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武明月[1](2021)在《加味清心莲子饮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激素撤减期临床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本研究对加味清心莲子饮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激素撤减期(气阴两虚证)进行临床试验和数据分析,分析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儿作为本研究试验对象,按服药意向将纳入试验的患儿分为2组,每组各20人。试验组用激素联合加味清心莲子饮口服,对照组用激素联合槐杞黄颗粒口服,疗程为8周,随访3个月。记录治疗前、后,两组患儿中医证候积分值、激素副作用发生率、复发人数、身高增长量,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得出初步的疗效结果。结果:⒈因试验过程中患儿依从性差,对照组脱落3例,试验组脱落2例,治疗后随访3个月内,因更换联系方式,试验组脱落1例。因此统计结果时试验组17例,对照组17例。⒉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中医证候总积分组内比较,治疗后均低于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组间比较,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 5),且试验组积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各主症及次症积分组间比较,主症面色无华,神疲乏力,汗出、手足心热,试验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次症口干少津,试验组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次症大便干结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疗效比较:试验组总有效率达88.2%,对照组总有效率达70.6%,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⒊复发率:治疗及随访患儿8月,试验组复发率为11.8%,对照组复发率47.1%,试验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⒋身高增长量:两组患儿8月内,对照组患儿身高增3.547±0.733cm,试验组患儿身高增长5.171±0.942cm,试验组身高增长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⒌副作用:对照组库欣样体态共11例,占比64.7%;试验组库欣样体态共8例,占比47.1%,对照组发生感染8例,占比47.1%;试验组发生感染2例,占比11.8%,试验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⒈加味清心莲子饮对缓解儿童肾病综合征激素撤减期气阴两虚的临床症状优于槐杞黄颗粒;⒉加味清心莲子饮在减轻肾病综合征感染率方面,生长发育抑制方面优于槐杞黄颗粒;⒊加味清心莲子饮降低复发率优于槐杞黄颗粒。
汤煜媛[2](2020)在《基于Gas6/Ax1通路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机制》文中研究指明背景: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是糖尿病最主要的微血管并发症之一。DKD起病隐匿,其一旦进入大量蛋白尿期,则可快速发展至终末期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肾小球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是DKD进展过程中的共同发病通路,Gas6/Ax1信号通路可增加转化生长因子-β 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 1,TGF-β 1)表达促进DKD早期肾小球肥大、硬化及肾间质纤维化。甲基乙二醛(Methyglyoxal MG)在高糖状态下,通过多种途径导致肾损害。中医认为糖尿病肾病的病机为瘀血阻络,活血化瘀法是中医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复方丹参滴丸功能活血化瘀,针对糖尿病肾病血瘀病机,抑制TGF-β1活化,改善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程。而复方丹参滴丸是否通过调节Gas6/Ax1信号通路表达进而抑制TGF-β 1活化,由此改善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目前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有待进一步探索。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血瘀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与安全性,并基于Gas6/Ax1通路探讨复方丹参滴丸对DKD的作用机制,丰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DKD的理论依据。方法:纳入2019年1月-9月期间在佛山市中医院内分泌科门诊及住院治疗的患者中,按照符合纳入标准而无排除标准共收集血瘀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采用简单随机分组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两组均予糖尿病知识宣传教育、心理调整、控制饮食、适量运动、降血糖、调血脂、降血压、治疗基础病等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日3次,口服治疗;两组的疗程均为24周。在治疗前及24周后使用中医临床证候积分量表测定两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候积分变化、用免疫散射比浊法测定尿β2-微球蛋白(β2-MG)、尿微量蛋白(UmAlb),计算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UACR)以了解患者微量白蛋白尿改善情况、采用酶联免疫吸附(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血清生长停滞特异性蛋白6(Gas6)、血清酪氨酸蛋白激酶受体(Ax1)、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清甲基乙二醛(MG)水平,采用高效液相层析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HbAlc),采用酶法测定空腹血糖(FPG)、甘油三酯(TG),采用胆固醇氧化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采用一步法测定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了解患者血糖、血脂水平,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1.