标,这一方面与破交一方的实力有着密切的关系;另一方面也需要战争筹划者确定符合实际的作战目标,科学合理地使用手中的力量。朝鲜战争双方的破交力量不同,作战企图也不同,因此可以说是各有所恃,各有所图。
(一)联合国军依靠其强大的海空军力量,企图彻底切断对方补给线
由于保交作战发生在己方区域,因此可以充分利用后方政府和民众资源,壮大保交力量,并统一指挥,形成合力。在这方面交战双方都有建树。
一是投入铁道兵、工兵、作战部队等大量道路抢修力量。战争期间,志愿军铁道兵先后有4个师、1个直属桥梁团、1个直属独立团和6个铁道工程师等共11万人入朝,执行铁路抢修、抢建任务。同时,我铁道部所属工程总队也入朝参与保交战。志愿军工兵部队以部分力量抢修维护道路和桥梁,保证公路干线畅通[3]1325,1333。为解决修路的人力问题,志愿军后勤司令部司令员洪学智提议,让志愿军二线部队及后勤机关人员全部参与修路工作。1951年秋和1952年夏,志愿军二线部队11个军、9个工兵团和志愿军后勤司令部3个工程大队,共数十万人,冒着敌机的轰炸扫射,掀起了一个规模巨大的抢修公路高潮[4]198。志愿军司令部还通令铁路沿线驻防部队,在铁路被炸后,协助铁道兵抢修铁路。同时,人民军铁道复旧指挥局所属各联队,也根据统一部署参加了各时期的铁路抢修工作。朝鲜官方文献指出:“担任抢修铁路和警卫任务的战斗员们也进行了英勇的斗争。他们修复了大同江桥、清川江桥等420座桥梁和94个隧道,在艰苦的战争环境中也敷设了长达240公里的铁轨,扫除了为数很多的定时炸弹,时刻提高警惕,保卫了铁道。”[5]226
(二)朝鲜使用游击队破坏联合国军的交通线
三是朝鲜政府相关部门和交通沿线群众广泛参与道路抢修和防卫工作。在战争期间,朝鲜政府和人民广泛地行动起来,积极支援交通线上的斗争。一方面,他们积极参与道路抢修工作,一旦某地铁路、公路被炸毁,附近群众便会有组织或自发地赶来,协助部队进行抢修;作战间隙志愿军和人民军大规模修筑道路时,也会得到地方政府和人民群众的大力协助。据联合国军估计,北朝鲜军队动员了30万民工担负补给运输任务,同时,还将他们作为“铁路、公路的维修工使用”[2]253。朝鲜官方文献指出:在党的“一切为了前线胜利!”的口号下,后方人民为支援前线而动员起来,“男女老少不顾敌人不分昼夜地狂轰滥炸,抢修惨遭破坏的铁路、公路和桥梁……”[5]169-170铁路工人们冒着敌机的轰炸和敌舰的炮击,忘我地修复了被炸的铁路和桥梁,保证了列车的安全行驶;农民群众在积极增产粮食的同时,积极参加运输工作和公路、桥梁的修复工作;交通运输部门的工人们,夜以继日地修理机车,在刺骨的冰河里架设桥梁[5]71,167。另一方面,朝鲜政府和群众积极配合志愿军和人民军开展交通线防卫工作,在搜剿匪特、维护后方交通线安全方面,为志愿军和人民军提供情报和向导,成为后者的眼睛和耳朵。志愿军和人民军也十分重视和积极利用政府和群众的力量。如在反登陆作战准备期间,针对敌方伞降特务破坏后方交通线等活动日益猖獗的形势,中朝联合司令部发出指示,要求志愿军各部队主动与朝鲜地方政府取得联系,并互通情报,展开反伞降斗争;建议人民军总部转令各地方部队、各内务安全机关、各后方机关部队,发现伞降敌特后要积极主动配合附近的人民军、志愿军,进行围剿歼灭。同时,朝鲜党和政府决定在北半部整个地区开展反间谍斗争月,清除间谍和暗害分子,地方自卫队和武装自卫队加强训练,以配合志愿军和人民军展开反伞降特务斗争[6]410。
三、保交力量:军政民结合,形成合力
联合国军依靠其强大的海空军力量,强行从空中和海上深入志愿军和人民军的战役后方,企图彻底摧毁志愿军和人民军的后方补给线。联合国军空军是联合国军破交作战的主力。在朝鲜战争期间,联合国军投入朝鲜战场的作战飞机约1 200架(后来最多时达2 400架),其飞行员在喷气式飞机上的飞行时间均在数百小时以上,许多人具有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空战经验。美军第5航空队主要装备有F-80“流星”、F-84“雷电”等先进的喷气式战斗轰炸机,F-86“佩刀”、F-94“星火”等型号的喷气式战斗截击机和B-26“抢劫者”轻型轰炸机和B—29“超堡垒”重型轰炸机。上述空军力量再加上海军的舰载机和海军陆战队航空队战斗机,其实力远远高于人民军和志愿军的空中力量。联合国军海军是配合空军实施破交作战的重要辅助力量,主要实施海上封锁,断绝北方的海上交通线,利用舰炮轰炸朝鲜半岛北方东西海岸交通线,以及使用舰载机轰炸内陆的主要交通线[1]533。其主力为美国海军第7舰队,作战中编成第77特混舰队(快速航母舰队)以及第90、第92、第95特混舰队等。经常保持3艘航空母舰支援作战,所属航空母舰舰载机联队编成第65、第195攻击机中队和第24、第112、第191等3个战斗机中队,装备F4U“海盗”等型战斗机300余架,在作战中通常配合空军出击[1]534。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多动症儿童的血清5-HT及微量元素指标(Zn、Mg及Fe)水平均低于正常儿童,血清Pb及NE、DA水平均高于正常儿童,且轻度、中度及重度多动症患儿的血清神经递质及微量元素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分析处理显示,上述检测指标均与儿童多动症有密切的关系,从而肯定了血清神经递质及微量元素在多动症儿童中的检测价值,而这可能与上述指标参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变化与维护等有关[13-14],其中5-HT 对常规应激激素有拮抗作用,在此类儿童中表现出显著降低的状态,因此拮抗作用降低,患儿的多动表现明显[15-17]。
(一)北部战场:建立军警民结合的道路抢修和防卫力量
在北部战区,志愿军、人民军和朝鲜政府部署和动员了军警民等各种力量,积极投入保交作战。
在“讨伐”韩国境内的朝鲜游击队上,韩国政府最为卖力。韩国军队和国家警察是“讨伐”部队的主力,美国第9军和美海军陆战第1师及其他仆从国家军队也参与了“讨伐”行动。进入阵地战后,美第8集团军司令范弗里特遂从前线抽调韩国首都师和第8师,组成一个“讨伐”支队,由韩国第1军军长白善烨任司令官,其司令部称为白野战战斗司令部,在韩国政府和西南地区战斗司令部、太白地区战斗司令部及韩国国立警察部队等配合下,对以智异山为核心的游击区展开大规模的“围剿”和“扫荡”作战,使后者遭受毁灭性打击。在交战期间,韩国政府还颁布戒严令,限制民间人口移动,禁止夜间外出,并切断了村落间的电话。同时,以白善烨为代表的韩国军官逐渐意识到争取民心的重要意义。在作战中,白善烨对部队约法三章:“不许到村中宿营,不拿老百姓一针一线,带足粮食,有必要时接济当地的百姓,除遇抵抗外不许滥杀无辜等。”[8]90在上述举措下,当地居民开始积极向“讨伐军”提供有关游击队活动的情报,从而使游击队陷入困境。
上述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海空军力量,是北部战场破交作战的主要力量。凭借其强大的海空军实力,联合国军取得了绝对的制空权、制海权:一方面使海空军配合陆军实施登陆作战,直接切断人民军的退路;另一方面以海空军为主对志愿军和人民军战役后方交通线实施遮断轰炸,妄图彻底切断后者前线与后方的联系。联合国军取得了局部胜利,部分达到破坏人民军主要交通线的企图。联合国海空军的狂轰滥炸,使北方战役交通线遭到了巨大破坏。如在历时10个月的“绞杀战”期间,共破坏朝鲜铁路1.98万余处次、延长700千米,桥梁1 729座次、延长51.7千米,隧道43座次,给水站148站次[3]258。但遮断轰炸并没有实现彻底切断志愿军和人民军交通线的企图。
二是投入高射炮兵、空军、公安部队等大量防卫力量。志愿军高射炮兵先后参战的部队有野战高射炮兵5个师、64个独立营,城防高射炮兵21个团又10个独立营、5个探照灯营、2个对空监视团、1个雷达营,其中,掩护交通运输线的由前方铁道运输司令部高射炮兵指挥所指挥。在反“绞杀战”期间,志愿军在朝高射炮兵部队的70%调往铁路沿线地区进行防空作战。志愿军空军先后有10个歼击机师(21个团)、2个轰炸机师出动作战。志愿军公安部队共有2个师13个团及若干分队先后入朝参战,出色完成了对空监视(防空哨)、维持交通和剿匪、肃特等任务[3]1324,1326,1331。