本研究共纳入血瘀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80例,治疗期间对照组失访1例、观察组失访2例,观察组自行退出1例。最终纳入76例患者,其中对照组39例,观察组37例。2.观察组和对照组受试对象在性别构成、年龄段分布、BMI和基础疾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间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3.治疗前,两组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改善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1.9%,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1.8%,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经Fisher 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前,两组UACR、β2-MG、UmA1b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UACR、β2-MG、UmAlb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UACR、β2-MG、UmAlb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治疗前,两组Gas6、Ax1、TGF-β 1、MG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Gas6、Ax1、TGF-β 1、MG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Gas6、Ax1、TGF-β1、MG有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治疗前,两组血脂水平(TC、TG、LDL-c、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TC、TG、LDL-c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1),两组治疗后HD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TC、LDL-c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TG、HDL-c改善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治疗前,两组血糖水平(FPG、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与治疗前比较,对照组治疗后HbAlc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HbAlc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HbAlc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治疗前相比,观察组治疗后FPG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FPG改善不明显(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后观察组FPG无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安全性分析:治疗前后监测患者心电图、血常规、尿常规、粪便常规+OB,肝肾功能等均未见明显异常。未见过敏等情况,无重大不良事件发生。结论:复方丹参滴丸可改善血瘀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临床证候,降低UACR、β 2-MG、UmA]b,改善患者微量白蛋白尿,减轻肾脏损害,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复方丹参滴丸治疗血瘀型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可能是下调Gas6/Ax1通路的表达,降低血清TGF-β1的活化水平,降低血清MG水平,改善肾小球硬化和肾间质纤维化。
王金娟[3](2019)在《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以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院为研究单位,通过分析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实施前后的相关数据,初步探讨实施效果,提出改进建议,为进一步提升和推动临床路径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设计制作病例调查表,收集2014年9月至2018年8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住院患儿的完整临床资料。按2016年9月实施临床路径前后分为回顾组和路径组,分析两组患儿临床指标,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分析。结果:路径组与回顾组,在疗效方面、药费占总费用的百分比、平均住院天数、证型分布情况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路径组优于回顾组。在平均住院总费用、中药费及辅助检查费占总费用的百分比、抗生素使用情况、一般情况比较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儿中医诊断为尿浊的路径组占比93.55%,回顾组占比76.74%,两组患儿中,尿浊的中医诊断都占有明显优势。结论: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儿实施临床路径后,在平均住院天数、药费占总费用百分比、改善治疗结果方面功效显着,较前有明显下降,证明了实施临床路径的必要性。在住院总费用、中药及辅助检查费用占总费用百分比、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种类方面效果不明显,需进一步研究分析及改进;建议在保证治疗效果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对住院费用的合理调控,提高中药及中成药的临床使用率,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更加严格的应用抗生素。