与联合国军相比,朝鲜的海空军力量处于绝对的劣势地位。在这种情况下,朝鲜要么完全放弃破交行动,要么另寻他途。而在战争爆发前,南朝鲜劳动党领导的韩国境内起义军余部尚有一定的实力。朝鲜遂通过海陆渗透的形式给予起义军一定的人力物力支持,使其在韩国境内开展游击战。待人民军南下作战时,在敌后配合作战。朝鲜游击队的来源:一是在南朝鲜劳动党领导下的以韩国智异山和普贤山为根据地的游击武装,其中以活动在智异山的“南部军”游击队影响最大;二是由人民军训练、编成的第766游击团,以及第402营、第100营等集团游击队,联合国军方面对此估计总数约3万人[2]256。朝鲜游击队的主要作战形式,就是袭扰敌后方交通线。但朝鲜游击队的作战企图,有时定得过高。如1950年6月,一支2 000—3 000人的朝鲜游击队在蔚珍登陆,渗透到太白、小白山脉。该部队的任务是,在南下的正规军之先,夺取小白山中的战略要点,或切断敌人的后方交通线,或阻止联合国军的增援,为朝鲜军队的前进提供方便条件[2]113。由于游击队力量薄弱,不可能达到完全切断敌交通线的目的,而通过袭扰的方式对敌交通线造成一定程度的暂时性破坏,以迟滞联合国军的补给和行动,则是切实可行的,也是卓有成效的。
话还得从柳知客的毛笔字说起,柳知客的毛笔字写得不怎么样,但他脚大脸丑不害羞,不在自家练字,偏偏拿着笔墨报纸到家后的大路上练字,仿佛告诉东来西往的人们,书法高手在民间。当然,柳知客还以为自有柳公权的书法遗风。用村里人的话说,能否和柳公权搭上一分钱关系,恐怕只有他自己心里最清楚,至多用来充充面子罢了。
众所周知,孕产期的准妈妈们情绪变化较大,较之以往则会更加敏感多思,且由于对分娩方面知识缺乏足够的认识,加上临床护理中的护理工作人员往往会忽视孕产妇的孕期健康教育,这就导致了孕妇在怀孕期间产生不良心理情绪的概率加大,并有可能做出一些对孕妇自身和胎儿的健康早产不良后果的举动。这就使得孕妇的自然生产率降低,引发并发症。针对这一情况,研究人员曾多次进行研究,得出的结论是,孕期健康教育有助于孕妇对生产的正确认识,调节孕妇的不良情绪,摆正孕妇的心态,加大孕妇顺利生产的成功率。因此,本文就孕期健康教育在妇产护理中的临床意义及价值评价进行研究。
我还分门别类地告诉他各类作文的写法,借用阅读时掌握的一些技巧带入到作文里,写自己最熟悉的人与事,用上最真实的情感,这样写出来的作文一定会很生动、感人。考试作文他写了一个他在重庆老家的同桌,写他们一起上学,一起在路上避雨,一起学习的故事,还写到那个同学生病了,他转学离开前有去看他……文字朴实,可能是因为情真的缘故吧,老师在班上朗读这篇作文时,我们竟都听哭了。
陆海空、军警民悉数上阵,如果没有一个统一的领导和指挥体系,将各部分力量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拳头,就无法实行各种复杂的作战任务,也难以取得最后的胜利。在志愿军司令部的统一领导下,铁路系统、公路系统都建立了完善的交通战指挥机构。1951年6月,为加强对志愿军后勤工作的领导,中共中央军委成立志愿军后方勤务司令部,“负责管理在朝鲜境内之一切后勤组织与设施(包括铁路、军事运输在内)”[6]85,统一领导包括保交作战在内的一切后方勤务工作。为统一朝鲜铁路的运输与防卫工作,1951年5月,中朝签订了《关于朝鲜铁路战时军事管制的协议》,指出:“为适应战争需要,中朝双方共同认为朝鲜铁路必须立即置于统一的军事管制之下,以便统一指挥铁路运输。”[7]90根据协议精神,中朝先后成立了朝鲜铁路军事管理总局、中朝联合铁道军事运输司令部、前方(铁道)军事运输司令部等联合管理、指挥机构,以统一领导朝鲜铁路的运输、抢修与防卫工作。
(二)南部战场:正规军与警察部队配合,并取得当地民众的支持
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与实施,要基于学科核心知识的功能价值,依据课标选择恰当的课程内容,形成课程方案,开发符合学生学习规律的任务单,保证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有效性。将学科实践活动课程的学习成果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与国家和北京市规定的必修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信息技术、劳动技术、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和社会实践等要求一致,旨在使学生通过亲身实践、综合人文、科学素养、培养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四、作战区域和规模:服从和服务于政治大局
南部战场位于联合国军战役后方,基本态势是敌守我攻。相对于复杂激烈的北部战场,南部战场比较单纯地体现为游击战。朝鲜游击队的主要活动就是对联合国军的后方交通线实施袭扰,以破坏联合国军的后勤运输,迟滞联合国军的行动。对此,美军补给纵队不得不在前后配置坦克,同时派步兵押车。这种警卫方式,成了战争期间补给纵队标准的警卫方式[2]257-258。因此,袭扰和反袭扰成为南部战场交通战的主要作战样式。此外,联合国军还要应付朝鲜从陆上、海上对游击队人力、物力的补充行动,因此出现了渗透与反渗透作战。当前线形势稳定时,联合国军便会在韩国政府配合下,集中兵力对游击队进行“讨伐”,因此出现了“讨伐”与反“讨伐”作战。
朝鲜战争开启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有限战争的先河。美苏两国为避免因朝鲜战争而引起新的世界大战,均严格限制作战地域和战争规模。朝鲜战争爆发后,美英海军从7月4日开始对朝鲜半岛实施封锁。但是,为了避免刺激苏联和中国,其行动限制在东西海岸的吉州—沙里院一线以南。因此,北朝鲜的主要港口仍在开放,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及大连和青岛的运输船可以自由地出入清津、镇南浦(今南浦)等港口。“美国因为没有应付第三次世界大战的准备,所以,特别考虑防止战火蔓延及不给苏联和中国以介入朝鲜的口实问题。这就是所谓的有限战争”[2]81。中国人民志愿军参战后,联合国军司令麦克阿瑟因违背美国政府的规定发出扩大战争的言论而被撤职,美国空军曾多次要求轰炸中国东北的空军基地和交通线,也被美国政府否决。1951年5月,在关于麦克阿瑟问题听证会上,陆军参谋长O.N.布雷德利指出,如果我们执行麦克阿瑟扩大战争的计划,那就会让美国“在错误的时间,错误的地点,同错误的敌人打一场错误的战争”[9]545。因此,M.B.李奇微接任远东盟军司令后,即在其职权范围之内“采取一切切实可行的措施,贯彻杜鲁门总统坚定而明确地指出的方针,即防止将朝鲜战争扩大为一场全面战争”[10]168。
式中,hcr为滑坡启动的临界充水高度(m);α为顺滑真倾角(°);L为底滑面长度(m);tg φ为滑带土综合摩擦系数,这里取0.45;W为滑块单宽重量(t/m)。
在整个战争期间,苏联为避免美苏直接对抗,并没有派陆军和海军参战,空军参战也只是采取秘密的方式。美军在总结朝鲜战争后勤经验时指出:“在朝鲜战争全过程中,釜山既是重要的仓库区,又是重要的卸载港,同时,也很可能成为敌方空袭轰炸的重要目标。釜山港及其仓库设施一旦被毁,联合国军的作战行动就将陷于瘫痪。幸而敌人未曾利用这一点。”[11]62据说金日成曾请求斯大林派潜水艇封锁釜山港,而斯大林担心发展成为全面战争,拒绝了这一请求[2]138。至于袭击联合国军的战略后方(漫长的太平洋航线),则更不在北方(包括苏联)的战略考量之内。因此,李奇微指出:“杜鲁门政府与参谋长联席会议都清楚,任何攻击满洲基地甚至鸭绿江上的桥梁的行动,都将结束那个保证我们在南朝鲜和日本的基地不受侵犯并把战争限制在朝鲜半岛的心照不宣的协议。”[10]147由上述可以看出,朝鲜战争交通战被严格限制在战役范围之内,这也是朝鲜战争作为有限战争的一个重要表现。
五、结语
在朝鲜战争中,交战双方动用陆海空、游击队等各种力量在彼此的战役后方展开了一场惊心动魄的较量,对正面战场作战乃至整个战争的走向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战斗、战役、战争之间的概念逐渐模糊,战术后方、战役后方、战略后方之间的界线也不再清晰。但后方交通战一定会存在,而且会更加激烈地进行。从对朝鲜战争战役后方交通战的特点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若干启示。
第一,要重视制空权、制海权、制电磁权、制信息权的争夺和保持,否则就可能陷入被动挨打的境地,从而丧失制交通权。在朝鲜战争中,联合国军凭借其强大的海空军力量,牢牢掌握着制海制空权,从而掌握了战役后方交通战的主动权,给志愿军和人民军的保交作战造成了极大的被动。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作战双方将在陆海空天电磁等领域展开激烈较量,夺得制空权、制海权、制电磁权、制信息权将是交通战取得胜利不可或缺的条件。
第二,要重视陆军在交通战中的独特作用。1951年8月联合国军开始的“绞杀战”,“是把敌主力部队与其后方补给基地分割的典型战例。……在现代化装备同原始化人力对抗中,空军虽然大大削弱了敌人前线部队的进攻能力,但未能按预料那样彻底切断敌人的补给”[12]364。“事实表明空中封锁的效果是有限的”[2]249,而仁川登陆的实践表明,若想彻底切断敌后方陆地交通线,只有依靠陆军。