章春平[4](2019)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患者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8例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血瘀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4例。两组均给予规范降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复方丹参滴丸(每次10粒,每天3次,天津天士力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规格为27mg×180丸/盒),疗程12周,观察两组血压、中医证候、炎症反应指标及尿微量蛋白变化。结果:1.血压值比较:两组治疗后,血压均有所下降,两组总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血瘀证候变化:对照组治疗后血瘀证评分虽下降,但与治疗前相比无显着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瘀证评分明显降低(P<0.01),且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3.对尿微量蛋白的影响:两组治疗后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creatinine ratio UACR)、尿微量白蛋白(urinary microalbumin,mAlb)、β2-微球蛋白(β2-MG)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4.对炎症指标的影响:两组治疗后血清胱抑素(Cys-C)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均有所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5.安全性:两组治疗前后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血瘀证患者,可明显改善症状,降低尿微量蛋白,并且对炎症反应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李倩[5](2018)在《复方丹参滴丸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文中指出复方丹参滴丸主要化学成分包括丹参、三七、冰片3种中药,其有效成分含有水溶性成分丹参素和三七总皂苷,具有活血化瘀、理气止痛、豁痰开窍的作用。复方丹参滴丸是根据中医基础理论,运用现代医药新技术而成功研制的一种新型纯中药滴剂。与原来的片剂相比,具有用量小、疗效好、作用突出不良反应少并可减少胃肠刺激等优点,是临床上常用的中药制剂。目前复方丹参滴丸已普遍用于冠心病心绞痛、心力衰竭、脑梗死、高血压病、糖尿病、肝病、胃病、肾病综合征及高脂血症等多种疾病的治疗。
袁琛皓[6](2018)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队列研究》文中认为目的对心肌梗死患者进行随访调查,了解患者出院后复方丹参滴丸的使用情况和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探讨出院后使用复方丹参滴丸及其他相关因素与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关系,评价复方丹参滴丸对心肌梗死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设计,定义使用复方丹参滴丸≥28天为暴露组,纳入山东省八家三甲中医院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访其出院后复方丹参滴丸的使用情况及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采用方差分析、卡方检验等方法分析数据,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复方丹参滴丸及其相关因素与终点事件的相关性。结果1.随访结果:本研究共随访1452例心肌梗死患者,完成随访1210例,无法取得联系或不合作者242例,失访率16.7%,随访时间6个月6年9个月,平均(32.4±17.8)个月。2.复方丹参滴丸使用情况:暴露组(使用复方丹参滴丸≥28天)207例,非暴露组993例,其中强暴露组(使用复方丹参滴丸≥6个月)72例,中暴露组(使用复方丹参滴丸≥3个月且<6个月)64例,弱暴露组(使用复方丹参滴丸≥28天且<3个月)71例。3.终点事件发生情况:随访期间发生的终点事件依次为心血管再入院(27.60%)、心源性死亡(14.05%)、再发心肌梗死(7.85%)、急性心力衰竭(8.34%)、血运重建(5.70%)、严重心律失常(4.38%)。4.卡方检验结果:各暴露组心源性死亡发生率、再发心肌梗死发生率与非暴露组相比有显着差异(P<0.05)。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中暴露(OR=0.313,95%CI=0.119-0.897)、强暴露(OR=0.140,95%CI=0.042-0.468)是心源性死亡的保护因素,抗栓药物治疗是再入院(OR=0.524,95%CI=0.364-0.753)和再发心肌梗死(OR=0.524,95%CI=0.364-0.753)的保护因素。年龄是心源性死亡(OR=1.073,95%CI=1.054-1.093)、急性心力衰竭(OR=1.073,95%CI=1.048-1.099)的危险因素,合并2型糖尿病是心源性死亡(OR=2.247,95%CI=1.601-3.153)、急性心力衰竭(OR=2.032,95%CI=1.335-3.092)的危险因素。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能降低心肌梗死患者随访期间心源性死亡、再发心肌梗死的风险,使用复方丹参滴丸6个月以上的心肌梗死患者获益更大。
刘智颖[7](2018)在《邓俊芷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经验整理》文中认为邓俊芷教授从事儿科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五十余年,擅长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儿科常见病、疑难病症。尤其对小儿泌尿系统疾病,如小儿急性肾炎,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紫癜性肾炎等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在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方面,邓教授结合岭南中医儿科特色,及西医基础理论,在三十余年临床治疗中探索出中西医结合治疗下,中医辩证治疗方法及总结出疗效甚佳的中药药味及自拟方。目的:本课题通过对邓俊芷教授的临床医案进行收集、整理、挖掘,对比中医经典材料,并结合邓教授的经验访谈,分析、总结其辨治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经验及用药规律,进一步总结有效核心方。方法:通过整理岭南地区医籍材料,溯源其学术源流,总结岭南儿科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学术思想;对邓俊芷教授的医案/处方进行收集、整理,应用Word、Excel等软件建立数据库,并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对证型频率及处方药物使用频率进行统计分析,使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并结合邓教授临床经验,从而得出邓俊芷教授对小儿肾病综合征的辨证分型及组方用药规律,并通过进一步统计分析,进一步挖掘有效核心方,从而总结出邓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经验。结果:邓俊芷教授在继承岭南儿科流派思想之基础上,结合西医基础理论,形成中医岭南儿科流派辨治肾病之雏形。其从标本虚实、激素使用阶段等方面综合辩证的经验在岭南地区儿科临证运用中意义甚大。临证用药以健脾固肾为要,兼活血化瘀、祛湿清热等以治其标,强调用药应精少轻灵,针对主要病机用药,以求效专力宏。肾病综合征是儿童肾脏疾病的常见病种,发病率不断增加,其探索出的有效辩证治疗经验对年轻一代中医师以深刻启发。结论:中医岭南儿科流派认为小儿肾病综合征以脾肾两脏俱虚为本,兼有水湿/湿热之患。邓俊芷教授在继承岭南儿科流派思想之基础上,对岭南地区小儿肾病综合征的辨治有其独特的见解:以脾肾不足为本,湿热为标,常伴血瘀标证,其治以健脾固肾为要,兼活血化瘀、祛湿清热等,巩固疗效,减少复发。
仉晓燕,李靖[8](2017)在《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文中指出目的:系统评价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疗效。方法:计算机检索2006年至2016年CNKI、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Sinomed、Pubmed数据库,手工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及2016年下半年10种相关中文期刊,查找以中西医结合方式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按纳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 Man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1)共纳入19篇文献,1 466例患者,其中治疗组754例,对照组712例,各研究均明确指出基线均衡,具有可比性。2)Meta分析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在提高临床疗效(RR=1.27,95%CI[1.20,1.35])、减少24 h尿蛋白定量(UTP)(SMD=-0.71,95%CI[-0.84,-0.59])、升高血浆白蛋白(ALB)(SMD=0.90,95%CI[0.70,1.10])、降低血脂TC:MD=-1.49,95%CI[-1.96,-1.01];TG:SMD=-0.71,95%CI[-1.01,-0.41])、减少不良反应(OR=0.16,95%CI[0.10,0.27])及降低复发率(RR=0.49,95%CI[0.37,0.64])等方面明显优于单纯西药治疗,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前证据表明,以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较单纯西药治疗具有明显优势,但受纳入研究的数量和质量上的限制,以上结论仍需开展更多高质量的研究予以验证。
胡梦倩[9](2017)在《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方用药经验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运用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分析导师潘月丽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用药特点和组方规律,总结其临证思路和用药经验。方法:收集2012年08月至2016年12月的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及住院病例70例,收集方剂350首,筛选出中药203味。借助中医传承辅助系统中的“数据分析”、“方剂分析”及“基本信息统计”功能,整理归纳药物、方剂使用频次及药物药性,利用“关联规则分析”、“复杂系统熵聚类”等功能进行药对关系探索和新方挖掘,总结学术思想及用药经验。结果:1.药物使用频次前十位中药依次为甘草、茯苓、黄芪、绵萆薢、黄柏、泽泻、防风、川芎、蝉蜕、桔梗,累及使用频次占30.52%。药物分类依次为补虚药(占19.27%)、利水渗湿药(占17.11%)、清热药(占15.78%),累及占52.16%。2.四气以温性药物为主,占42.55%;五味以甘、辛、苦味药物为主,分别占36.70%、32.02%、27.21%;归经则以肺、脾经者为多,分别占19.58%、17.63%。3.方剂类型则以祛湿剂、补益剂、解表剂及清热剂为主。4.对常用药物及药对进行相关性分析,得到68个常用组合及关联规则;关联度在0.025以上的常用药对为24对。获得18对药物核心组合,经进一步聚类分析得出9个新方组合。结论:1.导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用药以补虚、淡渗、清热、利湿、解表、活血为主;2.初期用药多选麻黄、连翘、绵萆薢、泽泻、黄柏、赤小豆、川芎,方剂麻黄连翘赤小豆、程氏萆薢分清饮加减,兼见瘀血者配以活血化瘀药;3.中后期多选黄芪、白术、防风,方剂玉屏风散加减;4.临证重视“湿、热、风、瘀、虚”的病机特点。