第三,不仅要重视正规作战,而且要重视和防范游击战、特种作战。朝鲜游击队曾给联合国军交通线造成破坏,韩国的武装特务也在指示联合国空军对朝鲜后方交通线实施轰炸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信息化战争中,游击战与反游击战、渗透作战与反渗透作战,在后方交通战中仍有其独特的地位和作用,需结合其他作战方式加以研究和使用。
第四,要处理好与交通沿线民众的关系。朝鲜游击队在南方由于没有处理好与当地民众的关系,损害了民众的利益,从而失去民心,最终陷入困境。而志愿军和人民军能够切实保护朝鲜人民的利益,在剿匪肃特、对空警戒等斗争中,得到了朝鲜人民的大力支援。联合国军在破交作战中,无视朝鲜人民的利益,对朝鲜人民狂轰滥炸,造成了大量的伤亡和财产损失,激起了朝鲜人民的无比愤怒和仇恨,使他们自觉加入到反空袭和反特务破坏的斗争中去,成为保交作战的重要力量。因此,无论在敌后方还是我后方,都要切实维护当地民众的利益,这是交通战获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参考文献:
[1] 国防部战史编纂委员会.朝鲜战争(第4卷)[M].固城,齐丰,龚黎,编译.哈尔滨:黑龙江朝鲜民族出版社,1988.
[2] 陆战史研究普及会.朝鲜战争(上卷)[M].高殿芳,乔廉豪,柯田邦,等,译校.北京:国防大学出版社,1990.
[3]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委员会.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第2版,军事历史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14.
[4] 洪学智.抗美援朝战争回忆[M].北京:解放军文艺出版社,1990.
[5] 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朝鲜人民正义的祖国解放战争史[M].平壤:朝鲜外文出版社,1961.
[6] 军事科学院军事历史研究所.抗美援朝战争史(下卷)[M].北京:军事科学出版社,2011.
[7] 周中.抗美援朝战争后勤史简编本[M].北京:金盾出版社,1993.
[8] 白善烨.最寒冷的冬天Ⅱ:一位韩国上将亲历的朝鲜战争[M].重庆:重庆出版社,2013.
[9] 大卫哈伯斯塔姆.最寒冷的冬天: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M].王祖宁,刘寅龙,译.重庆:重庆出版社,2010.
[10] 马修·邦克·李奇微.朝鲜战争[M].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北京:军事科学院出版社,1983.
[11] 《抗美援朝战争后勤工作经验总结》编写办公室.外刊对朝鲜战争及其后勤工作的部分论述[Z]. 北京:金盾出版社,1987.
[12] 金阳明.韩国战争史[M].北京:军事科学院外国军事研究部译,1980.
DOI: 10.3969/ j.issn.1003- 0964.2019.06.023
OSID:
中图分类号: K312.49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3-0964(2019)06-0123-05
收稿日期: 2019-08-28
基金项目: 中国工程院高端智库重点项目(2018-GDZK-08)
作者简介: 郜耿豪(1972—),男,安徽五河人,博士,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史、军事交通史;魏延秋(1973—),女,河北承德人,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史、军队政治工作史。
(责任编辑: 吉家友)
标签:朝鲜战争论文; 战役后方论文; 交通战论文; 军事科学院军事法制研究院论文; 国防大学政治学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