仉晓燕[10](2017)在《基于数据挖掘的吕仁和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验传承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肾病综合征是以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水肿和高脂血症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临床症候群,是小儿常见的肾脏疾病之一,研究表明,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约占小儿肾病综合征的90%。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激素和(或)免疫抑制剂为主,虽取得一定疗效,但小儿易出现反复感冒后复发,生长发育受限,记忆力减退等神经系统发育受阻的副作用。吕仁和教授在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方面具有独特的学术理念,且疗效显着。在信息化的今天,数据挖掘技术为我们提供了提炼老专家经验的新方式,对传承名老中医经验具有很大推动作用。目的:采用数据挖掘技术对吕仁和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经验进行探索,探求其证治规律,以总结吕仁和教授治疗该病的经验及独特的学术思想。方法:收集并筛选于2008年8月~2017年2月间就诊于吕仁和教授专家门诊的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的病例资料。对于合格的病例进行数据预处理,然后建立Excel数据库,运用SAS 9.1软件进行频数统计和聚类分析,频数统计包括病因、症状体征、证型、药物、激素不同分期的症状体征、证型、药物以及初诊、末次就诊的症状体征、理化检查;聚类分析,对频数在5次以上,累积频率为95.95%的80味中药进行聚类分析,采用R型聚类,类平均法计算,以探求吕教授常用药对和药串。结果:1.频数统计结果:(1)病因:以禀赋不足最多见,频率高达77.77%,其次为外感,频率达22.22%。(2)证型:以气阴两虚最多见,频率为20.33%,其次为血热瘀滞,频率为14.99%。(3)药物:27例病例、451诊次的处方药物总频数3086次,其中使用频数前27味的中药,频数均在20次以上,累积频率达78.68%,是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主要药物。(4)疗效:初诊和末次就诊出现3次以上的症状体征数分别为9个和5个,初诊蛋白尿以中、重度为主,累积频率为55.56%,末次就诊以正常蛋白尿为主,频率为77.78%。2.聚类分析:得到吕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常用药对6对,药串3串。
二、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加味清心莲子饮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激素撤减期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英汉缩略语对照表 |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综述 |
1 中医对儿童肾病综合征的认识与进展 |
1.1 中医病名 |
1.2 病因病机 |
1.3 治疗 |
2 现代医学对肾病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2.1 西医对肾病综合征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 |
2.2 西医对肾病综合征的治疗 |
3 复发因素分析 |
临床研究 |
1 资料与方法 |
1.1 临床资料 |
1.2 诊断标准 |
1.3 病例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分组方法 |
2.2 治疗方案 |
2.3 研究指标 |
2.4 疗效判定标准 |
2.5 安全性监测 |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 |
2.7 统计学处理方法 |
3 统计结果 |
3.1 基线可比性 |
3.2 疾病临床疗效比较 |
3.3 复发情况 |
3.4 身高增长量 |
3.5 激素副作用 |
4 安全性 |
5 不良反应观察 |
讨论 |
1 激素副作用的认识 |
1.1 儿童糖皮质激素副作用 |
1.2 中医对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认识 |
2 儿童肾病综合征气阴两虚证病因病机的认识 |
3 立题依据 |
4 方义分析及单味药的药理研究 |
5 选择对照药物的依据 |
6 临床疗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
6.1 治疗前基线可比性 |
6.2 中医证候积分疗效分析 |
6.3 复发情况 |
6.4 身高增长量 |
6.5 激素副作用 |
6.6 安全性指标 |
7 特色优势及临床意义 |
8 不足与展望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附录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个人简历 |
(2)基于Gas6/Ax1通路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
一、DKD的流行病学特点 |
二、现代医学对DKD的认识 |
三、中医学对糖尿病肾病的认识 |
四、结语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第一节 研究方案 |
一、研究对象 |
二、诊断标准 |
三、纳入标准 |
四、排除标准 |
五、终止标准 |
六、剔除、脱落标准 |
七、样本量估算方法 |
八、随机分配方法 |
九、盲法 |
十、治疗方法 |
十一、观察内容及方法 |
十二、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 |
十三、技术路线 |
第二节 临床研究结果 |
一、概述 |
二、研究病例基线资料比较分析 |
三、观察指标 |
第三节 讨论 |
一、糖尿病肾病的发病机制分析 |
二、复方丹参滴丸与糖尿病肾病 |
三、疗效观察指标的选择依据 |
四、研究结果分析 |
五、复方丹参滴丸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作用机制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附录1:样本量估算 |
附录2:中英文缩略语 |
附录3:中医证候积分量表 |
附录4:随机抽样结果列表及SPSS程序 |
附录5:随机分组表及SPSS程序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
致谢 |
统计学审核证明 |
(3)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资料与方法 |
1. 病例来源 |
2. 诊断标准 |
2.1 西医诊断标准 |
2.2 中医辨证分型 |
3. 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
3.1 纳入标准 |
3.2 排除标准 |
4. 疗效判定标准 |
4.1 评价标准 |
4.2 评价方法 |
5. 研究方法 |
5.1 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
5.2 统计学方法 |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分析 |
1.1 性别与年龄比较 |
1.2 患儿发病季节比较 |
2. 证型分布情况比较 |
3. 住院天数 |
3.1 回顾组与路径组总体比较 |
3.2 各证型平均住院天数分别比较 |
4. 住院总费用 |
4.1 回顾组与路径组总体比较 |
4.2 各证型住院总费用分别比较 |
5. 药费、中药费及辅助检查费占总费用的比较 |
5.1 药费占总费用情况 |
5.2 中药费占总费用情况 |
5.3 辅助检查费占总费用情况 |
6. 抗生素使用率及使用种类比较 |
6.1 抗生素使用率分析 |
6.2 抗生素使用种类分析 |
7. 治疗结果分析 |
7.1 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
7.2 疗效比较 |
8. 中医诊断分析 |
讨论 |
1. 一般情况 |
2. 证型分布 |
3. 住院天数 |
4. 住院总费用、辅助检查费用 |
5. 药费、中药费占总费用的比例 |
6. 抗生素使用率及种类 |
7. 治疗效果 |
8. 中医诊断分析 |
9. 患者满意度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诊疗现状及临床路径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4)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资料来源及研究方法 |
1.临床资料 |
2.研究方法 |
3.病例分组 |
4.治疗方法 |
5.观察性指标 |
6.疗效判定标准 |
7.统计学处理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1 一般资料 |
2 疗效评价 |
3 不良反应检测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西医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认识 |
2 中医对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的认识 |
3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早期肾损害 |
4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疗效评价 |
5 结论 |
6 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个人简介 |
致谢 |
(5)复方丹参滴丸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复方丹参滴丸的主要成分与质量研究 |
药理研究 |
临床应用 |
1.心血管系统 |
2.呼吸系统 |
3.消化系统 |
4.眼部疾病 |
小结 |
(6)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队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队列研究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
一、研究背景 |
二、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与循证医学 |
三、队列研究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应用 |
(一)队列研究的概念和分类 |
(二)队列研究在中医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优势 |
(三)队列研究的设计要点 |
(四)队列研究在中医疗效评价中的的应用概况 |
(五)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队列研究概况 |
第二部分 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队列研究 |
一、方案设计 |
(一)队列研究设计 |
(二)病例选择 |
(三)随访内容 |
(四)随访方式 |
(五)失访率 |
二、实施过程 |
(一)随访准备工作 |
(二)电话随访 |
(三)门诊随访 |
(四)填写随访调查表 |
(五)数据录入 |
(六)统计学分析 |
三、结果 |
(一)一般资料 |
(二)复方丹参滴丸暴露情况 |
(三)终点事件发生情况 |
四、讨论 |
(一)一般资料分析 |
(二)复方丹参滴丸使用情况 |
(三)终点事件发生情况 |
(四)问题与思考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参加课题 |
附件 |
(7)邓俊芷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经验整理(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邓俊芷教授经验概述 |
第一节 邓俊芷教授简介 |
第二节 邓俊芷教授经验溯源 |
第三节 邓俊芷教授学术思想 |
一、重视辩证论治,首分标本虚实 |
二、急则治标,缓则治本,标本兼顾 |
第二章 邓俊芷教授辨治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用药分析 |
第一节 文献综述 |
一、小儿肾病综合征西医临床研究概况 |
二、中医药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研究现状 |
第二节 研究资料 |
一、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诊断标准 |
二、纳入标准 |
三、排除标准 |
四、研究方法 |
五、结果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致谢 |
附件 |
(8)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文献检索 |
1.1.1 计算机检索 |
1.1.2 手工检索 |
1.1.3 文献方式 |
1.2 纳入标准 |
1.2.1 研究类型 |
1.2.2 研究对象 |
1.2.3 干预措施 |
1.2.4 质量评价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诊断标准 |
1.4.1 主要疗效指标 |
1.4.2 次要疗效指标 |
1.4.3 安全性指标 |
1.5 资料提取 |
1.6 统计分析 |
1.7 异质性检验及效应模型的选择 |
1.8 敏感性分析 |
1.9 发表偏倚分析 |
2 结果 |
2.1 文献检索结果 |
2.2 纳入研究表 |
2.2.1 纳入研究概况 |
2.2.2 方法学质量评价 |
2.3 总有效率的Meta分析 |
2.4 异质性的分析与处理 |
2.5 发表偏倚 |
2.6 敏感性分析 |
3 讨论 |
3.1 本研究的意义 |
3.1.1 增效 |
3.1.2 减毒 |
3.1.3 减少复发 |
3.2 本研究的局限性 |
3.3问题与展望 |
(9)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方用药经验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部分 资料及方法 |
一、病例来源 |
二、病例选取标准 |
(一)诊断标准 |
(二)病例纳入及排除标准 |
三、分析软件介绍 |
四、数据预处理、录入与核对 |
五、数据分析 |
第二部分 研究结果 |
一、病例简介 |
(1)基本信息 |
(2)证候分型 |
二、药物频次统计 |
三、方剂频次统计 |
四、药物分类及频数统计 |
五、药物药性分析 |
(1)药物药性频次统计分析 |
(2)药物五味频次统计分析 |
(3)药物归经频次统计分析 |
六、基于关联规则的用药规律分析 |
七、基于熵聚类的方剂组方规律分析 |
(1)基于药物间改进的互信息法的关联度分析 |
(2)基于复杂系统熵聚类的药物核心组合分析 |
(3)基于熵层次聚类的新处方分析 |
第三部分 讨论 |
一、结果分析 |
1.方剂类型及频次 |
2.药物分类及频次 |
3.药物性味及归经 |
二、常用药物组合分析 |
三、新方分析 |
结语 |
参考文献 |
综述 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中医治疗概况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发表论文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吕仁和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验传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符号说明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综述一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西医诊治进展 |
1 流行病学资料 |
2 病因 |
3 发病机制 |
4 病理研究 |
5 并发症 |
6 治疗现状 |
参考文献 |
综述二 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中医药诊治进展 |
1 病名 |
2 病因病机 |
3 治则治法 |
4 吕仁和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验 |
参考文献 |
前言 |
第二部分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
1 资料与方法 |
2 结果 |
3 讨论 |
参考文献 |
第三部分 数据挖掘 |
1 资料研究 |
1.1 资料来源 |
1.2 资料筛选 |
2 研究方法 |
2.1 采集原始资料数据信息 |
2.2 数据预处理 |
2.3 建立数据库 |
2.4 确定挖掘目标和统计方法 |
2.5 技术路线图 |
3 研究结果 |
3.1 一般特征 |
3.2 频数统计 |
3.3 聚类分析 |
4 讨论 |
4.1 病因病机 |
4.2 用药特点 |
4.3 分期论治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校期间研究成果 |
四、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的临床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味清心莲子饮治疗儿童肾病综合征激素撤减期临床研究[D]. 武明月.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2]基于Gas6/Ax1通路探讨复方丹参滴丸治疗早期2型糖尿病肾病的疗效和机制[D]. 汤煜媛.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20(06)
- [3]儿童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中医临床路径实施效果评价[D]. 王金娟.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4]复方丹参滴丸治疗高血压早期肾损害临床研究[D]. 章春平.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19(02)
- [5]复方丹参滴丸研究进展及临床应用[J]. 李倩.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8(07)
- [6]复方丹参滴丸治疗心肌梗死患者终点事件发生情况的队列研究[D]. 袁琛皓.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8(01)
- [7]邓俊芷教授治疗小儿肾病综合征经验整理[D]. 刘智颖.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8(01)
- [8]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J]. 仉晓燕,李靖. 世界中医药, 2017(06)
- [9]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的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方用药经验分析[D]. 胡梦倩.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7(03)
- [10]基于数据挖掘的吕仁和教授治疗小儿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经验传承研究[D]. 仉晓燕.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17(08)